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游记

作者: 王绪刚2017年03月10日来源: 陕西日报写景散文

泸沽湖和泸沽湖周围生活着的摩梭人,很久以来在我心中就是神奇、神秘的印象。走进泸沽湖以探其奥妙,也成了很久以来的夙愿。机会终于来了。仲秋时节,和三五好友邀约,随旅行社踏上了探访泸沽湖之旅。

九月的云南正值秋高气爽之时。我们从昆明登上开往丽江的旅游列车,天明时到达丽江古城。一下车,一行人就直奔泸沽湖。导游告诉我们,从丽江到泸沽湖一路是大山,且道路不好,行程需要七八个小时。本来,由于泸沽湖是着名的旅游景点,云南的交通部门下决心修了丽江到泸沽湖的二级旅游公路,使原来丽江至泸沽湖的车程由七八个小时缩短到三个小时。谁知,这条二级公路在今年二月份竣工后,仅仅通行了三个月,就被一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淹没了很长一段,至今还未抢修完毕,因此只能又走老路。

这条老路确实不太好走。道路较窄,关键是路面崎岖,有的地面凹凸厉害,把人颠簸得前仰后合。旅游车盘旋到山腰时,从车窗向外一看,一边是万丈深渊,另一边是看不到顶的山峰,直叫人倒吸凉气。

下午两点,终于到了泸沽湖边。放眼看去,泸沽湖四面都是山丘,高低错落一圈,中间形成一个盆地,雨水和春季消融的水汇聚形成湖泊。站在湖边,举首观天,天特别地蓝,云一朵一朵地在空中飘移,像一团团棉絮。没有任何污染。真是原生态,一片让人神往的净土。

导游安排我们乘船游玩。这里的游船全是几近原始的木船,每条船上8个座位。划船人都是摩梭青年,清一色的藏族服装。泸沽湖平均水深二十多米,最深处可达五十多米。湖水清澈见底,泛着蓝色。湖里鱼儿不大,但却很多,一群一群地穿梭。船到浅水时,水下的植物掠出水面,且开着小花,给湖面增添着色彩。

因为湖面太大,游船在湖里只前进了20分钟,便折回岸边,再乘上中巴车,绕湖转了一圈,用了两个小时。这时天已出现暮色,我们落脚在一家摩梭人的客栈。

一边吃着摩梭人备下的可口饭菜,一边和主人、导游交流,终对泸沽湖、摩梭人及“走婚”有了一些了解。

泸沽湖地处云南和四川省的交界处,沿湖周围居住着摩梭人。听导游介绍,摩梭人并非摩梭族。摩梭人是域外人对居住在泸沽湖周围、实行走婚制度、以母系作为家庭纽带的这些人的称谓。摩梭人自己讲,700多年前,蒙古人征服欧亚大陆,到西南一隅时,一支蒙古人的队伍来到泸沽湖边,他们为这里的白云蓝天,水清草肥所吸引,定居下来,并与当地的藏族、彝族通婚结合,繁衍后代,成为摩梭人的先祖。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居住在泸沽湖周围的这些人实行“走婚”的男女结合方式。何谓走婚?就是摩梭人家的姑娘年满十三岁后,就开始独居于长辈们居住的上房外面的小房内。他们定时参加为少男少女相识相认而举行的篝火晚会。当接触到自己心仪的男孩后,女孩就将男孩领到自己的小屋。天明前,男孩离开女孩回到自己家中。他们的风俗是不领结婚证,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走下去。在这期间,女方家里的人不知男的姓甚名谁,且从不过问,直到女青年怀孕生产后,男方才去女方家里,象征性的送点礼物。男方不对自己的孩子负养育责任,养育孩子是女方的哥哥弟弟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男方则在母亲家里养育其姐妹的孩子。

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个摩梭姑娘,她是初中毕业,已属当地的“文化”人。讲起这里风俗的“优越性”,她骄傲地表示,这里“走婚”的习俗,带来了家庭的和谐安宁。“世界上最难处的是婆媳关系。而我们这里由于‘走婚’,婆媳互不谋面。”儿女终生与生育的母亲在一起,关系就简单多了。而且,这里的男女婚恋不受贫富贵贱的影响,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走动”,真正体现“自由恋爱”。在这里,金钱是多余的,而只有爱情是纯真的。

夜幕降临,熊熊燃烧的篝火吸引来一群群摩梭男女青年,他们热情奔放,活力洋溢,跳完一曲又一曲,把舞会不断地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泸沽湖和泸沽湖边的摩梭人,这个神奇的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推进和外面世界新兴事物的冲击,他们的现状、观念是会逐渐被改变的,但对这种改变到底应如何来评价,直到离开时,我还找不出一条清晰的答案。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