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桂坑访油桐花

作者: 谢娇兰2018年01月18日来源: 潮州日报散文随笔

去桂坑,约会油桐花。

“春雨如毛又似埃,云开还合合还开。怪来春晚寒如许,无赖桐花领取来。”

没有杨万里诗中的春雨不止,我们顶着一片艳阳。

早些时,便有友人在朋友圈分享油桐花风采,地点是红山森林公园。几年前去过,别人眼里开得轰轰烈烈的油桐花,我们爬了半畔山,却未曾遇见。

这未遇更惹神往!

在微信圈才提起,马上有朋友响应,往凤凰山脉那一带的桂坑村,也是一个油桐花的观赏处。正愁无觅处,当即启动手机导航。

桂坑其实并不陌生,那是一个藏在潮州意溪镇山里的自然村。这几年,很多驴友影友到过那儿玩山玩水看秋色,尤其是秋天的红叶,浪漫了一季又一季的游人。山青水秀的地方必有胜景,这不,影友镜头里迷人的油桐花拍摄地便是桂坑。溯源油桐,在国内已有近千年栽植史,高达10米的乔木,乃山野惯见植株。每年春末花开时节,密集的花朵儿簇拥成花团,落花如,台湾人称之为“五月雪”。油桐花的文化观赏,在潮汕身边人群中还是近几年的事,然而,一经遇见便难以忘怀。每年清明后,总数念着油桐花开了未,非得入山林看个究竟。最是难忘,林荫古道上一路落花寂寂,蜿蜒至山林深处,总教人生出无限怜香意。

车上意东线,满脑已是花影。想起女儿小时琅琅稚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那是幼儿园时老师教念《二十四番花信》的内容。想来,这油桐花花信早就被有心人记载了,古人对节季时序的变化竟可以是如此美妙的花语,我们碌碌于庸常生活,心思岂若古人敏感?这本该属于宅前屋后举目抬头间的自然气息,竟远隔遥遥山野。要我们数着时日来赴约。乡愁永远在远方!

桂坑入口有点隐蔽,导航导进的是与紫莲山庄同向的一个路口,一条溯溪而行的小乡道,池塘、谷埕、老村,渐次分明。泉流淙淙,古榕拂须,鸟语啁啾,一个老旧自然村的样貌。缀满寄生的果树、古榕把岁月的纹路深埋在皮层底下,结实的密度强化坚挺力量。层叠的老村背后,几堆“白雪”绿上飞,那是村落后山初露端倪的油桐花在向我们招手。据说1927年贺龙、叶挺曾带领南昌起义部队在该村宿夜经过,因此,该村又有革命老区之称,自然村多处保存着原生态状貌,连同陈年语录。

我们把车停妥在山坑沟一侧蔽日处,直取老村背后。

窄窄的筒子巷,走一小段就断了,迎头又是一级横路,横竖无章。其实是有章的,屋子沿山埕一围一围往外建,越往里走,越老旧,地势也越高。紧挨后山的房子,已荒废无人住。在最靠后山的一落老屋埕前,我们向一位皮肤黝黑的老农询问上山路径,他放下锄头,接住香烟,叼在嘴,“恁是来拍照的吧?”很理解地指向一侧宅肩杂草疯长的斜坡。

根本看不出路模,才迈几步,便被疯婆子草绊住了脚,只得望山兴叹,折道而返。

朋友发来微信语音,“你们搞错方向啦,看油桐花要往石庵这边。”

轻轻一句话,行程七八里。山道弯弯,出了水泥路,又进颠簸沙土路,耽着会车,避让无措。开始是沿着山坑沟走,还可听流泉穿耳,感受几许诗意。越走越燥,后来才发现,我们走的是僻道。

初暑未至,日头艳艳。午后时光,石庵早已人迹如蚁蝼,尽往凉荫处蹭,或三五人品着茗茶,侃清风,看山岚。

油桐花,仍在山那头绿丛中笑。可望不可及。

朋友说,那是安凤公路。转出石庵时,我们直接上了安凤公路。众里寻它千百度,只为此一刻的相遇。说不尽的相思意,竟都是花语……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