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作文

2015年11月19日作文大全

篇一:追随本心

累了,让心吹吹风;伤了,让梦醒一醒;痛了,让脚步停一停。一辈子是一场修行,短暂的是旅途,悠长的是人生。旅行,能让你遇到那个更好的自己。日出时,努力使每一天开心而有意义,追随本心,不为别人,为自己。

诚如李开复所言: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短暂的旅途中,我们要想留下脚印,必然需要一丝丝的努力和追随本心的勇气。

陶渊明讨厌黑暗腐朽的现实,为了留住本心的那一份高尚纯洁,毅然选择辞官归隐,创作出《归去来兮辞》《桃源记》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追随本心,即使与这个世界相违背,那又如何?生命属于自己,短暂的旅途容不得我们左右顾虑,追随本心,用自己的梦想和追去来抵制黑暗对你的吞噬,迎接属于自己的光明。

李开复追随本心,大学期间跳出自己不感兴趣的政治科学,转到计算机系;读博期间从语音学转到统计学,引发整个领域的震撼;接受苹果公司的召唤,从纸上谈兵转到实战演练;为了得到心灵上的满足,跳槽到GIS公司,最后去微软和Google任高管。如今,为了不让自己的生命旅途留下遗憾,浩荡的神州大地有他进行创新工场实验的背影。不断追随本心,使他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变得深刻。

生命的短途,不需要多大的创举,不需要多么有名气,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自己内心的一份纯真。身处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需要多么显赫的地位来装扮自己,不需要用腰缠万贯来粉饰自己,一味的追求地位和金钱,只会让自己变成行尸走肉,身如躯壳。追随本心,随心生活,那样的生活才不会迷茫。当有一天,你蓦然回首时就会发现,短暂的旅途中,到处都留下了你深深地足迹,每一个脚印中都充满了丰富的韵味。

追随本心,不为别人,为自己。

篇二:失其本心

窗外飘着细小的雪花,我突然想到了上海,那里是不是同样飘着莹白如柳絮的雪花?那个我一直向往的城市,是不是人流攒动,是不是高楼耸立,是不是同样有着蓝蓝的天,有着清澈的湖,有着逍遥的鸟。一切都是未知数。我突然发觉,人是多么的渺小,对于地球来说,人就是附在其上的一个点,小小的点,根本无法跳跃在视网膜上的点。

我似乎看淡了一切。我不会为成绩而捶胸顿足,不会为小小的荣誉而奋力直追,不会看满是无聊对白的日韩电影,不会为一本言情小说而痴心其中,不会为小小的争论而脸红脖粗。我回想自己以前的所想所做,感到无限的鄙夷,甚至为自己的浪费时间而感到恐惧。我想,我需要一个全新的自我,好好当一个人,不再失其本心。

翻看自己以前所写的文章,多数是在描写一个非我的“我”,与我相比,面目全非。看着自己笔下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心中忽的蔓延了许多枝节。是我自己在写,而写的都是别人,甚至是伪造和虚假。我不会再写那些构思紧密,语言优美,文字技巧高超却失其本心的文章了。我突然间发现本真是多么的重要。最近,我写了很多文字,却没有在网络上发表,因为那些文字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轻描淡写,是在认真叙写我的灵魂。

视线中拉长的模糊白色的光影是什么?每个人都在失其本心地生活着,他们深深地醉心其中,又有什么意思呢,甚至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每天都会发现很多人都在争论着一个无关紧要而且难分对错的事,每次我带着本心去调解,却被炮轰而出。我什么都不说,我想,真正的成功并不是争论的成功,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失败的。他们失其本心。

二零一二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想在这个寒冷的十二月,我找回了自己的本心。这篇文章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过渡。我会写我的童年,我所真正遇到的朋友,我的小学我的中学,我的父母亲人,我的一切。日历已经只剩下薄薄的几页了,我听见时间轰轰从我头顶碾过的声音。在二零一一的尾巴二零一二的开端,我找回了本心。

篇三:擦拭本心

素来重视礼节的日本棋届有一项传统:凡是重要的比赛之前,下手方都要提前来到比赛场地,用一块白布擦拭棋盘。

大胜负的比赛场地,按理说早已打的一尘不染,而且整理环境本也不是棋手的工作。擦拭棋盘,首先是一种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手的尊重和对围棋本身的尊重;同时,这更是棋手的一种功课,因为棋盘上虽然一尘不染,但是棋手的心却是未必没有尘埃。

擦拭棋盘是已形而下的动作来达到形而上的目的,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理暗示,以便诚心正意,全力投入到对局当中。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佛教历史上的一个典故。禅宗在中国传至五祖弘忍之后,分出了南北两宗。北宗的代表人物是弘忍的弟子神秀,南宗的代表人物是神秀的师弟,后来的六祖慧能。据说,一日弘忍叫弟子做偈,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却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老师弘忍判定慧能更胜一筹,于是将衣钵相授。

如此说来,勤拂拭倒不如不拂拭。其实未必尽然,慧能的不拂拭乃是建立在直悟本心,无物无我的基础之上,可说是超凡脱俗,进入了自由王国。这种境界并非徒见其表的凡夫俗子可以效仿的。譬如两晋之际的王猛扪虱谈天下,那是名士风流,但是如果没有王猛的见识,胸怀气度,只解扪虱慢言便会被怀疑是丐帮开会了。我们这些很容易就会迷失本性的大众,恐怕还是先守住本心,时时擦拭的好。佛为接引众生,开无数方便法门,不同的人要走不同的道路的。

其实,世间的道理在最根本之处都是相通的,儒家思想中,曾子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同样的道理。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一线之间。两个人的实力相当的时候,最终能胜出的那个必定是心中杂念更少的人。棋手也是凡人,既然登上了大胜负的舞台,距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患得患失的心理自然也就难免,即使是号称“流不争先”的高川格,据说在初次挑战本因坊的前夜,也流了鼻血,险些功亏一篑。

荣誉、地位、名声、金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且拿起手中的白布,擦去这些蒙蔽我们本心的东西,以纯粹的态度,来下一局纯粹的棋。

其实,人生也是一局棋。

篇四:拂拭本心

曾经有一位小男孩,他看到人么每天都是唉声叹气,闷闷不乐。他想让上帝把人们变得快乐,每天祈祷时,都把这个愿望说上十遍。上帝终于被感动了,给他一些快乐的种子,让他去撒播到人们难以到达的地方。

临行前,上帝还有些不放心,问他:“你准备把种子撒到哪里去呢?”

那还胸有成竹地说:“我要把他们撒到大海的深处,让他们经过惊涛骇浪的考验才能体验到快乐。”上地笑着摇了摇头。

“那我把他们洒在高山之巅,让人们通过艰苦攀登的试炼方可感受到快乐。”上帝还是摇头。男孩茫然了。

上帝说:“孩子,你只要把他们撒在人们心底就行了,这就是人们最难到达的地方!”

是呀,心最难到达的地方。有位高僧曾写下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不是僧人,更不是禅宗。不可能“本来无一物”,更不能“四大皆空”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了。

人生是条短的不能再短的单行线,你没有机会重头再来,又何必迷失在自己的忧郁里,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生活就是生活,他总是残酷的让人不得不变的理智。放弃一切折磨自己的欲望,振作精神;忘却那心痛的诱惑,留一个完整的自己。

人生不过数十年,转瞬而已,谁走进了你的生命,而你又走进了谁的人生?红尘迷茫,到头来,你是否依然望空长叹,满腔幽怨?是否依然苦苦寻找人生的快乐种子?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快乐,但我们在寻找快乐的同时,却往往看不到藏在自己心里的那颗种子。因为我们心里以塞满太多太多的忧虑、欲望、抱怨甚至仇恨!

我想,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一切,守一盏清茶,用差的香气浸润心灵;捧一本,用书的静来拂拭心灵;或许就会发现快了离自己如此接近。只要不忘在心底洒下希望的阳光和真诚的露,藏在心底的快乐种子,就算看不到也会自己生根发芽。

篇五:保持本心

最喜爱的便是那雪花飞舞的时节,那么纯净、彻底的白,乘载着每一丝浪漫,荡漾在凄寒的冬日,它飘着飘着,流离在人世,或静静地趴在屋顶,或洒在无人问津的小径,或装饰在寻常人家的窗杦上,它漫不经心地留给人间一丝洁净透白,然后静待阳光熠熠生辉,就这样,结束了一生的宿命。

我们是在地的雪花,终要消陨在夕阳的艳影里,那么为何不能像这飘飘扬扬的雪花一样保持纯净透彻?

随着时光一步步远去,看见慢慢变大的脚印,风吹不乱,雨打不灭,不变的依旧不变,尘世的浮华之中,我希望从未湮没的是人的本心。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诱惑,能处变不惊,是我们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

纵观历史,唐玄宗是个皇帝,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帝王会毫无治国之心,我想最初唐玄宗是有整治国家之心的,但最终他还是沉溺于杨贵妃的温怀软玉之中,于是淡忘了朝政,淡忘了整治国家之心。

于是一个国家的衰败就此开始,他的宠爱害死了与他海誓山盟、相濡以沫的杨贵妃;他的淡忘引起了祸国祸民的安史之乱。

然而还有一类人,他们看似豁达豪迈,却始终没有遗落本心。

世人忘不了那个放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

也曾意气风发地来到官场,他一身傲骨、无拘无束,纵使“天生我材必有用”,却还是在奸人的谗言中遭到“赐金放还”。

但李白不愧为李白,意气风发地来,依旧朝气蓬勃地离开。没有自甘堕落,没有凄凄惨惨地被逐,他自有另一番天地去开拓。

雪花飞舞的时节,希望你依旧能保持一颗本心,不在浮华中消失殆尽。

篇六:不变本心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春风桃李,落叶梧桐。万物灵长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自己音容相貌。好像自然的事物没有是什么亘古不变的。但是不变与变化应该是互相依附的存在。

执子黑白的人生,落在经纬交错的方格中,步步为营,如履薄冰。他以宏观万变,应对棋局的沧桑巨变。吴清源先生的人生就是这样,他与他的棋子落在那个格局混乱的民国时代。棋局上的他,以诡异简洁的手法,变幻莫测的棋局,让对手“繁华殆尽”棋局之外的他,同样是一个随世事漂泊的,一个只心系围棋的独行者。而无论是在对弈中还是生活中,吴清源先生都是以万变之化,应对万变之事。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语,重向高山愧旧琴”这,就是文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

当初曹雪芹耗尽毕生心血,历经十年沧桑,在“红楼”的笔耕中走到了他自己生命的尽头。而文学大师周汝昌,在研究“红学”长达六十年的旅途上,同样奔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可谁知,在这条生命的长跑中,他所度过的心酸苦楚。年少的周先生,治学书画,丝竹粉墨,无一不精。他虽生于书香门第,但是他的年少时光却是在那个哀鸿遍野的社会里听着军阀混战的炮声度过的。而引领他走上红学之路的是与胡适先生的一次偶然相遇。从此,这位红学大师真正的旅途便开始了。无论是长达八年抗战,还是对文学家地狱般的文革,都没有丝毫击退这位大师前进的步伐,当周先生完成他当初对胡适先生的提议时,已经度过五十六个春秋,于是百感交集的周先生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他用他那一生未变的宏愿,勇敢的应对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当真是“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是万变的吴先生还是不变的周先生都已经远离了我们,而在生活中迂腐的人永不改变,趋炎附势的人变得过火。大抵都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与未来充满迷茫与恐惧,以至于迷失了自己,而历史在永恒的变化中,终将会模糊这些人的印记。不被世人所追忆。

吴清源先生和周汝昌先生的身上都存在着“不变”与“变化”至于原因,在我看来,两位先生甚至是许多伟人,都有着一个永恒不变的信念,来抗击世事的沧桑巨变。

所以不变的信念就好像未经雕刻的胚玉,在历史的如刀般的变化中,坚持本心,终将会刻出令人敬仰的雕塑。

篇七:愿从本心

或动如惊雷疾电直上九天,或如处子默而无言停泊家港。攀山者和念家者不约而同地说出那句“我愿意”,都是如此坚定。

何者?从其本心而已。

在你我的本心中,潜藏着许多。若情感:儿女之情,手足之情,家国之情,故有冲冠一怒,双肋插刀,愤而投笔,血荐轩辕。

违背本心的情感,有手足相残,同室操戈者,登临金字塔高点,数不尽妒忌与艳羡,万人簇拥过后,惟有孤独的长眠。背叛本心的人,本心会给予他双倍的失落与孤独。

反之,若清末举人汪笑侬,风雨飘摇,江山寥落,他竟弃文从戏。所谓倡优并举,意在写京剧艺人的身份地位低下如妓女,汪不顾鄙夷谩骂,不顾练戏之艰,以时政入京剧,开创新剧,意在以这种古老的方式唤醒国民。在他名动天下,嘉奖如纸片飞来之时,他那颗早已经受风霜拷问的心在愿景实现后该是如何的欢欣与满足,家国之情,不正是本心吗?

指路灯,登天索,领航舵——那是你我本心中的理想。请听从本心理想的召唤,扬帆远航吧。因为没有会比这个让你更坚定,更愿意为之奋斗。

年轻是珍宝,但社会嘈杂的音乐,迷醉的灯光遮蔽了本心的投影,

所以迷茫,挥霍青春。半途而废,中道易辙者大多在此时一声

叹息,掉头或干脆坐在地上。

是时候寻找自己那份本心的理想了。香茗,可饮;禅理,可寻;瓦尔登湖,可游;浩渺星空,可览。但这都是手段,真正需要做的是问自己:“最愿意的是什么?”找到它,并为之奋斗。

然而,以上观点建立于亚圣先生的石基——人性本善之上,即你我之本心虽千变万化,仍为善心。追求公正,倡导和谐,弘扬大爱等等。若有人言贪嗔痴,杀伐,虚假等才是其本心,在下不敢苟同。

愿持本心之情感,以无悔对待家人,无愧面对国家;愿持本心之理想,以无惧实现追求,以无畏逐梦人生。

以屈子之诗与诸君共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