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

2022/12/07散文诗歌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精选30篇)

多陪陪父亲吧

文/杨方

父亲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记得父亲退休后那些年,因为退休金总不能按时发放,加之八十高龄的祖父、祖母都还健在,因此父亲觉得生活的重担尚不能放下,于是在家闲不住又在外面找了个事做,星期天才能回来。而我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总是不多。惭愧之余,又想起童年以及童年时眼里的父亲。

那时我们在老家,父亲远在甘肃有一份拿薪水的工作,每年中秋节才能回来。我因此常常盼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日子。虽说吃月饼的日子年年都有,可父亲的探亲假却短而又短。我常常傻想,为什么每年只有一个中秋节呢?常常收完了秋天的庄稼后种上麦子,父亲也就该走了。这时候树上的叶子开始渐渐泛黄,有的已经悄悄地落了,远处吹来更凉的风,我似乎还有话没对父亲讲,但又常沉默着。只要父亲说该准备动身了,我就开始如生病了一样吃不下饭,话也懒得说几句。更多的是躲在一旁听大人们讲一些令我更加难受的话,诸如明天要乘坐几点的客车到北京,然后从北京要倒哪趟火车,要坐几天几夜火车才能到。父亲临出门时,祖父躺在炕上默不作声,那份不舍沉沉的。

每年的秋收忙过,我和母亲都照例要到十几里以外的西柳车站送父亲。在车站等车像是要开刀问斩的感觉一样,远远地看到一辆红白相间的客车向这边驶过来,我的心便会提到嗓子眼,车到眼前一看不是,心里便暗暗高兴,而且希望下一趟车也一样。这时候父亲总要从口袋里摸出两三毛钱塞给我,并叮咛几句叫我好好念书的话,而此时我难过得已说不出话,眼泪噙满眼眶,看不清眼前的一切。其实,送走父亲,我照例要逃几天学才安心,而母亲多半也不会责骂。哎!这样送父亲上车的感受不知有过多少次,对于我每次都是忧伤的考验和折磨。

一转眼三十多年都过去了,如今我们全家虽然对中秋节已不像从前那样向往,但大家聚在一起的日子也并不多。弟弟整天在外面瞎忙,难得回来一次,现在,年迈的父亲患上帕金森症,需要人照顾,幸而妈妈身体还硬朗,尚不需要我们每天守在身边。工作一忙,总是懒得回家看望老人,想想小时候,我是那么依恋父亲,那么舍不得父亲去甘肃上班,曾经那种“忧伤的考验和折磨”如今怎么就没有了呢?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感觉可以更长,父爱可以如山可以如海,而做晚辈的我们却不能以等量的爱予以回报,那么就趁父亲还健在的时候,多陪陪父亲吧。

中秋节

文/樊煜杰

据说中秋节这一天吃月饼和赏月,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幸福美满。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不但要吃月饼和杂七杂八的东西,而且还要供月亮。说到供月亮,可是中秋节中的头等大事。首先,要把桌子摆到堂屋门前,而且要对准月亮,这样才能顺风顺雨。不供月亮之前不能吃月饼,还要用升子装满玉米,在里面插上月供香,点上油灯,再插上十五根香,把香全部点燃。接下来,供上月饼、毛豆、板栗等,以表示对月亮的尊敬。之后,全家人便可吃月饼了。

这时,家家户户都关掉灯,围坐桌旁过中秋节。

人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在月光映衬下,花草树木仿佛披上了银纱,分外妖娆,全家人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奶奶说道:“快来吃月饼,可好吃了呢!”我们一听,馋得直流口水,二话不说便迫不及待地冲了过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完月饼后,我们便拉起了家常。直到半夜,香点灭了,人们才安心入睡。中秋节就这样结束了,但我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却难以平复。

家乡的中秋节真热闹呀!我爱中秋的月亮,爱那美味可口的月饼,更爱那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窗前明月光

文/嗜苦斋主

多长时间没有注意到月光了呢?

小时候,夜里在麦场里野跑,跑累了,蹲在麦场上歇息,一抬头就能见到月亮。老人说月亮上有棵桂花树,树底下有个老人在纺线。记得奶奶还指给我看,圆盘似的月亮上真有一团黑影,经奶奶这样一说,还真像。桂花树,老人,纺车,一个小小的月亮里能装下真么多东西,我不禁有些惊讶。天一擦黑,就盼着月亮爬上来,认真地看,把眼睛看得模糊不清,只看到圆圆的月盘。多长时间没有注意月亮了呢,不清楚。夜里酷热难耐,静躺在床上,一丝困意都没有,眯着眼,眼前模糊着一点亮光。睁开眼,书桌上镀了一层银白,上面堆的书也闪着微弱的亮光,书页上的字迹一点一点的,朦胧着看不清楚。这光柱从竹窗帘的缝隙里泻进来——是月光。我竟有些激动,起身穿上衣服,在书桌前站了良久。推开门,月光潲进阳台,那一朵艳红美人蕉在月光下像极国画上身着红衣的美人。

月亮在古人的诗中每每出现,一直是诗人常写不衰的,像李白的《静夜思》,这样极其简单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贾平凹的《古炉·后记》里在讲到写作的风格与技巧的时候,也曾提到这首诗,不妨引在这里,或有所悟。

“比如李白吧,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简直是太白话么,太简单了么,但让自己去写,打死就是写不出来。最容易的其实是最难的,最朴素的其实是最豪华的。什么叫写活了逼真了才能活,逼真就得写实,写实就是写日常,写伦理,脚蹬地才能跃起,任何现代主义的艺术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写实功力之上的。”

月光的某些品性像极了菊、莲,莲出淤泥不染尘,菊开秋日不夺艳,月显于夜安无争。也便像极李白这首诗,简单平淡却又意味深长,就像一杯茉莉花茶,味淡而隽,饮后余味悠长。我有一友,斋号曰“饮月轩”,友人起斋号的缘由我不甚清楚,想必也有我提到的这层意思在里面。

每年八月十五仲中秋节,人人回家团聚,旧时乡里把中秋节也叫“团圆节”。这天家家团聚,吃月饼,吃蟹,赏月。《红楼梦》里就有两处写到中秋节,一处在第十一回,一处在第七十五、七十六两回。其中,第七十五、七十六两回中详写了中秋节。这里可以看到清朝时期,人们对中秋节的重视。互送月饼、登楼拜月、大开夜宴、赏月听笛……场面很是壮观。但这一次是以乐景写哀情,秋爽斋结了海棠社,藕香榭题了菊花诗,遍观各处,还是一派繁华胜景。这是乐景。而此时抄检大观园刚刚过去,园里已是一片秋叶飘零的萧杀。这个中秋节本是贾母众人强打着精神来过的。不妨细看一下文本,“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然相赏。”这是小说里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例子。我曾想过,为什么中国古人要把八月十五定为团圆节呢?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分四季,每季又有孟、仲、季三分,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此时节便有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树木凋零,大雁南飞种种。在古人写秋的诗词文章中十有八九带有哀伤幽怨的色调,仲秋时节天气开始转凉,人浮动的心也渐渐静下来,变得敏感易动,开始静想一些事情。加上北方天气肃杀,整个世界的色调也由漾着活力的红绿变为拢满哀伤的灰黄,所以人在这样的时节里心是极易被触动的,感伤的悲秋诗词文章也就应运而生。在这个极易感伤的时节把全家人聚在一处,吃月饼,喝酒,吃蟹,酒不醉人人自醉,也就分外珍惜团聚的日子。过中秋节,一家人表面上面带欢欣,可各自心里揣着感伤。家里老人守着家,孩子外出打拼,一年的时间也就端午、中秋、大年能回家待个半晌,团聚就成了伤感,伤感中才多了些铭记。人的确是要记住一些东西的,同时又不得不忘掉一些东西。真佩服把团圆节定在八月十五的人,能让人在团聚的时候珍惜,在离别的时候泪流,把人与人之间的情揉搓得像那溶溶月色了。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在一块。老人觉少,常常至夜半方息。躺在床上,爷爷奶奶嘴里常嚼些陈蓖麻烂谷子或是张家长李家短。我也爱听这些,常眨巴着眼睛,看透过窗户泻进来的月光。月光从窗帘一角潲进来,爷爷挂在床头上的铜烟锅锈上了月色,显出朴拙古色,莹莹的。那些故事里也就镀上了一层这样的旧色,现在回想起那些旧故事还能咂摸出味道来。

关于月光,还有一些零散的记忆。为学书法,曾去过“漏月轩”,“漏月轩”是郭连贻老师的居所,旧时居所年久失修,房顶洞开,月光泻下,郭老却以此为乐,为居所命名为“漏月轩”。郭老幼年失怙,备尝生活艰辛,自临北碑,后学康南海。轩名和老师的悉心教导给了莫大的鼓励。

醒来时,窗前仍朦胧着亮光。天蒙蒙亮时我昏昏睡去,却不知月光早已换作了晨光。拉起窗帘,天已大亮。

我更该感谢您

文/郑学星

眼瞅着,挂在天上的明月日渐丰满,我却日渐消瘦。

终于,下定决心,回家!回家,陪妈过这个中秋节。

那天,来到发小二蛋的工棚,我快步凑到他跟前,递上一支烟,说:“二蛋借给我点钱吧?”

“你也想出去寻点乐子?”“不是,我想回家陪妈过中秋节。”“嘛玩意儿?”他惊讶地瞪大眼睛,嘴张着,像含了乒乓球,然后用手探了探我额头,说:“没发烧啊,怎么说胡话呢?”说完,转身走了。

无奈,只得找表哥去借。“回家陪妈?”表哥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

“大老远的,你回去干嘛?在外打工不易,能给家里省一点儿是一点儿。上个月,你说你媳妇生病住院,我立马借给你了,这次坚决不行!”

我电线杆一样杵在原地,望着表哥那决绝的背影,渐行渐远。

就在我感到万念俱灰之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支钱。提前把工资支出来,这在我们工地上是允许的。

到工地会计那,我说明了来意。“支钱干嘛?”“支钱回家陪我妈过中秋节。”“***咋了?生病了?”“没有!印象中,我有好几年没在家陪她过节了。”

“你脑袋没进水吧?来回好几千里地,支钱就是为了过节?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是不是去干什么偷偷事儿!别给我添乱子,不支!”

“你真是个混蛋!陪老人过节,到你的臭嘴里竟然成了偷偷事儿!”熊熊燃烧的怒火,终于从我的心中喷薄而出。

“你咋骂人?”会计猛地起身,指着我的鼻子说。

自知理亏,我连连后退。“算啦!算啦!别闹了!”就在这时,老板突然出现了,边往外拉我边说。

“你不用支钱了!跟你说实话吧,我也有很多年没在家陪我妈过中秋节了!不如我们明天一起回去吧,路费你不用操心。这个决定,也是我听完你跟会计说的话之后,刚刚做出的……谢谢你!”老板拍着我的肩膀继续说。

看着老板诚恳的目光,我的心一宽,沉坠的石头轰然落地。

其实,我知道谁更应该感谢谁!

老外们的中秋节

文/程贤钧

中秋节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世界上有不少国家也过中秋节。这些国家将中国的中秋节文化和本国的传统文化糅合在一起,使他们的节日放射出别样的光彩。

韩国称中秋节为“秋夕节”。过节时,全国放假三天。由于秋夕的习俗要回乡祭祖扫墓,秋夕也就成了家族团聚最好的日子。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而且,这样的节日有两个。除了农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节日这天,成群结队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日本的“月圆节”也特别突出“团圆”这个永远不变的主题。

泰国人把中秋节称为“祈月节”。八月十五这天夜里,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在泰国人心目中,中秋祈月会给全家带来福寿和好运。

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中秋夜,越南的小孩子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为何要提鲤鱼灯?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条鲤鱼成精后到处害人,包公为救民就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这条害人的鲤鱼。另外,提鲤鱼灯游玩,还预示小孩长大后能“跳龙门”呢!

另外,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坦桑尼亚则将中秋节称为“月圆节”;而伊朗人将中秋节称为“麦赫尔干节”……由此可见,世界上不单单是中国人重视过中秋节,事实上,老外的“中秋节”也很精彩啊。

中秋节

文/武东英

吃过晚饭,天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一家六口坐在阳台上又说又笑。忽然,爷爷大声地说:“月亮升起来了!”我抬头向爷爷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正东边一片明亮,一个又大又圆的明月慢慢地从天那边升起来了。我问爷爷:“爷爷,今晚的月亮怎么又大又圆呢?”爷爷说:“好孙子,今天是中秋节,是我们全家团圆的日子,月儿当然那么大那么圆啦!”接着,爷爷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听着听着,我望着圆月发呆了。这时,爸爸抬来切好的大月饼。还有花生、栗子、苹果、桔子……爸爸把月饼分给我们。我们一家人吃着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和水果。

梦里,我坐在月亮上和嫦娥姐姐说笑呢!

泰国的中秋节

文/程中学

泰国也有中秋节,也是八月十五这一天。泰国是佛教之邦,与中国的佛教文化有相通之处。中泰友好近邻,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盟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略有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同中国人一样,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国民也会在这一天“疯狂购物”。泰国首都曼谷在中秋前夕就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纷纷到这里选购月饼、水果,准备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由于地域与文化的不同,泰国人在这一天必吃柚子——象征团团圆圆,还有榴莲味的月饼。

泰国的月饼也很讲究。泰国是一个华裔颇多的国家,尤其在首都曼谷,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华人血统,因此,月饼也是节日食品,但泰国有榴莲馅的月饼,这在中国是很少见的。泰国的月饼制成较贵的礼盒,包装精美,上面的画大多近似于中国工笔仕女或近代上海的月份牌风格,富有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色彩。

泰国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户都要用甘蔗扎成拱门,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的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这与中国人祭拜月神的习俗相似,国度不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中国人在中秋节讲究幸福团圆,共同赏月。泰国的中秋节是举国狂欢的一天。他们或坐游船赏月,或是参加“月满派对”。苏梅帕岸岛的哈林海滩每到十五,月亮又圆又亮,很多欧洲游客慕名而来赏月,人气渐旺,最后成了每月农历十五左右的电音狂欢舞会之“月满派对”。它与西班牙的伊比萨岛派对、印度的果阿海滩派对,并称世界三大户外RAVE狂欢舞会。

中秋节,中泰两国景有不同,庆祝的方式也有所不一,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一样!

在中国过中秋节

文/赵敏廷

我是韩国人,今年20岁,来陕西师大学汉语有半年多了。今年三月第一次到西安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有些孤单。但是,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

中秋节快要到了。第一次在中国过中秋节,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体验。中国人认为过节是很重大的事情,所以,中秋节还没到,超市里就已经准备了好多月饼,而且几星期前就开始卖月饼了,这令我惊讶。

韩国也过中秋节。过节的时候,我们吃“松糕”。吃松糕是为了感谢我们的祖宗。秋天是庄稼收获的季节。我们用这年收获到的大米、绿豆等做松糕。这是很久以前就开始的文化,做松糕和吃松糕已经成为了韩国中秋节具有代表性的事情。

同一个节日,吃的食物不一样。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人过中秋节要吃月饼,就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我说有两个原因:第一,和韩国一样,也是为了感谢祖宗;第二,因为月饼的样子:月饼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味道,但是样子都是圆圆的。中国人认为,吃了圆圆的月饼,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或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我特别喜欢这第二个原因。

韩国人虽然在中秋节吃松糕,但也欣赏月亮,也讲究全家团圆。两个国家的文化是相通的。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过节日的方式,但是心意、愿望往往是一样的。

中秋节

文/何章正洋

中秋节到了,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在家过中秋节。妈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月饼,有火腿的,有五仁的,有水果的,有豆沙的,还有蘑菇的……真是香甜可口,美味极了。

此时,一轮明月升起来了,大地洒满银光,多么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一阵清风吹来,飘来阵阵桂花香,令人陶醉极了,蛐蛐叽叽地叫着,好像在开中秋晚会。

我拿起一块月饼,边吃边看着明月。透过朦胧的月光,我仿佛看到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地劳作;环卫阿姨在清理垃圾;交警叔叔在街头指挥交通;还有乞丐老爷爷不知他们现在是否和我一样吃着香甜的月饼?

我希望总有一天,所有的人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中秋佳节。

难忘的中秋节

文/陈俊安

今年的中秋节过得最特别、最难忘。因为今年的中秋节,我和老师、同学在微信里进行了对诗活动。

吃早饭时,妈妈对我说:“你准备一下,晚上九点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举行对诗活动,描写月亮的,老师一句,你们一句,如果对得好,老师有红包奖励。”听到这个消息,我既高兴又担心,马上向姐姐借来唐诗三百首,找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还不放心,又上网查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经过几个小时的准备,找到了很多描写月亮的古诗,万事俱备,就等“对诗活动”开始了。

晚上九点,人到齐了,活动正式开始,老师出:“明月几时有。”我答:“把酒问青天。”虽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答案,可由于输入慢,答出来已经排第五名了,老师又出,“小时不识月”,我答“呼作白玉盘”,又因为输入太慢,这次竟然排到了20名以后了,又对了几首,还是排在后面,这怎么行呢?像这样,永远抢不到第一。怎样才能抢到第一呢?我想起老师平时对我们说的,“遇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从容应对。”我冷静下来,想到一个好办法:既然我输入汉字的速度慢,为什么不用语音答呢。这时,老师又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我马上就答出了“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次我终于第一了。看来,这个办法非常有效,就用这个办法。这时老师又出“峨眉山月半轮秋”,我答“影入平羌江水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陪我度过了一个特殊、难忘、愉快的中秋节。

对诗活动结束了,我们又抢了红包、唱歌……一直玩到很晚。今年的中秋节真有意义啊!

杀鸭子

文/常书侦

在我们家乡,中秋节还有杀鸭子的习俗。民间有谚道:“七月初七杀公鸡,八月十五杀鸭子。”而八月十五杀鸭子是和磨百刀的民俗同出一源。

传说,元朝末年,统治者为了防止汉人起义,规定每十户汉人供养一名“鞑子”,对汉人进行监视和控制,老百姓称其为“家鞑子”。“家鞑子”横行霸道,好东西得尽着他吃、尽着他用,可稍有不顺心,“家鞑子”开口就骂,动手就打。平时两个关系不错的人在一起说个悄悄话,如果被“家鞑子”看见了,诬赖你想谋反,弄得连小命都丢了。老百姓告状无门,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自从八月十五杀鞑子后,老百姓可算出了口恶气。许多地方为了纪念此举,每逢中秋节便以杀鸭子(因为鸭子音似鞑子)来寓意“杀鞑子”,相延成俗。至今,有些地方的百姓在中秋节杀鸭子时,仍风趣地说是“杀鞑子”。

小时候,农家的日子不宽余,平日都是省吃俭用。即使过年过节也要精打细算,舍不得大吃大喝。唯独八月十五杀鸭子,家家户户都很畅快,说杀就杀。因而,在中秋节农家的饭桌上,不但有香喷喷的月饼,还有美味的盐水煮鸭子。

搁笔中秋节

说来很惭愧,真正的吃月饼和赏月着实还没有实现过。以前的时日,大都是在外面,或许真的没有歆享陌生弯月的福分。就像今晚,仍旧在床铺的前案深读。以前是很惮怕聒噪的,尤其是写随想。然而现今竟习惯了听歌,而且音量该过了四周,屋外万籁俱寂。耳机内仍旧是蔡琴的“雨后花”(ape)……

我有一个朋友,大抵连我也搞不清楚关系,以前寒暄、聊天时面带笑容,完全不会掩饰。前几天碰面了,倏忽间就显得拘谨了,空气也僵闷的狼籍弥漫,雍容不再。我是很擅于把朋友的关系弄僵,然后,又会无所适从。看过网上有个关于“平时朋友”的论坛,有人跟帖说“朋友是用来消遣琐碎的时间的”随后又跟了“但愿一直可以这样”。假若这般的定义“朋友”,我的知己就微之又微了。

我在以前的很大一段时日,总迷恋说“bonjuor”(法语“你好”的意思。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法语。)但是,热度过后冷淡便会袭拢而来……尔后我才知道,当你见到外国人你会豁达的来句“同志:你吃了么?”。估计大多的人都会抓狂的。

就在刚刚下过雨的今天,我没有想过月亮会如此的圆亮。吃罢饭回寝室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庆祝的“莘莘学子”,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啤酒。父母每天都是高三的生活。我一直以没有时间的理由推脱着没有回家过中秋节,就在此刻,弟弟带着父母的慰问接着短讯已经传了过来。我一直对身边的朋友劝慰“要是想家了,就会家看看罢!”弟弟今年才10岁,发个短讯至少5、6分钟,母亲眼神不是很好使,通常就是弟弟念母亲听。接电话母亲是很谨慎的再加上眼睛近视,电话总得响十几秒,而我的电话,母亲是毫无犹豫的……

今晚照旧是寒冷的。吃过室友王皓天带来的一盒月饼,吃罢就卧了床。窗外的月光撒了一地的霜尘。

搁笔中秋节

说来很惭愧,真正的吃月饼和赏月着实还没有实现过。以前的时日,大都是在外面,或许真的没有歆享陌生弯月的福分。就像今晚,仍旧在床铺的前案深读。以前是很惮怕聒噪的,尤其是写随想。然而现今竟习惯了听歌,而且音量该过了四周,屋外万籁俱寂。耳机内仍旧是蔡琴的“雨后花”(ape)……

我有一个朋友,大抵连我也搞不清楚关系,以前寒暄、聊天时面带笑容,完全不会掩饰。前几天碰面了,倏忽间就显得拘谨了,空气也僵闷的狼籍弥漫,雍容不再。我是很擅于把朋友的关系弄僵,然后,又会无所适从。看过网上有个关于“平时朋友”的论坛,有人跟帖说“朋友是用来消遣琐碎的时间的”随后又跟了“但愿一直可以这样”。假若这般的定义“朋友”,我的知己就微之又微了。

我在以前的很大一段时日,总迷恋说“bonjuor”(法语“你好”的意思。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法语。)但是,热度过后冷淡便会袭拢而来……尔后我才知道,当你见到外国人你会豁达的来句“同志:你吃了么?”。估计大多的人都会抓狂的。

就在刚刚下过雨的今天,我没有想过月亮会如此的圆亮。吃罢饭回寝室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庆祝的“莘莘学子”,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啤酒。父母每天都是高三的生活。我一直以没有时间的理由推脱着没有回家过中秋节,就在此刻,弟弟带着父母的慰问接着短讯已经传了过来。我一直对身边的朋友劝慰“要是想家了,就会家看看罢!”弟弟今年才10岁,发个短讯至少5、6分钟,母亲眼神不是很好使,通常就是弟弟念母亲听。接电话母亲是很谨慎的再加上眼睛近视,电话总得响十几秒,而我的电话,母亲是毫无犹豫的……

今晚照旧是寒冷的。吃过室友王皓天带来的一盒月饼,吃罢就卧了床。窗外的月光撒了一地的霜尘。

那年中秋节

文/文竹

记得,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一个中秋节。

妻姨表弟阴历八月十六要在老家应县结婚。新婚夫妻俩在太钢的一个采矿厂工作,地处忻州代县峨口镇的富含高等级铁矿石的山角下。这里有条铁路通往北京和太原。

十五那天清晨,提前从大同出发参加婚礼的我们,突然接到她姨家的邀请,要我们夫妻履行一项特别的任务,去代县峨口接亲,并知道亲家那边已准备好两辆汽车。我们只需坐车提前赶到目的地即可。但我们夫妻知道,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啊!

中秋节是人们合家团圆的日子,加上当时交通不很发达,要买一张车票真是难上加难。

好不容易托人搞到两张到砂河镇的长途汽车票。我们硬是从返乡人的大包小包和人丛中挤进车尾的两个座位上。汽车在崇山峻岭、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我们被健壮的农工们挤得像“苗条的黄爪”似的一起一落在人群中。遇到颠簸时头能撞到汽车的顶蓬上。车上弥漫着果香、月饼、劣质烟草、汗臭的混合味道。车上农工们用异样的眼光不时地扫视着我们---我们两个穿着体面的城市干部模样的中青年人。

汽车在山中蜿蜒行进。车上人默默地各思其想。我也构想着这趟不寻常的旅行。

十一时左右,在砂河镇下车后,立刻赶到当时名曰“五台山火车站”问询购买去峨口的火车票。得知火车下午三点开前一小时才卖的讯息后,我们准备离站进镇吃点饭。此时,站上仅有五六个青年人在玩扑克打发时光,也像是等火车的样子。不知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

砂河镇是个比较繁华的小地方。它因附近山里有稀有金属等矿藏,又紧傍铁路,人们生活比较富余。街面饭店一个紧挨一个。一路问去,今天没几个开的。正略带失望地问到最后一家时,店主人见我们这个时节过来吃饭,既诧异又同情。“和我们家一块吃吧。今天是中秋节呢!”。饥肠辘辘的我们没作任何推辞,坐下和他家一块过了个非同寻常的节日。饭后我们象征性地留给他们一点钱,作为友情的回报。

离开车时刻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我俩在火车站附近闲逛起来。一会儿,漫步在公路旁;一会儿,追逐到田野里。尽管旷野迷蒙,行人稀少,但穿着入时的一男一女,还是十分惹眼。秋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也烤着我们。走进玉米、高粱地看收成时,我猛然想起电影《红高粱》中的情境。“我们极像偷情的男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和特殊的地点。”我和妻子都领悟出了这个的意思。“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有情更添情”。我们互相挽挎着,漫步中带着些许羞涩,些许骄傲,和些许感慨 ……

下午三点许,火车开来了。这个站上车的也就不到十个人。车上也没有多少旅客,车厢里空荡荡的,座位上到处是煤粉面。这是晋煤外运中对此车的光顾。我们找了较干净的座位并垫了张报纸坐了下来,隔窗欣赏沿途的风光。铁路两旁全是金灿灿的向日葵。一片片整齐地绽放笑容的脸,目送列车和我们前行。

大约四十分钟后,火车途停峨口镇。表弟早就在站台上迎候我们了。他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是北京科大毕业后分配到太钢的。由于学的是采矿专业,便又安排在这个小镇的采矿分厂担任技术工作。在采矿厂的接送车上,他兴致勃勃地介绍分厂的概况、主要矿产和生产流程。放眼望去,山角下,几十辆重载汽车轰隆隆地拉着铁矿石前往铁路货场,然后通过铁路送往太钢。

晚上,亲家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接风晚饭。亲家住在一个整洁的生活区内,紧傍山边的楼房。从楼房窗户向山上望去,影影绰绰的,貌似幽绿的灌木和草丛。也像我们那里的山,秃秃的不很美丽,但下面蕴藏着闪光的矿产,是内秀的山脉。

是夜,极想亲眼目睹“外地的月亮”。但,高山拦住了我们的视线。我想那湛蓝深邃的天空,一定有个冰洁般的玉盘挂在天上。我默默地祈祷,让她的玉容穿透一切障碍闪亮在我们的心房,照亮思乡、思情人的心房 ……

身在异乡为寄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不亲,故乡明。月,永远是故乡的好啊!在异乡的新房,在思月的恋潮中,我渐渐进入梦乡……

每年中秋,我都会忆起那年中秋的浪漫之旅。今年更甚,于是写文记之。

不惑中秋话疑惑

文/林海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面对人生的第四十二个中秋节,确实让人伤感了一番,似乎一切都来去匆匆,转眼间,也就步入不惑有余了。回首往事,人生的许多快乐与伤感,愉悦与忧愁,如电影般,历历在目。

童年时代,对四季的概念比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热的,秋天是凉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随着岁月的流淌,人渐渐地长大,慢慢地我爱上了春天的鸟语花香;爱上了夏天在水池里的嬉欢,冰淇淋的刺激;爱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

唯独秋天,总是让我觉得枯燥无味。尤其是快到中秋节的季节,整天只看到叶子发枯发黄并一片片地凋落。无聊之余,总觉得莫名地增添了几丝忧愁。

“年怕中秋,月怕十五”这一句民间流传的精典之语,真是哲理十分。它的意思:一年到过了中秋节,这一年时光很快就要过去了。中秋节于是成了一年的分界点,那么每月的十五,也同样是很重要的日子,是每个月的分界点,过完了十五后,这个月的日子慢慢地减少,时间的压力越来越重。

一月前,还是到处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涟河岸边的树丛也在开始凋落,枯黄的树叶随着阵阵微风悄然地飘落下来,铺洒在潮湿的土地上。墙角下铺满昏黄无泽的杨树叶子,街道也变得冷清了。

今年中秋节,人迹很是稀少。大概是中秋节到了,天气凉了,年老的人都不愿意走出门,而年轻的人都到外地寻找生计去了。或许,当今的人们,一切都在为生活而奔波,为生存而劳累,久而久之就慢慢淡忘了这个喜庆而团圆的节日吧。

一阵秋风吹来,大杨树上摇摇欲坠的黄叶发出凄凉的音响;房檐上,枯黄的狗尾巴草簌簌抖着,飘下一股股灰尘。这凋落的景象,常使人怀念刚刚逝去的夏天——炽热的太阳,温暖的雨水,和那遮挡碧空的绿荫。我独自一人沿着这条通往远处的小道,漫无目的的走着,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这种萧瑟的节拍中,烘托着这个沉默无语的时局,和置身在这孤寂无援的尘世中!

入夜,皓月当空。月光从天宇倾泻而下,大地安详地施展着自己的筋骨,透窗而入的远山圣洁脱尘,屋外叮咚低吟的涟水遍体流银,窗台镀了一层银白…… 有着几丝凉爽的秋风携着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发端,似乎把头发都染了色一般,闪着些许的银白。一只夜啼的鸟躲在树丛中不知疲倦地鸣叫着,不知道它是为了劳累的辛苦?在伤心痛哭?是为了名利的虚荣?在舍身苦斗?还是在为了未来尘世的美好和丑恶?在拼命呐喊?更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人能理解它的快乐与忧伤?!

今夜,心总是不能平静,在澎湃着,翻腾着,不知道心情该怎么表达。月,英貌依然,那样的皎洁,使我不曾想过她会改变。静谧的月,悄悄地铺满了阳台,又柔柔的反射在摆满月饼的茶几,静静地落在那杯还溢着家乡谷雨前茶清香的茶杯里。

我站起身,轻轻地端起茶杯,翘首仰望着天空,注视着洁白无瑕的圆月。古人有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晚,我却只能高举着茶杯,和明月一起来品尝着那一点点孤寂的苦涩,和明月一起来品尝那一圈圈清凉的惆怅。

“快乐”的中秋节

文/廖涔汐

我想在大家的心目中,提到中秋节一定都非常快乐。那为什么我的“快乐”要打双引号呢?来看看今年的中秋节我是怎么过的吧。

今天是中秋节,别人团团圆圆吃月饼,而我却在朋友----杨林熹家。爸爸妈妈今天有工作,不能陪我过中秋节。我和朋友的家人切了月饼,一起欣赏圆圆的月亮。我走到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月圆年年相似,你我岁岁相盼。那满天的清辉,遍地水银,便是我对爸爸妈妈思念的目光。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可是爸爸妈妈却还在辛苦的工作而不能陪伴我,我想他们一定也在思念着我。突然手机有短信声,我打开一看是妈妈发来的:“亲爱的宝贝,对不起,不能陪你过中秋节。我们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我们会尽快处理完工作来陪你。不管我们在何处,我们三个人的心是永远在一起的。爱你!”我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苦心,我的心里也很爱他们,虽然这个中秋我们一家人没有聚在一起,但在我的周围永远都有一股暖暖的爱包围着我。

这个中秋的夜晚,我并不孤单,有朋友的陪伴、有爸爸妈妈的爱,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难忘那年中秋节

文/马阿林

中秋节是个美好的节日,天空中高悬的明月,清澈的月光给人以温馨、团圆的美好感受。

又是一年中秋,你看那商店柜台上醒目的地方,摆满了各种精美包装的月饼礼盒,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让人感觉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望着这一情景,不禁使我回想起43年前那个久久不能忘怀的中秋之夜。

那是1976年的9月5日,中秋节前夜。那天,在煤球店里忙碌了一天的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位于公园山17号的家中。家中只有我一人,父亲因为防震抗灾在单位里值班,母亲带着弟弟去了东门姐姐家。我一人胡乱地吃了一口晚饭,就躺在床上看起了书。家里虽然不是书香世家,但我自小就喜欢看书,家里没书怎么办?就到处找书看,所以那时的我想看书,都是找别人或者是去图书馆里借。那天白天刚好向别人借了一部书,答应明天还。连夜就看了起来。这一看不要紧,竟一口气看完了两本厚厚的书,直至凌晨3时才睡。因为家住在半山腰,夜里蚊子多,又没有蚊帐,于是我便点了盘蚊香放在床架上就睡着了。迷糊中,只觉得耳边发热,睁眼一看,原来是蚊香燃着了枕头,又燃着了床上垫的草席和床板,那火就像冬天里的火盘一样火红火红,一闪一闪的。惊醒之后的我,赶紧起床,端水浇灭了火。

第二天,是中秋节。一夜没睡好的我,准备上街买只月饼当早饭。可是那会儿有钱却买不到月饼,因为买月饼要票。由于母亲不在家,我又不知道买月饼的票放在哪里。那天,连我自己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真的很想吃一块月饼。可是,营业员任你如何协商也没有用,没有票就是不肯卖你。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会理解当年计划经济是怎么一回事,那时候买什么东西都是要票的,定人定量定点定时供应。我记得有粮票、食油票、肉票、豆制品券及备用券,还有布票、煤球票、烟票、自行车票、手表票等。我家里至今还有一些粮票和布票呢。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商品短缺,各种物品虽然都是凭票供应,但是还要排很长很长的队,有时还得起个大早去排队,特别是冬天,排队的滋味真不好受,冷得人直跺脚。

中秋佳节,古往今来都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可是,那年的中秋之夜,我却一个人坐在屋外半山腰的山坡上,面对一轮皎洁明亮的圆月,想想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以及早上想吃块月饼都未能如愿,顿时觉得特别的沮丧。那是我一生中度过的唯一一个非常沮丧的中秋节。

如今,商店里丰富的商品应有尽有,我们再也不用凭票去购买什么东西了,再也不需要起早去排队购物了,让我们张开双臂,热情地去拥抱未来每一个中秋节吧。

冷落清秋节

文/隆如

七月,六十四岁的母亲逝世,出殡的那天小雨,一路上紫薇花开得细碎、凄清,就像彼时我的心情。

母亲走得安稳,意识清醒,身无病苦,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叮嘱,但是我想她一定希望父亲和我平平安安,希望我们这个家团团圆圆。只可惜,生老病死这条路是人人都要去走的一条不归路,只有早到和迟到,从来没有人因故而缺席。

说起团圆,眼下就是中秋节,我不知道没有妈妈的中秋节,是不是一个完美的中秋节,不知道妈妈不在的中秋节,月亮的光辉会不会从温和变为清冷,桂花馥郁的香气,会不会勾起我的万般愁绪?我想,是清冷的,是残碎的,是一个万千滋味在心头的中秋节!

这个秋天是我人生真正意义上的悲秋,失去亲人的伤痛,只有亲历的人才能体会。当殡仪队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曲子时,我止不住放声恸哭。“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是的,从此我就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以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个中秋节,再也没有妈妈陪我一起相依度过。

我在母亲的坟前献上一束秋菊,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送花给母亲,送花给一个伟大的女人,是她用心血哺育了我三十一年,三十一年的光阴,于我是流水匆匆,对母亲来讲是日夜焦心,含辛茹苦的。金黄的菊花,被雨水打湿,它们的眼中仿佛也噙满泪水。离离荒野,秋蛩声声,每一声都是叹息,每一声都是不舍,从此阴阳两相隔,叫一声妈妈,应答我的是斜风细雨和衰柳残杨。

依然记得,母亲踮着脚去村口小店买月饼的身影,幼年家境贫寒,但是每年的八月半前夕,母亲总要买一些月饼回来过节。中秋夜,皓月盈空,金风送爽,小小的天井当中,一张小条桌上,摆放了拜月的供品,一家人团团围坐,我依偎在母亲的怀中,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追问月亮里到底有没有嫦娥和玉兔,有没有一棵永远青翠永远不倒的桂花树。

永远,是一个叫人心酸的词,在这滚滚的红尘中就没有永远的事情,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健康,财产,一切的一切都将散灭。爱别离,人生八苦之一,在失去母亲的那一刻,我深有体会。就像不死的桂花树永远生长在神话故事中,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也将永远在我心中,哪怕失去一切,哪怕终有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秋的悲切,秋的惆怅,不会因为一轮圆月而消解,在离人的心上,哪忍看那花好月圆,哪忍看那渐次点亮的万家灯火。月亮越圆,离人的心越痛。月常圆,花常开,而夫妻分散,母子别离,圆月也会失去光明,鲜花也会变得憔悴。母亲不在了,此生,我再也无法拥有一个圆满的中秋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是残疾人,没有为我缝过一针一线,但是她爱我的心和天下所有的慈母一样。她也曾顶风冒雨,迈着蹒跚的步子,到学校为我送伞;她也曾起早贪黑,弓着羸弱的腰身,为我洗衣做饭;她也曾对我说“人穷,志不能短”,她深深地宝贝着她的孩子,就像一柄风雨中的荷叶,紧紧护卫着身下的荷花,希望它鲜艳,企盼它安好。

清秋,庭前一缸荷花日益残败,有一朵小莲蓬,在荷叶的庇护下,结出了饱满的莲子,在它的身后是一片冷落、萧瑟、老去、离去的苍凉底色。

中秋节

文/缪凤婷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一定没到农村过过中秋节吧!就让我来给你们讲一讲!

今天是我们姊妹几个盼望已久的中秋节了。一大早,妈妈已在忙着清理院子了。我洗漱完毕时看见爸爸用牛车从地里拉了一车包谷回来,对我和姐姐说:“今天就是中秋了,你们知道吗?”我和姐姐赶紧抬来草墩,坐到拉回的包谷堆里,忙着撕起了包谷皮。十点多,姐姐又去准备早饭,我和妹妹想着爸爸的话,不敢贪玩。下午时,全家向着包谷棒子堆进攻。正如我所期盼的一样,不知不觉我们就把三牛车包谷撕完了皮。金黄的包谷棒子晾在院子里,就像一座金黄的小山。妈妈乐得嘴都合不拢。

妈妈准备晚饭的时间,就是妹妹和我疯玩的时候,包谷须成了我的胡子,包谷棒子一会儿是机枪,一会儿是盖高楼的积木,一会儿又成了妹妹背兜里的娃娃……妈妈做的菜有清汤鱼、酱牛肉、红烧鸡肉、乳饼、金丝包谷,还有昨天我们用牛车拉回来的凉拌黄瓜,又甜又糯的老南瓜煮汤。也许是因为又累又饿,也许是妈妈这久没时间给我们做好吃的,我觉得今天的饭菜真是太好吃,太丰盛了。

我们又在堆成小山样的包谷叶子上玩了一会儿,天渐渐地黑了,月亮也慢慢地出来了,我们坐在门口的大枣树下,妈妈拿出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有板栗,有花生,有核桃,有枣,全是我家地里收回来的!当然,还有我爱吃的鲜花月饼。洁白的月亮从树梢上一跃一跃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奶奶也来到我们家,洗干净手,把好吃的东西摆好后,点上香,对着月亮拜了又拜,嘴里念念有词。全家人边吃东西边聊天,爸爸给我讲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啊!月亮上还有一块白的。那是嫦娥姑娘吧!那一小块黑的,是玉兔吧,我真想和她们会会面,可惜那是神话中的人物,我们是不可能会面的。也许,那黑的是藏着宝藏的山脉吧!渐渐地,月色开始透过花丛,发出温柔、和谐的银光,把周围的一切景物都镶了一层白边,我仿佛置身在银色的世界里。

忆中秋

文/胡小琴

中秋佳节,在我心里是美的象征。就如端午节划龙舟的热闹和春节团圆的喜庆一样。但又有别于端午节和春节,它更在我心中有着别样的情怀和思念!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八月十五中秋节时,玉皇大帝组织了盛大的歌舞晚会,晚宴的餐桌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大大的心形鲜桃,淡黄中带着粉红,隔着屏幕就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这可是桃子最甜最脆的时候。还有那红彤彤的苹果、又大又肥的香蕉、晶莹剔透的葡萄……都在我面前闪烁着金光,让我垂涎欲滴!

尤其是天蓬元帅(猪八戒),盯着美得无法形容的广寒仙子(嫦娥)跳舞时,手里拿根剥了皮的香蕉,张着大大的嘴巴,又不吃,只傻傻地、痴痴地看着广寒仙子的舞姿,真让我恨得牙痒痒!这么美味的香蕉他都不吃,而我又吃不着,只能干着急。不过美丽的嫦娥姐姐也从此在我小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美艳绝伦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现在,见到商店里月饼盒上的嫦娥奔月图,也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多么通透豁达的思想啊!让千百年来被情所困、又无法团聚的人们争相传颂。唐玄宗为杨贵妃在中秋佳节创作的《霓裳羽衣曲》,也被后世的文人雅士们作为典故用在诗词歌赋里表达爱意。因此,中秋的明月不仅是美的象征,更是美好情感的寄托!

但在小时候,家乡的中秋节却是寡淡的。劳累了一天的大伯、大婶们吃了晚饭,端着板凳坐在家门前,抬头看到苍茫的夜空挂着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阵阵凉风把秋老虎带来的酷热扫得一干二净,并带有几分凉意时,才恍然记起,“哦,又到八月十五中秋了!”

这些农村的人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能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的只是零星的几个人罢了。除了生与死的别离,基本上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情谊在平日相互的体谅中,早已融入到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不必再借明月来表达,而是直接朴实地给予着。

爸爸是那外出的零星几人中的一个,长年在省城工作,除了每年二至三次的休假外,平日里他一人孤身在外,应该时常会想家吧?我从未问,爸爸也从未说。只是每次回家都要为全家人带来不同的礼物:妈妈的是抹脸的油,染发剂等;哥哥的是学习用品;我和姐姐是衣服和鞋子。还带回很多的糖果分给左邻右舍。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时,中秋节这天下午,爸爸回家了。全家都喜气洋洋像过年似的。尤其是我,左盼右盼的爸爸终于回来了!邻居们也都高兴地来串门,听爸爸讲外面的趣闻。我则开心地坐在爸爸腿上吃糖果。那天还多了一样零食:月饼。那是我第一次吃到城里的月饼。城里的月饼就是比妈妈在村头小卖铺买的要好吃。又甜又软,又细腻,裹着不同的馅料——豆沙、凤梨、蛋黄,芝麻,入口即化。特别是豆沙月饼,甜而不腻,放入口中不用咀嚼,只需用舌尖轻轻抿一下就化了,并带着股淡淡的清香。不像村里的月饼,总是包着白糖和冰糖甜得腻人乏味。

到了傍晚,我们全家坐在葡萄架下的院子里,吃着月饼,讲着趣闻,好不开心。那时的我还不懂得赏月,在欢声笑语中只一个劲地嚷着要爸妈唱歌。妈妈唱了首革命歌曲,什么歌名根本不知道。爸爸也会唱,小声地附和,有点喊口号的意味。只是和着妈妈那甜而细的歌喉,感觉还算温存。接着爸爸开始唱了。他唱的是《红梅赞》,那低沉、浑厚又有磁性的声音,至今还常常在我耳边萦绕。爸爸在长音处的断开、换气,都恰到好处,比歌唱家唱的都要好。像是在低声述说着一段让人唏嘘不已的往事,连我们小孩子听了也禁不住地叹息。

哥哥唱的最不好听,因为他正处于变声期,高音的地方唱不上,低音的地方又唱不出,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哥哥气得不时地拿眼瞪我,但我还是忍不住笑,然后不断地为他鼓掌、喝彩;姐姐唱的是我们小学刚学的《回娘家》,有好多地方都跑调了。后来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也许月亮也为我家的团聚高兴累了,她没有来到我的梦里。

那年中秋,是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度过的唯一一个中秋节。后来因为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除了春节,我们一大家子再也没有在中秋节团聚过。

时光匆匆,从前的小女孩长大了。爸爸妈妈也走向了老迈。而哥哥在十年前因病已离我们远去。当年的人都改变了模样。只有当初的月亮,还是那样圆那样大。当年和全家度过的那个中秋节,也是那样完美和快乐。

那年中秋

文/陈江南

25年前的那个中秋节,我是在江城伯父家度过的,而那天,碰巧也是我20岁生日。

那是我第一次独自离家求学,依父母叮嘱,每逢放假,我都去看望伯父,顺便改善伙食,中秋节当然也不例外。

记得那天一进门,伯父便满面笑容地迎上来,接过我的拎包,拉着我走进客厅。堂姐闻声过来,手里拿着一件厚毛衣让我试穿,那是之前伯父让她每晚加班为我赶制的,含毛量百分之百。伯父则在一旁问我被子薄不薄、学习紧不紧张,还叮嘱我平时上警体课要做好防护,集体生活要互相体谅等等。听说我在班级“十一”晚会上做主持,还在一个小品中演负面角色,伯父舒展的眉头分明蹙紧。他说当主持很好,但演小品要演正面角色,免得给自己惹麻烦。满口答应的同时,我在心里暗笑伯父担心实属多余。

伯父的严谨和小心我是知道的,少时常听祖母提及,伯父从不随地吐痰,即便吐痰也是吐在随身带的手帕上带回家洗。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伯父在某单位任主要领导,当时造反派想造他的反,却实在找不出他的过失,伯父因此躲过一劫。

对祖母及父亲公认伯父的严厉,我却很不认同。因为在我眼里,伯父分明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一点架子也没有。但看到堂哥堂姐与伯父单独谈话时大气不敢出的样子,我又有些疑惑,同时,也有些暗自庆幸。

要吃午饭了,和平时一样,伯母又为我单独盛了一大满碗热气腾腾的汤,只是平时煨的是排骨,那天炖的是鸡汤,汤碗里还有一只大鸡腿。在那个年代,鸡腿可是稀罕物。一家人围着满桌菜坐下,伯父举杯祝我生日快乐,又说“上次你说你家里鸡腿没你的份,今天这鸡腿是你的,哪个都抢不走……”

一句话说得我又惭愧又感动。没想到自己平时聊天时无心的一句话,竟被伯父记在了心里。伯母在侧,身旁两个侄女也都比我小,我怎好意思独享?连忙推辞。伯父却不允,说一定要圆我这个梦。不仅如此,伯父、堂哥堂姐三家还为我准备了生日红包……

离家在外的第一个中秋节,我过得并不孤单,甚而至于一点都不想家,这是我压根儿都没有想到的。

原以为伯父对我的这份宠爱,会一直与我相伴。谁知世事无常。就在那年寒假,大年初五凌晨三点钟,客厅里急促而又刺耳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传来一个晴天霹雳,伯父突发脑溢血已驾鹤西去!

25年了,每逢秋至,我便会想起,那是我与伯父在一起过的唯一的一个中秋节,也是我在异乡,过得最为温馨的一个中秋节。伯父那慈祥的微笑、慈爱的眼神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里,令我回味,让我珍惜……

中秋情思

文/史太群

又到中秋月圆时,在这个温馨的夜晚,人们把思念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在月下惬意的品尝,那一份美丽的思念与向往。

中秋,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特产,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无论你在山之南、水之北、天之涯、海之角,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是繁忙还是休闲,你都会在这个金桂飘香、金风送爽、花好月圆的时刻,举杯邀明月。在这个时刻,你会把游子的凄苍、友人的孤寂、思乡的情愫、放飞的思念,一并融入在这一方雅致的宁静里,在这一杯浓香的美酒里。

中秋情思

皓洁的月光像银色的轻纱披在大地上,中秋的月最明亮、最圆满,最撩人心弦,最让人遐想。

在我对所有中秋的记忆中,是我第一次杀鸡的窘态,是看着家人劳动归来,香香的吃着我第一次做的中秋团圆饭,那时我只有十来岁。

我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从小到大我就像个男生一样,掏鸟、摸鱼、摔皮卡。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从七八岁就要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的事了,比如;洗衣、做饭、打猪草,大一点的,还要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我们家一共姐弟四个,我是老大,就连比我小的妹妹都会洗衣、做饭了,我却疯玩的像个野孩子,整天的不着家,为这,我是经常被父亲罚跪的。

那是个忙碌的中秋节,我们家有七八亩土地,几亩旱地和几亩水田,中秋节到来时,我们家的黄豆和水稻都成熟了。忙碌了一个季节的父母,就盼着秋季有个好收成呢,看着那成熟的豆荚和金黄的稻子,父母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脸上笑的,就跟盛开的花朵一样,哪里还有心事置办中秋节的饭菜。

家里有老人的,早早的便到集市上,买回了菜、月饼,顺便还买几瓶好一点的烧酒;如果哪家能买一瓶饮料,那这家的孩子,可就有在小伙伴们那里炫耀的资本了。我们家的条件,在当时算是好的,因为我父亲平时喜欢倒腾一些小买卖。中秋节当天,一大早父亲就拿了一些钱(因时间久了,当时父亲给了我多少钱,我已记不清楚)给我,让我到集市上买菜、买酒、买月饼,当然还可为我们买一瓶饮料了,这样,我会很乐意去买菜的了。

鸡是不用买的,我母亲养了很多的鸡。那天父亲非让我回家做饭,平时父母下地干活了,都是大妹做饭的,也许是想让我这个老大在关键时刻,起到带头作用吧,看着父亲那严厉的目光,我听话的回家了。家里,弟妹们已经把小鸡捉住,用绳子拴着;我可从来没有杀过鸡的,看着那只大红公鸡,我有些胆怯了,让妹妹们杀,都不敢。父母在地里干活,很是辛苦的,要是回来吃不上饭,那我们是会被骂的,特别是我这个老大。

我到厨房里拿出刀,憋着一股劲,抓起小鸡,小鸡让我这么一抓,拼了命叫了起来,我的手一松,小鸡居然跑掉了,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赶紧围攻,我们姐弟四个费了老大的劲,总算把鸡抓住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飞刀把鸡的头给剁了下来,那只无头的鸡在院子里扑腾着,把我们姐弟几个都吓哭了。好一会,那鸡才停止了扑腾;我们烧水的烧水,拔毛的拔毛,不一会就把鸡打理干净。

在我的英明领导下,一顿丰盛的中秋节佳肴便在父母回家前,顺利完成了。从地里回到家的父母,看着他们的孩子做的一桌子的菜,流露出那种满满的欣慰,脸上依然绽开了花。我们一家围坐在院子了,吃着佳肴,饮着美酒,赏着月亮,拉着家常,那真是其乐融融。

现在的生活节奏是快步如飞,很多家庭在中秋节这天,依然会克服一切因素,回家过节。有的会在酒店、宾馆预订团圆饭,吃过饭依然会找个清雅的地方,把酒、赏月。 中秋的月柔情似水,当我们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抬头仰望苍穹,总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呈现出美丽的流露。于是,中秋节便含情脉脉、婀娜缤纷,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似一首飘逸抒情的小夜曲。

我爱中秋节

文/葛晓汇

一年四季,有许多的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有好吃的月饼。月饼馅有椰蓉的、沙司的,还有蛋黄的、巧克力的……可丰富呢!月饼形状有圆的、方的、太阳花般的……真是多种多样。其中,我最爱吃的就是肉馅月饼了。这种月饼外形像一个堡垒,外皮脆脆的,里面的肉馅酥软极了,吃起来香而不腻,似乎还夹杂着淡淡的茶香,真是美味极了。

每到中秋节,只要天气晴朗,就会有一轮明月高悬夜空。这时的月亮滚圆滚圆的,就像一个大圆盘;这时的月亮很明亮,亮得像灯,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这时的月亮还代表团圆、幸福,代表人们思念家乡的情感呢!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中就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思念家乡的诗句;这时的月亮能引起人们许多的幻想:嫦娥、月兔、桂花树……使人神往!

我好喜欢中秋节呀!

父亲的中秋节

文/严群英

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年的中秋节又临近了,因为父亲的生日正好和中秋节差一天,所以每年给他老人家过生日,我们都放在中秋节这天。所以在我们心目中,中秋节就是父亲的节日。

今年我父亲七十岁了。我们计划在中秋节这天,给父亲好好过一次生日。

小弟早早定好了酒店和蛋糕。我们兄妹四人携家带口提前赶回了家。这几天看着儿子女儿孙子外孙都围在身边,父亲快乐地像个小孩。看着父亲如霜的鬓发,看着桌子上摆放的各种口味的月饼、鲜花和红酒,小时候过的一次中秋节却一幕幕浮现眼前。

父亲是邮电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后来成为通信行业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因工作关系,他经常要去各地出差。记得在我很小时,一年快过中秋节了,父亲被派去成都。为了能在中秋节之前回家,他加班加点赶任务,为了省钱给我们兄妹四人带礼物,竟然一周舍不得吃菜,只吃米饭,最后如愿以偿在中秋节当天赶回家,而且带回了他一去就相中的礼物:四把可爱的竹椅子和一个憨态可掬的竹背篼,背篼里装了一整柱子香蕉,还有两大盒四川特色月饼。

当父亲背着沉甸甸的竹背篼,左右两手各拿着两把竹椅子刚一走进家门,我们四兄妹惊喜欲狂,一拥而上帮他卸下这份如山的父爱。当父亲亮宝似的擎起那一整柱香蕉时,我们兴奋疯了,围着他欢呼雀跃。因为那时南北交通不便,我们这北方小县城没有卖香蕉的,就更不知道香蕉是怎么长在树上的了。因此左邻右舍好多人都来我家瞧稀罕。父亲索性请大伙在我家过中秋节。香蕉自不必说全分给大伙吃,还让妈妈把月饼也都切成小块,不然不够分。接着,又让哥哥去商店买来好多烟、糖、瓜子,加上自家树上结的水果,统统拿出来招待大家。

那个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把院子照得如同泼了水一样明晃晃的。大人们聚在葡萄架下的石桌边,赏着月、吃着月饼和水果,听父亲讲四川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我们小孩们吃完香蕉,便在月光下逮蛐蛐玩了。几个婶婶大妈们,美滋滋地看着父亲带回的那几件竹器。妈妈似乎很赞赏爸爸的做法,一晚上都在热情地招呼着大伙,出进忙碌不停。

月圆人团圆,那年的中秋节,我们不仅小家团圆了,还和邻居们一起分享了快乐,那个友善祥和的中秋佳节给年幼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父亲豁达豪爽的胸怀,更是我们一生学习的榜样。

父亲为人忠厚善良,不管在单位还是退休后在家乡,都是有口皆碑的。由于他工作原因,对无线电技术很精通,所以经常给大伙免费精修当时很流行的收音机、录音机以及电视机,甚至连村上的广播扩音器维修他也给承包了,还给村里的一些耳背的老年人组装价廉物美的助听器……

更让我对父亲肃然起敬的是,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平时节俭朴素的父亲,竟然一次性给灾区捐款一万元,还不让留名。对他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因为这是他不吃不喝近四个月的退休工资啊。

为了把我们四个子女培养成才,父亲更是呕心沥血。等我们一个个生活事业平稳下来,他却不知不觉老了。

年轻时,由于工作的劳累和营养的缺失,父亲的身体亏欠了很多,以至于年老退休后,身体状况愈来愈差,十年左右,动了三次大手术,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坚强的他一次次挺了过来,以他从不屈服,不认输的精气神,给我们树立了一位伟大父亲的榜样。

每年的中秋节,是我们最盼望的,但也是我们最不愿过的,盼望的是又可以阖家团圆了,不愿的是可敬的父亲又老了一岁。

祈求天上的明月,在中秋节之夜,将健康快乐的种子合在浩荡的月辉里,洒遍人间的每个角落!

唐诗里的中秋节

文/付振双

古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对于喜欢穿越的现代人而言,应该是个很感兴趣的话题。而唐代诗人的如花妙笔,或也能为我们描绘一个比较清晰的画面。

在唐代,中秋赏月的风俗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诗句,写出了寂寥、沉静的中秋月色,尤以“树栖鸦”和“湿桂花”最为打动人。最后,诗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的抒情结尾,想象丰美,怀人思绪彰显,引人同思这位“杜郎中”。不过,作此诗时,诗人正与良友相聚,并非独吟,此由诗题下注的“时会琴客”可以得知。

比较起来,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光从题目看,就让人觉得趣味不同。全诗为:“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首联描写如水月光一次洗涤了整个尘世。颔联点出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颈联一“让”字,可谓神来之笔,说明明月光彩非星辰可比。尾联由天上回归人间,饱含着对凡世不停变迁而月亮始终闲适从容的感慨。全诗虽曰“玩月”,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心摇神荡。无疑,诗人的中秋,在此般“玩月”之中,更多了些思想的深度和温度。

正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圆缺总能迎合我们的情感,或者说我们的处境、心情总可以在某个时刻,由月亮上找到某个契合点,故而发些“牢骚”。难怪,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一上来就说:“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以对比之句开篇,体现今昔反差,隐含现实中不顺意的悲苦,可谓起笔不凡。接着,诗人吟道:“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其实,全诗对比既有时间的,又有情景意境的,这个中秋月夜,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看来这中秋节,也并非所有人都如节日寓意的那般美好,而团聚时也会有想念的离人,至于人世凡景改变、个人位置转换等等,亦是难以避免,其上的忧郁、苦痛,或只有冥思的人或亲身体验的人才更有发言权。

愉快的中秋节

文/娄承玥

今天是中秋节,也叫团圆节,爸爸妈妈和弟弟就要从昆明回来了。我期盼已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天还没亮,我和爷爷、奶奶早早地就起来了,准备过节的东西。奶奶最勤快,早把香灯点上了,还在正堂屋中念念有词。我走过去好奇地说:“你在跟谁说话呀?”“小孩子家懂什么,一边去……”还瞅我一眼。吃完早饭后,简单分了工。爷爷去城里买猪肉、鸡肉、蔬菜和月饼、水果,我和奶奶在家里炒板粟和花生,忙得不亦乐乎。爷爷回来后,我们也炒好了,看着炒好后油亮,透着香气的板粟。爷爷夸我说:“小玥真能干!”开始准备晚饭了,我洗菜,爷爷杀鸡,奶奶煮饭,爷爷把鸡杀好了拿给奶奶炖鸡汤。大约一个小时后,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飘过来,我顺着香味走去,原来是奶奶炖的鸡炖熟了,让我直流口水。突然,奶奶的电话响了,好像是爸爸打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过奶奶的手机,大声说:“喂——”是妈妈!听得出妈妈也很高兴,她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在你外公家吃了。”我听了就想哭,要知道,我可是好长时间没有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啦,今天又是中秋节,怎么还不回来,多想抱抱他们啊!于是,就难过地说:“你们每次都是去我外公家吃,不回家吃,今天奶奶还炖了鸡汤呢,白费我们的精神。”妈妈听了,好长时间没有说话:“好吧,我们回来吃——”

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们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完饭后,就坐在院子里赏月,吃月饼、水果。今天我特别开心!

最美的风景

文/李有朋

月圆之时,家家团圆,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来源于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中秋节是家家团圆的日子。

傍晚风多云多。七点左右,月亮被云层遮住了,强烈的光环在云层中划了一个圆,仿佛是个“鸡蛋”,小鸡已啄出了裂痕。我静静地等着,裂痕越来越多,三条、四条、五条、六条……终于,蛋破了,白光闪烁的月亮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一边欣赏着这圆圆的月亮,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感觉好不惬意。

不经意间,我的目光投向了车来车往的马路上。一个身着橘红色马甲的环卫工爷爷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环卫工爷爷推着一辆环卫三轮车,手里拿着一把夹子。他来到马路边上,夹起一只红色的塑料马夹袋,放进三轮车,然后又骑上车,继续寻找垃圾。看着老爷爷远去的背影,我思绪万千:是啊!在中秋节里,有多少人不能回家团圆呀!他们或许为了生计、为了生活,但更是为了我们。环卫工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城市的整洁,解放军叔叔用自己的执着坚守保卫着我们的国家……他们放弃了休息,放弃了节假,只为让我们拥有美好的生活。他们,是这个城市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此时,夜深人静,唯有月亮望着大地,月亮越来越圆。而我的眼中,已不再只有这美丽的月亮!

月圆

文/李丹丹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的边关……”每年中秋节,奶奶总会深情地唱起这首老歌,然后从记忆里寻找古老的传说,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我每每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今年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聚餐、赏月。我仰望夜空,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在夜幕的衬托下,越发光彩照人。皎洁的月光撒在大地上,我不禁吟诵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爸爸也诗兴大发,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月亮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奶奶听了却皱起眉头说:“不行不行,咱家五口人,怎么就成了三人了呢?”妈妈听到奶奶的话后,稍微思索了一下笑着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爷爷听了咧着嘴,笑呵呵地说:“这句好,比‘三人’那句强多了。”明月似乎听懂了我们的话,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来到我们身边,照在树叶上,被风一吹,一闪一闪的,犹如一颗颗宝石般光彩夺目。我沉醉在这如诗如画般的美景中,不愿醒来。“孙女,来吃块月饼吧!”爷爷说。我吃了一口,松软、香甜,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我喜爱中秋节。因为中秋节是团圆的,幸福的,欢乐的,亦是难忘的。

举目遥望

文/郭希原

八月十五的晚上,明月恰似玉盘高挂天空,洒下柔和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一层洁白的珍珠纱。

我家院子里的草坪上放了一张桌子,上面摆满了月饼、苹果、花生等好吃的,我们全家围着桌子,边吃边赏月。

仰望空中那皎洁月亮,我好像看到了嫦娥正在翩翩起舞,又好像看到吴刚正举着斧头砍那千年月桂。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格外圆、格外亮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把这个问题向全家人讲了出来。姐姐抢着说:“那是因为月宫里的嫦娥思念自己的丈夫,就把月宫里的所有灯笼都点亮了,想看一看自己朝思暮想的后羿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我连声说道:“不是,不是,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罢了!”

妈妈接着说:“中秋节是团圆节,东奔西走的家人这时合家团聚,在明月下畅谈。因此月亮有情,把所有的光奉献给人们。”

我正想和妈妈争辩,爸爸接着说:“别争了,再过些时候你就会从课本中知道,中秋节的月亮叫‘望’,也就是月亮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我们在地球向着太阳的方向看月亮,所以月亮这么圆。尤其是秋天,雨水连绵,洗尽空中飞尘,视力无阻,月亮就显得特别亮。”我听后,觉得爸爸的话很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月到中秋格外明。

中秋节的思念

文/刘国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节日,便会思念故去的亲人。特别是团圆的日子,对亲人那种浓浓的思念,就会萦绕心头,久久不去。

那年中秋节,我和爱人、儿子一起回老家,陪父亲过中秋。刚进村,就看到父亲坐在胡同口的大石头上痴痴地向村头张望。看到我们,父亲那因患脑血栓而有些呆痴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父亲趔趔趄趄地随我们走回家,嘴角一直抿着。看着父亲的样子,我的心有些痛。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和二弟一起生活。有时,我会把他接到县城住上一段时间。很快他就要求回家。在父亲的意识里,乡下的老屋才是他真正的家。

到了二弟家,我找出父亲的剃须刀,为父亲刮去胡须。这是我每次回家的必修课,因为父亲无论胡须多长,都不让二弟刮,非得等到我回家。然后,我就和妻子开始忙活中午饭。父亲拿个凳子静静地坐在一边,看我们忙活,不时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看我们听不懂,他就急着再说一遍。他一急,我们更听不懂了。我知道,父亲是太寂寞了。平时,二弟一家要去地里干活,收工后还要做饭、洗衣。而家里喂养的鸡、鸭、狗都张着嘴眼巴巴地等食吃。二弟没有时间陪父亲说话。

于是,我让妻子准备午饭,自己拿个凳子坐在父亲身边聊天。我对父亲说,当年您在县城上班,一到星期就把我接到厂里,买上一份红烧肉或是炒鸡蛋,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自己满足地在一边儿就着咸菜吃馒头;我对父亲说,那年我上高中,骑着同学的自行车去工厂里找你。半路上自行车前叉子折断了,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你的工厂。见到你,我像见到了救星似的哭了。你一边安慰我一边找人把自行车修好;我对父亲说,那年我上中专,你送我去车站。等车的时候,你买了一碗香喷喷的馄饨让我吃,自己却在一边看着我吃,一脸的笑意。

我慢慢地说,父亲静静地听。父亲毫无表情的脸上忽然现出了慈祥,伸出粗糙的手在我的头上抚摸。我知道,父亲听懂了我的话。中午,全家人又像往年那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那天,父亲非常高兴,还喝了两盅白酒。吃过午饭,父亲满面红光,一脸的幸福。

半个月后,父亲因脑血栓并发症走了。那个中秋节成了我们全家最后一个团圆节。从此,我们兄弟三人天各一方过着各自的中秋,品味着各自的寂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我愿化作飞舞的蝴蝶,穿过柔柔的月色,飞到亲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