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为什么会成为商人

作者: 唐求是2016年01月11日散文随笔

有道是“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战事纷繁,长年累月的战争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赫赫有名的军事、政治以及其它领域里的奇才,范蠡就是其中的一个。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人,才华盖世,功绩卓着,辅助越王勾践灭掉了吴王夫差,功成之后毅然弃官离去,远走他乡,后来成为一代名商,被誉为“儒商鼻祖”。本文不想多谈吴越战争的故事,只想谈谈范蠡的先见之明和从商的经过。

一个人一生中的很多经验都是在事过之后才吸取到的,人们谓之“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而在事件未发生前就能准确预测到事件的后果,那叫有先见之明或未卜先知,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堪称世上高人,有时也把他们称为先行者甚至圣人。历史上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为数极少,但也确实有一些,如诸葛亮、刘伯温、孔子、张良等,范蠡应该算是其中之一。从会稽山阻止勾践出兵,到勾践兵败后劝其委曲求全、卧薪尝胆,功成之后预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从而激流涌退,每次重要的关口,范蠡都能表现出超人的预见能力。俗话说,放马后炮容易,做预言家难,要做一个高超的预言家必须要有超越常人的才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是人之精英,范蠡是具备这种能力的。而同为勾践手下大谋士的文种自然也是聪明绝顶之人,但比起范蠡来可能就要略逊一筹,所以最后落得个被君王赐死的结局。

再说范蠡后来是怎样成为一代名商的。范蠡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国,专心与家人共同经商务农,凭借着他的卓越才能,很快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齐王闻听后曾一度邀请范蠡出任相国,范蠡干了三年再次辞官而去。这次辞官说明范蠡对官场仕途的确兴趣不大,而志在经商,或者说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与其道家风范相符合。后来范蠡到了陶地(今山东定陶一带),继续与家人努力经商,并总结经商之道,很快又积累了数万家财,人称陶朱公。所以说能人就是能人,其实无论范蠡选择哪一行,估计都能干出些大名堂。

能人的才干往往是全面性的,比如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巧布八阵图、治理蜀国成效显着,刘伯温在政治、军事、文学、道学、天文等各方面都有非凡的才识。高智商必然带来高收益,所以范蠡在经商方面能取得巨大成绩毫不足奇,用现在的话说叫“按劳分配,能者多收”。经商与政治的关系不大,没有太大的、个人不能掌控的政治风险,也没有太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想这是范蠡选择经商的一个重要因素。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在战乱年代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生活来源的问题,当然,凭范蠡的才干,解决生活来源是没问题的,他之所以选择经商,除了躲避政治风险外,也是想从另一方面展现自己的才干,这条路应该说选的很对。结果凭着过人的聪明智慧,范蠡不仅自己发了财,还给社会创造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由范蠡的经商谋略而整理出的《陶朱公商经》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在广为流传,可见其影响之大,范蠡最终也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一代“商圣”。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