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读书

作者: 李颂颂2016年07月13日散文随笔

读书,成就了梁启超的精彩人生

梁启超出生于岭南一个半农半儒之家,家庭背景并不显赫,然而,他的祖父梁延后却是村中唯一的老秀才,父亲梁宝瑛也是位读书人。少年梁启超终日在书香环境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年方四岁,他就开始读《四字书》和《诗经》,到五岁时,已经能够熟读《中国略史》和《五经》。凭借勤奋读书带来的知识积累,他八岁时便能作诗着文,十二岁时,一举考中秀才,到了十七岁,又参加乡试顺利考中举人,成为当地有名的“神童”。

在读书过程中,梁启超总结出了效果显着的“三步读书法”:先鸟瞰,粗浅浏览,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再解剖,精读并抓住文章精髓;最后会通,对文章体会透彻,做到融会贯通。他认为,读书既要专心精读一门,又要做到博览群书,并由此提出“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的说法。他还主张带着一根“弦”去读书,经常在读书时,先确定下一个主题,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就主动吸收,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就刻意过滤掉,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轻松汲取到需要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梁启超在勤读不辍的同时,还耐心持久地关心子女读书。为了给子女提供优良的读书条件,他在家中开设了国学训练班,先是教读《论语》和《左传》,再是让子女精读《古文观止》,一些名家名作和着名诗篇也要重点诵读。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九个儿女个个成就非凡,长子梁思成和次子梁思永是首届中国院士,五子梁思礼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一家出了仨院士,九个儿女九栋梁”的佳话广为传颂。

读书是提升自我的一种修行。有着优越读书条件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读书带来的滋养呢?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