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

作者: 白艺乐2016年05月27日抒情散文

如今的墓园不像过去的墓地那样阴森可怖,没有荧荧鬼火,也没有欧洲的吸血鬼。在寸土寸金的墓园里,每个逝者紧紧挨着,只存一抔灰土,再在黑色方正的墓碑上寥寥几笔写下逝者的生平、家族、生卒年月等,便算是给了亡者一个安顿,给后人提供了祭奠的场所。

这座墓园依山傍水,一到清明节之类的日子,人们就开着车蜂拥而来,扶老携幼地上山祭奠先人。墓园就像是集市一般热闹,商业的味道便穿过烧纸的味道冒出来,让人有些不舒服。更不要说明灭的纸灰和四散飘浮的浓烟,以及要恭恭敬敬遵循的习俗,显得格外怪异。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死亡、墓地终究是忌讳谈的,但当我到墓园祭扫逝去的亲人时,我却喜欢沿着小路读一排排的墓碑上的文字。人的一生经历很丰富,有爷爷奶奶常絮叨的琐事,也不乏轰轰烈烈的壮举,可现在一眼看过去,这些墓碑,总不过是生卒年月,籍贯,家谱,最多也就是敷衍几句赞美亡者的话。不由让人惋惜许多明媚的回忆就这样草草丢失在岁月里了,这真是死亡的无奈。有的墓碑特殊一点,背面有较详细的生平介绍,比如曾经抗美援朝,比如曾经有所发明创造,读起来还真让人兴味盎然,感叹生前南征北战的英雄死后也只能蜗居于此,有龙困浅滩之感。

我能这样貌似轻松,不避不讳地谈说墓园、死亡,无非是因为我未曾经历沧桑,感受不到死亡对于世上大多数人都有的宿命感。在我平生几次间接接触死亡的经历中,我也是极度恐惧的……人的生命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也能随时把灵魂抽离你的躯壳,而人努力的一切也会在那时被时间的巨掌摧毁。拥有的一切霎那间成为过去。一切的权利均被剥夺殆尽。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死亡对于普通人和王公贵族一样,都是如此”。

我不喜欢烧纸时盘旋在人们头顶上呛鼻的浓烟,可我会被人们烧纸时低头的姿态所感动。大概没有多少人相信死者在冥间会收到人们以烧的方式送去的东西,可人们会对冥间的亲人絮语,轻轻地告诉他们自己过得很好,让他们在冥间自己照顾好自己——就像之前平常而温暖的每一天一样。我觉得这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低头,用虔诚释然的心面对死亡,这才是尊重。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死亡祭奠斤斤计较,周总理死后,骨灰被撒向大海,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豁达。如此,灵魂便能到达生前所不及的地方,览尽天下美景。如此,当有人凝望着万里海天,也算是一种祭奠吧。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