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挫折的例子

2015年11月20日作文大全

篇一:15岁女孩传奇,斗嘴炼成演说

如果正常的童年是指吵闹、亢奋、一天玩10小时的电动游戏、看一大堆电视卡通……那么,邹奇奇没有一个正常的童年。邹奇奇3岁开始阅读、4岁开始写故事、8岁出版32万故事集、10岁风靡全美成为“小小演讲家”、13岁出讽刺小布什的政治生涯、15岁给美国哈佛师生演讲。这朵美国文坛的奇葩,是如何做到的呢?

斗嘴发现语言天赋

1997年出生的邹奇奇是中捷混血,妈妈邹灿是中国四川人,爸爸约翰·史维泰克是捷克人,他们一家居住在美国华盛顿。

和许多跨国家庭一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约翰和邹灿的意见有了分歧。

身为西方人,约翰提倡让孩子自由成长,给孩子足够的空间。然而邹灿不同意,她认为孩子从小就需要管教,否则许多观念和思想都会偏差。

因此,在奇奇很小的时候,邹灿就开始训练她“听话”,可是她发现,小奇奇的性格遗传了自己四川辣妹子的“火暴”。只要稍微不如意,才1岁多的她就会叽里呱啦说一大堆别人听不懂的话,以示抗议。

邹奇奇2岁时,有一天她吃蛋糕,蛋糕屑掉了一地,妈妈很生气,上前训了她几句。这时,还不到桌子高的邹奇奇大声反驳说:“你干吗那么大声骂我?奇奇肚子饿,要吃东西!”

邹灿一愣,继而故意高声说:“那你为什么要把地板弄脏?妈妈刚刚擦完地板,现在又要重新擦一遍。”

不料,奇奇仍然没有示弱,她用更大的声音说:“因为我只是一个小孩啊,我还那么小!你又没有带好我!”

当时邹灿就震惊了,女儿清晰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令她汗颜,同时她也感觉很惊喜,觉得女儿在语言天赋很出色。

邹灿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她的方法非常独特,就是常常逗女儿和自己“斗嘴”。比如故意提一些刁难的问题、提过分的要求去刺激小奇奇,激发她的“斗志”。

饭前忘记洗手、多吃了一块糖、把玩具乱放……这些都是母女俩每天斗嘴的理由。邹灿的语速快,噼里啪啦就说了一大堆话,可是奇奇并不害怕,相反气焰一直很高,尽管常常词不达意,但每次都能坚持到最后,都想斗赢。

邹奇奇3岁生日时,她说想要全套正版的芭比娃娃,遭到拒绝后,她开始据理力争。

邹奇奇站在妈妈面前,理直气壮地说:“隔壁的丽莎有芭比娃娃,我没有!”邹灿说:“可是你有整套的童话故事,丽莎可没有。”

这时,一般小孩都会说“我不要童话故事书了,我现在想要芭比娃娃”,然而奇奇却对妈妈说:“丽莎没有故事书是因为她没向她妈妈争取,故事书我也要,芭比娃娃我也要!”面对聪明的女儿,邹灿无奈,最终只好给女儿买了芭比娃娃。

除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在对事情的看法上,奇奇也会跟妈妈一争高下。比如妈妈刚说是上帝的眼泪,她就说雪则是上帝的头屑。邹灿责怪她把这么美好的东西形容得太丑,但奇奇坚持自己的想法,还亲自写了一封信到华盛顿气象局问局长,结果局长称赞了她的想法。

除了斗嘴训练语言组织能力,认字能力和书写能力邹灿也没有让女儿落下。平时和奇奇上街时,邹灿捉住一切机会教她识字,广告牌、公交牌、快餐店的点餐牌,都是现成的教学工具。邹奇奇认字非常快,几乎过目不忘,3岁就能写简单的日记了。

故事培养写作能力

随着邹奇奇认识的字越来越多,邹灿开始培养她写故事,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她编故事,令邹奇奇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广阔。

邹灿常常在女儿面前自言自语:“小白兔走着走着,迷了路,后来它找到家没有呢?”

这时,一旁的邹奇奇就会大声说:“没找到!后来它是在警察叔叔那里过夜的!”或者说:“它是被911送回家的!”然而,无论女儿说出怎么样的结果,邹灿都会给予鼓励和称赞。有时候还会继续引导:“小白兔第一次在警察局过夜,它晚上会不会害怕呢?它在陌生的地方看到了什么?”在妈妈的引导下,邹奇奇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广阔。

有一回,邹奇奇在看一本动画书,讲大象和老鼠比武,老鼠钻进大象的鼻子里咬它,结果老鼠赢了。邹灿趁机教育女儿说:“因为大象欺负老鼠,而且又骄傲自大,所以它输了。”奇奇却不同意这个说法,反驳道:“老鼠无论如何都打不赢大象,故事书写的是假的。”她甚至分析道:“大象不会那么傻让老鼠钻进它的鼻子里,它可以把鼻子翘起来,老鼠又不会跳。”

争执了许久,邹灿说:“既然你说老鼠打不过大象,那你把你的故事写出来。”于是,邹奇奇拿起笔,歪歪扭扭地开始写故事,她执意安排老鼠被大象打败了。

邹灿问她:“老鼠是弱小的,大象欺负它,却赢了,你就不怕读你故事的小朋友伤心吗?”不想邹奇奇大声说:“我就是要让小朋友知道,不要跟比自己强的对手在一起,远离欺负自己的坏蛋!”听完这话,邹灿欣喜不已,觉得女儿实在是太厉害了。邹奇奇还为自己的故事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你可以选择逃跑》。

这就是邹奇奇创作故事的开始,那一年她才4岁。

邹灿还经常给奇奇念小说。《围城》《荆棘鸟》,甚至《三国演义》……读书的过程中,邹灿常常读到一半就把书藏起来,然后对女儿说:“书找不到了,干脆我们来猜结局吧!”

事实证明,邹奇奇非常玩这个游戏,并常常以想出更胜原著的结局为荣。

当邹灿让她猜“曹操最后有没有杀杨修”时,小小年纪的她竟说:“考虑到读者的感受,肯定是应该杀的,不然就不符合曹操的性格了。”女儿的话令邹灿咋舌,她知道,是时候放手让女儿独立写故事了。

2003年,邹奇奇6岁了,邹灿给她买了一部二手的笔记本电脑,从此她就开始用电脑写故事。起初,邹灿规定女儿每周要写2个故事,不料奇奇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任务。后来她一写就刹不住车,高产的时候每天写一个故事。

历时两年的时间,邹奇奇完成了470多个故事,总共32万字。她的故事多以中世纪为背景,从古埃及写到文艺复兴,不论是法老、女英雄、浪漫的爱情故事,甚至是刺激的历险记,情节都非常生动有趣。里面还记录了她学习的过程以及妈妈邹灿的注解,从一个启蒙者及引导者的角度,来解释如何顺着孩子的天分,让孩子取得最大的发展。

著作完成后,邹奇奇想把它出版面市,得到了妈妈的大力支持。邹灿历尽辛苦为女儿找到了一家儿童出版,为32万字的故事集取名为《飞扬的手指》,副题为“如何从享受阅读到掌握学习的工具”, 最终成功出版面市。

上市3个月,《飞扬的手指》就打破了美国儿童读物的销售纪录,全美畅销至断货,邹奇奇也因此成为美国文坛的小小明星,许多出版商都找到她,希望和她签约出书。

从此,邹奇奇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给美国的各大儿童杂志投稿,专门写儿童文学和儿童故事。《美国小主人》儿童杂志甚至为她开设了专栏,请她每周写一篇随笔,站在孩子的角度跟大人谈心、发牢骚。

演讲成就“文学小巨人”

2005年7月,ABC“早安美国”栏目组找到了邹奇奇,想邀请她上节目做一期访谈。

接到电视台通知后,一向自称所向无敌的邹奇奇第一次害怕了,她对妈妈说:“‘早安美国’是现场直播,如果我说错话怎么办?主持人还说要现场考我故事的创造,我一急想不出来怎么办?算了,我不想去参加这个节目。”

见一向倔强好胜的女儿露出少有的胆怯,邹灿对女儿说:“还记得你写的第一个故事吗?大象欺负老鼠,最后老鼠没有打败大象,你告诉读者要远离对手……可是,人生无处不存在对手,如果你永远选择逃避,那不等于是一个懦夫吗?就像现在,你因为害怕而拒绝上电视,你失去了一次好玩又刺激的机会,不是很可惜吗?”

奇奇沉思了会儿,点点头说:“看来以后我在故事的构思上要重新考虑它的实用性。”

邹灿被逗乐了,问她:“你说说看,什么是实用性?你如何看待实用性?”一听这话,邹奇奇头头是道地说:“任何一个小朋友读了我的故事后,起码要学到一种有用的东西,这个就叫实用性。不能给读者实用信息的故事,是白痴故事。”邹灿赶紧说:“刚才你不是说得很好吗?你就把刚才的那番话带到电视台去说!”

按照妈妈的指示,只有8岁的奇奇迅速将自己和妈妈的对话整理成文字,带着它参加了ABC“早安美国”的现场直播录制。

在节目中,她谈到自己的作品,一针见血地说:“我的作品目前只适合年龄较小的孩子阅读,这个时候他们因为身体的原因需要保护自己,所以我的故事大部分教他们如何避免危险。但是接下来我准备写大年龄孩子看的故事,这个时候逃避不再是最好的方法,而是要勇敢面对挑战……”邹奇奇的口才和思维能力令主持人Diane Sawyer折服,高度称赞她为“美国文坛小巨人”。

随着在“早安美国”一炮打响,邹奇奇的生活突然间发生了铺天盖地的变化,各大学校和组织都纷纷邀请她去做演讲。可是邹奇奇并没有演讲的经验,于是邹灿就让她学习之余去参加各种演讲会,让她学习演讲的技巧和场面的控制。

邹奇奇的第一次正式演讲是在她所在的小学,当着上千名师生的面,她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当校长带头起立为那场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时,邹奇奇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兴奋,她对妈妈说:“我爱演讲,讲着讲着,我心里的想法就变得清晰了,我觉得演讲可以让我更了解我自己。”

可是,爸爸约翰却觉得,演讲并不能为女儿带来什么,反而会影响她的学习。而邹灿则坚持认为,做好每一场演讲可以让女儿锻炼心理素质,还能使她逻辑思维变得更紧密。因此,她大力支持奇奇去演讲,为她创造了许多锻炼的机会。

事实证明,演讲令邹奇奇嬗变,无论是在故事创作上还是在日常的思维方式上,她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2007年,邹奇奇出版了第二本书《舞动的手指》,书是她根据这些年所读书籍和自身感悟写的诗集,当然也有许多赞美演讲的诗歌。

邹奇奇不无担忧地说:“妈妈,我发现演讲很容易让人感到乏味,我很担心有部分听众没有用心在听我说话。”邹灿说:“那你就想办法把你的演讲变得有趣,让人们笑起来,并记住你说的话,就成功了。”

有一回,邹奇奇给一家儿童出版社打电话,对方一听是个孩子,直言道:“我们不发儿童写的作品,除非你是那个著名的邹奇奇。”邹奇奇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她认为出版商不尊重孩子,于是气愤地挂了电话。

不久后,在美国西雅图绿色节主讲台上,邹奇奇发表了《大人从孩子身上能学到什么》的演讲,她幽默地回忆道:“有一次我给一个儿童出版社打电话,对方竟然称他们从不跟小孩打交道。我实在搞不明白,儿童出版社不跟小孩打交道,难道要跟仓鼠或笨熊打交道?”在场的2000多名大人发出一阵会心的大笑,都为这个睿智的孩子鼓掌。

如今,邹奇奇的演讲风格不但幽默风趣,而且更是升级到了政治的高度,她常常令人们在大笑的同时引发深思。那些看似轻松的话题,其实都是妈妈协助她精心准备的,她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妈妈的辛劳付出。

2010年10月,邹奇奇完成了一本有关布什的政治讽刺小说,名为《伪装的羊》,一举成为炙手可热的作家,她的演讲费用更是直线上升,直逼美国的一般电影明星。她还将接受哈佛之邀进行演讲。

当人们把“世界最聪明的孩子”“文坛小巨人”“神童”等桂冠戴在她的头上时,她说:“对于神童,人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的解释是‘具有卓越才能、可以帮助其他孩子的儿童’。我希望我能成为这样的神童,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做到。”

篇二:“诗意”价几何?一个穷酸诗人惊变千万富翁

他曾是广东一位知名青年诗人,发表过数百首诗作,出过好几本诗集。在那个诗歌盛行的年代,他获得过无数荣誉,头顶诗人的光环,走到哪里都是“明星”式的人物。可是,随着诗歌的没落,他也逐渐落魄了,生活无以为继,无奈之下只好背着一箱子诗集,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最后成了一名装修工。

诗人与装修工的巨大身份落差,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痛苦之中。他沉沦、彷徨,诗歌也成了他肩头的沉重包袱。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装修其实也是写诗,只要把诗意融入到装修中,每一块木材、每一块瓷砖都会幻化成芬芳的诗行,而那些原本单调、俗气的房间也会变得灵气十足,诗意盎然。凭着这样的领悟,他发奋努力,终于成了深圳家装业的“金牌装修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赚得百万身家。那么,这个落魄诗人究竟是如何利用诗歌致富的呢?

诗歌没落

著名诗人沦为装修小工

“老是将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怕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10年之后,当凌斌再度吟出这首诗时,脸上已没了当初的年少轻狂,有的只是一份从容和淡定。

39岁的凌斌是广东省吴川市塘尾镇人,父母都是农民,兄弟7人,他排行第三。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捉襟见肘,常常是老大穿不上的裤子给老二穿,老二穿不上了再给老三穿,等到裤子破得不能再补时,母亲就把它改小,给最小的弟弟穿。俗话说“悲愤出诗人”,苦难的生活让幼年的凌斌变得细腻敏感。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诗歌,在故乡的天空下,在庄稼地里和打谷场上,他用一行行稚嫩的文字,把苦涩的日子幻化成芬芳的诗行。

高中时代,凌斌的数首诗歌就发表在《诗歌报》、《星星诗刊》和《诗刊》等报刊上,他也因此成了校园里有名的“诗人”,并且拥有了众多的“粉丝”。

高中毕业后,由于家中没有钱供他继续深造,凌斌只好进了当地的一家文化单位供职,薪水虽然不高,但工作环境相当宽松。这段日子成了他创作的高峰期,他一连出版了3本诗集,并成了广东省诗歌协会的理事,吴川市的文化名人。他组织一帮诗人成立了“九月诗社”,常常在一些酒馆开诗歌朗诵会,还自费出版诗歌小报。许多学生、打工仔和打工妹都闻名前来拜他为师,学写诗歌。1994年,他还应邀参加了《诗刊》举办的第十二届“青春诗会”。其间,他和一些大师级的诗人交流心得,收获颇丰。那时,诗人凌斌可谓风光无限,无论到哪里都能赚足羡慕的目光。

谁知到了上世纪末,随着市场大潮风起云涌,全国到处涌动着一股淘金热。这时,凌斌所在的文化单位因效益不好裁员,由于他没有编制,只好下岗待业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的他,眼看着身边的人纷纷到深圳和广州等地淘金,却不愿放下诗人的清高,不肯向世俗低头。于是,他整天待在家里写诗,可诗歌的稿费太低了,即使在大刊上发表,稿费也只有几十元钱!在那些暴富人们面前,生活的寒碜让他突然感觉抬不起头来。

眼见老家已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1996年9月,他背着一箱诗集来到了深圳,投靠老乡。老乡在一家装修公司打工。初来乍到、什么手艺也不会的凌斌就只好吃住在工地上。他原本打算边打工边写诗,可是工地上白天噪音吵死人、粉尘又大,晚上又蚊叮虫咬,根本无法入睡。最主要的是,他一天到晚不做事,又长期吃住在工地上,时间一久,工头也有了意见,要赶他走。无数个夜里,凌斌抱着那随身带来的诗集,心中无限悲凉,涌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

在生活的压力下,凌斌这个昔日的清高诗人不得不低下了他“高贵”的头。为了不流落街头,他低声下气地央求工头收下他。可是,因为他什么手工活都不会,工头不愿收留他。他再三哀求,说自己可以打杂,不要工钱,只要有一个栖身之所就行。最后,工头才答应了。

从诗人变成了装修工,凌斌一时难以扭转自己的角色。因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清高,他怎么也适应不了眼前这份“卑微”且辛苦的工作。那帮工友们见他书生气十足,闲暇时常常拿他开涮说:“诗人,给我们朗诵一首诗歌嘛!”“诗人,我上厕所没手纸,快把你的诗集给我撕两页!”刚开始,凌斌对工友们的玩笑话十分反感,认为他们素质太低,粗鄙不堪;可时间久了,他慢慢发现,其实每个工友都身怀“绝技”——水电工将线路布置得错落有致,木工精雕细琢手艺精湛,油漆工层层推进手法细腻——这些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即的。看得久了,他渐渐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那些看似凌乱却条理清楚的线路,那些风格各异、或大气或精致的书柜和酒台,那些洁白的墙壁和闪亮的门窗,都像是一首首匠心独具的诗,即使在尘土飞扬的房间里,也难掩其美丽眩目的光华。这个发现令凌斌非常兴奋,他开始在装修工地上寻找诗意,这让原本繁重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沉沦中奋起

诗人装修工成了家装金招牌

在长时间的沉沦和徬徨之后,凌斌渐渐明白,诗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也能写在平凡的生活里。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就扔掉了诗人的“臭清高”,很快和工友们打成了一片。每天晚上,在简陋的工地上干了一天活的他,冲一个凉水澡后,就光着膀子和工友们来到附近的小酒馆,就着一碟花生米,喝两元钱一扎的散装啤酒,到了深夜,才哼着打工民谣大醉而归。往往在这个时候,诗情也喷薄而出:在搭建的工棚里/与文字交流的夜晚/我常听到外婆的歌谣/比乡音更动听……(凌斌《工棚里的歌谣》)这样有着浓浓生活味的诗歌很受工友们喜爱,他们再也不嘲笑凌斌“穷酸”了,而凌斌也终于明白,生活才是诗歌的源泉,只有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自己才能真正找到创作的原动力!

思想转变过来以后,凌斌立刻变成了一个虚心好学的装修工人,工友们也都愿意手把手地带他。很快,他就掌握了装修房屋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诗人爱思索的天性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他没事的时候就爱琢磨房子的整体风格和装修细节。他发现装修队的工人在施工时全部是根据图纸按图索骥,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块地方,虽然每个人都能将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完成,可是等到一套房子全部装完时,房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协调感或不如意,以至于经常返工,引发纠纷。

装修又是一门公认的“遗憾的艺术”,不管你事先想得多么周全,最后还是难免留下遗憾。尤其是现在的一些装修公司装修风格都很单调,装出的房子千篇一律。凌斌见识过这样一件搞笑的事情:有一个装修公司在一个花园接了十几套房子的工程,由于房主们房型相同,这家公司为了省事,竟将这十几套房子装修得几乎一模一样,以致于房主到邻居串门时,竟怀疑走进了自己家里。最后,这些房主们愤怒了,集体把这家装修公司告上了法庭。

如何才能将房屋装修得与众不同,同时又将遗憾降到最低呢?正当他陷入沉思时,2002年10月份发生的一件意外的事,一下子启发了他。那时,凌斌所在建筑公司接到了一单大活——蛇口的一位美国人在临海的花园买了一套复式楼,要花120万元装修。可是,接了订单后,装修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连设计了几套装修方案,都没有获得这个老外的认可。因此,凌斌和其他工友们进驻场地十多天了,一直没法动工。那段时间,老外经常来工地上看房子,东指西划,说着凌斌听不懂的英文,看样子极其烦躁。

原来这个老外是深圳大学的外籍教授,他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音乐很感兴趣,之所以花大价钱请装修公司,就是想自己的房子装修得古典高雅;可装修公司的设计人员却只知道用昂贵的材质进行复杂的堆砌,华贵但不典雅,感觉很庸俗。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凌斌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些日子以来,在装修一套房屋之前,他总是习惯按自己的思路在脑中勾勒出一个“腹稿”;而且,他在这套房子里已经住了十多天,对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烂熟于胸。于是,他大胆地毛遂自荐,说自己可以帮他们做设计。见那个翻译老乡半信半疑,他就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作协会员证,然后又把自己对装修这套房子的想法一一说了出来。老乡听说这个装修工人曾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不禁有些吃惊,再听了他的设计理念,眼睛更是越睁越大,几乎要惊叫起来。他赶紧把那位美籍教授叫过来,凌斌讲一句,他翻译一句。凌斌说:“装房子其实就和写诗一样,不但要有品质,更要有灵气。比如,进门处的玄关部位,是住房的气口通道,也像是诗的起句,起笔之前,开篇布局一定要成竹于胸。玄关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主人的心情,也影响到客厅的美感。”

走到客厅的电视墙边,凌斌接着介绍:“电视墙是一套房子里最出彩的部分,就如同一首诗的‘诗眼’,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为您喜欢中国古典文学,我建设抛弃现代的设计手法,设置一面古朴的文化墙,再配合顶部手工雕刻的造型天花,可以让客厅变得古色古香。餐厅和厨房的设计也很关键,餐厅要整洁,就像一首清新的小诗。为了避免单调,可以把酒柜设计成流线形的,因为酒和诗的共同点就在于其飘逸气质。卧室是诗歌的高潮部分,墙壁可以以粉色为基调,配合波浪式的落地窗帘,如同爱情诗一样激情澎湃,春意盎然。而一楼至二楼的楼梯栏杆扶手,可以由14根长短不一但又错落有致的小柱子组成,寓意14行诗体……”美籍教授听着听着,突然激动起来,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装修工,竟能有如此绝妙的见地和创意!凌斌刚说完,教授就拉起他的手,连声说:“OK!OK!”

这位教授果真采用了凌斌的创意,让装修公司根据他的创意进行设计施工。一直担心这笔生意会飞掉的老板,闻讯后大喜,立刻决定不再让凌斌干杂活,而是让他当这套房子的监工。两个月后,装修如期完工,那位美籍教授看了,高兴得合不拢嘴,让太太给自己在房屋的每个角落留影。当然,他爽快地付了装修余款。

这件事情让装修公司老板对凌斌刮目相看,提拔他为公司的创意总监,让他带几个设计人员,专门负责设计方案,月薪6000元。凌斌再也不用住在工地上,被蚊虫叮咬了。生活环境改善后,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寻找诗歌与现实生活、与房屋装修的结合点。经过长期的用心摸索,凌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装修风格。他把诗歌的艺术运用到家装中,让客户花钱不多,也能把房子装修得品味不俗。他出众的设计为装修公司带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经口碑相传,他在家装圈内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客户指名道姓要他设计,一些装修公司的老板也四处托关系,出高薪“挖”他,他成了圈内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点石成金

诗意装修狂赚百万

凌斌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面对“重金诱惑”,他从未动摇,而是安安心心地为老板打工。但是,在行内混久了,他发现家装行业内黑幕重重,公司老板变着花样骗客户的钱,甚至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偷梁换柱,全然不管客户死活。这让他很反感,开始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

2008年10月,凌斌所在的装修公司在深圳市宝安区接了一单业务。客户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妇人,她的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她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结婚前,她卖掉了自己的老房子,又花光了一生的积蓄,才给儿子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两居室,作为结婚的新房。在选择装修公司时,她反复比较,最后听说凌斌所在的装修公司不错,就慕名找上门来。尽管老人只有4万元装修款,但凌斌还是被她的一片爱子之心感动了,答应尽自己所能,把房子装修好。谁知,在施工中,施工人员遵照老板的吩咐偷工减料,处处使用低劣的木材。凌斌为此与工人发生了无数次争吵,却无济于事。结果,老人的儿子搬进新房没多久,就发现洗手间墙壁严重渗水,导致隔壁卧室一整面的表层全部脱落。原来,在施工时,公司为了省钱,连墙体的防水层都没有做!老人心急如焚地找上门要求返工,装修公司却一拖再拖,最后干脆不让她进门了。老人没办法,最后流着泪打电话骂了凌斌一通,说他的良心让狗吃了!

这件事给凌斌的触动很大。他想:自己就算有再好的创意,如果施工质量不过关,终究还是花拳绣腿,经看不经用。许多老百姓为了买一套房子,把一生都押上去了,可公司为了赚钱,根本不把客户的房子当回事。凌斌终于意识到,自己再这样做下去,就是为虎作伥啊!

于是,2009年春节过后,凌斌果断地从公司辞职出来,自己拉起了一帮吴川老乡单干。他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做到质量过硬,还打出口号:新房三年内出现任何非人为质量问题,均无条件上门保修。接着,他又深入系列地学习了一些装修艺术课程,让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和丰富。经过艰苦创业,他凭借着诚信和创意,终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家装行业中杀开了一条血路,站稳了脚跟。2010年10月,他成立了自己的深圳湛艺装修公司。

2011年年底,深圳的一个“暴发户”慕名找到他,要他一定想办法,把自己新买的豪宅装出一股书卷气来。这个要求对于此时的凌斌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特别设计了一个大气的书房,还到市场上精心选购了一些山水写意画,挂在客厅和书房里。房子装修好后,那个客户非常满意,每天都邀请众多的亲朋好友来参观自己的新房。后来,他发现书架上空荡荡的,就又让凌斌帮忙采购一批有品位的书。听说凌斌喜欢写诗,他还虔诚地请凌斌送他几本签名诗集,让自己也沾沾他的“文气”。这个“暴发户”的请求,让凌斌感到可笑之余,也隐隐找回了自己当年做诗人时受人追捧的感觉。

由于凌斌的公司装修出来的房屋气度不凡,品位高雅,一些大公司装修文化墙和会客厅时,都愿意出高价钱让他设计,以提升公司形象和品位。凌斌也总能结合不同公司的特点,将诗词歌赋巧融其中,一石一木都能蓬荜生辉!后来,就连万科和金地这样的大房地产公司也慕名派人上门与他洽谈,请他装修售楼处和样板间。不管对方的要求多么苛刻,凌斌总能凭着自己澎湃的诗情和高超的装修技艺,巧妙漂亮地完成任务。

尽管已在深圳家装圈内名声大震,凌斌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心爱的诗歌。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笔和本子。在的士上,在地铁上,在工地上,他只要一有写诗的冲动,就赶紧记下来。这几年,他又写了上百首诗歌。不过,生活的历练已让他变得成熟大气,他的诗风也变得深沉了。

在这期间,一个刚从武汉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的漂亮女孩疯狂地迷恋上了凌斌发表在报刊上的诗作,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并勇敢地向他表达了爱意,不久两人喜结良缘。凌斌在风景秀美的东莞市长安镇买了一套住房,并亲手设计、亲手装修。多年奔波劳累的他,要给自己的心一个“诗意的栖居地”。

到目前为止,凌斌公司的员工已发展到了300多人,下辖30多个工程队,成了深圳家装业的一面旗帜。中央电视台“交换空间”栏目组听说他的故事后,还专门与他取得联系,准备把他聘为“御用设计师”呢!

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在市场经济时代,成了一个穷酸的符号。文人清贫,他们迷惘徬徨、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作为诗人,凌斌也不可避免地走过了这个过程,只是在行进的过程中,他像一个孤独的行者一样更深刻地体验了生活;在没落和徬徨中,找到了诗歌和现实的结合点,从而巧妙地将诗歌转化成自己独特的竞争手段,成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利器。诗歌在他手中散发出别样的光芒,而他也因此成了中国新时代文人的一个坐标!

相信在很多读者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纯洁美好的文学梦。也许,你也曾为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而失落不已,但如果你能像凌斌那样,少一点愤世嫉俗,多一点积极乐观,少一点自我,多一点变通,文学就不再是你肩上沉重的包袱,而会变成你改变命运的利器!

篇三:忍一忍就过去了

他于1934年出生在广东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一直很艰苦。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放在一家商店里免费发放给顾客。

由于花色、款式对头,他拿出的这批产品深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他的领带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他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料地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他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已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做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又从T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纽、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他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的大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他就是“领带大王”曾宪梓。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在香港创业不久,就开始对家乡广东的教育事业及母校作出捐赠。至今为止,曾宪梓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总额超过6.3亿港元。

谈起成功的时候,他一再提起小时候的一些经历:

父亲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蓝优妹身上。为了能让孩子们活下去,她不得不去干男人们都不愿意干的累活,挑石灰、挑盐……即便这样,他们的生活依旧窘迫无比,常常吃了这顿愁下顿,没办法,母亲只好租了几亩薄田。

那是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母亲由于经常赤脚下田,双脚生了冻疮,并裂开一个个露出红肉的口子,再赤脚下田的时候,钻心的疼。如果用胶布贴在伤口上,下田时一沾水就会掉,而且她也舍不得花钱买胶布,但她想到第二天还得下田,如果不处理,裂口会越来越宽,于是就决定用铁针和棉线来缝合它。她将双脚泡进热水里,等裂口上的皮肤泡软之后,再咬着牙一针一针地将裂口缝起来,每缝一针,鲜血直流,小宪梓在一旁看得眼泪直流,母亲忍痛安慰儿子:“傻孩子,不缝好怎么办呢,裂口会更大更痛的,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幕永远铭刻在曾宪梓的心里,每当他在困难面前感到疲惫烦乱之时,他便会以此来鞭策自己:母亲连那样深痛的苦难都挺过去了,忍过去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过,什么艰苦不能忍呢!

篇四:用灵魂去战斗

快乐地生活每一天,诚如他所言:足球是为了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

[1]

他是当今世界上身价最贵的足球队员之一,他最难以忘记的依然是曾经的贫穷。而人们对这位获得德国和法国的足球先生,最难以忘记的除了他惊人的球技外,当然还有他那张过目不忘的丑脸。

1983年4月7日,他出生在法国最贫穷的小镇布洛涅,那是一个污水横溢,垃圾遍地,失业率总是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破落小城。那里的年轻人除了玩玩足球,简直无事可干。他的卧室只有一张照片: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跟他一起踢球。

说老实话,除了跟自家兄妹一起玩球,他连踢球的伙伴也没有,因为他有一张狰狞可怖的脸:一道闪电似的伤疤,侵占了他右脸的三分之一。这是两岁时,一场惨烈车祸留给他的纪念。

9岁时,爸爸为了这个“沉默”的孩子“不至于走上邪途”,送他去了一家少年足球俱乐部。仿佛如鱼得水,然而他很快就悲哀地发现,这里的伙伴们除了给他取绰号的兴趣更胜过跟他踢足球之外,别无所有。他们不喜欢这个沉默得像一块混凝泥土的小子,玩球却跟玩命一样的小狮子,他们总是吹着尖利的口哨叫他:“丑脸!”

嘲笑和谩骂,他内心汹涌着苦痛的波涛,可是除了足球,他一无所有。他总是一次比一次拼得凶,疯狂的渴望着改变一切,而这毁灭着他对足球的那份真诚。他心浮气躁,几年来,毫无进展。

12岁生日,父亲对他说,“你这样,永远也没长进。”然后,送给他一把萨克斯,“你吹吹这个。”在舒缓的音乐中,他的怒气渐渐平息。很快,他喜欢上了萨克斯,每个周末都会去教会请教老师。从此,萨克斯跟足球,成了他离不开的精神支撑。

13岁,他年少气盛地对主教练说,“我肯定会成功的!”随后,他来到了里尔的青年学院。遗憾的是,整整三年,他并没有得到这支法甲俱乐部的垂青,他很快又回到了老家,成为了法丙联赛阿莱斯的一员。

突然出现曙光,昙花一现,他没有气馁:“自己离一个职业球员还有差距,这是无可否认的。”

如影相随的丑脸,早已让他荣辱不惊。

[2]

2002年,一切都是因为爱,他有了一个女友。

第一次见面,她就用一双大眼瞪他很久,然后捧着他的脸说,“这样子很特别。”一股从未有过的力量,令他心生万道光芒。

长久的蛰伏,仿佛蝉呼叫火热的夏天

2005年,他加盟加拉塔萨雷,一举夺冠土耳其杯。拼得了“刀疤”的侠号。第一次,这个名字不再是讥讽,而是荣耀——通红的荣耀。之后,他又效力马赛。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球技,一连夺得托托杯冠军、法国杯冠军、联赛杯冠军。然后,进入德甲,他击败了著名的足球队员久利,幸运成为法国队征战2006年世界杯的一员,并获得亚军。获得两个国家的冠军。刀疤侠,开始享誉世界。

多年的坚守,让一个丑陋穷小子,登上荣誉的巅峰。当人问及,是否会整容,他大声说:“不!拿到世界冠军比拥有一张漂亮的脸蛋令人心动。”

[3]

衣锦还乡。

可他知道,很多人整个月的工资也就只够看两三场比赛。在回到朗斯家乡比赛的时候,除了球队发的邀请票之外,他还自掏腰包买了很多票送给当年的穷街坊和朋友。他对穷街坊们,燃烧着足球一样火热的爱:我要对得起那些买票看球的人。

对家庭,他忠于妻子,在绯闻缠身的足球明星中,他洁身自好,连狗仔队也嗅不出半点蛛丝马迹。2008年在欧锦赛时,妻子给他戴上一个腕带,“戴着它,你的伤一定会好得快一点。戴着它上场,你就一定能进球。”

2010年,他返回祖国,代表法国国家队出征南非世界杯,奋力搏杀,却英雄气短。未能挽救法国在法国连续3届世界杯首战不胜。他却并未气馁,依然快乐地生活每一天,诚如他所言:足球是为了快乐的生活,而不是把生活弄得更糟糕。他极富恶搞天赋,他曾经剪破过拜仁队友范比滕的袜子,也曾将牙膏涂抹在波多尔斯基的门把上,还曾拿一盆水浇了拜仁队长卡恩一个透心凉。在2010年拜仁在迪拜集训期间,不甘寂寞的他,甚至客串了一把大巴司机,结果开车撞坏了酒店门牌。

2012年在冠军杯中,拜仁慕尼黑战胜皇家马德里,2比1决胜中,他进了至关重要的一球。一个自卑的丑陋少年,最终战胜懦弱,走向一片阳光灿烂,只因为他从未有放弃过自己的希望——足球!正如大球星齐达内断言:他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球星,他带给了我们一种天然的快乐,不光是在场内还是场外。

他就是里贝里。

篇五:坚守梦想40年

小时候,每个人都有伟大的梦想。有人想造飞机,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做商界精英,但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在追求了5年、10年后,往往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远,最后只能举手投降,被功利的生活改造成“顺民”。然而,你可能不信,河北省一个农民,因为坚持从小立下的造车梦想死不放弃,直到40岁结婚成家后,这个造车梦想仍不断地刺激着他的神经,在几乎没有可能、没人相信的情况下,他居然顶着各种压力,以山寨智慧造出了3辆F1赛车和2辆老爷车,不仅神奇地成为了资产千万的富翁,而且因为造车,还迎娶了一个漂亮女孩!

众所周知,F1赛车是世界上最贵、科技含量最高的车种。这种连许多专业汽车厂都难以制造的赛车,他为何能在一没技术、二没设备、三没资金的情况下造出来?他坚守梦想40年,在许多人都放弃梦想的时候,他何以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疯狂造车的背后,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灵魂震撼呢?

7岁埋下造车梦40岁的下岗工人要造F1赛车

赵秀国是一个追梦狂人!这个河北省唐山市的农民,他一波三折的命运,都缘于他那个神奇的造车梦。

赵秀国今年47岁,父亲是开滦煤矿的一名司机。在他7岁那年,他就对父亲驾驶的那辆大货车充满了好奇。每当父亲驾车回来,他就会左摸右看,缠着父亲东问西问,一心想搞懂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飞驶起来的。看得多了,父亲就呵斥他:“看什么看啊!有本事长大后你去造一辆车!”就因为这句话,从此他在心中就埋下了一个造车梦。

1976年,赵秀国12岁,也就在这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震撼世界的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他父母的生命,而他却侥幸躲过劫难。从此,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人活一辈子,一定要有自己的追求,他决心一定要实现自己的造车梦。

赵秀国成为孤儿后,被送往石家庄育红(孤儿)学校。1981年,他初中毕业,进入唐山市橡胶厂轮胎生产车间工作。后来,他下岗了,就和做过汽车修理工的哥哥赵秀顺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铺。1987年,赵秀国结婚。婚后第二年,他有了一个女儿。这时,他压抑在心底的造车梦日益膨胀。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决定先造一辆微型卡丁车试试。

然而,造车不是修理摩托车,由于没钱又没经验,造车时,他参阅了大量资料才画出了图纸,然后他照画虎地开始了制造。首先,他将暖气管加工成汽车大梁,然后将摩托车的发动机作为汽车发动机,又将快餐店的旧座椅改制成驾驶椅,并用铝制饭盒改制成灯罩,以摩托车链条代替汽车传动带……做完一系列工作后,他焊接好汽车底盘,安装好传动部分和车轮,经过打磨喷漆……终于完成了卡丁车的组装。

本来,赵秀国以为造车只要装上4个车轮,安上发动机和方向盘,车就能跑了。谁知,试车后他才发现,这辆卡丁车因为没安装减震器和方向机,他在上面被颠得浑身乱颤。而打方向盘时,他向左边打,车往右边跑,他向右边打,车往左边跑。更好笑的是,车刚跑起来,他就发现只有一个车轮能转动,结果一转弯车就翻了,车轴也断了,自己也被摔得浑身是伤。

赵秀国首次造车失败后,吸取了教训的他买来一大堆有关汽车制造的书籍,下大功夫进行研究,这才逐渐搞明白了汽车动力、挂档、刹车和减震系统等原理。之后,他一边摸索,一边制作了减震器和差速器。经过组装、调整和不断修改,他终于造出了一辆看起来有些卡通的汽车。当天,为了炫耀自己亲手打造的这辆汽车,他驾车上了路,并边开车、边按着喇叭,兴奋地狂喊:“都来看啊!这是我造的车!我终于能造车了!”可他正高兴时,一名交警以他没有驾照和车牌照扣留了此车。事后经过解释,交警虽然将车还给了他,但警告说:“这种汽车因为不具备上路条件,不能行驶!”

好不容易造出一辆车,却不能上路行驶,亢奋的赵秀国顿时跌入了冰窖。此后,几个村民见他造的车不能用,就打趣说:“我以为造出辆什么车呢!原来造的是一个玩具车啊!”赵秀国深受刺激,不禁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造一辆真正的汽车,让笑话我的人闭嘴。

2004年9月,国际一级方程式赛车落户上海。当时,主办方为了配合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一级方程式大奖赛,特意举行了F1赛车展。F1赛车号称“车中之王”,普通老百姓别说体验,就是摸一下或与车合张影都是奢望。因此,该展览一推出就吸引了上万人观看。赵秀国从电视中看到这幕盛况后,也疯狂地爱上了F1赛车。以后,他在电视里观看F1方程式大奖赛多了,更是被这种以速度著称的赛车深深吸引,欲罢不能。这时,他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疯狂想法——自己动手制造一辆F1赛车,然后利用此车去参加汽车展览,通过这种方式挣钱彻底改变贫穷命运!

东拼西凑打造F1车未造成老婆离去

然而,一个下岗工人想自己制造F1赛车,在正常人看来,无疑是疯子行径,真要制造难如登天。因为谁都知道,F1赛车是所有汽车中科技含量最高、工艺难度最大的车种,其制造涉及设计、空气动力、机械、电子和装饰等技术难题。国内的知名汽车制造商都不敢轻易制造此车,而赵秀国一无所知,此时已经40岁,正是为老婆孩子谋生的时候,他居然想造一辆F1赛车,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赵秀国的妻子见他又犯了“老毛病”,骂他说:“上次你造车造出一堆废铁,现在又要造车,也不知你哪根神经不正常!”村里一名年轻车迷闻听后,大惊失色地说:“我的天哪!你这不是开玩笑吧!F1赛车可是世界上顶级的赛车啊!别说你,就是国内正规汽车生产商也造不出来,而你想造这样的车不是天方夜谭吗?我敢和你打赌,如果你能造出F1赛车,我就围着村子爬3圈!”

但面对人们的质疑和家人反对,赵秀国坚持认为,F1赛车虽然难造,但一个人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活着,即使梦想不能实现,这个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啊!

可是,F1赛车的研制从来都是绝密的,甚至在赛事过程中发生爆炸,碎片也会被车队立即捡走,而赵秀国想靠近赛车量尺寸根本不可能。没有赛车数据,他也就无法设计图纸和搞出赛车模型,更无从下料和加工制作相应零部件。没有办法,赵秀国只好买来F1赛车模型解剖图和各种照片,开始在德国著名赛车手舒马赫驾驶的法拉利赛车的照片上打主意。赛车上,舒马赫的头盔就是他下手的地方。赵秀国有摩托车的头盔,尺寸与舒马赫的头盔相差不大,他先测量出图片上的头盔与赛车的比例,再量出摩托车的头盔尺寸,按照已经得出的舒马赫头盔与赛车的比例,从而推算出赛车的大致尺寸。

然而,就算知道F1赛车尺寸,要打造一辆同样大小的赛车仍然是件登天难题,因为F1赛车的零件是各个车队专门打造,尺寸与市面上能找到的零件根本不相通,而即便F1上的4只车轮他能买到,可一只就要1000多美元,他哪有那么多钱?后来,赵秀国只能就地取材,决定用面包车上的轮胎。由于面包车的轮胎较F1赛车的轮胎小,他只能照比例,将赛车的外型相对缩小,最后确定为:车长3.1米,宽1.25米,高1.1米。

因为有前两次造车经验,赵秀国实施F1赛车制造时,先用砖头码出大样,外面再用黄土抹出车型模样,然后用石膏固定外形,做出1:5模型后,再用卡尺量出F1赛车的门窗、外壳等尺寸,经修改后做出1:1模型,再画出图纸,按照实际数据下料、加工出赛车的门窗等部件,进行拼装……正规的图纸他不会画,有时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他就立即画在地板上。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要对模型不断修改、完善,他在院子里经常敲敲打打,于是很多人就趴在墙头上看稀奇。开始这些人以为他不停搬砖是在搞建筑,当明白是造赛车后,都骂他有精神病,说中国的大公司都造不出来赛车,一个下岗工人竟想造F1赛车,真是疯了!

然而,比精神打击更大的是技术难题,真正的F1赛车的悬挂,都是用碳纤维双叉臂加碳纤维推拉杆的独立结构,而昂贵的碳纤维材料赵秀国根本买不起,他也没见过完整的F1悬挂系统图解。于是,他只能按照自己的构思,用焊机和铁锤敲打出一套可调式悬挂非常系统。前悬挂非常难做,既要有可调整的功能,又要兼顾转向和减震功能。他便发挥山寨智慧,将一辆二手面包车上的发动机装在自己的赛车上;减震器则是用摩托车上的,转向拉杆头用的是废旧夏利车上的……但拉杆的长度和悬挂的倾斜角度毕竟很讲究,如果不合适,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引发共振等问题,所以,为了达到合适效果,他经常拆了装,装了拆,反复进行试验。那段时间,他每天绞尽脑汁,连吃饭、睡觉和上厕所都在琢磨怎么造车,怎么使用废旧材料。

F1赛车的外壳没钱买,赵秀国便拆掉了家里的防盗门,用榔头一锤锤地敲打出车型;为了解决车轴的原材料,他将家里的暖气管拆了,后来又用自行车钢管弯成方向盘,并用电子表造出了液晶仪表……为了造车,他拆了家里的铁床,变卖了冰箱,他的疯狂,自然引发了一场家庭地震。

赵秀国的妻子见他整天疯疯癫癫地像着了魔似的造车,就大骂他:“你每天神经兮兮地穷折腾,不挣钱也罢了,竟然还败家,这日子没法过了!”那时,赵秀国的女儿上高一,除了一年要3000多元学费,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当时,赵秀国的妻子在一家小厂打工,月薪只有800元,自从他痴迷造车后,家里生活越来越艰难。后来,她见赵秀国把冰箱也卖了,被彻底激怒的她说:“你要不想过日子了就自己过去,别来连累家庭!”而赵秀国的女儿也哀求他说:“爸爸,你再造车,我在同学面前就抬不起头了,你知道他们说你什么吗?他们说你是一个十足的疯子、一个典型的唐吉诃德……”

母女俩这样哭诉,赵秀国也觉得对不起她们,但他转念又想:如果自己就此放弃造车梦想,不仅所有努力前功尽弃,而且会遭到更多人耻笑。为了说服母女俩,他极力解释说:“我造的这种车不是一般的汽车,如果造成了全家人都会过上幸福生活。现在咱们委屈点,将来就会有好日子过啊!”可他无论怎么解释,妻子就是不听,并愤怒地把他赶出了家门。

有家不能回,赵秀国就索性住在了修车铺。修车铺没床,他就找来一些稻草铺成地铺。没钱吃饭,他天天以馒头和榨菜充饥。由于他不知悔改,妻子终于死心了,决绝地跟他离了婚。

千难万苦不放弃F1赛车终于横空出世

祸不单行!2006年1月27日,赵秀国在砂轮上加工一个零件时,由于没采取安全措施,加上睡眠不足,他昏沉沉地突然被飞溅的铁屑崩伤了右眼,当场昏死过去。当时,哥哥赵秀顺见情况危急,连忙将他送到当地医院,但由于伤情过重,医生建议他立即赶往北京救治。

腊月廿九,赵秀顺心急火燎地带着弟弟赶到北京同仁医院。到了那儿,医生诊断后说,赵秀国需要手术。可当时手术费要1万元,赵秀顺哪有那么多钱呢?走投无路之际,他向北京的一个朋友求救。这个朋友叫曹全兴,是赵秀国在地震时同时逃生的患难兄弟。曹全兴获悉此事,当即给了他1万元。可赵秀顺拿着这笔钱准备为弟弟交手术费时,赵秀国却出乎意料地说:“我眼睛瞎了一只,还有一只。如果这钱花了,造车梦就完不成。大哥,这钱绝对不能花呀!”

弟弟的话一出口,赵秀顺就感到无比震惊。作为哥哥,他虽然被弟弟造车的执著感染,但他绝对没有想到弟弟竟如此疯狂,连眼睛都不治,一心要造车!他含泪劝弟弟:“难道造一辆赛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赵秀国说:“为了实现造车梦想,我把那辆卡丁车毁了、婚也离了,还被人笑话,要是我再造不出这辆车,一辈子就只能受穷了。眼下,我已没有办法筹钱,这笔钱对我太重要,我决不使用这笔钱!”就为了这事,兄弟俩吵了起来,后来,僵持不下,赵秀顺含泪拿出1000元,让医生为他的右眼穿透伤、伴玻璃体积血进行了处理,随后,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嘱咐他尽快手术。那天,回家的路上,赵秀顺当面劝慰弟弟,背后却不停抹眼泪,他暗暗发誓,就为了弟弟的这份执著和坚持,他也一定要助弟弟完成这个疯狂的造车梦想!

世上不缺有梦想的人,唯缺始终不渝坚守梦想的人。赵秀国执著造车的事传开后,唐山市一个汽车修理厂的老板被他的精神深深震撼,于是为他提供了全套修理工具,并免费让他使用各种设备。当地一家医院得知赵秀国的遭遇后,也免费为他治疗了眼睛。他的眼睛虽然没有恢复原有视力,但已无大碍。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赵秀国和哥哥此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F1赛车的组装。

F1赛车组装完成后,赵秀国再使用三角架、排风扇和气泵进行复杂的风洞实验。为了观察气流流经赛车壳体的变化,他先在赛车前安放一台排风扇,用气泵抽取摩托车的白色尾气,再通过导管从赛车前部释放出来,从侧面观察白烟流经赛车时的变化。空气动力外形不能轻易处理好,不理想时两人就进行反复修改和试验。冬去春来,兄弟俩经过两年多叮叮当当的制造,这辆F1赛车喷上鲜红的油漆,终于诞生了!

无疑,这是一辆世界上最廉价、最令人震惊的赛车!大红车身,完美的曲线,如果不作介绍,没有人相信这是一辆用无数废旧材料,由两个普通人手工敲打出来的。此时,望着亲手打造出来的赛车,赵秀国悲喜交加,禁不住大喊起来:“终于成了,我终于造出了F1赛车!”试车那天,赵秀国特意借了一辆别克轿车,于半夜时分在一条空地试验车速。但令人失望的是,当夜,他驾驶着F1赛车和别克同时疾驶时,别克的速度显示为时速80公里时,F1赛车却再也无法提速。显然,他安装在F1赛车里的那台二手面包车发动机动力不足。

与真正的F1赛车相比,赵秀国的这辆赛车无疑除了外观接近,其他的一切都太山寨、太水了!通过查阅资料,他吃惊地发现,真正的F1赛车拥有一台超级发动机,其排量上限为3000cc,最高转速为19000转/分,功率最大的发动机突破900匹马力,而普通轿车的转速不超过8000转/分,1.1升发动机的排量为1100 cc,马力仅为50多匹。如何提高赛车动力呢?赵秀国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安装涡轮增压器是获得发动机大功率最简单和最便宜的手段。但发动机的增压改装,不仅仅是简单安个涡轮。改装时,许多相应零件都要更换成供油能力更强的部件,与复杂的电控和供油系统相匹配。这一切当然难不住赵秀国,几经折腾,他加装了涡轮增压装置后,换装了无级变速箱,开始使用汽油和酒精两种燃料,经此改造,发动机的动力明显提升了……

2006年5月,赵秀国经过反复修改和调整,终于完善了这辆F1赛车。当晚,他兴奋地再次试车,他驾驶着F1赛车在前面飞奔,别克轿车在后面紧跟,当别克轿车上的速度显示为时速160公里时,他突然将时速放慢到100公里实验刹车。结果,由于他使用的是面包车旧轮胎,他紧急刹车后因为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突然导致爆胎,赛车一头冲进了稻田里……

面包车轮胎不能用了,为了解决轮胎问题,赵秀国向一个叫刘锐峰的朋友求助。刘锐峰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老板,也是一个车迷,平时他就和赵秀国经常在一起探讨怎样造车。此时,他见赵秀国为了造F1赛车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便慷慨地送给了赵秀国4条越野车轮胎。得到朋友帮助,此后,赵秀国终于完善了F1赛车的各个部件。这之后,他经过反复实验,这辆赛车终于完美出世。接下来,他开始实施起自己的第二个目标——利用这辆F1赛车实现自己挣钱改变命运的梦想!

梦想变为现实苦尽甘来资产逾千万

恰巧,2006年10月新中国成立57周年之际,唐山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汽车展。赵秀国闻讯,主动上门联系后,主办方惊悉他有一辆F1赛车,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吸引人气的难得宝贝,于是决定以每天1万元的酬劳,盛情邀请他携带F1赛车出席车展。那天,当他驾车前往会展中心时,当地交警不仅沿路护道,让他威风凛凛过足了瘾,而且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当他驾驶F1赛车到达展馆后,主办方立即将它作为最特殊展品放在了展厅入口处。这辆车一出现,当天就吸引了5万多人观看。由于参观人数太多,F1赛车被人围得水泄不通,主办方不得不临时设立了防护栏,将人群隔开。但即便这样,仍然有无数车迷争相和F1赛车合影。一个车迷为了想坐在F1赛车里照相,居然缠了赵秀国一天,直到闭馆时强塞给他100元钱才如愿以偿。结果,他携车参展5天就大赚了5万元。

这次出名后,因为很多汽车商都知道了赵秀国有辆F1赛车,于是各大商家为了提高人气,竞相抬价邀请他参加车展,出场费也由当初的每次5万元,一下暴涨到10万元!

赵秀国名声大噪后,国内众多企业也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2007年,“北京中国春季汽车博览会”举办,赵秀国受邀携带F1出席展会,立刻引来众多商家关注。会上,来自北京、天津、湖北和西安等地的汽车制造商,纷纷邀请他前往设计和开发老爷车。北京一家旅游公司还表示,愿意以每辆车10万元的酬劳,让他再造出2辆F1和3辆老爷车进行合作经营。赵秀国出名后,上海一家公司为了开发上海滩旅游项目,也提出要与他合作。浙江一个收藏家,更是表示愿意以150万元的价格收购他的F1赛车,但都被他婉言谢绝。

赵秀国更没有想到,造车还给他带来一段浪漫爱情。当年,他在出席“唐山国际汽车展”时,邂逅了一个美丽女孩。这个女孩叫陈晖,小赵秀国7岁,是唐山钢铁厂的一名技术员。那天,她出现在会展中心时,立即被这辆F1赛车所吸引。后来,当她惊悉这辆车是赵秀国亲手打造出来的,又了解到他为了造车付出了巨大代价,不禁对他产生了崇敬之情。以后,随着交往增多,他们擦出了爱情火花。2007年7月,赵秀国与陈晖确定了婚期。为了给女友制造惊喜,他悄悄打造了一辆充满浪漫气息的老爷车,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了她。这辆老爷车亮相后,由于大受人们追捧,他又一鼓作气造出了另一辆老爷车和两辆F1赛车。

此时,赵秀国在拥有受人追捧的5辆车之后,当地一家婚庆公司闻讯,主动找上门来和他谈合作事宜。双方商定:婚庆公司每使用他一辆车,每次收5000元;如果使用全部车辆,一天收费3万元。尝到甜头后,他又和婚庆公司采取了另一种合作方式,即婚庆公司每联系到一笔业务,他在收到租车费后就付给对方10%提成费。几天后,唐山有个煤老板的儿子结婚,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他托婚庆公司联系上赵秀国,提出租下赵秀国的全部车辆,使用一天支付赵秀国4万元。不久,这事在富人圈传开后,一些富豪纷纷找上门来租车。赵秀国大名远扬后,迅速受到国内外媒体的追逐。英国一个汽车生产商看了路透社的新闻后,专门托人找到他,表示只要他愿意合作,愿以2万英镑的周薪聘请他和赵秀顺过去担当设计师;一名新加坡商人甚至愿意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聘请他前往合作办厂……

如今,身价不菲的赵秀国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既然外国人对F1赛车如此感兴趣,中国为什么不能建造F1公司呢?为此,他萌生了组建F1公司的想法。目前,他正在寻求合作商家,准备全力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F1公司。现在,赵秀国不仅在唐山市路北区购置了两套住房,而且一座汽车修理厂也将动工……他已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穷困潦倒、被人嘲笑的穷小子了,如今他已是一个资产达千万的富翁和震惊世界的造车牛人!

赵秀国的成功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当我们年幼无知时,我们的梦想往往很高、很大,可当我们长大,我们的梦想却往往矮了、小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年少时无畏,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万种成长的可能,因此梦想高远;当我们长大后,我们坚持梦想会遇到许多考验与困难,于是当我们经不起这些困难考验时,我们便会找多种多样的借口,将自己的梦想变矮变小。

赵秀国不一样,他虽然是个小人物,可他与我们小时候一样,同样有一个很高远的梦想。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长大后,即使倾家荡产、离婚,眼睛差点瞎了,即使遭遇多种多样的嘲笑与打击,40多岁仍然坚守造F1这样的“痴梦”,不给自己找任何放弃的借口,所以他成功了!

可见,每个人的梦想其实都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坚持到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