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弟大智

作者: 易江南2017年03月23日来源: 农村大众哲理散文

熟悉我们弟兄三个的人都知道,大弟最笨。他7岁念小学一年级,一个星期都不能正确说出“a、o、e”的拼音,被老师将手板打得通红。

我17岁那年,正念高中。当时大弟念初三,小弟念初一。因为父亲的一场病,家里欠下了许多债,实在没有钱供我们三个读书母亲用无助的眼神望着大弟,试图说服大弟辍学,理由是我和小弟的成绩向来很好,而大弟从小到大的分数都是全班倒数几名。大弟当时的反应,压根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嘿嘿憨笑着告诉我们,他早就不想读书了。母亲释然开怀的同时,又暗暗担心。

15岁的大弟,开始过早地跟社会跟生活打起了交道。在母亲的安排下,大弟被送到镇上一家铜艺招牌制作店,以学徒工身份在店里学习招牌制作的手艺。我曾经去看过他几次,每次都看见大弟用瘦弱的手臂,抡着锤子奋力朝一个又一个铜的或者不锈钢材料的工艺字上面敲。锤子敲打金属发出的刺耳声音,以及大弟因奋力敲打而淌出的满额的汗,让我跟大弟,俨然成为两个世界的人。我问大弟:“这么辛苦的事情,你干吗做得这么起劲?”大弟抹一把额上的汗说:“我这么笨,不做这种事情,还能做什么事情。”大弟的回答让我心疼。此后,我就悲壮地想,一定要发奋读书,要有所作为,将大弟从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拯救出来。

我19岁那年,考上了大学。我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时,大弟也在那家招牌制作店日复一日继续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只不过几乎每个假期,母亲都把有关大弟的好消息告诉我:大弟的手艺有了长进,他开始每月固定在招牌制作店领工资了;大弟的手艺长进得连他的老板都自愧不如,老板决定将店里的大小事情放手交大弟打理,自己则全心去发展业务……

我和小弟读书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源于大弟节节攀升的工资。等到我大学毕业,因不满学校介绍的工作,决意南下深圳打拼时,大弟已离开那家店,打算在镇上开一家同样的招牌制作店。南下深圳的晚上,我有些担心手上的钱不够,大弟默默从他开店的钱里,拿出一部分塞到我手里。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从前那种要拯救大弟的想法,不知不觉消失了。望着面前被体力劳动打造得高大强壮却依然不擅言辞的大弟,我有一种愉快和钦佩兼有的感觉。我知道,大弟压根就不需要谁的拯救,他比很多人都强。

开店以后,大弟的生意不错。第一个月,大弟小小赚了点钱;第二个月,大弟赚的钱翻了一倍。为了争取到更多客源,大弟白天在外面一家商铺一家商铺地跑,晚上就守在店里,和仅有的一个工人干到深夜,不将事情做完,决不肯休息。一天凌晨,实在太累了,他竟然端着杯子,坐在椅子上呼呼睡着了。母亲心疼得一个劲儿劝他,别这么拼命,答应的货晚一点送给人家也没关系。大弟听了,使劲儿摇头。

有一年春节,为了赶一个刚开张的超市招牌,又不妨碍店里的工人过年,年三十那天,大弟就一个人守在店里,结结实实地加了一个白天和一个通宵的班。镇上的熟人都说,他们要制作招牌,第一个想到的准是大弟。“价钱公道,不摆架子,踏实忠厚,交货及时,质量能得到保证。”母亲说,大弟其实一点也不笨,顾客要的就是忠诚

在母亲的叙述中,我笑起来。是的,我的大弟其实一点也不笨。15岁那年起,大弟就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笨,一路踏实走在他那条不平坦的路上,不左顾右盼,还时刻遵循真诚做人的原则,这才是真正的聪明。换了我,要是在初三那年辍学,也许会整日牢骚满腹,抱怨上天待我的不公,说不定直到现在由于不肯吃苦而一无所成……想到这儿,我不由暗暗后怕。第一次,我有了向大弟学习的念头。

有一种笨,叫大智。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