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贾宝玉的作文

2015年11月21日作文大全

话说贾宝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今陵十二钗》一绝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都云……咳,咳,……”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照亮屋里,一人握笔望着纸稿,嘴里嘟囔着些什么,突然咳嗽吓的白蛇顶上的红日摇摇摆摆,他不理只望着纸稿思考时,只觉得双眼一阵阵疲惫袭来,便枕双臂而睡于桌上。

只见烟雾飘渺,十一位妖娆的仙女手中持着不同的乐器伴奏起舞,有从天而降一位仙女唱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唱毕乐停,见一公子望月思考中又摇头似叹,那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株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顶上金螭瑛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乐又响,舞再起,那仙女启口唱道: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对耐凄凉,可伶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歌声远去,烟雾渐散,哪还见的半个人影,屋内只一切如故,提笔沾墨在纸上写下《石头记》,述说着被千年见那人诽谤的顽石头,不为别的,只应了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罢了!

走进贾宝玉

贾宝玉在《红楼梦》一未出场之前,被作者比作是青峰埂下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暗示贾宝玉具有傲世逆俗的性格。当贾宝玉第一次在作品中出现时,作者写了两首《西江月》,对贾宝玉的性格作了直接的概括。其中就有“似傻如狂”“孤僻乖张”“不肖无双”实际上是指他的离经叛道性格,另外还有“不通庶务”“怕读文章”是指他离经叛道的叛逆行为。

贾宝玉叛逆思想总的特点是:要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他出身在“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生活在珠围绕翠,锦衣玉食的环境中,封建阶级所追求的豪华的生活,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居于家族最高统治地位的贾母更是把他视为不可须臾离的“命根子”。在全家人的心目中,他是最有希望成为家族的继承者的,他还被称为“宝贵闲人”。这是封建子弟急切盼望的,而贾宝玉总是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发闷”。曾经不满地说:“可恨我生在这个侯门公府之家,绫锦纱 只不过裹了我这个枯株之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废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是太荼毒了。”他并不是反对这种优裕的物质生活,而是这个封建壁垒中受到的精神压抑,锦衣玉食感到不满意,填补不了他的精神上的空虚。他想冲出这个封建堡垒,到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内心充满了孤僻,寂寞与哀愁。为此,他“成天疯疯癫癫的,说话人也听不懂,做事谁也不知道,有时还会一个人自言自语”,真是有点“似傻如狂”的样子啊!

贾宝玉要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贾府的统治者希望贾宝玉能够沿着读书做官的道路前进,进而荣宗耀祖,成为自己阶级的可靠的接班人。然而,他却和他们的愿望完全相反,宝玉完全没有按他们的指示去做。贾宝玉特别厌恶钳制思想,戕杀个性的科举制度。他骂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家人要他多和一些高官贵臣来往,他却十分厌恶那些所谓的高官贵臣。

贾宝玉要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求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贾府中奴仆和主人之间关系划分明确,贾府中共有奴仆几百人,都遭受着主子的残暴对待和随意杀死。而贾宝玉对女子的看法则不同,他对诸妹妹态度和善,常夸她们漂亮、聪慧,而且对奴仆们也没有等级观念,对他们平等看待。

贾宝玉一系列的叛逆思想和行为,也引起了贾母等人的注意,甚至视宝玉为“祸胎”。而贾政则更认为像宝玉这样更应杀死,以防止造成对家族势力的危险。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是不协调的。这也是他被视为“祸胎”的结果。在大观园中,宝玉除了黛玉是自己唯一的知己之外,也没有其他人了。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叶落而知秋”。贾宝贵这一片“落叶”从贵族地主阶级中坠落,也宣告了贵族地主阶级的“秋天”即将来临。

话说贾宝玉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以贾宝玉的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的压抑。这之中,我最喜欢贾宝玉这一人物,他也是作者重点塑造的形象之一。

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颈上的五色绦带系着一块美玉。

关于宝玉的性格,这一首诗可以表现的出来: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虽然宝玉行为痴狂,但我认为,宝玉还有许多优秀品质使人敬佩,供人学习。

他是一个封建时代的叛逆者,他不受潮流影响,对女人们一视同仁,淡泊名利……

首先,他不喜欢读书,却对《西厢记》很感兴趣,读的如痴似迷,可见他的不同于人。

其次,他对女人们一视同仁,在封建时代,女人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可是,宝玉成天在女人堆里胡闹,还说出“天地之灵淑之气钟于女子,男人只不过是些滓渣浊物而已”等等的话。他对女人的爱不仅体现在林黛玉那里,连晴雯那样的小丫环也毫不例外,他在晴雯不高兴的时候哄逗她,在晴雯赶出大观园时怜惜她,在晴雯生病时探望她,在晴雯去世时悼念她……这也足以表明,贾宝玉对于女人不轻视,不冷淡,以及他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

第三,贾宝玉淡泊名利,这在多重地方可以体现。在文人士大夫来拜访时,他背后骂人家“文贼”,“禄蠹”在宝玉惨遭毒打,别人劝他考取功名时,他当场跟人翻脸,在家人的一再劝说下,贾宝玉走入了科举考场,成为了第七名举人时,他却不见了踪影,在雪中与父亲贾政道别之后,竟出家当了和尚……这些可以反映出贾宝玉清正廉洁,不受潮流拘紧,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这就是一个被人称为“痴”,“傻”,“呆”,“狂”的宝二爷,是一个令我敬佩的人。

我眼中的贾宝玉

说起贾宝玉,那可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天下哪有这么女性的公子哥,在我眼中,贾宝玉是个男儿身女儿心的希奇人物。

贾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人视作“奇异”,周岁时抓阄,他竟然只抓了胭脂,这举动惹得父亲很不高兴。长大后他竟然说出了“女子是做的骨肉,男子是庸碌辈”等话。在当时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里,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宝玉的人生理想也不过就是在女孩子里混,得过且过而已,他认为女孩子是最美好的事物,有着最纯洁的特性,每当贾宝玉挨父亲打的时候,他总是“姐姐妹妹”的乱喊,以此化解皮肉之苦,他完全把女性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人,爱惜、尊重她们,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但人生不是事事都尽如人意的,他希望所有的好女子都能围绕在自己身边,他看袭人的表妹好,就想把她弄到园子里,结果被袭人给说了一通。在园子里,他是四处讨好女孩子们,不管她是姑娘还是丫鬟,结果却讨好错了人,害得金钏跳井,自身被笞。宝玉不懂得爱惜别人就是相互成全,对于他来说,命运如一个严厉的老师,在给了他一个教训之后,才会告诉他真理。当贾宝玉看见那个单薄的女孩子苦苦画“蔷”时,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不需要知道,否则……然而父亲的皮鞭似乎并没对这个“不孝之子”起任何作用。

像贾宝玉这样的天才,能给他启发的总是那些最天然的事物。在这之后,宝玉对女孩子更加爱惜了,但是一份生命怎么可能承载这么多的爱,不知不觉,他竟恋上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子,爱得那样深沉。宝玉是个不关心经济学问,仕途前程的人,他不喜欢总是把大道理挂在嘴边的宝钗,他喜欢的是能和他共同感知生命之美的黛玉。

在我眼中,贾宝玉其实也是个可怜之人。他好像从不和女孩子生气,但是他总是无奈地被心上人误会,到了黛玉要死的时候,她还在误会宝玉。最后,挚爱成心事终虚化。

《红楼梦》里每个人的命运似乎都是悲的,最悲的莫过宝玉,他一生都是在女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中度过的,到头来,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他所有的爱与怜惜。

宝玉,他就是我眼中的一滴泪,书到最后,宝玉的心碎了,我的泪落了。

最是人间留不住——林黛玉与贾宝玉

她静娴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她骨子里烙着写不完的悲伤,读不尽的凄凉,彼时如花的年纪,眼底已有了阅尽沧桑的清冷。

他衔玉而生,行为孤僻而乖张,性格傲岸且倔强,是世俗中不折不扣的叛逆者: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不愿委身于经济之道。他期盼与人之间不再是咫尺天涯,当然,也只能是期盼罢了。

他们渴望生活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可以掌握自己的灵魂。

他们渴望婚姻像司马相如般休戚与共,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

可是,在那个发出腐朽气息而又处于新旧交替的华丽时代,他们迎接到的往往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落无助,就连空气里都时常弥漫着泰山压顶般的空虚感。

在她眼里,贾府所呈现的那种华丽还有喧哗,好似水中月情迷着镜中花。

他们与世俗显得格格不入,就像一抹惨白扎眼地杵在五颜六色中。

他们喜欢看《牡丹亭》,喜欢臣服在幻境中短暂的快意。那些幻觉创造着黑色的伤口,每个伤口都如同黑色的曼陀罗,一边妖娆,一边疼痛,空气里漫无边际的黑色暗香肆无忌惮地涌动着。

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真实,一样的渴望。钟情于孤独,沉沦于寂寞。而快乐早已在百转千回中碾成了千疮百孔的不堪回首,无力挽留。

他们凄美的爱情终结在一场纸醉金迷的盛大演出中。

夜已阑珊,他撩开喜帕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宝钗微抿的唇,精致的面容可谓无懈可击。他呆呆的,娶到意中人的欣悦顷刻间瓦解掉了,仿佛千沟万壑的心脏表面被穿针走线般缝合进绝望。

她望着明火,一行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在地面上开出了忧伤的透明花朵,似是无声的控诉。

她笑靥如花,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中忽的想起了一句话:“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短短一夜,颠覆了三个年轻人的命运。

林黛玉她以勇敢决绝的死亡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贾宝玉对家的绝望延伸到了极点,终于,他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是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叹回望灯如旧,惟添几许新愁。

是谁在流年里深深悲吟。悲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看山思流水,触景进乡愁,问君意随流,绵愁几时休,念己勿念欲,行己知行义,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