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咖啡美文

2022/12/08散文诗歌

咖啡美文(精选27篇)

厨房里的咖啡香气

文/秋女

周日下午,是中年老母亲一周中最为悠闲的时光了。孩子的作业基本完成了,攒了一礼拜的家务活也已经做得七七八八了,两点整,先生送儿子去画室画画,顿时,周遭无比安静。

随手拿本书去阳台摇椅上小憩,但才坐了一小会儿,心里就觉得不踏实,想起刚答应过儿子,晚餐做他最爱的红烧牛肉,还答应了先生做他喜欢的莲藕排骨汤。这两个菜,说到底不算复杂,也无需太多技巧,唯独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而平日里,断没有这么大把时间耗在这种费时的菜上。

先挑了首喜欢的歌,单曲循环,戴上耳机;把头发盘起,罩上浴帽;又特意拿出最喜欢的一条黑色围裙围上,收拾利落。然后点火、烧水,牛肉、排骨分别焯水捞起;葱理干净、剥蒜、刮姜、藕削皮,洗净沥干;葱切段、姜切片、蒜拍碎、藕切块……每个环节都是慢动作,全然没有平日鸡飞狗跳的忙乱慌张,有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呢!

所有主配料都一一准备停当,起油锅,姜片、蒜瓣、葱段依次放入,略加翻炒,葱姜蒜很快被热油激发出一股浓郁的辛香味,再将牛肉推入油锅,顿时,发出哧啦啦的一阵脆响,牛肉在锅里迅速蜷缩起来,加冰糖炒糖色,牛肉裹上一层诱人的焦糖色,豆瓣酱、鲜酱油、蚝油、红酒、陈醋,所有调味料有序地加了进去,再加一大碗水,然后开始焖煮,看汤汁收得差不多了,盛出来移至高压锅里继续炖煮。

接下来开始做莲藕排骨汤,半小时后,牛肉在高压锅里发出哧哧的水汽声;莲藕排骨汤在砂锅里咕嘟咕嘟地翻滚;灶台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嘴角忍不住浮出一个满意的微笑,想去阳台接着看那本才翻开来的书,但看看正兴奋地咕嘟个没完的砂锅,又迟疑了,担心汤水扑出来或烧干了。

转念之间,从柜里翻出一包未开封的咖啡豆,打开闲置了太久太久的咖啡机,磨豆、煮水,看水缓缓沿着滤纸注入到咖啡粉上,又一滴一滴地滴到滤杯里,咖啡特有的香气在厨房里渐渐弥漫开来,混合着高压锅里的红烧牛肉和砂锅里的排骨汤的香味,散发出一股奇异的香气。

转身到阳台,把刚才翻了几页的书拿了进来,然后坐在料理台边的高脚椅上,啜一口咖啡,翻几页书,顺便照看着瓦斯炉上汤汁翻腾的砂锅。

第一口咖啡入喉,忍不住一声轻叹,这应该是中年老母亲最幸福的一刻了。

两袋咖啡豆

文/戴逸如

翻箱倒柜找东西,发现两袋原装进口的非洲上好的咖啡豆。一看,居然过期六七年了。

起初我真有点懊丧,可惜了。不过,很快懊丧转变为欣喜。你想,咖啡豆再珍贵,也无非是咖啡豆,过期咖啡豆换来人生小启示,不是太值得了吗?

启示一:得到好东西不可太当回事,藏得太好反而容易坏事。

启示二:面对咖啡,往事历历。其中一袋当年一拿到手,即异香扑鼻,嗅之微醺。今日开袋,却毫无气味,宛如卵石。细视之,包装袋上压有针孔,显然是为吸引人而设。而另一袋包装严丝密缝,根本无从泄香,当时混同俗物,今日启封,那个香呀,不异于新鲜豆。老在炫耀的人,总有挥霍穷尽的一天,看得见;而深藏不露者,留香长久。

第三个启示要转一点弯,那是泰戈尔的一句话:“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却满足于它的迟钝。”

一杯咖啡,一种人生

文/雨荷之恋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人生,而我要的人生,只要有一杯咖啡足矣!

周末的日子是轻松的,轻松到有些无聊,有点枯燥,朋友感叹无趣之时,我只是摇摇头,倒上一杯水,冲上一杯咖啡。

简单悠然的搅拌着,看着杯中起了小小的漩涡,小小的品尝一口,好苦,好烫。苦涩,顺着我的舌尖流入口中,再流入心中……品完了苦味,就放肆的向里面加糖,希望可以掩住那种苦。

或许,在你的眼中,加糖本是错误的选择吧!喝咖啡,本就是品

它的苦。而我,却是一个怕苦的女孩,怕得我不沾一点有苦味的东西,包括青椒里那一点点的苦……仅仅一小口烫的苦咖啡,便足以让我感受一整天的苦涩,可以提醒我不要忘记生活之苦!

苦罢!便是我添加调味剂的时候了。白白的砂糖,慢慢的融化在黑浓咖啡里,甜甜蜜蜜的,里面还是有着咖啡的味道。不过,与那第一口相比,简直是从地下飞入云端了,竟有几分飘飘然啦!那的确是令人迷恋的味道。

生活的味道,就宛如那咖啡的味道,是苦的,苦入心底的底处。哪怕你骄傲地关闭你的心房,它还是会偷偷地进去,让你很痛很痛。讨厌的如同细菌般滋生着!这时,我们就需要自己加一些糖了,让生活多一些愉悦,才能少一些烦忧。

一杯咖啡,一种生活。

手里端着一杯咖啡,再拿一本书,懒洋洋的坐在长椅上,闲适的享受在绿茵里……这样度过一个周末,好像也很不错哦!

朋友笑我,你真会享受生活!

我笑了,一个人泪水多了,他就知道如何让自己开心的笑了。

咖啡的滋味

文/江南可采莲

对饮食一向不讲究。只要不是太甜,吃什么都无所谓;喝也只是喝白开水,很少喝茶,茶的好坏从来品不出,咖啡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偶尔冲泡一些从超市买回来的速溶咖啡作提神用,一口下去,只觉得苦,到底是否提了神,天知道!每每见到有些人那么迷恋咖啡,便困惑得很,于是就归于人家的矫情或自己的迟钝。

直到那天,我终于品出了咖啡的滋味。

它是复杂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非得静静的、轻轻的品。舌尖上的触感那么柔滑,如丝绒滑过,似爱人指尖的轻抚,味道苦中交织着咸,细品来,又有着游丝般的甜。几口下去,杯壁上竟印出了一圈儿像人群、像鸟儿、像山峰的图案,也算是味道的衍生物吧!

那是个午后,店里很安静,没有别人,只有我和朋友。窗外下着小雨,淅淅沥沥,间或有行人撑伞经过。对面的朋友正静静地看着我,笑眯眯的。他说:“你品一品,仔细品品,感受一下它到底是什么味道……很多人都说好的,自然有它的道理。”

我想说像生活,可是没说,觉得这个比方太俗气。动不动就拿生活来作比,真是俗气透顶!

况且,生活,生活究竟是什么?我一直很困惑。即便是这个午后,我们一直在谈关于它的话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应该是很久了吧,我想到死亡就浑身冷汗,怕得要命!黑夜里躺在床上时,想到死亡就会一个激灵坐起来,似乎不睡着,死亡就不会来临。继而是深深的、深深的孤独,无法排遣,挥之不去。都说孤独是人类的共性,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孤独感那么深,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大森林里迷路的孩子,被妈妈抛弃的孩子。常常面对着文字,自己的或他人的,就突然的流了眼泪……

有时候,夜半突然醒来,突然想到李宗盛的《山丘》:“不知疲倦的翻越每一个山丘……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胸口就像压着一块大石头一样,多想找个人问一句“你还记得《山丘》吗?”可是翻遍了通讯录,谁才是那个愿意在深夜听你唠叨你莫名奇妙的伤感的人啊!只有继续躲在被窝里,任黑夜把自己吞噬、吞噬……

近几年来,已经很少敢去看花儿了。十几年前看花,欣喜;现在看花,则是伤感。花还是明媚如昨,我却在浑浑噩噩中老了。怕的不是老,只是这浑浑噩噩。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快四十的我仍有许多困惑,没到五十,我却知道了很多事情是由不得自己的。到底是圣人说错了,还是我自己的悲哀呢?

生活,生活到底是什么?抬眼看朋友,他仍然笑眯眯地看着我,一如初见。曾经,他邀我一起去远方,我向他索过一张关于莲的画,可是都没有实现。

我想问,却不知道用什么句子。

此刻,窗外雨更小了,我们起身。外面雾霾散尽,空气格外清新,植物的叶子们被雨水冲刷得更亮了。看着朋友明媚的笑、温暖的笑,我突然想听他唱《山丘》,突然想听他告诉我想知道的答案。

宝岛处处咖啡香

文/周天柱

台湾处处咖啡香,此言有据。前两年,台北被权威旅游杂志评为全球十大最佳咖啡飘香的城市。宝岛十佳风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机场、街头巷尾……四处弥漫着浓浓的咖啡香味。一组消费数据令人惊讶:仅据全台的7-ELEVEN、全家便利店、统一星巴克、85度C等连锁店的统计,过去一年销售近3.5亿杯咖啡,以台湾2300万人口计算,年均一人喝了15杯。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其中台湾自产咖啡占了约四分之一。

说起台湾咖啡的传奇,嘉义农试所技士朱庆国功不可没。半个世纪前,他就有心将中南美洲及夏威夷等地的4个阿拉比卡优良咖啡豆品种引入台湾,其中2个抗锈病品种解决了台湾咖啡植株易患锈病的难题。经多年农业专家反复试种,终于摸清台湾最适合种植咖啡的区域是北回归线23.5度附近地区,包括澎湖、嘉义、花莲等地。观光部门前些时将纪念标志串联起来,成功举办了北回归线23度半活动,乐癫了众多“咖啡粉”。

最令人欣喜的是,宝岛两大风光胜地双双脱颖而出。以盛产茶叶闻名的阿里山地区,栽种咖啡喜获成功,“阿里山咖啡”香沉顺口而又回甘味醇,勇夺古坑咖啡节第一至第四届桂冠。而大陆游客最热捧的日月潭景区也不甘落后,“水晶矿咖啡”口感特佳,甘醇浓香,巧克力味特浓,一磅售价新台币2000元,每天一上柜便一抢而光。

黑苦的咖啡历来是成年人的饮品。为了培养咖啡业的下一代,岛内教育界先行者独具匠心地研究打造咖啡特色学校。地处咖啡产地古坑的华南小学校长陈清圳,将咖啡作为特色课程引入教学,低年级懂得咖啡的种植和水土环境;中年级深入产地捕捉信息;高年级承接烘焙加工、行销设计、文宣策略。去年暑期,陈校长带领学生骑车遍访咖啡产区,回校后描绘出详尽的全台第一张咖啡地图,填补了空白。

如今的台北,咖啡馆空前林立。同业密集,竞争自然激烈。精彩的竞争往往会不时甩出“杀手锏”。咖啡老饕最在意咖啡豆的烘焙。咖啡馆的迎客绝招从产地延伸至庄园,而今更是推出透明、个性化的现场烘焙。走进咖朵咖啡馆,店家在店堂内摆出烘焙机,当场现磨现烘。值班经理熊先生透露内中秘密:原先烘焙是各家的独门绝技,现今电脑化、专业化后,已无私密可言。当众烘焙让顾客喝个明白、喝个放心,还可喝出个性化的特色来。

品尝咖啡图慢,图享受,与心上人或三五知己倾心相谈,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难得的乐事。但有时咖啡迷要赶时间、办急事,怎么办?咖啡业者自有巧法应对。那天一早,台北好友李君开车送笔者上机场。没走几步路,便缓缓停车。只见他手伸出车窗外,在一台路边的咖啡自动冲泡机内投入纸币,一按按钮,即刻取出2杯香喷喷的拿铁。美咖在手,大口喝完,图的是痛快,求的是过瘾。

朋友的咖啡

文/御垣行者

周日下午朋友小白电话相约。自他到基层工作后,我俩所在的城市仅一山之隔。相见也勤了许多,经常一个电话,半个多小时的路,一壶茶,一杯酒,半天的话题。只是今年沟通山两边的隧道维修,半年时间我们都有点惧于咫尺天涯的绕行。前几天微信里知道隧道通了。于是约上朋友无堤一同前往。午后的阳光有着温暖的色彩,周边的村落、山地沟壑应和着这种温暖,浑然一色,远山上的残雪远远地为这个季节做着注脚。

我们所在的两个相邻的城市有着相同的环境、民俗、作物,但我们奔赴的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一向很低调,没有山区普遍存在的自我膨胀和自以为是。朋友在这个城市混迹仕途,也经常给我讲他那里发展轨迹和动向。才知道一味的低调,是十年磨一剑的隐忍,是几届人不变的接力,才仿佛一夜间破蚕成蝶,赢得全世界的瞩目。

经常在过往中翻阅和试图解读这个城市,也见证着它的发展。说到底这里没有过多可固守的文化底蕴和遗存,为此它可以山地自然资源为基调,打造一个全新的,具有主题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城市。也大概滑雪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运动,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许多固定的模式,于是我们徜徉在哥特式尖顶建筑群,走在酒吧、烤肉、咖啡店之间,看着生硬的、粗犷的铁艺装饰,身边年轻的、时尚的、身挎雪具的靓男俊女,一切又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令人怦然心动。我说如果从一辆车里把你扔在这里,你会恍然以为是在欧洲的一个美丽的风情小镇。

我们先到朋友小白的寓所,这是个简约的单人居室,原木的装饰风格,满满一架书和墙上的字画,承载着他的内心境界,满屋子都他思想的味道,可以想像他经常一个人把思想放在这里休憩或散步。随着红茶茶汤的由浓变淡,我们的话语由清淡变得粘稠。一起交流近日的得失和思想轨迹,工作的如意与读书的收获。目前我们三人共同的爱好是都没有放弃读书,无堤的视野宽,读书快,惯性大,侧重文学流派、文学新人,经常从他那里得到分享。我读的相对专一,地域与文史,偶涉思想修为的书,对当代文学流派仅找适合自己阅读习惯的;小白则是比较杂,有古典的功力也更追求现代的清新与淡泊。

昨晚枕边人和我分享一段心灵鸡汤,大致内容是有什么样的朋友,便会有什么样的自己。我一笑,古人早说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到目前我已过不惑,人生早已定型。一生对我形成影响的有三个人。一是不承认是我老师和老师,原因是我慧根太浅,但这不足以让他影响我。比如博学,思想,人格。二是南环瑾老师。也是我一厢情愿,我自认只要我认真读他的书,仅是仰视一下他的见地和修为,便是有幸。第三就是朋友小白。他毕业上班比我晚一年,他师范,我初中。职业的习惯和好为人师的性格,让刚初中毕业的我如干渴的禾苗得到了更多的雨露的浇灌。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读书、买书,读当时流行的世界名着,认繁体字,背古诗词。这里没有吹嘘的意思,面对高山,我终其一生也不能登顶,但我找到或正在攀登的路上。

小白书架上也有整齐的世界名着,我笑他装样子。也在笑我。记得第二遍读《约翰克里斯朵夫》与头遍相隔五六年时间,大概三十来岁,当时感慨与第一遍完全不同的收获,小白说这就是名着。当时我想四十岁再读肯定还会有不同的收获。早已过不惑,却再也提不起读名着的欲望,回想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态。面对当下近乎泛滥的心灵鸡汤,我深知名着的厚度,但它却象是对我有着距离的一个世界,让我有一点畏惧。

现在的应酬也唯有朋友间可以不喝酒吧,从他寓所出来,我们沿着夜色与灯光,走进一家酒吧。叫忆格咖啡,是我之前的一位影友办的。由于很少参加市内摄影活动,对于这位影友没有交集,仅见过几面。咖啡店采取的都是原木、灰墙,风格即复古又简约。记得距此不远处还有个街角咖啡,很文艺的味道。好友曾经说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同一处座位可能会出现相同的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时间与时间的距离就是故事。

我点了卡布奇诺,朋友打开干红,于是卡布奇诺和红葡萄酒混合的味道开始在我们的空间里氤氲弥漫。对面墙上幻灯打着影友店主的摄影作品,图片在音乐下变换着,也展示着朋友这些年艰辛快乐的行履。窗外是梦幻般的街市,灯光连接的是这里与国际的距离。我说我们一直想着外出度假,谁会想到在一个周末就可在身边这么近的距离分享。我们由衷赞叹着这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定位与速度。

身边这一切,立体的、空间的成为我们聊天的背景,我们的话题在过去与现在来回跳跃着。气氛的特殊,话题自然谈了很多过去,也更有着感慨。转眼间,当初走到一起是二十年前了。

刚上班时我们三人上班后都参加自学考试。尽管身处满后、封闭的小城镇但对才从乡下进城的我有着永远的诱惑,比如一天上一次大街,一天进一次书店,永远有看不够的电视。我们一起背书,跑步,我的心却难放下外缘,加上还没定型的基础,再去掉刻苦,成功自然不会惠顾于我。我们一起去更大的城市考试,而我常常无功而返。后来他俩相继完成学业。我更多象个陪他们赶集的书童,考试之余一同去书店买书,买流行歌曲磁带,也在他们的接到结业通知书的喜讯下自卑一段时日。

小白那时写诗,朦胧诗,我的思维永远不得诗的要领,但是爱看。经常他在灯光下发神经,在大白纸上一段一段写,我一段一段看。我手抄席慕蓉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我们一起邮寄三毛。受他影响我开始从作文向散文过度。我们经常到野外谈吉他,踏青,也办文学社……

干红下得越来越多,情绪更加混合漫漶,融进了周边似有惹无的音乐。朋友的摄影作品已在我的眼睛里转了若干个来回,我都熟悉到照片前后的衔接了。小白提起我的初恋。事实上我结婚和恋爱一蹴而就,没有单纯意义上的初恋。估且当作是吧,他说我当时每到下班都爬在窗台看一位女孩,看她走过长巷,然后一起到食堂吃饭。那是一种单纯的情感,喜欢与紧张都是莫名的,只是紧张和心悸那头长发和高挑背影。很简单,没有接触,没有语言,悄悄地来,也无疾而终。现在还能想起那个长发高挑的女孩,还是当初那印象。实际我们就在一个很小的城市里工作生活,但从来再见到过。人的缘分就是这样奇怪。当时小白为我写过一篇唯美的文字,里面有关于对这个女孩和当初青涩的我的记录。记得他还写了一篇从北山台阶下款款走下手持黄花的女孩,很应和他经常听的那首《秋日私语》的钢琴曲,我知道那是他对爱情的憧憬和幻想。

有青春的记忆总是美好的,所以年龄大了,倒总是愿意搜刮当初为数不多的记忆,进而添油加醋。然而一起回忆,特别是共同的经历,记忆远远的,淡淡的,一如这空间里充满的咖啡和红葡萄酒的味道,温馨而暧昧。

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憧憬,年少时憧憬事业、爱情,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自然憧憬老年和无为。比如几个情投意合的老友,买下一座山庄,收集老物件,开若干个个性的思想博物馆,大家经常组织一些主题的活动。无堤更愿收编一些年轻时心仪而已孤单的老太太,我更渴望半年外出采风,半年闭门造车,夜晚朋友长谈的生活。

告别朋友的挽留,顶着稀疏的星光,口中还残留着咖啡和红葡萄酒的余韵,我知道,这个周末过后,我们依然回到自己框架中,过一种远离想像和休闲的生活。但是久了,累了,总需要一个想像的空间,象我们一起端坐现在,品味过去和未来。

咖啡的温度

文/散步的影子

戒了经年的咖啡,终又开戒,只不敢再如从前那般肆无忌惮饮又浓又苦的褐色液体,而以奶香伴糖,降低神经的敏感刺激。即便如此,这个冬日,能将一杯馨香温暖握于手,已是欣喜之意难却。

每每坐于咖啡屋,看窗外人来人往,便臆想会否有一天,窗外漫天飞雪,而屋内暖意融融,一盏热饮,伴着窝陷在松软沙发里慵懒的闲心,香气满屋,音乐舒缓,可以随意用笔写下散漫文字,可以投眼窗外心神放空静静发呆,也可以掬一捧书香低颈沉迷,诸如景象。那些带着咖啡香的文字,也许只是牵引一段微笑的回忆,也许只是信手涂鸦的思绪碎片,它们并没有明确的归属,没有生存的目标,只是作为曾经来过的痕迹,而终将归于尘埃。只是,这个城市太难得落雪,即便偶尔,也是未及地面,已在抵达之际融化成水。这样的雪天并不是值得期待的样子,于是臆想成为无法实现的幻觉,在某时某刻的期盼里隐隐约约重复。

这一场意外惊喜很突然地在这个初冬悄然降临,突然到将真实硬生归于幻觉。当灰暗沉闷的天空里云团越聚越拢的时候,碎屑般的雪花漫天密密倾泻了下来,直将视线阻隔在眉睫处。记忆中的这座城市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用力和透彻地飘过雪,只在某个新年独行于北方城市时,才见过这般阵势。于是心情雷动而欢欣,只是那时那景,并不是在某个温暖的咖啡屋里,而是站在办公室露台的玻璃门前,同样在温暖的温度里,透过玻璃百般张望。许是总觉无望的缘故,这意外的降临便显得那么惊喜,而意外总在不经意处。就在不防备的时刻,臆想中的幻觉,转眼成真。

人生际遇里,意外的惊喜,总是如顽皮的孩子,躲藏在前行路途中必定经过的某个拐角背后,掩映在角落里偷偷抿嘴而笑,等待相遇,等待擦肩。当以为已是路途尽头而踟躇,以为终将隔山隔水而没有了勇气和热情时,它便猛然跳将出来,给予心底狂跳的激荡,或者起死回生的能量。只是,不是所有人能经得住时间的滴答相争,也不是所有人能拿捏着万般坚定的心和意坚持着走到拐角处。于是,惊喜空余恨。于是被时间绊倒了自己的脚步。

一杯咖啡最好的温度,是85度。不是沸腾,不是温凉。它是在期许温度里散发出不紧不慢的丝丝醇香,是握在冰凉的手心里刚刚好的温度,是送到唇边冷暖相送的妥贴。在寒冷的冬日里值得双手交握的,是这样低调的温暖,却是能让思绪在弥香中渐渐清晰,在不急不躁中慢慢细品和回味,苦,和甜,间或细微的酸。

以85度的心情积蓄前行的能量,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彼岸泅渡多么艰难,终将在某处相遇繁树盛开的喜悦光景。许时光相守。

生活的味道

文/兰梅

时光老人从不为谁驻足,时间如白驹过隙,仿佛倏忽之间就走到了中年。四十个春夏秋冬的轮回,风雨相伴,一路走来,肩挑责任与义务,迈着匆忙的脚步,只顾埋头前行。站在镜前,端详自己,眼角与额头已有了岁月深深的足迹,脸上也有了光阴留下的淡淡沧桑。

为了生计奔波的苦与累,常常让人变得焦虑与浮躁,在不经意间忽略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灿烂的朝霞,比如融融的落日,比如点点繁星,比如窗前那株曾开的娇艳妩媚的牵牛花。忘了有多久不曾仰望星空了,只是昂一下头,便会看到灿烂的星光,可是我却没有。

大半生的光阴在悄无声息中从指间溜走,猛然惊醒,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个活的如此粗糙的女子,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麻木了,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生计奔波的风风雨雨里,哪来闲暇寻求生命中的精致与优雅呢?

那个深秋的午后,阳光很好,暖暖地照在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应朋友之邀,来到蓝雅咖啡厅。房子装修的很雅致,迈进门的刹那有一种清幽之感袭来,仿佛远离了尘世,街上的车水马龙好像离自己很遥远了。找了一个临窗的位子我们坐下,不多时服务生端上来两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有一种淡淡的香气萦绕鼻尖,诱惑着你的味觉,我用精致的小勺慢慢搅动白瓷杯中的咖啡,轻轻地品上一口,一股淡淡的苦涩在舌尖荡漾开来,我没有加佐料,一直慢慢地品着这杯苦咖啡。约我的朋友是不善言辞的,我俩臭味相投,我们只是静静的坐着,慢慢地品着,看着夕阳把西边的天空渲染成一幅火红的油画。

那个深秋的午后是我第一次走进咖啡厅,第一次喝咖啡,从那时起,便爱上了这深褐色的粉末。

生活依旧如昨,我却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每当夜晚来临,我会为自己冲上一杯咖啡,安静的坐在电脑前,记录下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下,只有在那时,才真正远离了浮躁与焦虑,内心无比柔软起来,卸掉了白日里的那身盔甲之后,整个人轻松淡定了许多。

慢下来的生活,仿佛比以前的日子美丽生动了许多。清晨,眼睛里有了霞光万丈,还有夕阳西下时的美轮美奂。我想我可以做一名优雅的女子,迈着快乐的步子,告别从前那个为了生计只顾埋头前行,有一颗麻木之心的躯壳。慢下来的生活,心态平静悠闲了许多,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也不再苛求自己,少了对生活的种种抱怨,尽力而为之后让它顺其自然,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我想我以后的岁月里,我会微笑着面对每一个日子了,热爱生活,而不是敷衍生活了。我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灵丰富的人,用一颗敏感的心感受生的点点滴滴。我想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的,我坚信,因为我满怀希望!

在你对生活或生命迷茫的时候,请为自己冲上一杯咖啡,慢慢地品着,就如同在品味我们平凡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总是苦尽甘来的。那些渐行渐远的岁月,如同咖啡的味道,虽带着淡淡的的苦涩,却深深的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慢慢的回味中,有了丝丝甘甜。

我的思念,是一杯冷咖啡

文/乱臣

17岁的少年

像一颗埋在地下的种子

在无知的黑暗世界中

挣扎

懵懂的

想要一片属于自己的

——天空。

从书本中醒来的少年,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变了。课余的话题不再以学习为主题,更多的是男女间的关系,而讨论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无疑是两个字——喜欢。男男女女像刚刚卷舌的鹦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唧唧喳喳。宁静的校园仿佛一夜间就成了喧嚣的森林。原来那就是喜欢,少年笑了,笑的神圣而皎洁,堪比水里的那片弯钩倒月。

我至今能体会到第一封信发出后,少年急切难耐的心情。它的旅程毫不逊色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将两片陌生的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不安源自于彼此的陌生,源自于他的卑微。在忧虑中,少年不由的有些后悔,不应该如此的冒失。虽然信里的内容无怪乎一些礼貌上的问候以及近况,却难于掩饰内心的爱慕。直到收到她的回信,他的心情又变的激动起来。两封信,两封庄重似公务函一样的书信,却无法否认这伟大的一刻——两个彼此陌生的人终于架起了一坐桥梁。来来往往的书信,让人觉得像是两个很要好的朋友,其实彼此之间,都暗自警惕,害怕失去。

他隐讳的表白,她巧妙的回避,都使彼此的联系时断时续。他的患得患失,他的欢笑悲愁,就像吟游诗人笔下凄然的爱情篇章。然而青春却没有停下她的脚步,那些言语嘈杂,思绪难明的书信,那些躁动不安的心绪,都被埋在了岁月里,风过无痕。有的只是笔落纸间的一个名字——ZL,有的只是咖啡冷却的味道!

一杯咖啡

文/龙沐湾之梦

周未,总喜欢到离海边很近的咖啡屋,点一怀咖啡,选个靠窗的位子,倚窗而坐,望着路上匆匆而去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流,静静地独自品尝……

拿着小汤匙,轻轻、缓缓地搅伴杯中的咖啡,端到嘴前,咖啡淡淡的香味伴随悠悠扬扬抒情的钢琴音乐,缓缓地飘来,沁入心脾,令心情激扬,思绪放飞,容易诱人产生回忆、暇想。压抑一周烦闷的心情,在这余音散开、缭绕的氛围里,得到彻底的释放:一个人,品尝的是咖啡、品味的是生活、品味的是回忆……

人生就像河流,而命运就像曲曲折折的小溪,要流过山谷、流过森林、流过荒漠、流过肥沃、生机勃勃的田野……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顺利汇入河流中。二十多年前,命运让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独自一个来到异乡,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土地上,过着居无定所的飘泊生活,那段难苦的岁月让我深深品尝、体会了生活的难辛,但也磨炼了我的意志,收获了坚定的生活信念,培养了宽容豁达的良好心态:在舒适的环境中走不出真实的自我,只有在泥泞的环境中,才能留下自己奋斗的足迹,展现真实的我。就像品咖啡,虽有苦涩,但更多是芬芳的醇香……

从一九九二年企业第一次下岗失业至今,经历数次的下岗、再就业。每经历一次,就催使我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增长了生活的阅历:品味了人生的百态,收获了更多的经验:人生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总有坎坷陪伴。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关键:失之坦然、得之淡然、珍之必然、一切顺其自然。正是凭着这种心态,让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到今天。

闻着眼前咖啡香浓四溢的醇香,感悟生活的人生百态,回忆自己人生走过的轨迹:曾经拥有的,不能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己经过去的,留作回忆;心中梦想的,更加去努力。生活就像一杯咖啡:只有用心去品尝,除去其中的苦涩,才能品味出它醇厚浓溢诱人的永久芳香。

二O一二年七月十日·龙沐湾

对待逆境 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些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关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了一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生生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你呢,我的朋友,你是看似强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缩了,变软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吗?你是内心原本可塑的鸡蛋吗?你先是个性情不定的人,但经过死亡、分手、离婚或失业,是不是变得坚强了,变得倔强了?你的外壳看似从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坚强的性格和内心而变得严厉强硬了。或者你像是咖啡豆?改变了给它带来痛苦的开水,并在它达到高温时让它散发出最佳的香味。水最烫时,它的味道反倒更好了。如果你像咖啡豆,你会在情况最糟糕时,变得更有出息,并使周围的情况变好了。

问问自己是如何对付逆境的。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人生箴言:当你似乎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境的时候,离成功也许仅一步之遥了。问题在于,你将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逆境。

关于喝咖啡的趣事

文/oldcat

上海人接受咖啡的历史很长,但并不普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喝咖啡的人不多,仅限于接触过西方文化的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中,广大工农大众几乎都与咖啡无缘。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前几年,为缓解食品供应不足的矛盾,推出了部分供少数人经济条件较好的市民享用的高级糖果、高级糕点,与此同时,不少食品店也供应起高级饮料来,当年所谓的高级饮料,其实也就是放两个保温桶,供应热咖啡和热可可茶。热咖啡每杯三角五分,相当于一天的标准伙食费,热可可便宜一点每杯二角五分。那时我家的条件还可以,到了实在馋极了的时候,父亲会带我去喝一杯热可可。咖啡是从未喝过的,一是因为价钱更贵,二是因为据说喝咖啡会刮油水,在那本来肚子里就没有油水的年代里,再让刮掉点油水是舍不得的。所以几乎天天经过食品店,看到供应咖啡的广告,闻到咖啡的香味,但始终没有尝过咖啡是什么味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参加工作了,拜了个相当好的师傅,师傅浙江东阳人,妻儿都在东阳农村。一次乡下来信说,师娘的肝脏不太好,医生建议多吃点糖。糖在当年是计划供应的物资,到哪里可以去弄到糖,师傅犯了难。一天,他走过一家很高级的食品店,居然写着买一斤咖啡粉,可以配套供应十斤糖,他眼前一亮,那时的咖啡粉十来元一斤,相当于一个月的饭钱,好在师傅是七级工,每月的收入有近百元,还承受得起,于是他咬咬牙买下了一斤咖啡粉和十斤糖,糖是托人带到乡下去了,可这咖啡粉扔掉舍不得,送人又没人要,只得自己吃。那时的咖啡粉要煮着吃,弄得整幢房子都闻得到味,可没有加糖的清咖,实在很难吃,他抱怨说天天喝烧糊的米饭汤,我们则笑他是乡下人开洋荤。

文革开始后,本来就不多的几家咖啡馆都改了行,但有一个地方例外,在金陵中路柳林路转角处,有一家点心店,挂牌叫金中食堂,也算是很革命化、大众化的名称了。那里除了供应大饼、油条、豆浆和阳春面外,还供应现煮的小壶咖啡,据说味道还相当正宗。在那个年头,知识分子不是去了干校,就是下放到基层参加体力劳动,工商业者更是被批斗得灰头土脸,但仍有一些对咖啡情有独钟的人,会特地赶到这金中食堂来品尝正宗的小壶咖啡,我走过那里,常常可以看到穿着褪了色甚至是打有补丁的蓝卡其人民装的人,同吃大饼油条的工农群众一起,坐在被碱水洗得发白的杂木八仙桌边,若有所思地品尝着久违了的小壶咖啡,其中的滋味,怕是现在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读书热开始了,我们这代人已经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每到考试的时候,只能向黑夜借时间了,可眼皮总不争气地要打架,据说喝咖啡可以提神,于是便打起了咖啡的主意。那时没有速溶咖啡,比较可行的是到食品店买含糖的咖啡茶。那时的咖啡茶做成象午时茶那样的小方块,大约七八分钱一块,用热水一泡就可以喝,估计是糖加香料,虽然有咖啡的香味,但并不提神,喝了照样打瞌睡。后来又通过熟人到南京西路的喜来临要来了冲泡过的咖啡渣,放在钢精锅里熬,尽管是下脚料,依然是满屋飘香,喝了可以维持几个小时不打瞌睡。

八十年代以后,速溶咖啡进入中国,先是雀巢咖啡,以后又有了麦氏咖啡,喝咖啡还可以如此便捷,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便很快普及到普通老百姓了。送个咖啡礼盒,也是拿得出手的东西,每天喝杯速溶咖啡,逐渐成为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了。

瞎眼男孩,咖啡女生

文/张可晴

他是周边小区的一个瞎眼男孩,每天的统一时辰他城市带着他的导盲犬出此刻街角,而后穿过斑马线去劈面的街心公园。她是街角咖啡馆里的一个咖啡师,每天下班她的第一件事就是透过玻璃窗户看着他跟他的导盲犬过马路。

日复一日,他天天如斯,而看他过马路似乎成了她天天必做的作业,然而有一天,他没有呈现,他不会失事了吧,她想到,随即又摇头,或许是有事担搁了,她苦笑。但随后的多少天,他再没有泛起过,而她却变得成天无精打彩,仿佛早晨看不见阿谁瞎眼男孩,她一天的精神都被抽暇了。

终究,司理看不下往了,问她比来是怎样回事,她支枝梧吾的但仍是把真相说了出来。

“啊?我怎么历来没见过那人。”经理有些迷惑,朝大巷上看去。

她觉得经理不置信她的话,忙又说道:“真的经理,我没骗你,就在那边。”她指着那条斑马线,俄然发明谁人盲眼男孩就站在马路中心,他正看着自己的标的目的,而他的导盲犬却不在他身旁。

此时正时红灯,而他却……

她不多想,当即冲了出去,冲向男孩想把他拉到路边,但是她却只是闻声一阵难听的刹车声,随即使落空了知觉。

最初一眼,她瞥见他正冲着本身笑……

品味咖啡

文/沙洲

是在不知不觉中亲近咖啡,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心中喜爱,不知不觉中就离不开了。

常常在上午的时光,抽个空闲,停下手里的事情,用近乎抚摸的柔情,拿起咖啡壶,一点点注入纯净的清水,慢慢覆上滤纸,一小勺一小勺的放上咖啡粉,拧好壶盖,放到底座上开始煮。然后咖啡香就在期待中逸出一丝一缕,然后咕咕的沸腾,热气和黑咖啡顶上来,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弥漫在房间,拎起壶倾倒入玲珑的杯子。事先放好的冰糖在沸热中渐渐融化,两三勺奶精让黑咖啡的颜色变得柔和,小汤匙在搅动中把更浓的香送到鼻翼,还未举杯,已有三两分陶醉了。

等到气定神闲的轻轻啜一口,丝丝苦丝丝甜丝丝的香一起入了心,竟觉得万种风情尽在这一杯。于是端起小杯子,慢悠悠地饮,汤匙搅动中目光便有些迷离,些些的心事浮上来又缓缓地沉下去,心也就渐渐静下来,静到只有眼前的咖啡,只需一口一口的啜饮。似乎,生活原本就没有凡尘琐事,原本就是一杯香浓可口的咖啡,原本就是这样的安逸和安详。一杯咖啡的情调,让平淡和平常的日子散发了诗意的味道,衬托的人也雅致起来,呵呵,在这样的时刻,既可以眼望窗外,感知外面世界的精彩,又可以环视内心,独享内在的平实与丰厚,静谧里,时光浸润在一杯咖啡里,我拥有着,享受着。

自己煮自己喝,自斟自饮自乐。偶尔有不见外的朋友到我这里,我也会不在乎献丑,请朋友喝一杯,这人必是顺眼顺心的,我会很快乐的忙碌,然后很快乐地看她(他)喝,彼此未必是深交,但是却一定有相悦,简单地说些话,享受着只可意会的交流。

也有些时候,是和三两朋友分享,一起喝咖啡的情景又是另一种美妙了。在咖啡馆,大多是和两个好朋友一起,那时咖啡只是点缀,三个闺蜜在一起,聊天才是主要的,不过是要借那缕香烘托氛围,咖啡的味道一般是禁不起推敲的,我们在意的不是咖啡了,而偶尔也有煮的很不错的爱尔兰咖啡和蓝山咖啡,则是意外的惊喜。

真的是要品咖啡,就会约好了去朋友家,亲自动手。好友会取出她一套精致的咖啡用具,拿出从巴西直接带来的咖啡豆,我会特别踊跃的要求磨豆。摇动把柄研磨的过程也仿佛是与一个可心的朋友亲近,心里洋溢着喜悦,两个女友则会把磨好的粉装入咖啡机,煮好、调好,放到我面前,她们的温柔贤淑优雅也一并融入面前的咖啡。那样的咖啡堪称极致,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的,不可多得也就更难能可贵。三个人赞不绝口的夸着咖啡的好味道,不负了这上好的咖啡和一份隆重的用心。那样的时光,温馨得如同秋日的阳光,慵懒散淡中透出迷人的风韵,咖啡便喝出心灵的契合来,知己之乐尽在杯中了。

多年来,每次听到那首《走过咖啡屋》都感觉无比的亲切,“芳香的咖啡飘满小屋,对你的思念依然如故……”未必是咖啡屋里一定有故事,但歌声里却透着年少情愫的纯净,所以喜欢听,在歌里重温少年时。

一杯咖啡,可以无限意蕴,也可以只是一杯咖啡,简单与繁复都在自己。岁月的流逝,会让很多喧闹归于淡静,但一杯咖啡却越来越值得品味,越来越照见日子的从容与美好。

墙上的咖啡

文/曼悠

一日,我和朋友在美国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里闲坐,品着咖啡,这时候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在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服务生只端来了一杯咖啡,但他付了两杯咖啡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他们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在墙上。他们喝了两杯咖啡,付了三杯咖啡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厅,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一个人进来了。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厅的档次和氛围极不协调,一看就是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有结账就走了。我们好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将纸扔进了字纸篓儿。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美好的东西时,我们应该想到别人——有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钱享受。

再说说那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面带笑容,而那个穷人想要一杯咖啡,只需看看墙上,无关尊严。

我记住了那面墙,它展现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咖啡的苦,牛奶的甜。当两者融在一起。

文/公仲忆银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咖啡的原味就是苦的,就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有时让我们无奈,痛苦,使我们的心情低落。但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仰望那灿烂的眼光,在咖啡上,加上适量的牛奶,不就甜了么?

每当我们遇到苦难,不要一味的只想着如何逃避,而是要如何的前进,克服,加上牛奶,让自己常常成功、幸福的味道。

你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今天,是你未来回不去的曾经。

不要再为落叶伤感,为春雨掉泪;也不要满不在乎地挥退夏日的艳阳,让残冬的雪来装饰自己的面纱。为谁,为女朋友?为男朋友?为父母?为老师? 不,为自己!

苦的滋味

文/百合花开

当一缕阳光穿过薄雾,小鸟跃上树枝,空气中飘来淡淡的茉莉花香,煮上朋友送我的咖啡,看着袅袅的热气从壶中升腾,一股独特的香味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还未等咖啡煮好,我的嘴巴已是迫不急待地想品尝一下这可人的美味了。喝咖啡,最好是自己一个人,独坐在桌子边,来一杯,这样自己的心灵才能与咖啡进行一场全心全意的约会。

轻轻地啜一口,极苦极涩,再喝一口,苦中带香。一口接一口,滚热的咖啡进入肚腑,滋润了心田,丰盈了日子。灰暗的时光,一下子变得鲜亮起来。曾经的失意,曾经的跌倒,曾经的伤痛,在缕缕热气中,不断地回旋,盘升,最终化为无形,随空气的流动而消失飘散。

但凡苦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释怀。《甄嬛传》里,安陵容被关进冷宫,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居然是想吃苦杏仁,一颗颗的杏仁吃下去,童年的不堪经历,以及入了宫的不得已行为,都在她咀嚼的过程中,慢慢道来。那一刻,安小主如一朵盛开的木棉花,比任何时候都美。一个人只有在坦然面对自己时,身上所呈现的光芒才是最夺目的。这一幕比起她昔日冰上翩若游龙、惊如飞鸿的舞蹈,更多了几分惊艳与苍凉。

那日在茶店偶遇一味墨绿色、外形如一根根长长大头针的茶叶。在众多秀美的花茶中,它显得是那么不起眼,甚至有些丑陋。它没有玫瑰的娇艳芳香,没有百合花的清香宜人,也没有白菊的洁白淡雅,却让人不愿意离它而去。店主说,这味茶叶美其名曰:苦丁。

拿木夹取几枚苦丁茶入杯,热水沏入,不一会儿,还原墨绿的色泽,叶子由针形扩散成椭圆形,厚实肥大。尝一口,苦中有一丝清香。店主看我皱眉的样子,莞尔一笑。她给我介绍了苦丁茶的作用:味甘、苦,性寒;归肝、肺、胃经;疏风清热,明目生津,主风热头痛、齿痛……至此知道,苦丁茶可以冶病。每每上火之时,沏上一杯苦丁茶,让我重新找到内心的清醒与安宁。

苦,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苦,让我们懂得了感恩。苦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学会苦中作乐,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我奋斗了18年,也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文/柚子茶

18岁,我考上大学,从农村来到省城。

宿舍距学校得搭5站路,每周5天往返,得花10块钱。只要是不下大雨的天气,我就要七点钟出门,走上50分钟到学校上课,路上顺便把早餐解决。

我不喝矿泉水,也不到大街上林立的奶茶店里买奶茶或者果汁,那得花掉近一顿饭钱。每天从宿舍带一瓶水,到学校了打免费的开水,这样的习惯我持续了三年,不管走到哪里,我都在包里放上我的水壶。

我平常不去外面的餐馆吃饭,倒不是顾忌地沟油,而是外面的一顿饭钱可以让我在学校食堂吃上一天。至于肯德基麦当劳,我长到21岁也没有去奢侈过。那些烤翅鸡腿汉堡对于我,只是橱窗里不可触及的陈列品。

我奋斗了十八年才来到大城市,十八年用双脚走路的习惯让我在乘坐川流不息的公交时,会有呕吐的冲动,这让我想起了在家乡的土路上破旧低矮颠簸的巴士。

曾看过一篇名为《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然而于我,我奋斗了22年也还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我是农家走出来的孩子,年过父母半百的父母把我们养大,他们还在土地上刨食,供我上大学。回家返校,我捏着半价的火车票从人堆里挤出来,愉快地算计着比坐大巴省出来的钱足够让我生活一个礼拜了。家里只有一辆旧单车,那是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记得考上大学的时候父亲说,要是能有一辆车能让我开着去送你上大学就好了。其实,寒暑假买半价车票挤火车是一种别样的快乐,因为心安。

我没有见过哈根达斯,也猜不到60块钱一支的冰激凌能带给我多大的快乐,也不知道7成熟的牛排切起来手感如何。不知道30块的书包和Nike包有多大的区别,iPhone为何比我一年的学费还贵。

大学校园里的夜生活丰富多彩,但 KTV无法给予我快乐,我也不懂如何在酒吧消遣,3D电影于我陌生而遥远如火星来客。我只知道学校周末有电影看,3块钱可以看两场。

寝室里面的卧谈会是很好的交流会,也是很多信息的来源。室友们讨论如何化妆搭配衣服,那个品牌的护肤品好用,哪个商场的衣服更时髦,哪家餐厅的东西好吃。我曾今一度以为Watsons是国外某个时装的品牌。

当她们大谈特谈丽江古城、三亚、世博、亚运会时,我便幻想着是否有机会去武汉,看一看武汉大学。因为我不能豪迈地说我要考上武大读研。大学快毕业了,父母终于快熬出头了,考研是从未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不敢。我知道公费研究生不是那么容易考的,也没有完全的把握。每次打电话回家,我就会很自信地描绘着工作后要努力挣钱,让爸妈能走出农村,出来看看花花世界,享受享受生活。

有人不屑200块钱,而我却要奔波着做家教去赚取,那比我向父母伸手要来得舒坦。也试着去画室做模特,用麻木酸胀的手接过微薄的劳务费。

其实该做工作的准备了,心底里却算计着考研,我淘换着各种考研的书籍,在别人上着各种考研培训班时躲在图书馆负一楼的自习室里自己攻克。

我奋斗了21年,也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累了,去冲一袋速溶咖啡,没有方糖,没有咖啡伴侣,苦涩的却有一种别样的回味,满满的在心底。

享受我不成功的人生

在这个大雨过后的下午,尽管中信广场在闹市中心,西南角面对着同心路的埃克斯咖啡馆依然安静的迎接着客人,我知道这里才可以喝到纯正的咖啡!

同心路上车来车往,一大杯的咖啡在变得温凉之前就成了残存,湿漉漉的空气中,我独自坐在露天的阳伞下,在嘈杂的车辆声里,依然可以听到咖啡厅释放的舒缓音乐。

左边的阳伞下,三个貌似商人模样,很是道貌岸然的衣冠楚楚,隐约可以听到谈论着的是项目、贸易、资金,也不知道做着多大的生意!

在我的对面,一个年轻的黄毛老外,支着时尚的苹果平板电脑,浅银灰色的外壳,在一个大男人面前,就显得很是有点女性化的色彩。上周的这个时间,和他一起的是两个并不漂亮的中国女孩,但听得出可以讲一口漂亮的英语,也许他依然在等着自己的中国女孩,但直到我离开,也没有看到女孩的到来。

从对面的老外向右,阳伞下、桌子旁,是一对靓丽的时尚女子,长得还算漂亮,优雅的喝着咖啡,但自带的旅游保温杯放在咖啡厅的桌子上,就透着不协调,但夹在指间的香烟,却随意的很。

一对刚刚离去的老夫妇,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就闻到了浓浓的雪茄的芳香,浓烈的让人陶醉。老先生穿了一件很“潮”的横条纹的T恤,手里拿着烟斗,我大致留意了一下,不到一个小时,他点燃了三次烟斗,在烟斗闪烁的火光里,浓郁的雪茄香味就弥漫开来,也许是老两口走累了,休息一下,现在已经走远了。

我不过是一个陪着儿子上课的父亲,百无聊赖,于是不得不享受着这样的闲暇时光,也可以回顾自己并不成功的人生,其实也无所谓成功与否,每个人的标准会有很大的差异。

很多年前,自己做学生,并不努力,当从小聪明里醒来,已经荒废了太多的学业,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刻苦学些的好学生,他们的确没有冤枉了自己。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为了抗议学校对学生健康的无视,也曾经地下工作者般的策划着罢课,居然也成功的得逞了,可终究也没成为什么什么的人士。

二十三年前,当周围的人还沉浸在国营大企业的安逸和满足的时候,自己染依然的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南下到了现在生活的城市,漂泊半生,打过工、做公务员,却又“不思进取”,当别人在竞争着那个兵头将尾的小领导的时候,自己却主动的放弃了!

也许自己注定是个善于放弃的人,却不是一个善于成功的人二十三年前,当自己放弃了稳定的工作,独自漂泊南国,周围熟识或不是很熟识的人在很多年的时间里,谈论的是我的脑子坏了、神经了;两年前自己放弃了那个小领导岗位的时候,到今天,依然有人说,是自己犯了错误,被撤职的。一个通俗的说法是“屁股没擦干净,被撤职了!”我很想告诉有这样想象力的人:“其实做了这么多年的小领导,我根本不需要擦什么屁股,因为我屁股上根本就没有屎。”但如果真的这样做,那是很无聊的事情,对着这样无聊想法的人!

咖啡馆的音乐依然在嘈杂里舒缓的流淌,我想周围阳伞下喝着咖啡的红男绿女应该都是有着成功人生的人,我愿意以自己的善意,祝福他们都是成功人士。但作为同样在这里喝着咖啡的人,我的确不是什么成功人士,或许我的人生注定和成功无缘!

我的人生不成功,但并不妨碍我享受我不成功的人生,一如这个雨后的下午,一杯咖啡、心无挂碍、四大皆空!

在路上

文/文清

人生一世,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有些路注定一个人走。

--题记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刘欢唱的《在路上》的歌词。在路上,多么熟悉的三个字!我每天都在路上行走,上学的路上,上班的路中,回家的路上,还有一条没有尽头的心路上……这条路,不知留下了我多少步履,这条路不知留下我多少足迹,这条路不知留下我多少心的印记?

人在路上,这就是人生。不管愿意不愿意,人出生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路,从此我就走在了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上。路在脚下,路在心上。脚下的路有尽,心上的路无头。路,肯定会在每个人的脚下,却不一定在每个人的心中。人生这条路,我一个人走。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是一条漫漫长路,我会一直都走在这条路上。我一直在路上,随意的走着,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固守着自己尘封的寂心,我只是想让自己有个可以回忆的曾经、可以铭记的回忆。

7岁时,我第一次坐火车去老舅家--敦化。和爸爸妈妈坐在火车上,感觉车窗外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我第一次和父母出行。去时火车上看到的外面的千里冰封,成了我记忆中的永恒。回来时的万里雪飘,成了我人生永远的定格。当时幼小的我,没想到这个第一次对我而言,是一生只此的一次。这次出行回来后,母亲得了类风湿便再也不能行走了,从那时起母亲开始瘫痪,永远告别了走路。第一次出行时,我还奢望着能再有机会与父母同行外出,看路上的风景。然而,这份奢望成了不可能实现的泡影。这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第一次出行,也是最后一次出行。如今,40多年过去了,那次行程成了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也经常出门,每当坐在车上或者船上,我会静静的看向窗外,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只喜欢这种淡淡的宁静。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心里追忆着走过的曾经?一个人乘车或坐船的时候,我会在心里哼唱一首歌: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再看看身边的人,不知是否与我一样,在一首歌中回忆一段流离。这样的时候,总让我想起一些人,记起一些事,那么清晰,那么熟悉的同时,却有了"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的人生感悟。在于样的感悟中,会慢饮一杯咖啡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

记得在看《打开咖啡馆的门》一书时,扉页上的"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喜欢喝咖啡的我,常去咖啡厅小坐。坐在环境幽雅的咖啡厅里,手握一杯无糖咖啡,有蓝色的音乐伴陪。蓝色的音乐仿佛是一支蓝色的玫瑰,在深褐色浓香的咖啡陪伴下,夜的布鲁斯将氛围渲染成幽蓝!在我每次去咖啡厅和从咖啡厅回家时,走在路上我会反复默念的一句话。也会在品咖啡时,默念着书中的段落:漫漫的咖啡之路其实从东方开始,源头已扑朔迷离,从带有土耳其风的小咖啡铺到到悬挂水晶吊灯的欧式咖啡馆……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孤独的,就像每一个人生命中的孤独一样。生命的路,每走一段,前面就会少一段。失去的那一段,会成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条路却似乎异常的崎岖,路岔丛生。天空里不测的风云,磨损了年少时的梦想;人群里的擦肩而过,让你消失在茫茫的人海。在我的生命中,有一个人来过又去了,永远地去了,你成了我生命中的过客。在路上,我真的希望自己做一个过客,安静的走路,平淡的接受阳光的冲洗。

现实生活中的太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尤其是在夏天下着细雨,冬季天上飘飞雪花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在雨中或者雪中沿江漫步。一个人在路上,或许多了几分飘零,几分寂寞,几分凄美,但我很喜欢这样一个人走。我知道,人生一世,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有些路注定一个人走。在佛书上看到过这样的话:人世这条路确实不好走,人来到这世上就是受苦的,佛正是经历了人世这些苦难,悲伤,离弃,万般看透,磨难受尽,才成了佛。如此,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心随路转,心路常宽。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正是一串串真实的脚印,最终汇成了我或长或短的一生。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这条路上,我不去苛求结果,只会感恩和珍惜。就像刘欢的《在路上》那首歌唱的一样:"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漫读咖啡,享受人生

文/思宇

倾谈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对于我俩单身来说,生活的话题更多的是爱情和梦想。爱情需要一个男人、需要一个女人,那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在一起是什么?远的不说,近的就像这咖啡豆和空气,氧化的过程兴奋、乏味!所以爱情话题,聊的多,最后记住的还是自己体验的感觉,分享不了。很多人爱谈爱情,与朋友、与家人,谈它的虚无飘渺、谈它的朴实无华、谈它的矫揉造作。可再固执的废话也改造不了别人对爱情的理解,无动于衷的分享莫名其妙的有趣。有一句名言,像爱情一样的是梦想。但梦想什么也不需要,白天可以做梦、夜晚可以做梦。在那一世流年、一路风尘里,唯有梦想不离不弃,支撑一个人走进他岁月的深处,安静着如同一朵花开。而那眷顾的年华里,深浅的年轮上,揉碎的浮藻间,有命运等待着我们,惆怅的令人徘徊、希冀的令人神往,畏惧的挣脱着。你做过这个梦,挣脱命运的桎梏,努力历历在目,你保护的纯净花园终于可以享受冬眠的快乐直到苏醒。而苏醒后,梦不再神秘,它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阅历。就如咖啡和入了牛奶,改变了它原本的颜色、稠度和味道,但却掩盖不了生活原本的苦涩和酸甜。我的咖啡时间一半在思考。

剩下一半的时间,我细细的漫读咖啡,这个时候温度刚好,浓香的味道也已经淡出。经历三年的等待开出第一朵咖啡花然后又经过四个月结出果实,一颗鼓鼓的咖啡果晒出两颗咖啡豆,再经过研磨最后冲煮,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最开心的时刻就是此时带着赞美消逝的时刻。

咖啡香味扑鼻让我不禁猜想它来自哪里,大概是海南、又或者是云南,海南的咖啡豆多是干法晒成,云南的多是湿法,我倾向于干法晒成的咖啡,干湿季明显晒成的咖啡多半会更有性格,但这也只能是一种逻辑推理。我喝的咖啡浓郁没有激情,它一定是云南的咖啡,可我很快就打消了我的想法,因为它叫“哥伦比亚咖啡“,它会是一杯纯正的“哥伦比亚咖啡”?冲煮出来的颜色并不是祖母绿一般透明,也没有红酒的韵味和令人赞赏的水果风味。但还好味道还不错,一家小店能够煮出味道这么好的咖啡也很不错。提到哥伦比亚,选择它的人大概是因为它甘甜的淡香、低调的优雅,况且少有冠以国名出品的咖啡。想到咖啡的名字,知名的像猫屎咖啡、蓝山咖啡,冠以国名的像古巴咖啡、巴西咖啡、夏威夷咖啡还有以港口命名的也门摩卡咖啡,至于花式咖啡,名字就丰富的多。这些咖啡里摩卡的名字最波折,港口如今已经被淤泥封住了,昔日的辉煌如今留名千古却不再复制,而后来又一有意义的是也门的国花被确定为咖啡,也门也是最早开始大面积种植咖啡的国家。后来咖啡成为阿拉伯半岛石油以外的第二大贸易。而咖啡从神秘的阿拉伯到遥远的欧洲,1884年在中国台湾首次种植成功,后来引入云南大理,上世纪50年代引进海南,漫长的传播过程承载了历史的变迁也记录了沧海桑田。如今,咖啡已经随处可见。

盛开在光阴里的咖啡,它不会在灯太闪、人太挤、心太迷的城市里双眼朦胧、与谁相拥,陪着它心跳的是田间的旧时光,纵使时隔境迁,它依然纯洁朴素。而我在一个寒冷的午后与它相遇,漫读它的故事,享受最长情的告白和温暖的承诺。而短暂的陪伴终将别离。陪伴我的也终将是一圈圈年轮,和那即将发生的美好。

梦似咖啡

文/来丽不明

梦,承载着太多的欢乐与痛苦,就像咖啡一样,浓浓的苦涩味过后流露出的是那一丝丝细微的甜。我不知道大多数人的梦会是神马,我也不知道那少数人的梦又会是神马,我所知道的只有--你有一个梦。

每个人,每一天,每一晚都会有一个梦,不管梦的甜与否,它都存在,真真实实的活在我们的印象里。哪怕你都不记得了,它都存在。就像萤火虫一样拥有短暂的一晚,在漆黑的角落里熠熠发光。

每一个人每一晚在梦境徘徊之后,留下的永远只有那残缺的美。而当这些美不断的用遐想的记忆链接的时候,映在人们脑海里的往往又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

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会遇到一个在我们茫茫生命的大河中值得我们去牵挂,去思念,去幻想有一天一起走进结婚的礼堂,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可是,这样的女孩,并不是一定会陪你走过几十年的人。我们爱上的不一定是会和我们结婚的,我们结婚的女孩也不一定是我们爱上的。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还是和自己不爱的人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只是为了生活。

也许你会指责我的话语,可是,你仔细想想,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嘛。你想想你的母亲,想想历史上的那些女人。倘使有一天我们可以回到唐代,你也可以去问问杨贵妃,她是爱唐明皇呢,还是爱那虚无缥缈的权利,酒池肉林的生活方式?我想她的回答一定不会是唐明皇,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有了另外一个人,只是没有在我们的历史纪传中出现罢了。

不说以前,就说现在。像我,我爱上的是你,那个在转角让我一见倾心的你。那浓厚乌黑的披肩发,犹如黑色的瀑布悬于高空,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那一刻我发现你是那么的美,那么的与众不同。也就在那一刻,我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叫做一见钟情的东西。

每天早读,我总是看着书本的每一处,眼睛不停地在每一行每一句中停留。可我的心早已不在眼前的书本上了。每次早读过后,我总是不经意的向窗外看去,我想知道,我的心飘去的地方你会不会再将他带回来,近距离让我感受一次心跳。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换句话说,上帝不会因为你的想念,而改变其他人的规律,他们发展的路线。不过,古语中也有这么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你沉浸在和别人的嬉笑交谈中时,现实总是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的思念,我对你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也和你建立了越来越多的联系。记得你曾经失恋的时候,我为了能让你开心起来,我把自己半个星期的生活费拿出来,跑到食堂买了一袋子的鸡腿,通过我们班的卫超送到你那里去。我不知道你们那晚对我的感想,我也不知道,你吃着我送你的鸡腿时,你的心情是否会好点,我又是否会在你的心里留下属于我的净土,哪怕只有那么一丢丢。

文科时代的两年,我就想失去信号的导航仪,找不到你,找不到我的心。那两年包括后来的大一时代,我没有方向的活在我一个人编织的世界里。

历历在目的现实,让我明白了你是我穿不起的名牌。我也早在那一件件目睹的事实中,渐渐的明白,我不是你要的菜。

当我决定要去放弃你,要去另觅新欢的时候。你的出现再次将我那颗动摇不定的心拉到你的这边。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可以将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放到你的生活中,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那颗朝气蓬勃的心会如此的动摇不定。

可是,事实第一次把我推到了风口的浪尖上。在你的出现之前,我试着将自己的心交托给了我生命中的第二个让我值得说出“我喜欢你”的人。可是你的出现,我不仅不能按照自己原本的意愿全心全意的去爱上她,反而造就了我今后一生的痛苦。

你出现并不是为了找我,也不是转过头来告诉我:你不是我喜欢的那盘菜,也不是你这屌丝穿得起的名牌。你的出现仅仅是为了你挚爱的那位明星--罗志祥。你知道吗?为了你要的专辑,我动用了自己所有的脑筋,包括自己不愿意再去面对的角色我都尝试着去做。在人山人海的广场上,我做到了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回去做的事。

也许你不了解我,不过我却了解我自己。我不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家伙。一旦碰到时间的问题,我会立即放弃这个事情,除了学习有关的事。可是这一次,我是唯一一次做到的有关别人的事。这个第一次就这样被我抛给了你。我在那个广场上足足等了8个小时,我终于将你要的专辑,签好名,细心呵护着带回来保存着。这一存,就是一年。

你知道吗?我每天面对你的承诺,我一想到你能够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有多兴奋,有多么的期待。哪怕你来到这你什么都不做,你待都不待,转身就走了。我都很满足,虽说带一点点的遗憾。

现在,我知道我们不可能了,因为你的行动告诉了我,你的那一字一句的吐槽,也告诉了我。我不难过,我也不伤心,反而我觉得我很快乐。因为我成功了,你收下了我送给你的唯一一次不是我买来给你吃的东西。

既然我们之间的交集在今天画上了句号,虽然你没能成为我最骄傲的妻子,女友,虽然我会带着遗憾走出我跟你的世界,但是我会告诉我自己我会实现和你最后的承诺,最好的而且是最棒的回应会在下一次我们相遇的时候,亲手交给你。

如茶人生

文/淡云如烟

女生院入口的十字路口,有一株长得圆润的海桐。在离得很远的地方就闻得到四散的香气,淡雅熟悉。回忆再三,想起儿时外婆家常泡的茉莉花茶的味道,极似。

父母长年忙工作,童年的一大半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种满菜的小院子,有密密的葡萄藤。习惯掀开深蓝色的碎花布帘,看见外婆站在客厅里,用颤抖的手从碧绿的茶罐里捏起少许碎碎的茶叶放入白瓷茶壶里,冒着烟的开水徐徐冲进去,那些叶片就一圈一圈,在水中荡出丝丝浅浅的茶色。那些升腾起来的雾气,就带着那股独特的清润茶香,在屋里弥漫开来。

忘记了是哪一年,外婆家的旧房子被拆掉。二老搬进不远处的楼房,彼此照顾。姨妈说,花茶不利于健康。外婆听话地收起了所有的茶叶,于是,我的味觉世界里就永远地隐去了那种茉莉花茶的味道。心里,却是分外地怀念。

长大一些。初中时,被学校的跨区政策压得被迫长期熬夜学习。父母都不是爱茶的人,家里只有来客的时候会供上茶水。那个时代,已经极少有人夜里用茶提神。买了大罐的雀巢和方糖,冲上开水在咖啡杯里用小勺慢慢地搅,看着那些棕色的小颗粒彻底地溶尽,随着小勺,一圈一圈地荡出巧克力般的色彩。

不同于茶的清新淡雅,浓郁的咖啡豆和可可的味道几乎是即刻就充满了整个屋子,异常诱人。浓烈的苦和甜交织在口中,最后被可可的温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然后一夜一夜地陪着我从夜走到晨光熹微。

咖啡的滋味让我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一直深深迷恋。试过了不同的咖啡。从最初的雀巢,到后来的冰点,麦斯威尔,铭。原味,特浓,炭烧,卡布其诺。最喜欢的还是麦斯威尔的香草咖啡。尝过立顿的香草之恋之后才明白,原来我喜欢香草口味的咖啡,竟是因为里面有种类似茶的清香。

考上省重点的高中之后去外婆家探望,她保留着儿时我用过的杯子沏好茶等我过去。轻抿一口,不是茉莉花,是云雾绿茶。没有那么浓的茶香,滋味也并不清醇。但是记忆却不可抑止地跑出来。外婆说,花茶不好,但绿茶养生,常喝健康。

回到自己家后,突然发现,这三年,在我完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家里也多了大大小小的茶盒子。姐姐从杭州带回来的龙井,舅舅从四川带回的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明前银绿。还有最喜欢的福建安溪铁观音,口味偏甜而温润,有乌龙茶的香味,小小的几片就可以泡出一大杯。妈知道我喜欢,买了很多放在我屋里。在我不得不熬夜的时候,她会走进来,端走我的咖啡杯,告诉我,咖啡对身体不好,少喝。然而杯子转身就会被我变戏法儿似地偷回来。

那段日子住在学校,食堂总是拥挤,吃不上饭的时候就泡杯咖啡。它于我如食物一般习惯。看见我的他在课上困顿地跟疲倦斗争,微微心疼,会专门为他洗个杯子,在宿舍里亲手调好冲泡好,放在厚厚的棉衣口袋里暖着,把热热的咖啡捧到他的桌边,微笑着看他喝下。那个时候爱情的滋味,亦是如咖啡一般,浓烈的苦和甜混合在一起,却是一种戒不掉的偏爱。很小心地隐藏了三年,用尽所有骗过老师,校长,甚至家人。后来才明白,其实谁都清楚,只是不说破。被骗的不是别人,是自己。长期被咖啡伤得千疮百孔的胃,一如那段爱情过后千疮百孔的心。

我们要用这么久才知道,那个最初很爱很爱的人,其实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人;

我们要用这么久才知道,从前一直用尽心力追求的爱情,在现实面前都不过是一场虚空;

我们要用这么久才知道,过去近乎任性偏执的迷恋,最后伤的最深的都是自己;

我们要用这么久才知道,咖啡是异国童话里灰姑娘的水晶鞋,茶才是近在身边、恒久不变的馥郁芬芳。

捧起茶杯,轻抿一口,铁观音的滋味还是一样,只是换了地方。在走完那么长的黑暗岁月,终于知道回过头来好好关心家人的时候,已到西安,妈还在家里。不打电话的时候,她会常常拿QQ给我留言,说,冰冰,不要熬夜。冰冰,少喝咖啡。冰冰,多运动。冰冰,要好好吃饭。拿起学校超市买回的铁观音茶袋,想起家里没喝完的那盒茶,妈一定会每隔一段时间,就擦干净的。她是那样尊重我的所爱,即使不支持那段根本不算爱情的关系,心里憎恨那个总让她女儿流泪的男生,她也只是劝我放弃,默默地为我付出甚于那个男生百倍千倍的关爱,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永远对我好的,只有她。妈的爱,就像萦绕在我身边长长久久的茶香,迷糊的时候给我清醒,任何时候也不会伤害我,即使不在一起,心也永远在一起。

我不知道外婆是不是也曾经这样疼爱过我妈。她的童年,她的成长,只有她自己和外婆心里清楚。那些记忆,是一生的珍藏吧。我只知道,外婆跟妈都是安静而让人温暖的人。清茗几许,馨溢人生。这样淡雅的熏陶,怎能不浸泡出如茶般的人生?

如果。家里不好买茶叶,让我带好多好多回家去吧。妈,我要跟你一起喝。

还有外婆。以后,让我泡茶给你喝,好么?

浅夏如是 卡碧咖啡不了情

文/飘雨桐

你的突发奇想,有些时候会令我无所适从。这不,一大袋的蓝山咖啡豆。家里没有咖啡壶,我又这么懒——当然,最爱还是雀巢1+2的原味咖啡。那些折腾来折腾去的,所谓的小资行为真不敢恭维。你说,咖啡豆是拿来嚼的。这样,我就可以不啃指甲了。或者,这是既不伤人更不伤己的磨牙运动。

很苦,嚼到最后都是渣儿。你说,哪里哪里又特价。这边,还有二又三分之一盒雀巢原味咖啡。我说,别买别买。这次,轮到你在后悔——价钱又涨回去了!我一天就几杯咖啡,那么多囤着、将来可以用来洗澡啦。或许,你觉得喝咖啡总比喝酒来得强。在你的监督之下,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沾酒啦。

前阵子,各种各样的不顺。被你猜中,还是没有忍住抽烟。很淡很淡的卡碧,多年的喜欢不能、也不打算改变。没有得到什么,更不会失去什么。也就是,借着这个机会让思绪放空。尤其,被你臭骂了之后。放假的作息,变得很不规律。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倒是忘记汇报,倒是让你白担心一场。

也想到,那次唱K点的《新不了情》。起初是给朋友唱的,最后还是推给我亲自上阵。情绪不在,唱得乱七八糟。主动cut掉,自罚一杯(小半杯百威)。然后坐在旁边,自顾自的消停。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里,不经意的学会宠爱自己。现在,更要学习更多的东西。貌似,已经超出能力的控制范围。

空调的温度,很低很低。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两个时空肆意蔓延。所有的情商、智商,加起来还是远远不够。蜷缩着,就像受到惊吓的小动物。浅夏如是,兰桨千渡。自己这关,迈出去都千难万难。遑论其他?岁月悠长,还是慢慢走、慢慢欣赏吧。别生气,别着急。乖乖的,陪我度过这个暑假……

智慧之门

文/程刚

1979年,希尔顿以2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赫尔辛基一处繁华地段商厦,然后将它开发成了一处酒店,很快进入正常营运状态。

不久后,希尔顿发现酒店隔壁咖啡厅生意非常好,酒店里也有不少客人谈生意、会朋友把地点安排在这里。于是,希尔顿便主动联系这家咖啡厅老板,希望与他合作。

谁知,希尔顿却碰了一鼻子灰。原来,这座商厦以前老板与咖啡厅老板因为商业利益仇恨很深,虽然商厦转手,但咖啡厅老板却把仇恨转嫁到了希尔顿身上。

希尔顿了解具体情况后并不气馁,他再次找到咖啡厅老板,提出大厦已易主,现在他只需要在酒店大厅这一侧墙上开一扇门,然后直接和咖啡厅联通,随便出入即可。可咖啡厅老板还是那股犟脾气,并对希尔顿说:“除非你拿一百万,否则,免谈!”

一百万在当时不是小数目。希尔顿经过一夜思考,第二天便拿着一百万递给了咖啡厅老板。当然,咖啡厅老板再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了。

不久后,酒店直通咖啡厅的门装好了。任何一个人看来,这个门花了一百万实在不值。

希尔顿则开足马力宣传,入住酒店免费送10元去咖啡厅、酒店里有一家咖啡厅,是理想的会谈地点……当然,咖啡厅老板也不会让客源白来,因为每个人到这里消费至少要60元,酒店每引进一个人,咖啡厅会给希尔顿2025元,而希尔顿则每人赚回10元。更重要的是,希尔顿酒店从此入住率直线飚升。因为,许多客户见朋友或是谈生意晚了,直接选择在希尔顿酒店住宿。

许多人问希尔顿为什么舍得花一百万开一扇门。希尔顿笑着说:“顾客出了门,就可能去别的咖啡厅。同样,咖啡厅顾客出了门,也可能入住别的酒店。但开了这扇门,他们会认为,这是最便捷最方便的一扇门,最重要的是,我们与咖啡厅打开了‘一扇门’,从此我的生意再没有负面新闻了。”

一百万开一扇门,可能谁都不理解,可希尔顿却只用了两年时间便回了本,而且挣了一百万,这或许就是他的人生智慧之门。

咖啡或者清茶

女人总少不了几个闺蜜,就像男人少不了几个铁哥们。闺蜜们在一起经常做的事是逛街、喝茶、聊天;铁哥们在一起则是打牌、喝酒、吹牛。这是表相,骨子里是相互倾诉、相互取暖、相互支撑和依靠。有些事,在单位不能跟同事说,在家里不想跟亲人说,搁肚子里会憋坏自己。这时,你就需要闺蜜或者铁哥们。他们对你的了解有时甚至胜过家人和同事,他们可以陪你一起疯一起笑,也可以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他们是你的垃圾桶、烟灰缸,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茶杯或者酒杯,也可以是咖啡杯。

很多年前,写过一篇叫《怀旧》的小文,写的是一位叫昕的女子,寄来一份圣诞贺卡,卡上写着“别忘了到怀旧咖啡馆里坐坐!”我于是回答:咖啡是洋玩意,适合都市里的小资,我等居住在依山傍水小城里的人,要怀旧也是去临水的茶楼,捧一杯清茶才合适。

昕是老同学,因举家迁往合肥,所以给家乡亲朋寄贺卡,便无来由的怀旧。当然,并不是真有一个叫“怀旧”的咖啡馆,昕也不是坐在咖啡馆里写贺卡的。彼时的合肥,还远没有如今的都市气象,咖啡馆也寥寥无几;彼时的昕,在一家涉外的大酒店工作,经常接待外国友人,过节也过圣诞、感恩之类的洋节。

昕是闺蜜之一,曾经无话不谈,只因远在合肥,渐渐淡出闺蜜圈子。在桐城,我们的闺蜜圈子有固定节目:每周一聚。

如今的合肥,与十多年前大不相同,城大了,洋了,国际范了,俨然是个大都会。各种高大上的玩意儿,各种大众和小众,别说咖啡馆遍布大街小巷,人家流行的是主题咖啡了。昕在这样的氛围里,一定经常出入各种大众和小众场合,一定也有了新的闺蜜圈子。

如今的桐城,依然依山傍水,却也日新月异。茶楼酒肆也都灯红酒绿的,不复过去的简朴模样。若起怀旧之情,需得去往山里乡间,或可有农家乐,仿着竹篱茅舍,聊慰一下思古(旧)之幽情。

咖啡这种洋玩意也越来越为年轻人所接受,只是桐城的咖啡馆还是没有茶楼多,毕竟桐城人饮了几个朝代的茶,咖啡的广泛入侵才是几十年的事。

桐城人好茶,从达官贵人到平头百姓,从窈窕淑女到粗黑大汉,皆手不离瓯茶不离口。出差旅行整理行装,第一件事也是带好茶杯和茶叶。

我的闺蜜圈子是个小圈子,固定的四个人。固定的每周一聚,虽然这固定常常会因某个成员缺席而泡汤,泡汤了也不补回,也绝不让它变成三人聚或者二人聚。不固定的是有时逛街,有时看电影,但无论逛街还是看电影之后,一定还要有一道程序,那就是饮茶。

亚头脑灵活,最能接受新生事物,若在都市,她必定选择咖啡馆而非茶楼,她是能在咖啡馆里泡一下午,独自读书或者思考的人,她对咖啡的热爱仅次于茶。看看,再热爱,也还是排第二位的,第一位是茶,是茶,还是茶。

卉是古典美人,柔媚乖巧,性格温和,却是对茶情有独钟,不仅只钟情于绿茶,绿茶中只钟情桐城小花,桐城小花还只钟情于一个山场茶园里的出品。她家的茶叶基本是那个茶场专供。像这样专注钟情于某个产区茶叶的人家在桐城还有很多,他们基本上与某处茶农结了对子,年年茶叶上市,都买够一年的存量。久而久之,买卖双方成了好友,两家互相走动,亲戚似的。

云姐是昵称,不表示她年龄大似我们,表示她在我们中间像大姐一样管事。考虑到总去茶楼喝茶费钱,且私密性不够,云姐在她的领地里专门装修了一间茶室,采购了各类茶具,应时应季准备茶点。我们有了好茶也带去共享,什么绿茶、红茶、普洱茶、白茶、黑茶、铁观音……经常是同时沏上几种,大杯小盏,各取所需。

如此,每次聚会,逛街购物或者观影之后,我们便躲进云姐的茶室里:品茶、聊天、吐嘈或者赞美人生,化解痛苦或者分享快乐,八卦一下各自听到的新闻。一番消磨之后,胸中块垒消了,不良情绪没了,美好心情来了,人生幸福度提升了!

于是,由衷慨叹:有闺蜜真好!有茶真好!桐城的闺蜜有桐城小花作伴,真是好上加好!

咖啡遇见茶

文/雨尘子

家附近,有一座商务会馆。会馆一层曾经是一座茶社。茶社不大。每次下班从门前经过,里面昏暗,一个个格子间如一大块格子布铺展开来。目之所及也就如此。茶社,有些地方叫茶吧。熟悉茶道的人来开,专业的味道浓了,身处其间也就不一样了。不一样的是感觉,也是心境。两三个人围坐,听着舒缓的音乐,心清了,也静了。喝茶、品茶,品的,也正是这人生的味道。茶道,的确是一门学问。不过,我们不是陆羽,不懂茶经,也就是喝喝茶,享受生活的一份寡淡,意境,放松身心,这也就够了。

多年前到黄山旅游,被带去品茶。说是品茶,其实就是推销茶叶。不过,看到服务员熟练的洗茶、倒茶,看着也就喜欢。一个小杯子,一口喝下去,细品。茶香弥漫在口中。是茶叶好,是服务员科学的沏茶方式沏出来的茶香,还是被熟练的,艺术的沏茶方式感染,还真是说不清。总之,每个人都会买一些茶叶。我记得,我买的是黄山云雾。粗大的叶子上凝结雾状的白。那也是我第一次喝这种茶。茶喝下去,湿润了喉咙,有些微甜。

后来。大街小巷,特别是富庶繁华地带,茶社、茶吧、茶艺馆开得遍地都是。不过,从未去过。贵。一袋铁观音,一壶茶,在家里喝没有多少钱。同样的茶,在茶吧可就不一样了。一壶茶,怎么也要200元。价格的昂贵,贵在艺术、禅意、意境。看过茶艺表演,也试图学一学,终究被那繁琐的程序吓没了兴致。看看可以,学,还是算了。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全家钟情于茶。我喝茶的习惯,得益于父亲。儿时,父亲下班后,沏上一壶茉莉花茶,边看书,边喝茶,兴致浓了,也拿来一个杯子,给我倒上一杯,一边喝,一边给我讲孙悟空大闹天宫。日久天长我养成了喝茶的习惯。后来又嫁了一个爱喝茶的人。他什么茶都喝。花茶,铁观音,绿茶,红茶,岩茶,普洱。来者不拒。我对花茶情有独钟。后来为了美容,也穿插喝些红茶。红茶里放新鲜的柠檬片。

家中茶叶不少。茶具也有几套。冰裂纹的,青花瓷的,玻璃杯的。看着盒子里一个个漂亮的茶杯、茶壶,不用,看着也享受。家里来了人,为了表示尊重,特意取出崭新的茶具待客。

不工作的日子。每天清晨,一壶茶,一本书,一段古典音乐,就是我上好的生活。茶,如影随形。

【咖啡】

在世界,咖啡比茶更流行。朋友送给我一套咖啡伴侣。不喝着实可惜。这一喝,喝出了习惯。说来可笑。最初喝咖啡的那几年,我都是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喝。喝了几年。即使出入凯莱大酒店这样豪华的地方,也是一杯杯地喝,真没注意别人是否如我用勺子。看张国立演《金婚》,当他出现婚姻危机的时候,和另一个女人约会。那个女子要了两杯咖啡。他用勺子喝。她说,喝咖啡不用勺子。张国立笑了,说,我还真不会喝这洋玩意。我也笑了。这种喝法,我也土了好几年。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用勺子。否则,真让内行人见笑。

告别咖啡伴侣,一直喝速溶咖啡。只喝雀巢。换过别的牌子,总是不能习惯。《杜拉拉升职记》中,王珞丹喝的是麦斯威尔咖啡,喝过一次,还是放弃了。我的舌尖只记忆雀巢。单位门口有一家85°面包房。里面也卖咖啡。咖啡品种很多。一年的冬天,我看招牌上推荐海岩咖啡,心血来潮试了试,还真不错。白白的泡沫,淡淡的,咸咸的味道。寒冷冬日,坐在回家的公交上,一路喝着海岩,一路赏着风景,惬意得很。那是我仅有的一次背叛雀巢。不过,直到今天,雀巢还是我的最爱。

单位楼道,每天早晨弥漫咖啡的味道。大家喝咖啡就像喝茶,随意得很。大大的玻璃杯,两袋咖啡。杯子里的咖啡快喝没了,倒水。咖啡是绝不会再添加的。可想而知,那样的味道有多寡淡。喝茶有道,喝咖啡也是。一个咖啡杯,一个托盘,一个小勺足矣。不解这种喝法。咖啡不是用来解渴的。喝咖啡喝的是一种情调,小调调没了,咖啡最真实的味道不存在了。

很多文人,艺术家都有自己喜欢的咖啡馆。“如果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如果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一句有名的广告词,一种浪漫生活写照。咖啡如茶,影响了人们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品味。

上岛咖啡是出了名的。单位附近就有。几年前朋友去了一次,说,一杯咖啡五十元。我想五十元里,不仅有物质的享受,还有精神的。一杯五十元的咖啡里,享受了环境的雅致,喝出了美好的心境,也值了。

【咖啡遇见茶】

这座商务会馆的茶社开了两年光景,突然停业了。里面开始装修。装修完的茶社改头换面。连名字也变了。咖啡遇见茶。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简直惊呆了。多么耐人寻味的名字。我试图颠倒词序,茶遇见咖啡。这样一读,韵味一下子没了。还是咖啡遇见茶的语感最好。喜欢的还有绿颜色,很有情调的字体。门口安装了木栅栏,平添了田园的味道。紧挨大门,经营小甜点,冰激凌。这样的装修风格时尚又田园。它,倘若坐落于南锣鼓巷或者后海,也都是不错的景致。是谁起了这么一个独特的名字?我想,能起这么雅致名字的人,一定是不俗的,时尚的,有些文化底蕴的人。

每天下班回家,从门前经过,我都会不由自主扭头观望。咖啡遇见茶。一次次看。越读,越让我生出几分惊艳。喜欢。但说不清的东西在心里荡漾。咖啡,西方文明产物。茶,中国文化结晶。两种文化相遇,诞生出怎样的情趣?我倒突然觉得名字应该是这样的:咖啡遇见茶……一个省略号,看的人也浮想连篇了。

我依然在路过,依然读着它。我哪里是读它,我分明在读自己。我和我自己相遇了,不也是发生了微妙的关系么?我爱着茶,也爱着咖啡。咖啡和茶,已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鱼和熊掌我都要兼得。那么,好,分开来。上午一杯茶,下午一杯咖啡。茶,苦涩。咖啡虽更苦,放上方糖,也甜了。茶是提神的,咖啡也是。同样的苦,同样的作用,不一样的就是这水里不同地域的文化。我,既要接受中国的茶,也要容纳西方的咖啡。海纳百川。我的身体,流淌中国茶的古韵,怀揣西方咖啡浪漫情怀。两全其美。正如这个明媚的秋日,听着花开见佛的音乐,品着大红袍。下午,站在落地窗前,端着一杯咖啡,赏景。我的生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我接纳我自己,我和我相爱。那么,就从这咖啡和茶在我身体相遇开始。

在旅游大巴车上,我看见了她。她带着外国男友,回国照结婚照。他们喜欢中国婚纱摄影。多年前,她考入国内名牌大学,选择留学,后定居国外。一杯中国茶和西方的咖啡就这样相遇了。她的母亲一直不能接受外国男友的。一个喝惯茶的人,突然改喝咖啡还真是不能接受呢。当她看到外国女婿,干净,海蓝的眼睛,笑了。外国男友,很纯净的一杯咖啡。安静的,深情的。两个热恋中的人,拉着手上山下山。天微凉,女孩儿穿得少,他拥抱她,传递温暖。一杯咖啡,一杯茶,两个国度,两种文化,融合的恰到好处。入了乡,随了俗。你随我,我随你。

相爱的男女。一杯咖啡和一杯茶的相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受教育程度……相遇,从刹那惊心,好奇,品味,相爱,结合。两种性格,思想,处事风格碰撞,需要彼此包容,理解。不同类型的人取长补短,爱会长久。

与人相处。何尝不是一杯咖啡和一杯茶的相遇呢?生活里找不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咖啡里,茶里,是性格,品行,修养,文化。有些人有咖啡的浪漫和清高。有些人有茶的烟火和大气。没有哪个更好。相识,相处。在彼此里,咖啡寻找茶的古韵。茶邂逅咖啡的情怀。无论咖啡还是茶,互补生命中的遗憾,成就自己的完美。

咖啡遇见茶。遇见的是两个字--文化。

咖啡遇见茶。爱上的是未知的自己。

咖啡遇见茶。邂逅了生命中的真爱。

咖啡遇见茶。多么美好的遇见!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