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校工作总结

2011年12月28日来源: 网络文章工作总结

县委党校坐落于县城西北角风景优美的皇庄坡麓,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沿阵地和党性修养锻炼的熔炉,也是在县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特别是彝县成立以来,经过 20 年的努力,县委党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干部理论培训、国家培训和干部学历教育以及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为一体的干部培训学校。因此, 2004 年 3 月,为适应大规模培训队伍的需要,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县委党校成立漾濞彝族自治县行政学校,与县委党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可以说过去的 20 年,是县委党校“积极有为,硕果累累”的 20 年。

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县委党校创建于 1962 年 10 月,建校后曾多次易址。 1969 年 2 月曾迁至距离县城 25 千米外的脉地镇江桥村平地坝,并一度改为“五·七”干校。 1972 年 10 月,方恢复县委党校建制。 1982 年,为了解决县委党校离县城较远,不便于培训轮训干部的实际困难,县委决定在县城附近金星村十九街社皇庄坡麓征地 5030 平方米,并先后建起了县委党校校舍, 1984 年 3 月,正式迁入现址。现有教职工 10 人, 5 名教师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高级讲师 2 人,讲师 1 人,在职在读研究生 1 人; 5 名行政后勤管理中除 1 人为中专学历外,均为大专学历。县委党校目前的基础设施为:教学楼 1 幢和职工宿舍楼 1 幢,教室 2 个,厨房 1 幢,餐厅 1 个,可同时提供 70 名学员的食宿和 150 人规模的培训。设有图书室和微机室,所拥有的数千册藏书和每年所订阅的数十种报刊杂志,能基本上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需要。

县委党校成立以来,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干部教育和培训任务,特别是自 1985 年彝县成立以来,肩负起提高彝县干部思想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党性修养,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突出特点,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开展教学科研,干部短训、轮训,以及干部学历培训工作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不断更新,办学领域不断延伸,办学队伍不断壮大,基础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003 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制定出《县委党校 2003 ~ 2011 年建设和发展规划纲要》。 2004 年以来,先后投资 26 万元改造了教学综合楼、大教室、厨房和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目前,正在稳步向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配套、教学功能齐全的既定发展目标迈进。

二、“主渠道”作用发挥充分,理论培训业绩辉煌

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充分发挥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县委党校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作为办学的宗旨和理念,着眼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推动彝县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积极开展干部培训轮训工作。 20 年来,我校始终从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村基层干部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出发,结合不同时期本县社会经济实际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培训方针,并采取多种形式的灵活培训方式,使培训范围不断延伸和扩大。本校不仅圆满完成了每年的干部理论培训、岗位培训任务,而且还拓展了学校的办学渠道,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和声誉。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档次,我校还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多次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部门聘请省州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为理论培训班学员授课。本校的教师也经常应邀到县级其他单位和深入 11 个乡镇及部分村委会,进行理论辅导或讲授党课。 20 年来,我校共举办了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干部理论培训、短训班和公务员岗位培训班以及县级各部门业务骨干培训班 360 余期,参训人员达 18000 多人次,其中干部理论培训班 150 多期,参加培训的乡科级领导及村干部达 8500 多人次。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