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落叶

作者: 任崇熹2016年10月21日优美散文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从白露到霜降,有一个月的距离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其实,早已经看到霜的影子了,在高远的天空里,在拂动的梢上,在瘦起来的秋水中。只不过,在渐凉的风中,晶莹白露的脚步,已慢慢被城市的喧嚣带走。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许多地方的霜降,连霜的影子都见不着呢。虽没有看到霜,而伴随霜降这个节气的到来,小草开始脱去绿妆,叶子变了面庞,菊花开始显露白中透粉的芳华,大地呈现“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的景象。在阴晴不定的晦暗里,在不经意间,我们要告别秋,默然与冬相拥了。

不是很喜欢这个霜字。当年写白菜的一篇文字,有这样的句子:“深秋霜降,阳光变得缥缈而迷茫……早就知道霜会在某个清冷的清晨来到它们的身边。就如同那个叫小白菜的女人,要接受如霜的苦。”的确,一个霜字,骨子里便带着小白菜般一脸的苦,有种凄凉之感。不像白露、寒露、大、小雪,虽然都表示冷,可总觉得还有些许的浪漫,有些许的向往。

“秋三月,青女乃出降以雪霜,霜者丧也,阴气所凝,其气惨毒,物皆丧也。”青女是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李商隐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很形象地道明了她的个性。霜降,读起来就给人以萧瑟之状,以凄清之感和冷落之境。这也是古人把丧夫的妇女称为遗孀(霜)的原因。闭上眼,也能想到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孤枕难眠、想到晓来谁染霜林醉的离别之思、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寥廓苍茫……鸡声茅店月,羁留在外的游子,抬头望一队队征雁飞去,低头踩一地如水青霜,只好叹一口长气,又踏上了无尽的奔波之旅。望不尽天涯路,路在凄风苦雨中……古时,霜降这一天还是扫墓的日子。“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不过,这个习俗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秋暑白露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霜降是夹在白露与立冬之间的节气,它既标志着秋天的终结,又预示着冬天的来临。正如一首诗写的那样:另一个季节在不远处起身/温情脉脉的故事/剩下一场风雪的距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蛰虫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豺不祭兽,爪牙不良”。“似狗,高前广后,黄色群行,其牙如锥”的豺捕获猎物后,先陈列出来,似祭拜一番再食用,据说是“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獭祭鱼”、“鹰乃祭鸟”“豺乃祭兽”,这跨越春、夏、秋三季的三个“祭”字,让现在的人有困惑。

这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始密码?不可言说。

让人直接感慨的是纷纷的树叶。树叶抛却春日的鲜嫩,褪去夏日的狂躁,抹上一缕岁月的金黄,披一袭风雨后彩虹的红衫,在枝头聆听秋的过往,在风中闪烁淡淡的轻愁。悠然地下落中,洒脱而自然,清新又飘逸。渐涌的暮色中,隔着一层楼的距离,我能看到她们呈现出的鲜活之气。有谁知道落叶其实是幸福的?在风中妩媚过,在雨中抗争过,雷电中承受过,清晰有力的脉络见证着成长的过程。站在高高的枝头,看过繁花缤纷,美丽风景,只有它看得最远看得最清!暮秋时分,当暗香流动的秋风传来秋虫轻诉的爱恋,叶子挣脱树的依恋,在风的陪护下,舞蹈着,行进着,借助秋风在与地面的滑动中,将珍藏了一个夏季的故事悄悄地讲给大地母亲听。

片片落叶金黄砌。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小巷中,落叶也为清秋装点着几分暖意,直到最终的时刻,洋溢着满足微笑,化土为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