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2015年11月21日作文大全

篇一:《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对这个标题,十分注意,丑陋二字显得格外刺眼!为什么我们都不能承认丑陋呢?我只能说只要看过这本朋友,都会用两个字形容--“震撼”!!04年最畅销的书籍,已经过去了3年,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还依稀地印在脑海中,是柏杨老人家20年前的著作,悲哀的是:20年后才真正在大陆出版,或多或少现在的我也是受了这本书的刺激!那年我没有在旅行社工作,选择了在河源做兼职导游,有时间就帮姐姐看管门市,在看店的时候,无聊透顶,就拿着这本丑陋,每天都看,一有空就看,我姐姐说我,别老是沉迷这本书,里面写的东西很多很偏激的,担心我看了之后会变得偏激,的确,现在的我想事情,看事物,做人都比先前偏激了许多!事实上,我也比以前要BT!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有着360度的转变!我的姐姐曾经在这本书注释过:中国人从来不喜欢讲真话,说谎,因为在中国,没有言论的自由,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也许在外人看来,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当别人指责我们的不是时,就要维护自己!但现在,我并不是这么认为!我始终认为,别人好的,就要学习!良好的习惯要发扬光大,不好的陋习就要改正,引以为戒!这并不是说,我看了这本书后,就不爱国,在这里,我要说明,我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祖国的公民!我不得不承认,我接受的教育是地道的中国文化,而我必须承认,我比较容易接受外面的文化!!!早期,我看到中央电视一则广告,不知道现在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否有看到过,是濮存晰做的一个节目,口号内容是:迎奥运,数新风,讲文明!反复地看这则广告,我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带客人出去旅游,看到国内的客人,素质各方面,再结合这本书,真的感慨万千!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旅游车上,垃圾成堆!司机的工作负担又重了,虽说,司机开车之余,是有义务打扫,清洁车厢内的卫生,但,全车40多位游客,难度就大多了!开了一天的车,累得够呛!还要那么辛苦仔细的打扫卫生!所以,我是挺支持司机的工作!结果,我终于想到对付游客的一个方法了,一上车,就强调卫生问题,就是只要发现谁的座位底下有垃圾杂物,那我们就封这位游客为本年度最高荣誉奖:垃圾王的称号!!请大家互相监督!只要这样说,大伙都自觉了,但最重要附上一句:谢谢大家的配合!去到景点,进景区验票处,不喜欢排队,乱七八糟的秩序,看惯了,无言,大声喊也是无奈!!!到餐厅,明明在车上讲好,10人一桌,是大伙自由组合,结果,还是很多人都找不到坐哪里,唉!酒店分房,说好,是给领队按名字写好房号,方便大家!偏偏就是有些人,到了酒店大堂,担心怕分不到好的房给自己,照抢,有房卡照拿!车上,导游在讲解,偏偏有些客人就很不耐烦说,别说了,吵死人了!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郁闷!!时间观念问题,出来旅游的中国客人,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说好集中的时间,结果是等一个人,等了一个小时!还有很多很多自己看不惯的现象,都只能默默地承受!朋友,明年的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国际体坛的盛世,我深信,我也有信心,通过明年的奥运,中国的大多数人,会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会有很大的转变,因为有好坏去进行比较了,很多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人,不同的文化涌进中国,让国民无条件的接纳,感受,从而看清楚自己许多不足的地方!从此,中国也真正有更大的进步!朋友,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篇二:

中国人的丑陋,如同阿Q精神一样,基本上是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就像我们的脸一样,具有中国特色。

二十年前的书放到现在来写读后感,固然有些过时,毕竟沧海桑田,毕竟物是人非,书中的很多言论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现状,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毕竟是民族劣根性,毕竟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何况,在这二十年中,又有许多新的陋习如“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所以,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太虚伪,太爱面子,以至于几千年来都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哪怕有向癌症发展的趋势,却依然蒙着眼睛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身的缺陷——你说中国有缺点,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如中国,你嫉妒罢了;或者是你担心中国崛起了会吞了你们那可怜的小国,所以想在此之前尽一切办法来打击我们龙的传人的信心而已。

什么宇航员只能看见长城,什么中华民族是和犹太人并列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民族,说实话我听了真的觉得脸红。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自我陶醉,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得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成为强者。

很多中国人都听过这么一个笑话,一对父子在坐公交车,坐了一会孩子悄悄的对他父亲说:“爸爸,有人偷钱包。”这位父亲急忙小心示意孩子不要说话,就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等到下了车,父亲突然发现钱包没了,就责备孩子不注意帮自己看好钱包,可是孩子却说:“爸爸,我刚才给你说有人偷钱包,你不是不让我说话么,那个人偷的就是你的钱包啊!”真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绝妙讽刺啊。

在中国,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见了坏人一定要躲”的理论,致使现在街上小偷技术含量越来越低,因为偷窃的时候,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人上前伸张正义,1VS1小偷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更何况大部分受害者还是女性。

在国内,大家都是中国人,不帮忙就算了,因为毕竟都是“自己人”嘛,没必要搞得“自相残杀”么。那出去了总该团结点了吧,呵呵,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我有一个在英国上学的朋友,她给我说,在英国,她宁愿和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当地人在一个小组作实验,也不愿和中国人在一个组,因为那样至少不用担心因为试验会涉及到自己未知领域而对方却宁可试验失败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知识这样的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好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人杀犹太人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而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却是发现中国好欺负。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自私,猜忌,迂腐。。。。。。有着这么多缺点的民族,怎么前进?就好像是我们那些公路上跑的经过改装的小货车,已经严重的超负荷了。要想大步前进,就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丑》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到了国人的内心深处,那片最丑陋,最黑暗的地方。柏杨老先生,已经为我们开好了处方,接下来怎么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了。要想从根本上铲除中国人的陋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只有以《丑》为鉴,时刻审视自己身上是否还有那些丑陋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篇三:

我想所谓的丑陋的中国人,不仅仅是说只有中国人有这些缺点,只要是人,都是有这样那样的一些令人生厌的,又无法改变的缺点的,我不喜欢因为柏杨的观点就要一棍子打死一国人.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上的缺点,我们也正在逐渐改变我的一些缺点,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比较完美的人.所谓的“丑陋”,只是综合了国人的一些缺点和民俗的陋习.来加以夸大.难道美国人,英国人.....都是那么完美吗只要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当他的缺点被暴露出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丑陋.一样的让人生厌.所以我不喜欢柏杨的这部书.

篇四:

中国人是很丑陋的!这不是我看过了这本书之后就附庸着叫嚣,环顾四周,看看我们生活的周围——丑陋,无处不在!

凭良心说话,中国人算不上野蛮,比起非洲那些严重落后又连年战乱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中国的确是一个“礼仪之邦”!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这个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试想一下,没事儿就来个大混战,上面河北人跟内蒙古人打成一片,左面西藏人又和新疆人干上了,再往下一点儿,四川人跟湖南人因为谁吃辣椒更厉害而意见不统一来了个种族大屠杀……其实这只是打个比方,我认为,显而易见,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统一,至今仍然四分五裂且各自闭关自守,虽背贴背、胸靠胸,却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人虽然不算野蛮,但是其丑陋程度可以让世人叹为观止!柏杨老先生在这本书中把中国社会形容成一个大酱缸,而那些思想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处处与时代步伐相悖的人被“誉为”:酱缸蛆。我很赞成这样的叫法,虽然觉得还有些不过瘾,但因为没有找到更能出气的称呼,就暂且沿用前辈的叫法吧。

《丑陋的中国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出版,并形成一股风潮,席卷海峡两岸、神州大地,稍微有文化的人看过此书后都会相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书中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但很快这本书又成了禁书。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刚出生,所以第一次拜读此书是高中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其中最精彩的一篇文章,当时我以为《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篇文章,不过看了之后也深受感悟,便保存下来,时而翻阅一番。虽言词犀利,但收获颇丰。事隔几年以后,某日我闲逛一小书店,猛然看见新近出版的此书,毫不犹豫而买之!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些软绵绵的一看就知道是所谓的“文人”写的文章,即使是批判性的,那也就像是身上痒得厉害,却只是轻轻地挠一挠,小打小闹,不过瘾!

我并不是说文章写得犀利,语言说得激励,骂人骂得痛快就好。文章不是药,而只是处方。医生开出处方,是针对你的病症的,至于你承不承认你有病,去不去开药,开了药吃不吃,吃药坚不坚持……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是顽症难症,医生开的只是温补的药,那么你吃了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医生开的是猛药很药,你不吃,不承认自己已并入膏肓,那么又能怪谁呢?!

篇五:

中国人的丑陋,如同阿Q精神一样,基本上是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具有中国特色。

二十年多前的书放到现在来写读后感,固然有些过时,毕竟沧海桑田,毕竟物是人非,书中的很多言论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现状,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毕竟是民族劣根性,毕竟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何况,在这二十年中,又有许多新的陋习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所以,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太虚伪、太爱面子,以至于几千年来都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哪怕有向癌症发展的趋势,却依然蒙着眼睛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身的缺陷--你说中国有缺点,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如中国,你嫉妒罢了;或者是你担心中国崛起了会吞了你们那可怜的小国,所以想在此之前尽一切办法来打击我们龙的传人的信心而已。

什么宇航员只能看见长城,什么中华民族是和犹太人并列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民族,说实话我听了真的觉得脸红。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自我陶醉,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得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成为强者。

很多中国人都听过这么一个笑话:一对父子在坐公交车,坐了一会孩子悄悄的对他父亲说:"爸爸,有人偷钱包。"这位父亲急忙小心示意孩子不要说话,就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等到下了车,父亲突然发现钱包没了,就责备孩子不注意帮自己看好钱包,可是孩子却说:"爸爸,我刚才给你说有人偷钱包,你不是不让我说话么,那个人偷的就是你的钱包啊!"这真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绝妙讽刺。

在中国,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见了坏人一定要躲"的理论,致使现在街上小偷技术含量越来越低,因为偷窃的时候,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人上前伸张正义。

在国内,大家都是中国人,不帮忙就算了,因为毕竟都是"自己人"嘛,没必要搞得"自相残杀"么,那出去了总应该团结点了吧。呵呵,但这也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我有一个在英国上学的朋友曾对我说,她宁愿和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当地人在一个小组作实验,也不愿和中国人在一个组,因为那样至少不用担心因为试验会涉及到自己未知领域而对方却宁可试验失败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知识这样的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好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人杀犹太人是因为他们认为犹太人太聪明了,而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却是发现中国好欺负。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有着这么多缺点的民族,怎么前进就好像是我们那些公路上跑的经过改装的小货车,已经严重的超负荷了。要想大步前进,就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丑》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到了国人的内心深处,照到了那片最丑陋、最黑暗的地方。柏杨老先生,早已经为我们开好了处方,接下来怎么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了。要想真正铲除或者消减中国人的丑陋,我们只有以《丑》为鉴,时刻审视自己身上是否还有那些丑陋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篇六: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孩子,你也需要学会感恩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毫不客气,揭了中国人“短”,初读很有些受不了,他书中所罗列的国人的诸多陋习,本来批着“外衣”,现在“全暴露”,实在感到接受不了。其实,客观地说,敢于面队,才能改正,否则,陋习还是陋习,还会延续。

其实,教育实践中,也会观察到孩子们的陋习,例如,偶而我问班里的孩子:“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们吗?为什么你们觉得老师喜欢你们?”一个一个说的很多:老师给我们无偿补课,老师关心我们,老师教我们画画,……“那你们爱老师吗?”“爱。”声音拖的很长。“你们是怎样爱老师的?”一阵寂静,只有一两个孩子的声音:我认真上课……

每天的每天,我们老师为班中每个孩子做着许多零零碎碎的事,这些在孩子看来可能好象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补课、批改作业、管理午餐等,我们也很少听到一声简单的“谢谢”;平时哪个孩子不舒服,我们给他喂喂药,却也从没听过一句感激的话语。

问题出在哪儿呢?是孩子自己吗?还是……?在脑海里我回放了这样一些镜头,镜头一:放学了,天黑了,老师仍和孩子等待着晚来接的家长,只见行色匆匆的家长急急喊了一声孩子的名字,拉起孩子的手又急急走了……镜头二:小组长在大家吃完饭后,整理着桌子,一旁几个孩子慢慢吃着饭,心安理得的看着别人忙这忙那;镜头三:肯德基一角,孩子正在美孜孜的享受着他面前的美味,而妈妈则是看着孩子吃的美样……

我无意想评判谁,只是我也深深知道,学会“爱”和“感恩”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导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我们要从教育孩子主动说“谢谢”开始,教育他们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要从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教养之恩。

“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看今天,我们的孩子浪费粮食,大手大脚、心安理得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辛劳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少爷公主的脾气,总觉得没顺自己的心、没了了自己的意。“爱”不应是单方面的,不管是母子之爱、父子之爱、师生之爱或是朋友之爱,都应是双方互助的。我想说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付出爱心,学会提供帮助。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而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而只有当孩子们在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才会出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一起接受感恩思想的洗礼。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感恩让我们更加美丽!

我们教人育人,现在就从感恩开始吧!

篇七:

讲述了一个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一个小故事,医生向病人解释病情,但是这位病人看起来十分的蛮横无理,他认为医生在污蔑他的身体,是在崇洋媚外。他对于医生的每一句都上纲上线的理解,从而使我们看到了一位无奈的医生以及一位蛮横的病人。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或许会埋怨那个病人的无理取闹,只是我们不知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自身就充当了病人的角色。我们用自以为是的用爱国的理由去盲目的怨恨一切不利于自己的人和物,不接受任何有关我们缺点的批判和言论。

丑陋的中国人(一)

作者首先谈到了中国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命运问题。“我太太在教书的时候,偶尔谈到题外做人的话,学生马上就抗议:"我们不要学做人,我们要学应付考试."”这何尝不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呢?我们的教育制度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我们不是学习如何健全自己的思想、人格,在现实的社会压力下(主要是经济压力),我们放弃了玩耍的时间,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如何考试。作者很羡慕外国孩子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这让我想起一个场景。外国如果遇见灾难,孩子在逃难的时候都是抱着可爱的娃娃,整理的很干净整洁,那种悠然的态度,是我们在国内所不能理解的。

“掌握权柄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人指出他的错误,他就永远没有错误。”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只是我们早已忘记了指出错误的能力了。

丑陋的中国人(二)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好像水泥搅拌器里的石子一样,运转起来之后,身不由己.使我们感觉到,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而是文化问题.耶稣临死的时候说:"宽容他们!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在我们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总是做许多自认为是对的。作者把这归因于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造就了这样一群一无所知的人们。

作者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许多可怕的特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脏、乱、吵。即使是到现在,我们的许多省会城市依然可以清晰的看见这些特征。我们的周围被五颜六色的广告传单包围,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摊位,只要可以站立的地方,必然有人群。我们早上一醒来就要面对来自周围的许多噪音。汽车声、电脑的敲击声、男人女人吵架的叫喊声、水果摊的叫卖声、来着人群的嗡嗡声等等,这就是我们日常生存的环境。我们随意的在公共场合大声叫喊、抽烟甚至吐痰。

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喜欢窝里斗。作者认为不团结使得中国人加起来就是虫。我认为,不团结有着自古就有的一项传统。在《中国人气质》一书中,史密斯也指出了中国人麻木不仁的特性,我们看见我们的同胞被杀人而茫然,我们没有奋起反抗杀害我们同胞的敌人,我们喜欢围观凑热闹,只要事不关己,我们总是饶有兴趣的等着看待别人的笑话。缺乏一种公共精神也是导致我们不团结的原因之一吧。当然很多人会说:“我们才不是这样,我们抵制日货,我们抵制沃尔玛,我们砸了日本货的商店……”只是这种反抗方式,最后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我们并没有因为这种团结而使我们获益。

丑陋的中国人(三)

“因为民主不是形式,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民主是‘“以示民主”,投票的时候,大官还要照个相,表示他降贵纡尊,民主并没有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只成为他表演的一部分。”作者在此处提到了中国的民主制度。没有民主也是由于我们的文化给予我们的可怕特性之一。此外死不认错也是另一个特性。死不认错可能多少与中国人固执守旧的特性有关吧,我们不愿意去改变,因为没有安全感,或者说不能够认错是因为中国人丧失了认错的能力。所以即使知道是错了,我们也死不承认,应了一句话“不到南墙不回头。”由于身份地位经济等很多愿意,我们都不会愿意向我们自认为之下的那些人承认错误,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听到了很多的道歉声,只是其中有多少真诚的成分还是政府官员的作秀,我们不得而知。而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受到了我们从小受到的文化教育使然吧。中国的文化使得我们明知很多行为损人损己,但是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行为,因为文化的毒性已经渗透到我们的体内。

中国人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恶毒的话。好像这些特性我们自身都经历过,所以我无从批判。由于这些特性我们开始封闭自己,我们越来越不了解我们的朋友、邻居、上司等,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猜测他在想些什么,以此去迎合他的喜好兴趣。我们没有包容的心态,因此我们不是极端的自卑就是极端的自傲,而这样的我们如何团结、如何使我们的泱泱大国变得强大?

丑陋的中国人(四)

“在中国要创造一个奇迹很容易,一下子就会现出使人惊异的成绩,但是要保持这个奇迹,中国人却缺少这种能力”。无外乎我们中国有如此多的神童,他们在国际上拿了许多大奖,只是成年后呢?我们这些神童去了哪里?他们没有继续从事孩童时期的“事业”,我想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在教导他们成为天才的过程当中,让他们产生了恐惧的情绪,我们过早的过度的开发了他们的天分,导致我们在国际大奖上,没有见到中国人的身影。当然有华人,只是他们都是受益于外国的文化环境,所以这个功我们不敢自居。

“中国人是天下最容易膨胀的民族,为什么容易膨胀因为中国人"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点气候,就认为天地虽大,已装他不下。”“中国人似乎永远没有自尊,以至于中国人很难有平等观念.”可能很多人会不同意我们没有自尊这回事。我们会极易的产生自满的情绪,所以我们以为那就是自尊,我们羞于对自己所犯的错误道歉不就是缺乏自尊的表现吗?虽然我们时刻在提倡人人平等,只是当我们的生活被一层又一层的阶级制度管辖时,我们何来平等呢?我们随处可见点头哈腰的人,那是求政府工作人员办理公共事务时的标准体型。我们随处可见趾高气昂的的公务员,因为我们“有求于人”啊!

丑陋的中国人(五)

中国的老板喜欢不会思考的员工,因为绝对服从他们命令的员工才不会对他不忠诚,即使没有买到老板所要求买的“西瓜”,这位老实的员工还是会受到表扬。在这种文化下,孕育出来的都是些不会思考的人,我们只是按着指示往东走,即使东边是悬崖,我们也不能迟疑,因为意味着犹豫背叛。作者认为所有这些都应该在我们的文化中寻找原因。我们如果想要改变我们的丑陋形象,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鉴赏家。

中国人与酱缸(1)

作者从一个佛教故事开始讨论中国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沉重包袱问题、讨论为何我们的国家不能繁荣昌盛。我们深受前因(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成为什么样子的模板。我们的文化在历经千年之后一直处在一个密封的空间,就像一个酱缸,在这种空间下,使中国人变得自私、猜忌。我们常常忘记了时常微笑,而我们的笑容里包含太多的成分。无怪乎我们喜欢收看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即使浅显易懂的逗趣,也能换取我们的笑容。日常生活的压力使得我们面部肌肉紧缩。

“受酱缸的污染,跳不出酱缸的范围.年代久远下来,使我们多数人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气,一切事情只凭情绪和直觉反应,而再不能思考.一切行为价值,都以酱缸里的道德标准和政治标准为标准.”作者再次重提了我们辨别是非能力的问题,缺乏道德的勇气的问题,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个传媒研究者,你会说这是因为媒介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真实的环境。如果你是社会学的研究者,你会怪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够健全等等。在这里我想举个自己经历的例子,我们会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听说小偷或者亲身经历小偷的事,尤其是坐公交的时候,我亲眼看见一个男子把手伸进了身旁那位女子的挎包,我相信当场很多乘客都看见了这一幕,只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出声音,而我自己仿佛也被掐着脖子,发不了声。我像很多一样,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虽然内心很挣扎,但是害怕惹事的情感控制了自己,甚至我们从小就听到妈妈告诉我们,不要多管闲事。于是慢慢长大的这一代,我们缺乏的岂止是道德的勇气,我们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小偷”。

作者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鸦片战争带给了中国什么。他不是个愤世嫉俗的盲目爱国份子,当然他是出于对我们的祖国爱的太深沉才写的这本书。他认为鸦片战争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这是对我们酱缸文化的一种强大冲击,作者甚至认为如果鸦片战争没有发生,中国人将会一直深深地酱在酱缸底层,最后可能将窒息而死。

中国人与酱缸(2)

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给我们带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带来了一种有力的冲击。当然作者在这并没有考虑什么民族屈辱之类的问题。还原论带给我们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中国自古就是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思想,只是这些思想也仅仅只是理论而已,又有多少实践过呢?商鞅变法时期,或许有个黄金期,只是商鞅最后的结局如何呢?被施以极刑。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们又看见过多少王子“有罪”呢?

中国人没有赞美别人的勇气,却有打击别人的勇气。我们缺乏自省的能力,虽然自古就有圣人“每日三省吾身”,只是我们早就遗失了自省的方式,我们自省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我没做错,我就该这么做”,这种自省方式还是不要的好。如果我自己不会说外语,我面对一个对我狂说外语的中国人,我内心可能会很鄙视这类人,我们会说他崇洋媚外,我们把一切我们不会的、学不会的、不能学会的,统统称之为不符合我们自身的情况,这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人与酱缸(3)

“中国人非常情绪化,主观理念很强,对事情的认识总是以我们所看见的表象作为判断标准.我们要养成看事情全面的、整体的概念.”我想这个特性多少跟中国人缺乏耐心已经淡泊的时间观念有关吧。(参考《中国人气质》)

“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中国人包容的胸襟不够,心眼很小.”“所谓大国民的气度,美国这个国家的包容性很大,它不但包容这么多肤色和种族,还包容了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风俗习惯,甚至包容了我们中国人的粗野.”当然,在我们看来,作者有些偏激了,似乎急于贬低我们而去赞扬他国。只是从我们自身所观察到的事情来分析,我们各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所接触的不同的传播媒介,向我们所投射的世界的图像也是不一样的,加上我们自身的一些经历,我们即使观看同一件事情,我们产生的观感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飞机晚点没开,我们可以责怪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可是责怪制度的不够健全,中国人询问工作人员不开飞机的原因,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看法。当然,作者在这里讨论的是我们的气度胸襟问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生文化与历史(1)

作者在演讲最初,用印第安人面对的绝种的危机暗示我们的民族同样也面临着同样的威胁。由于中国人刚愎自用,我们喜欢听到赞叹的声音,我们喜欢听到他国的报纸报道关于我们长处的文章,对于指责我们的文章我们不是愤慨就是反抗游行。作者认为,沉浸在自我歌颂的世界里,会使我们麻木陶醉,会妨碍我们中华民族的进步。

作者所总结的中国人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虽然有五千年的历史,但五千年来,对人性尊严摧残的封建力量,不是一天天减少,而是一天天增加.”作者从由古至今的君臣的位置关系、远近距离进行分析。

人生文学与历史(2)

历史证明,汉族是一个非常同化的民族。承接上面的文章,作者谈到了中国的第二个缺点。“第二点要报告的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只有三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黄金时代是春秋战国,那时候各式各样的思想、各式各样生活方式,同时并行.第二个黄金时代应该在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大帝的贞观之治,到唐明皇李隆基在位中期,不过一百年左右.第三个黄金时代,应是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中叶.中国五千年历史里,只有这三个黄金时代.其他的四千余年呢,几乎每一年,甚至每一天,都有战争.”作者认为就是这样一个多难的民族使得我们中国人没有办法建立自尊,没有办法心胸开阔,没有办法去信任他人。多难不一定兴邦,哀兵也不一定会胜利,多难必须要恰到好处才能兴邦,而中国的灾难似乎太多了。

人生文学与历史(3)

在这一节作者谈到了中国的官僚制度,回溯古代,官员效忠的并不是帝皇,而是给他做官的那个人,即使朝代变更,只要他的官帽没有丢,他还照样效忠。当然在我们看来,这并不是中国的全部情况,在历史上也有许多仁人志士哀痛而国家的灭亡而隐居山林,我们也有文天祥那样的气节之士。

人生文学与历史(4)

作者认为自古就受到推崇的儒家文化的本身源头就造就了我们坚强的保守意识,而中国社会在这种意识之下,丧失了创新的动力,因而也没有了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能力。它经常宣扬那些改革人的下场,阻碍中国人进步。此外作者认为中国人口过多也是造成中国不能强大的原因之一。每一次的历史变更之后,接着就是人口大量增加,又重复回复悲惨、战争、杀戮、死亡。似乎新中国成立后也走了这样一场老路,我们最初的政策是鼓励生育、然后是计划生育,然而现在的人口总数虽然很多,但是老龄化已经开始出现,我们的下一代人口又将过少,所以现在的政策似乎又宽松了一些。也许我们会反问道:“难道人少就会富裕吗?”当然情况不是如此简单的。只是因为中国的特殊情况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人口众多的问题,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包括升学的压力、求职的压力、甚至是结婚的压力,归根到底不就是人口的压力吗?

在这一节的最后,作者以幽默的方式向听众阐明了一个观点,中国不是一个礼仪之邦,相反在我们一直所受的教育理念中,野蛮的美洲人倒是礼仪之士。相信很多读者像我一样,读到这里就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情绪,如果作者看见我的笔记,或许会说这又是中国人的又一大缺点:不能接受批评。

人生文学与历史(5)

作者在此节提到了如此使我们民族强大起来的一些建议。“我们不要把人际关系搞得那么复杂,先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孩子开始,训练起来!”当然这种礼仪我们中国人从小也受到了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大部分都是在书本上,而不是在实践中。作者认为我们要完全的崇洋,当然这里指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把“洋”国的好的东西、好的技术、好的品德给学过来。我们首先必须学会的就是自我批评的能力。

篇八:

社会是个大染缸,总能把一张干净无暇的白纸染得花花绿绿,让人费解!

寒假抽空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作家柏杨写的。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还有这个作家。书的名字一看就让人很敏感,“丑陋的中国人”,心想这个柏杨还挺有勇气,看了简介和一部分内容,忍不住点头称道,语言很犀利、准确,把中国人的劣根性和一些坏品质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到位。特佩服其中的一句话,也算是中心句:“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丑陋!”

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批评了中国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等缺点,每个缺点都会有相应的实例举出来,描写得很深刻也很真实。在他犀利的笔下,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这些缺点是普遍存在的,以至于今天还在继续蔓延。虽然这部书是批评中国人的,受到了很多国人的打击和辱骂,我觉得不能只是愤怒,我们应该感谢柏杨,这本书是一面镜子,准备又形象地反射出中国人的劣根性,当然,如果你看完后破口大骂那就刚好被作者说中,确实存在那种实质上的缺点。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他在书中提到的内容和观点,事实上这些东西也确实存在。网站上有的网友评论说看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不然你很可能被书中那些话激怒,确实,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有点窝火,柏杨不是台独,他称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他敢指出中国人的缺点。慢慢的以平和的心态看下去,其实他说的对,正如他在文中所写,在中国大陆问那些“文革”中坐牢的文人为什么坐牢,那些人的回答很简单也很准确:“因为说了几句实话。”短短几个字把当时大陆的一切政治影响全部表达出来。柏杨在演讲中说他知道书一出来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愤骂和牢狱之灾,这也是影射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点,所以看这本书时我们应持有一颗平常之心,越是愤怒越是表现出自己的丑陋,无可厚非,柏杨老人家说的也是实话!“中国人嗓门大,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总觉得自己嗓门越大越有理。”这句话给我印象也很深刻,先不说别的,就拿我在这里接触的那些无知的广东人来说,实在是素质差到了极点。除了张大嘴巴吆喝嗓子说着只有他们本地人才会听懂的地方话之外,其他一无所知,连句英语都讲不完整还觉得自己生活在国外比别人高一等。这是什么?是他个人的悲哀还是对于这批中国广东人的悲哀?说实话,实在是鄙视他们到极点!再比如上次那么严重的车祸,什么不管只担心自己的钱、钱、钱!那家人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对MurrayBridge整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坏,如果可以的话上网查一下轰动多大,而这种轰动是最坏的那种!他们却毫不在意,只祈祷可以少赔一点钱,可悲!

“中国人的窝里斗是天下闻名的,在台北做生意,三个日本人说‘好,这次是你的,下次是我的!’而中国人则是你卖50,我卖40,你卖30,我卖20,如此的显露出丑陋的做法……”这一段对于中国人的窝里斗描写得也形象,往小的方面说,还是这里那些丑陋的广东人,为了多赚几块钱在厂里大骂甚至打架,试想那些看笑话的老外会怎么想我们中国人,一个泱泱大国十几亿的人口有的只是这点素质?不是说在这里的这批中国人被当地素质并不高的鬼佬瞧不起,有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行为确实让人不齿,更别说得到别人的尊重。话说回来,他们自己都不以为然,更别说在意国家的脸面,在他们心里,只有钱才是第一位,为了钱在那些虚伪的鬼佬面前献尽俗颜媚骨,舔尽别人的屁股,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实在肮脏至极!你在国内丢人就算了,都是自己国家人随便议论几句就完事了,还非得把脸丢掉国外来,真是让人恶心!

其实个人并不是完全同意这部书里的观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虽然有缺点,但是闪光点也很多,我只是想借《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发泄一下自己心里的情绪,看多了这里那些广东人的虚伪和勾心斗角,如果我文笔够好的话特想写本《丑陋的广东人》来“夸赞”一下我所认识的广东人。或许这种心理也有点“窝里斗”的嫌疑,我只是觉得我们似乎特别需要纯净和善美,人性本是善良的,是这个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慢慢污染了我们。社会是个大染缸,总能把一张干净无暇的白纸染得花花绿绿,让人费解!

篇九:

二十年前,“丑陋的中国人”被人狠狠地臭骂了一顿,奇的是,挨骂者不仅没生气,反而对施骂者寄以无比的祟敬和感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原来施骂者也是一个“丑陋的中国人”,其之所以骂,只不过是渴盼这个所有炎黄子孙共有的民族,能去其丑陋,光大美丽,更加兴旺发达耳!

这位施骂者自号柏杨,当年以一篇《丑陋的中国人》,让那么多中华儿女如惊睡梦。

二十年后,有一个自称芝麻糊的中国机关人想写一本揭批中国机关人陋习的书。鹦鹉学舌,并不是也想震惊谁,更非自以为学识和才思可比柏杨,只是自认为爱国家、爱中华民族之心不敢稍逊于柏杨先生罢了。而,机关人,又是国家命脉、民族命运的把握者,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轴心,是故,机关人的“丑陋”更值得一骂。

柏杨先生不仅是位智者,而且应是位学者。他骂中国人之丑陋,直上溯至春秋战国时代(他把中国人之丑陋全归因于儒家文化的影响这一点芝麻糊并不一定赞同,但骂“丑陋”之准、之深,却无不令芝麻糊折服),可见其学识之渊博。而芝麻糊呢,只不过是一小小的机关人,才疏学浅,对机关人之丑陋,只能凭一点直觉、借一点感触、抒一己之思而已。

中国机关人也是中国人,所以,中国人身上的“丑陋”中国机关人身上也具有,但是,机关人又是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故,他们身上的“丑陋”又具有其个性。其“个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其他群体所不具有,二是其他群体虽有但没有机关人那么特别。

芝麻糊试图这样对机关人之“丑陋”的“进化”过程进行演绎:机关人的“丑陋”,最初应源生于中国人共有的“丑陋”之一——虚荣。人一旦有了虚荣心这一原动力,就想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的最好方式就是当官,当官能管人啊。如此,虚荣就与“机关”挂起了钩。有了“出人头地”,就又产生了“权力崇拜”这一“丑陋”;虚荣心强的人必然虚伪,虚伪是机关人“丑陋”的第二环节。虚伪又会衍生机关人的另两大丑陋,一是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假、大、空,二是缺乏诚信,相互折台、背后捣鬼等;虚伪的结果必然自私,自私是机关人丑陋演绎过程中的第三个环节。“自私”这一丑陋也衍生出两大“丑陋”:贪赃枉法和骄奢淫侈;自私的下一步就会导致奴性——官大就是娘、给官就是娘。而奴性,又会衍生出拍上欺下和荣辱颠倒之两大“丑陋”。

以上这层层递进的四大环节及其八大分支,共十二个方面,应是机关人“丑陋”之精华。而这十二种“丑陋”又是相互联动、互为因果的,它们川流不息地相互作用,演绎出一种病态的机关文化。而,病态的机关文化作用于机关人,又“激发”和“促进”着机关人的“丑陋”。

中国人虚荣心之强恐为各民族之冠。刚会说话的小孩就知道头上插一朵小花“排场”,小学生得了个奖状,老远就会向家长汇报,而试卷上

的“麻叉”总是捂着不给大人看,这恐怕也不仅仅只是因为怕挨揍。在农村,邻居盖了新房,他家不缺住,也要累死累活地为房攒钱。邻居盖了砖房呢,他就要盖楼房。连两位大婶的“年猪”也要暗地里比拼比拼谁多了几斤。

机关人的虚荣更是了不得。芝麻糊的家乡一个“炳生,几点了?”的笑话,说是笑话,却也是真事。那是手表在中国还很稀少的年代,一天,公社文书“炳生”下队劳动,下的是其舅舅家那个生产队。见其袖子卷得老高,手腕间一闪闪的,其舅父大人也深感荣耀,便问:炳生,几点啦?炳生是先仰头看看天,然后再低头看看表,以后又抬起头曰:九点啦!乡亲们都禁不莞尔,至今,还是互问时间的一个典

想来“炳生”当时戴的不过是一块假表或者坏表。时至今天,机关人的虚荣又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假文凭、假学历到处乱飞,明明只是个高中生甚至只是个初中生,履历表上居然成了“研究生”。为了“争”一个只不过几十来元钱的职级,能争为“世仇”、争到退休。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排名不分先后”,一看到句话,芝麻糊就想笑,明明排名已分出了先与后,你注上一句“排名不分先后”就不分先后了?连公众媒体都这么来着,深怕挫伤了机关人的虚荣心。这也说明,中国机关人的虚荣已不是一般水平了,连公众媒体都怕了它呀!

虚荣本身并不一定是个坏东西,如果不过分,还能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机关人的虚荣心往往容易膨胀、容易走向极端,忍不得别人出成绩、出成果,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进步”。于是,便出现了死要面子、知错不改、推卸责任,出现了“小报告”、出现了背后“捅刀子”。机关人的“比”还有点古怪,涉及到功利,只比近不比远,对面单位二十岁小伙子当处长他不比,只和同事比,同事三十九岁搞科长了,为什么我都三十九岁半还是副科长?更不用说“放眼世界”了。机关人的比,有时还很离奇,他是一个小科长都搞了一个十八岁的“二奶”,我这局长岂不是该搞个十七岁的“三奶”?成克杰、胡长清那样的大官都能搞“小蜜”,我这个芝麻大的小官还不能“蜜”它一下“蜜”?

机关人的虚荣最容易发展成权力崇拜。追求权力就只有当官,所以机关人总是小心翼翼,既怕触犯上司,又担心得罪同事,看似兢兢业业,其实他只不过是为“官”而低头做人。有的机关人,一辈子都在为那个一官半职奋斗。他们中相当多的人,也并非是为了当官捞钱、享乐,但也谈不上什么“为人民服务”,其目的很单纯,就是为当官而当官,似乎很盲目、很可笑,其实,“当官”已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不久前,公事到一乡镇,遇一已退休的乡镇干部。席间,其自我介绍:是“副科”退休的,在乡里能“混”到这样也不错了云云,并特声明退休前解决的是副科,而不是“副主任科员”,一脸满足感和得意状。机关人的“副科”与“副主任科员”,职级相同、待遇相同,区别为,前者是“实职”,后者是享受“同等待遇”。都退休了,还在因退休前夕得的“安慰”是红纸封的而不是黄纸封的沾沾自乐,这类“机关分了”与孔乙己之类的“知识分子”恐也没什么大区别。权力崇拜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对“官”顶礼膜拜。对“官”的顶礼膜拜表现在,面对比自己“小”的官是高人一等,优越感颇甚,在平民百姓面前就更不用说了,但在“大”官面前就低眉顺眼、惟命是从。官饭桌上的座次问题就是一例,别看他今天上座,如果明天来了个比他大的官,你就是用手铐铐他到进牢房,都绝对会比铐他到上座容易些。

权力崇拜的心理导致机关人,比的是“官”当的成绩,不比工作的业绩;比的是“谋官”能力,不比工作能力。谁的官大,谁的能力就大、谁的水平就高。至于唯上司之命是从,不管实际情况、不问黑白是非,那是自然的结果。

虚荣前进一步就会前进到虚伪。机关人的虚荣并不仅仅是普通百姓那样只是为了面子,其中还掺杂许多其他因素,所以从虚荣发展而来的机关人的虚伪就会比一般人的虚伪更“虚”更“伪”。西方的一个名人说了一个名句,叫做男人与女人间没有真正的友谊。其实,机关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要大打问号的。机关人间互相防范、互存戒心,很难有知心话语。常听人说,机关人没有真正的朋友,说这话的人自己何尝也不是在防范着他人?面对机关人,如果你真想获得一份诚信,付出一片真心,人家不仅会避逃三舍,还会送你一顶“不成熟”、“孬哄哄”的桂冠:这个芝麻糊都三、四十岁了,怎么还跟一个小青年似的!

听芝麻糊这样说,你可不要以为机关人是“老死不相往来”,相反,机关人个个都是“见面熟”,开过一次会、吃过一次饭,下次见到,老远就会伸出双手、问寒问暖,如遇几百年没来往的老亲。但你别把他的热情当真,顺手人情的事也就罢了,如你托个他有点为难的事,你找他一百趟,他会有一百零一个让你“等一等再说”的理由。但,从来不说“不行”。“酒桌上讲的话不算数”,这句机关流行语你总不致于没听过吧?这话想必你自己也说过。还有,机关人托机关人办件事,总是不停地唠叨,“你不能以为我酒喝多了,我讲的是真的,你一定要把我的事放在心上”……这样的场景你肯定也没少见过

虚伪者往往爱说假话,虚伪之于机关人,说假话更甚,更甚到至如家常便饭、从不脸红。桌面上与你大谈反腐倡廉,桌肚下伸手掏你口袋;每一次政治学习,“思想素质都有了新的更大的提高”,也不知其原来低到什么程度;天天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不离口,你若出一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的填空题,保管他答不出来。反之,你若说了一句真话,他立马扣你“不爱学习”、“政治有问题”的帽子。机关人说假话,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至把它当作在机关生存的一个基本技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