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良师

作者: 郭世强2017年02月16日来源: 云南网短篇散文

先生姓刘,是我的语文老师

先生的课极有趣。先生讲课,一本正经中不乏幽默,旁征博引里略带调侃。先生的课不拘泥于形式,不依附于书本,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沉浸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先生的课堂,从来并非他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众人热情参与的“舞台剧”——每一个人都在积极思考,每一节课都在互动创新……

有道是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人难。与先生相处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

先生说,学习自己的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先生在资料发下来的时候,把答案也一并给了我们。先生本是想让我们在头绪全无的情况下得到一丝启发,可我们很多人都投机取巧,直接抄了起来——这老师够傻缺,哈哈……我们喜得发疯。不过,先生似乎早有预感。在证实我们的不自觉行为后,本以为先生会大发雷霆,然后毫不客气地收回答案。可先生却并没有这样做。先生在课堂上十分平静地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

在与我们一般大的时候,先生的成绩并不好,最差时是班级倒数第二。可是先生没有放弃,知耻而后勇,弃短扬长,中考时竟是全区七所中学第一。然而上苍并未因此厚爱于他。先生因家贫,在选择读中专时,竟被意外录入到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纺织学校,学起那让人啼笑皆非的专业。但先生并没有堕落,毕业进厂后,利用别人打牌、喝酒的时间读书,来写作,经年累月,不仅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还因发表了大量的文章,顺利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协会……

先生说,往事已矣,好汉不提当年勇。他望了望我们全班同学,又道:“这节课就这样过去了,我希望没有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更盼大家都能从我的故事里有所收获——养成自觉的习惯,为自己负责。大家想想,如果当初我放弃,此时怎么可能站上这讲台?”或许,在少数同学心中,一节课就这么愉快地听着“废话”过去了。但我又相信,更多的同学应该和我一样,彼此还是有收获的。至少我们明白了,什么时候努力,或许都不为晚,都有可能创造明天的辉煌……

对了,先生的治学态度,真是严谨得很。别的老师教作文,多是“嘴把式”——光说不练。先生却常常“下水”,亲自示范。先生批阅作文,常常连一个标点也不放过,从谋篇到布局,从语言到书写,精心,耐心,且热心,偶尔,评语竟比我们写的原文还要长!不服不行!

记得某天在做课外名着题时,因有一道题过偏,大多数人都乱写一通。没料到,这一回连博学的先生也被难住了——出题人也不知怎么想的,明明我们读的是高尔基的《童年》,可题目偏偏出自另一部名着,并且“参考答案”似乎也是错的。先生也被整晕了,一时也拿不出“证据”,就暂时默许了那个答案。可是后来,先生终究还是察觉到一丝不对,便多方查证,四处求教,最终才确定了正确答案。第二天在课堂上,先生给大家深深鞠了一躬,郑重地道了歉,然后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这种治学态度,这般为人师表,如何不令人肃然起敬?老师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先生无疑是我们的榜样。

教师节那天,先生办公桌上的花儿堆得满满当当,尽管,那只是一枝枝售价5角钱的假花(先生也不准允我们乱花钱,我们也只是少吃了一支棒棒糖而已),却又真真切切地见证着表达着我们这些乡村孩子对他的喜爱与拥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里的生活原本简简单单,师生交往间的一些事本也微不足道,但,先生的所作所为,却早已征服了全班每个同学的心。吾之万幸,可以遇到先生这样的老师;若说不幸,只能与先生相处短短三年。但,诤友不可少,良师无须多,得遇先生,此生无憾矣!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