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离我们很近

作者: 王晓2018年01月26日来源: 鲍安顺原创散文

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我偏爱古筝,因为它最好看,最易学,最好听。有这三最,它被称为“东方钢琴”。记得当年读师范学校,我这个乡下人第一次听到天籁之音。音乐欣赏课,老师放的是古筝曲《高山流水》。老师介绍:“《高山》、《流水》原有二曲,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民间广为流传,渐渐合二为一。”真乃世上仙乐,如此动人心魄。

当成百上千的古筝在你面前出现时,想想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我是在本地一个偏远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古筝厂看到这情景的,心里的震撼不仅仅来源这恢弘的生产场面,更来源于生产这些古筝的工人。

古筝的形成大约要经过10道工序,先精选木材做框架,再做筝面上定音的前岳山和后岳山,然后压模、雕刻、油漆,最后调音。随便哪道工序,都有学问。单选材一项,就令我大开眼界。有柚木、楠木、松木、檀木、红木、胡桃木……木质不同,琴的价格天壤之别,上品为红木、楠木。在古筝筝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民俗风情:童子拜寿、百子嬉戏、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双鹤朝阳、喜鹊登梅……这些图案精美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不忍释手。看到它们,我自然而然地想到炊烟、老屋,还有乡村的节日,这种气息就叫人间烟火。原来,高雅离凡俗不远。

有不少筝面镶嵌着玉石,这又是一种紧跟时代需求的新产品:将各种色泽的玉石打磨成人物、山水、鸟兽图案,再精心安装于古筝上,显得雍容华贵、气象万千。我最喜欢的还是用螺钿工艺制作成的筝面。这种工艺发源于中国传统贝壳镶嵌技术,属于漆器的巅峰工艺,运用这种工艺制成的蝶恋花筝面,有一种暗自妖娆的味道,如内敛的古装女子

制作这么精美古筝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有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更多的一线工人其实就是平常村民。昨天,他们还在自己庄上做木匠,在娃娃厂做娃娃,或者就是刚出书房门、求学无路的十几岁的小姑娘。这些人,经过几个月,或者一年半载的培训,竟能干得这“细巧活”,而且干得很出色,出厂的古筝远销欧美,在国内更是数一数二。有妇人在穿弦,见我们走近,竟将琴码一一摆放,详细讲解古音“宫”和“商”的区别,惊得人呆呆的。一个女孩子,据说是这个厂里的调音师,乡村的面貌,乡村的口音,两手一起落,那支《高山流水》就流泻出来,颇有李商隐诗意“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山青青,水悠悠,高山流水觅知音。这样的心境,你也有过吧?不论生活是沉重,还是轻灵,一颗心总在寻找另一颗心。

其实古筝是中国最古老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于陕西和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上书秦始皇时,曾如此描述当时民间筝歌场面:“夫击瓮叩,弹筝搏而歌乎鸣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如此一说,古筝实在是一件平民乐器,天籁,离我们真的很近。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