家长如何走出教育的焦虑

作者: 朱鸿飞2016年08月23日短篇散文

开学同事的几个孩子上小学的上小学,升初一的升初一。于是在任何场所——办公室里、操场上、食堂内,总能听到他们谈论孩子学习情况的声音。刚上一年级的,家里的有线电视也关了,家长陪同孩子学习,坚持做到不看电视;刚上初一的,四处讨教教子心得,其忧心焦虑之状更是不可言说。一股莫可名状的教育焦虑时时刻刻萦绕在家长心头,这就是“教育焦虑症”。“教育焦虑症”何以就成了现代家长们的流行病、常见病呢?

“分数是硬道理”,学习成绩依旧是评价一个学生的主要标准,学生的考场,俨然成了家长的战场。

为了让孩子学科知识门门优秀,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一边带着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提高班,一边托人情、拉关系、找路子。“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虽然社会需要的是各种类型的人才,但对文凭的追求仍然炽热。在残酷现实面前,家长们少不了要为孩子未雨绸缪,一方面家长们心疼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一方面又为了追求好成绩、好学校、高文凭,不断地给孩子加压。

家长自身的心态也是引发焦虑症的原因。家长中普遍存在一种紧张心理,家长间的攀比心理较严重。引用一句家长的话:“不能不在意啊!在单位里,人家孩子都上重点中学,考‘985’的大学,就我的孩子成绩不好,考职业中学,我都不好意思上班!”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把家庭教育的重心从分数上调整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上。

纠正自我的不良动机。前一阵网络上热议“父母皆祸害”的话题,这虽然是一群80后叛逆者的非理性表达,但也不能不说,它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失败。家本是孩子幸福的摇篮,是他们心灵的避风港和最终归宿。但在这个网络讨论小组里,家却变成了“世界上最没法谅解的地方”。

找到自己人生目标。家长不能把千钧重担只压到孩子的肩膀上,应该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努力提高自身,参与各种职业培训,积极争取各种进修机会,争取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胜利,这样才能获得身心的愉悦,实现家庭的良性发展和美满和谐。

家庭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家长可以多参与一些亲子课程及家长教育沙龙活动,多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多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走科学的家教之路,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良好公民。“教育焦虑症”已经成了一个新名词,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说过:“孩子教育是3分教7分等。”笔者衷心希望,家长能走出教育的焦虑,静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