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花

作者: 赵德铭2017年08月01日来源: 西安日报散文随笔

在一年一度的四月清明节里,鲜花与怀念,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已故亲人祭奠的心灵寄托之物。

多年前,我曾见到过一种“禾雀花”,它每年只在清明节前后的几天内开花,花朵如小鸟一样,似千万朵小鸟栖息于枝之上,蔚为壮观。花儿长有眼睛状的小孔,孔内流出的液汁仿佛流血一般。摘一朵花放在手中,两个小时后花色变成褐色,与麻雀的毛色一样。人们说,这是一种灵性之花,因而被视为“清明花”。

其实,植物学中真正叫作“清明花”的是一种木质藤本,生于云南南部,广东、广西和福建也有栽培。它原生长于山林之中,后开始人工种植,别名比蒙花、炮弹花、刹抢龙。常绿木质大藤本,具乳汁,茎有皮孔;卵形叶对生,先端锐尖,有小毛,侧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开花3至5朵,花大,漏斗形,白色,有香气,花冠5裂片。因它在清明前后开花,故名“清明花”。

清明时节是蚕豆花开的日子,也是桑蚕养殖的最佳季节,因而在湖州一带自古就形成了一种“蚕桑文化”,并与着名的“湖笔文化”构成了湖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两大民俗文化。因此湖州自古就有了“扫蚕花地”、蚕花生日,焐蚕花,点蚕花灯等民间习俗。

说起“清明花”,自然就会使人们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不仅写出了美丽缠绵的清明雨,也把杏花村的酒文化推向极致。

然而,唐代诗人韩翃的清明诗《寒食》,却独特地写出了最美的“清明花”:“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宋代诗人陆游的清明诗《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总让人感受到花、雨和清明的美妙意境。

于是,我寻思,清明是节令,也是季节,更是心情和文化,是我们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存文明——“岁月流水人生如飞花”;我寻思,在清明节,“清明花”也就自然构成了永远的文化情结和永恒的沧桑喜悦

另外两种被人们广泛熟知的“清明花”,就是杜鹃花(映山红)和油菜花了。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净兴寺杜鹃花》诗中说:“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杜鹃啼血的鲜红给人们强烈的怀念之情。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他的《宿新市徐公店》诗中说:“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油菜花遍地的金黄色,虽然没有红色浓艳,没有绿色的厚重,但却开出了一种朴实的风格,花香之中让我嗅出了亲切的乡土气息,倍加增添了一种浓郁的思念之情。

听人说起一则俗话:“清明戴花,来世有;清明戴青枝,来世有亲人;清明插杨柳,来世有娘舅。”

这是多么美好的人情向往呵!我突然想起在一个雨后的清明,我带着儿子去给父亲上坟,在宁静的山水之间,忽然听到远方有歌声传来——原来那是一首湿漉漉的《丁香花》,歌曲前的女声独白清亮感人——“暖风吹过的季节,天空飘过丁香雨……丁香花开,丁香花落……”我仿佛发现这是上天唱给父亲的歌谣。儿子也在一旁听着听着,便入迷了,他立即奔跑到附近的山坡上,去采摘了一束“清明花”——几乎包括山坡上清明节开放的所有山花。瞬间,我被彻底感动了,于是我急忙要过儿子手中的“清明花”,虔诚地献在了父亲的墓前,并恭恭敬敬地向父亲躹了三个躬……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