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驿街

作者: 任文立2017年09月01日来源: 保定日报社短篇散文

我的童年是在管驿街度过的,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寄托着我的思念之情。

管驿街,因早年街中有驿站而得名。在我的记忆中,街道分南北两部分,南头大部分是有钱人,每个院落都是青砖大瓦房,四梁八柱。我住在“33号院”,门楼早已消失,过厅也被堵上。后院一拉溜5间大瓦房,坐北朝南,两边是厢房,门前是两蹬条石台阶。院子南边是两个水池,因为没有水,西池种了一棵枣,东池种了一棵洋槐,中间用石子铺成一条小路,可见当时的主人是多么富裕。

院里一共住了8家,5间瓦房的东头姓孙,是保定两益馆的东家。据说抗日时期,有两个共产党的侦查员在敌人的追捕下,躲进了两益馆。是东家凭着机智,掩护出了城。中间住着姓任的一家,他有管驿街仅有的两件宝贝:一个是自行车,大生产牌的,沈阳出产,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擦车,直到铮明瓦亮,辐条似银条;第二个是收音机,4个灯的,到下午4点,全院的小孩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准时赶回来,听“小喇叭”节目,孙敬修、康英的故事真好听。北方的西头住着孙家,在小车队工作。1963年发大水,他一个人把队里的几十匹牲口运到了房顶。三天来,饿了吃点喂马的饲料,直到别人替换才从汪洋的洪水中艰难挣扎回来,到家时大人小孩全哭了。我们为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为了防水,管驿街南头垒了一个大坝。有一人多高,每天都能观测到水位上涨了多少。那时我们还小,趁大人没注意,脱了衣服就到水里玩,大人怎么叫也不上来。最后还是放哨的叔叔喊了一声“公园的大白熊漂出来了”,吓得我们没命地往上游。

管驿街的故事十天半个月也讲不完,每一篇都有着浓浓的时代特征。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