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奠基人——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

2011年12月22日来源: 网络文章入党资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百年来,多少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前仆后继,奋勇向前,进行了长期的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间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江上青烈士,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积极投身革命
融入时代洪流
江上青,原名江世侯,1911年4月10日出生在江都仙女镇上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江石溪是一位具有民主开明思想的进步人士,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江上青从青少年起,就在父辈和革命亲友的影响和熏陶下,逐步养成了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进步思想。
江上青1927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艺大期间,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学生会,多次发动同学上街游行示威,编写、散发革命传单,并在郁达夫、蒋光慈等左联作家的影响下,创作了大量诗歌,表达积极参加革命、彻底****旧世界的决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再次到上海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在此期间,面对步步进逼的日寇铁蹄,以及******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饱含激情地写下了《前进曲》。诗中,江上青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对战斗的呼唤,喊出了上世纪30年代所有先进分子的心声。
同时,江上青办刊物、办教育,利用一切阵地,宣传革命思想和我党团结抗日的主张,唤醒民众团结起来,****三座大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大片国土不断沦陷。这时,满怀一腔热血和抗敌激情的江上青自觉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积极在扬州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自备川资,于1937年11月22日溯江而上,奔赴延安。他们一行10余人沿途写标语,做宣传画,排演《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等鼓动抗日救亡的街头剧。“流动宣传团”走到安徽和县时,发生了日本侵略军大肆屠杀南京人民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江上青闻听事件经过后,义愤填膺,立即在民众文化馆前组织演讲,控诉日寇罪恶,激起当地民众极大的抗日热情。
1938年8月,他们接受中共长江局的指示,宣传团成员被分配到十一集团军做政治宣传工作,其时江上青的党员关系经中共长江局接转到了中共安徽省工委。
肩负特殊使命
奔赴皖东北第一线
1938年冬,江上青接受中共安徽省工委的安排,被任命为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书记派往皖东北。
安徽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盛子瑾为了在皖东北站住脚跟,请求安徽省抗敌动员委员会选派一批人员随他前往。时任中共安徽省工委宣传部长的张劲夫,决定借此机会将江上青、赵敏、周邨、谢景鸿、吕振球、李艺(兰生)、王毓贞(王韶)等7名党员组成秘密的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简称“特支”),由江上青任特支书记,赵敏任组织委员,周邨任宣传委员,随盛子瑾前往皖东北。“特支”赴皖东北的任务主要是:团结盛子瑾,开展统战工作;发展党员,统一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培训抗日骨干;组建抗日武装,开创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皖东北地处安徽省东北部,与江苏省交界,所辖范围包括泗县、五河、固镇、盱眙、嘉山、凤阳、宿县、灵璧、定远九个县,拥有67000平方公里的国土,200多万的人口。其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运方便,地理条件十分有利于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行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8年11月,江上青率皖东北特支及安徽省抗敌动员委员会第八工作团(简称“皖动八团”)30多名抗日救亡的热血青年,随盛子瑾及其100多人的自卫队从六安出发,江上青沿途多次发表热情洋溢的抗日演讲,“皖动八团”也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动员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洪流。
江上青到皖东北后,和他的同志们不畏艰险,不辞劳苦,团结一心,千方百计为履行创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一特殊使命,从基础工作做起,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