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稼不穑

作者: 章铜胜2016年01月16日散文随笔

“不稼不穑”是《诗经·伐檀》篇中的句子,每次读到此,心中不免一紧,别有一番滋味涌上来,说不清,道不明。其实,还是心里有不想说、也不愿说的意思在,所以心中才生出一点莫名的情绪。

稼穑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春耕为稼,秋收为穑,稼穑奠定了农耕社会的基础。农人们依着节气的规律耕种与收获,有着天地不言的大美,世世代代的先祖们就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勤于稼穑,才让华夏文明世世相袭,代代相沿,生生不息。

不稼不穑的人向来是为人所诟病的,即使贤如孔子,也不能幸免。后来的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不仅远庖厨,也是远稼穑的,这样的迂腐,难免为人所嘲笑。

彼时,住在老家的乡亲对不稼不穑的人也是不齿的。他们常说的一个笑话是:上海来的知青初到乡村,竟把满地种植的麦子当成了韭菜。上海的知青是不稼不穑的,初春的麦苗因为形似,被错认为是韭菜,也是情有可原的,那是他们与麦苗的人生初相见。乡亲们送了他们一个并无恶意的绰号“上海佬”,以至于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后生中,不知稼穑的人,一概被称之为“上海佬”,不是鄙视,却有一种怜惜和担心之意。

稼穑是付出与收获最有可能成正比的事,土地和种子从来不会糊弄人,这也体现了自然的公平法则。“人勤地不懒”,“你不糊弄它,它就不糊弄你”,这是儿时常听爷爷念叨的一些话,春稼秋穑是爷爷膜拜的生存法则,爷爷对土地的深情胜于对人。爷爷一生围着土地转,从来不愿意闲着,土地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即使在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困难时期。

曾经把跳出农门,远离稼穑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也是饱受农作之苦的父亲对我寄予的厚望。而当我真的可以远离农耕,不事稼穑的时候,才知道少了身体的辛劳,却无法让自己的精神得到安宁。我们再也无法看着种子种到地里,看着它们发芽、生长的快乐,也无法感知禾苗被虫咬、受天旱、遭水淹时的那份担心,更无法体会收获时的那种喜悦满足

我的父亲开辟了一块不大的菜园子,仍坚持着种植农作物的习惯,用传统的方式。菜园被父亲分割成许多畦,不同的菜畦上分别种植着不同的蔬菜,这些菜有着不同的播种期和收获期,他也就把希望分割成许多份,让希望在四季的时光里绵延。他也把种植的快乐分割成许多份,既送给了自己,也与我们一同分享。

我的女儿是不知稼穑的,在她的认知体系里,蔬菜不是爷爷送来的,就是从菜市场上用钱买来的,她不知道要有春种,才会有秋收,也不知道稼穑的苦忧与喜乐。

今天,不稼不穑的我们,是不是真的君子,纯粹的素飧者?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