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枫堤

作者: 王昆2016年03月02日写景散文

漫步在故乡的土地,一种厚重感会不由自主地涌入心头,那厚重感来源于对家的依托,对故土的怀念,来源于革命先烈在故土上留下的脚印。这脚印在故乡的大地上凝聚成一种符号,深深地烙印在故乡人的记忆里,这就是枫堤。

雪枫堤建于抗战期间。1943年8月的一天,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领新四军在苏皖边界指挥作战,由于当时连降暴雨,致使淮河水位猛涨,在洪水的浸泡下,造成一处残破的坝堤决口,洪水冲出坝堤,漫进了村庄和农田。如果不及时堵住,这里的良田和百姓将被洪水吞噬。就在这紧急关头,彭雪枫师长当机立断,率领部下,在当地老百姓的积极参与下,奔赴现场抗洪抢险。在既无草袋又无箩筐和铁锹的情况下,彭雪枫急中生智,就地取材,把麦草一捆一捆地堵到缺口上,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终于守住了大堤。

后来,为了防患于未然,彭雪枫调集了苏皖边界的民众,对原有的坝堤进行了加固,不久,一条绵延20多里长的防洪大堤建了起来,自那以后,很少再闹水灾。淮北行署为了表彰彭雪枫的卓着功绩,于1945年1月5日决定把这条大堤命名为雪枫堤。

为了纪念彭雪枫将军,沿着雪枫大堤建起的村落分别叫做雪枫一村、雪枫二村、雪枫三村、雪枫四村、雪枫五村,后来相继建立的淮丰、迎淮、新淮、淮建等村落,它们的名字不是和彭雪枫有关就是和淮河有关,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如今的雪枫堤已是今非昔比,笔直的杨犹如一排排士兵守卫者坝堤,各种树木高低错落,将坝堤装扮成一条绿色的长廊,进入坝堤,犹如进入一个天然的氧吧,让你的五脏六腑通体舒畅,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

水随堤转,堤随水弯,每个村落都会向你呈现不同的景色。站在坝堤远眺,一望无际的麦田让你目不暇接,

我时常漫步于堤上,尽享那一片独有的宁静,看阳光透过枝叶落下的倩影,看鸟儿在林中穿梭,看油菜花染黄了大地,看蝴蝶在油菜花间飞舞,听风从林中穿过时留下的沙沙声,听鸟们在枝头歌唱,听蝉儿把秋天赞美,雪枫堤上有我难以割舍的情愫。

诗人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深秋的一片红色,热情地讴歌霜后的红枫有着春天一样的生命力。枫在霜的洗礼下练就了火红的浓艳,雪中的枫叶更是那么的耀眼亮丽。红枫在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刚毅的性格、顽强的生命力、永恒的情感。彭雪枫原名叫彭修道,为了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不怕风霜雪雨的坚韧品格,他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改名雪枫。从中我们会领略到这位革命伟人的崇高情怀。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