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小学的洋楹树

作者: 火山2016年03月12日情感日记

八十年代时期都是在老家的山下小学度过,1989年毕业后已经依稀离开好远啦。对小学的物件记忆除了教室,就是操场那两棵高大的洋楹了。离学校若有一段距离,我们在远处就能见到几层云雾般的绿色。

洋楹四季常绿,比周围任何建筑都高;这种树在恰当的季节会有一些种子掉下来,据说这些种子比较值钱,曾有一段时间我们就捡起这些种子交给学校。有些种子是有颜色的,红彤彤的挺好看,原来竟然是“红豆生南国”。在网络书友会一次聚会时,我们选址在乡间的小学,恰逢有喜欢这种子的书友,她小心翼翼拿手帕包裹起来,搞得我们嬉笑不止。现在书友会已经拆分多个小团体,各自发展去了。由于微信的出现,有个组群直接对接广州的中流读书会,主题分享中已经明显不同。本土的“泥焗鸡”文学群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和广州、上海、佛山的群友有点联系,新一期的众筹文学《流溪文学》即将诞生。

洋楹分叉太高,我们很少能够够得着爬上去,况且学校也明令我们不许随便爬树。为了解决我们爬树的愿望,在洋楹的侧枝边竖直着几根竹竿,竟然是给我们锻炼爬竹竿的能力呢。刚竖好,有几个胆子较大的,就立刻爬上去,一看就是经常爬树到处疯玩的把式。稍微微蹲,立刻箭一样扑向竹竿,双手预先是涂了点口水的,粘紧抓住竹竿,两条腿顺势绕着竹竿,有点蛇样的缠绕姿态;习惯不同,有人左脚在最下面,有人右脚在最下面,不过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最下面的脚跟是顶住上面那只脚的脚底,这样用力游上去的时候,脚用力就能聚焦,快速爬上洋楹的侧枝;接触到侧枝后,身体即刻向猴子一样敏捷快速滑下来,这种配合的连贯动作,回想起来好像是有一些特别套路的——当然有人滑落过快,手都蹭去了一层皮,也有人扭着了脚。我观察了好些天,才敢模仿他们爬竹竿上去,手臂没力,只好回转去练习俯卧撑;增加了点力气之后,爬到半途发现脚没有懂得配合,手也累得算麻,于是作罢,只能一再反复揣摩。当然也有小伙伴一直提点的,大约六次左右,就熟练爬上去了。相对某些强壮的伙伴,我还是显得文弱和缓慢,不过不要紧最主要能够爬得上去。烈日的夏天,我们在洋楹树下集队、开会,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多么好的天然庇护啊。树下虽然是黄泥地,脚丫子踩着还是能够和大地亲密接触,现在我们好像少有这样的机遇了。

有时,校长的儿子也在学校里面住校,于是晚上他邀约我和另外的两个小伙伴一起陪伴他。我们在树下抓萤火虫、翻跟斗,甚至互相闹了矛盾还打架。凌晨四点左右就起来煲点白粥,宿舍就在洋楹树旁教学楼一楼的楼梯拐角,就是那时才知道凌晨天蒙蒙亮的样子,还有那些若隐若现的深蓝环境。小宿舍蚊子不少,我们拍着它们,扑来扑去,带着满手的鲜血状,跑到洋楹树下拿沙子或树叶搓几下,又跑回去宿舍。冬天洋楹会挡住我们要的阳光,祠堂的墙壁恰好被洋楹遮住一部分,我们在玩挤油游戏的时候,就盼望着阳光快点照到我们身上,这样挤油也会充满着阳光的能量。

透过斑驳的叶缝,有时我会自问,为何我们好像在这里玩,不像在这里读书的呢?那时好像是有点作业,不过我们多数都是玩为主。现在的小学生不容易啊。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