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

作者: 冉学东2016年05月23日散文随笔

城已被焚毁,它仅此残留的城的一角城台上已经严严实实地长满了蒿草,春暖花开,枯草生绿,秋去冬来,绿草又成枯草,土城子民们已经习惯如此的周而复始,在特殊历史环境下,这座废弃的土城胡基砌墙的厦子房作为廉价房,住过土城一代又一代人。此后,人们经济好转,豁然开朗的大瓦房替代了老旧不堪的厦子房。如今,小城镇建设的东风吹来,清一色的仿古街形成,加上,城镇居民社区和休闲花园的落建,使土城变美变靓了。

相传在北宋时期,赵德芳后裔在河南汴梁为官时犯了朝廷律令,后被皇上下诏发配渭北平原土城一带,受发配的赵德芳后裔虽居边关,但被朝廷留其王位,于是,大兴土木,因为他是王爷,在建造土城时就仿照了当时的京城,只是面积略小而已。土城形状为长方形,东西3华里,南北1.5华里,城墙高两丈许,城基宽为五丈许,城墙上两排马车可以并行,城的一周有护城河环绕,土城可屯兵万余人,纵有外敌来犯,守城精兵强将必能御敌城外。

城中结构,三街,六部,十巷。所谓三街是南街,正街,北街,所谓六部是指东南部,东北部,正东部,西南部,西北部,正南部。土城十巷是指冉家巷,王家巷,鸡市巷,当铺巷,涝池巷和五个经道巷。土城除过三街六部十巷之外,城隍庙和戏楼也是它的一个特点,城内还有娘娘庙,城东有东岳庙,城东南角建有渭北书院。1940年,东岳庙被毁,在它的旧址上修建四维中学,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乃办学初衷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土城有着自己的民间文化习俗,庄稼人撞到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年份时,有个讲究便是闹社火。土城社火早在民国初期就有,基本分两个阵营,即东北部和正南部。东北部的领头人是冯群登老人,艺术操作骨干是朱应乾、潘振平。时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由民间艺人冯成信、朱家兴、冉光阜、冉惠成等人得以继承,尤其是张凤德老人画的脸谱非常出色。东北部历来的传统芯子有《三娘教子》《拾玉镯》《十女织布》《除四害》。正南部社火的领头人是乔云升,艺术骨干有景宏义、徐广兴、李耀堂等,其传统的芯子内容有《孙猴盗扇》《三打白骨精》《佘太君挂帅》《断桥》《挑袍》《白蛇传》等。

土城人除过喜欢闹社火之外,他们对唱戏也是情有独钟的,譬如,新的革命样板戏《十二把镰刀》《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剧目深受群众喜爱,常有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排练这类节目。上世纪70年代土城剧团去过韩城,为修铁路的工人举行了慰问演出,原陕西副省长王双锡前来观看,当时,土城业余演员冯成信的演出受到王双锡的表扬。

土城庄稼汉还有一个讲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土城人家家有茅厕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一年一茬的播种小麦前,庄稼汉们拽上架子车,一车又一车地拉粪到田间,没有人抱怨活路苦和脏。因为,土城人心里明白“庄稼好不好,全靠粪当家”。如今,农闲的土城人爱秦腔没有改变,土城人的风俗延续着,只是那个全民参与的社火表演一去不返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