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关于元旦的散文

2022/12/07散文诗歌

关于元旦的散文(精选30篇)

元旦,亲近旧时光

文/葛亚夫

元旦闲暇,窝在家,忽然发现家里凌乱而陌生。于是,决定收拾一下。

两室一厅,不足90平方米,却花了父母一生的积蓄,并按揭掉我未来的20年。只是,打心底,我并不把它当作家。我的家仍和父母一起,住在乡下。我和它唯一的交集,是一张床、一床书。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个城市,它只是我的落脚点,我也只是它的过客。

次卧没有人住,灰尘便擅自住进来。既然都关不住,那么撵也撵不走。玻璃窗上,那串电话号码已被灰尘湮没。我曾拨打过,和她说了很久很久。如今,她们一起被掩埋、遗忘。

一间屋,扫了一斗的灰土。我没想到,当时间以尘土的形式反刍时光时,会那么凝重,触目惊心。我把它们倒掉。新年的第一天,它们又要开始新的流浪。我端盆水,找来抹布,把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新的一年了,房子和我一样,也要学会遗忘,然后明亮地向往。

客厅的茶几上,茶水和杯下的钱都已泛黄,但一切恍若昨日,我仍清晰记得。

父亲去外地打工,从城里坐车,就提前一天来了。晚上,我带他出去吃饭。那是我第一次“请”他。我点了很多菜。父亲说不饿,匆匆夹几筷子,就数落起菜的味道:还没你娘做得好!吵吵闹闹,两人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父亲的胃也习惯了母亲的味道。

我去结账时,才知道,父亲已结过了。回到家,我给他倒杯水。他喝一口,从衣服里摸出“钱包”:一个塑料袋。他一层一层剥开,抽出几张一百的,递给我:没钱你说一声,别饿着了。我怔住!的确,我好久没吃得这样酣畅了!父亲一定以为我又入不敷出了。

“好好干!”父亲拍拍我。他是为我打气,也是为自己打气。一辈子不愿出远门,为了帮我分担生活压力,父亲豁出去了,也要出去闯闯。父亲的钱,我没花。那杯水,我也没动。每天,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父亲,感觉我们一直还都在一起。

卧室里,很乱。衣物、杯子、报纸、书籍、便笺……蓬头垢面地胡乱摆放着。我一一拾起: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扔掉。就像那些个日子,它们都曾不可或缺,但总会过去,被新的代替。这不能叫始乱终弃,而该叫时光如水。

书籍回到书架上,衣服回到衣柜里。新的一年,都要各就各位。它们走出来,都有自己的理由;乱成一团,也有各自借口。我们一起生活着,彼此都知根知底。有的事,我会帮它们记得;有的事,它们会帮我记得。我收拾好凌乱的它们,是一种提醒;它们唤起尘封的记忆,也是提醒。不过,很快我们又都会忘记,一起回到各自乱糟糟的过去……

收拾完房子,我也跟着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我收拾、亲近的是房子,也是时光。

新年的阳光

文/孔伟建

古人真有想象力,你看这元旦的旦字,不就是一轮朝阳正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吗?人们都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话不错,可是,新年的日出,更容易让人心生感慨。毕竟,浮生如梦,世间万物都长了一岁,太阳和人概莫能外,年轮里又多了一道或深或浅的印痕。

元旦之前的一场强冷空气,让人切实感受到了冬的威慑力。新年的第一轮朝阳还未升起,我窝在暖洋洋的家里给亲朋好友们发短信,我想将我的问候传给他们,别管身在何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相互提醒,在日复一日的匆忙生活里,别忘了共迎新年。

我要赶在第一缕阳光还没洒落下来之前,虔诚地迎接她的到来,在阳台上。我知道,她的意义毕竟不同于往常。尽管,我知道,在城里,在这样的小区里,看不到我儿时在空旷原野之中常见的那样遥远的地平线,当我看到太阳时,它已从东边两栋楼房的夹缝里挤了出来。

可是,我依然怀着感恩之心,双手合十,心里默念着、祈祷着,我知道天气预报说元旦期间,尽管寒冷,可都是晴好的天气。因此,我笃信可以看到长了一岁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太阳再次辉煌升起。屋内温暖如春,窗子上看不到冰花,在这样的寒冷时节,我觉得少了点诗意,感到有些遗憾。我知道是暖气让人变得慵懒了,是暖气让冰花无处藏身了。可我又不能诅咒暖气,年事渐老,我越来越怕冷,越来越觉得暖气真是好东西。什么冰花、窗花的,算什么呢?我忽然又很怀念那些冰冷却原汁原味的遥远的冬天,就像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去世的着名作家史铁生念念不忘那遥远的清平湾一样。

想到史铁生,我觉得有点悲哀,他没能迎来兔年的第一缕阳光。可是,对于他那样伟大的作家而言,他存在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生死。在新年的第一天里,我为升入天堂的史铁生祝福,他可以和母亲欢聚了,可以无忧无虑了。他把那温暖人心、砥砺斗志的微笑永远地留在了世间,这就够了,还有什么比这微笑力量更为强大的呢?

阳光照在防盗窗棂上,反射出银白的光线,暖人眼睛。楼前几株白杨删繁就简,寒冬里正做着迷离的春梦。一方鸟巢,悬于半空,独自体验着高处不胜寒,静待鸟儿归巢。北风小了,光秃秃的枝条在空旷的天幕下,书写着属于冬的童话。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他们也听见了吧?

阳光照进房间里来了,依旧可以看见细小的灰尘,在冬阳里轻舞,这新年里的灰尘似乎都跟平时的不同了呢。窗台上几盆花儿,鲜绿得可爱,吊兰、君子兰、杜鹃、一叶兰、玻璃翠、滴水观音,大大小小的花盆,高高低低的植株,默默地给我带来生机,带来美丽的心境,给寒冬添了韵致。新年来临之际,也该祝福他们呀,四季的轮回里,它们也一样添了年岁。万物静观皆自得,与它们默对的时间长了,这花儿也通了灵性,真有相看两不厌之感呢。

元旦收到亲友的一则短信:如果北风呼啸了,说明春天快到了。是呀,春天就在寒冬里藏着呢,她是一点点化开的。让我们在元旦的阳光里,一起祈望春天吧。

元旦畅想

文/林建致

年年新岁,旧年的脚步正冲向终点。流年匆匆地东去,日子似流水静静地不断流过。新的一年正站在起点上。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在万声的祝福中正一步一步地走着,走向我们,走进丰裕的心坎,走向远方。它在如梭的岁月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走进辞旧迎新的又一年,走进五彩缤纷的心间。

元旦来了。蓦然回首,盘旋在心里的遗憾不时袭击着心灵,纠结在脑际的无奈缠绕在踏步的心头,难以摆脱。而激动在人生路程上的功成名就也包围着我们,孕育在过去的生活上的亮点也辉煌了一时的角落。过去,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等曾经令人感叹,令人感慨,也曾经令人感动,令人感恩。它们的镜头在一个个地拍下;它们的表演在一幕幕地拉开;它们的故事在讲诉着。新年的元旦扫去阴霾,带来新的气象,塑造新的氛围。伴随着元旦的到来,生活走向又一年新生的开始。

元旦里,每人心里埋下一颗光彩夺目、感动世界的种子。在新的一年里,种子重现绿的光华,把绿色铺满大地,把绿意荡涤在人间,把绿色的希望种植在广袤的土地上,沙漠尽可能多地绿化,污染的尘土不再恶魔般地飘扬,尘世远离讨厌的喧嚣,地球在美丽的绿色中吐露芬芳;疾病、灾难和挫折尽量减少,仁义之树茂盛林立;贫穷、饥饿和劳顿尽量不再存在,关爱之苗茁壮成长。你我浅吟一首《祝你平安》,低唱一首《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一起欢度元旦佳节,喜迎新年。

元旦里,我们每人呵护一棵生命之树。在新的一年里,空气远离污浊,远离烟尘,远离有害物质,把新鲜带给世界,带给人们良好的的环境。植物的生命盎然,广布天下,吸收多余的温室气体,避免因之引起的过度炎热,放出供给呼吸的生命之气。一切在生机勃勃中屹立,一棵棵绿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绿化我们的空间,净化我们的心灵。可恶的灾难远离人间;贵重的生命重现神奇;玉树、舟曲和芦山的痛苦不会重演;物质危害不再为恶,食品安全常留人间,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地沟油等远离生活。生命健健康康,生命永呈绿色,安全长在,平安是福。

元旦里,我们收获丰收的果实。在新的一年里,累累硕果放在经济腾飞的时光里,将最好、最亮、最美的追求实现,用之于民,为民谋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奋力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处学会珍重自己和别人;勤奋学会知识,学会探究;生命之浪营养我们的心田;丰收的景象川流不息,大地的粮食放满扬眉吐气的仓库,人民解决人口众多的温饱,奔向追求的小康,迈进向往的富裕。

元旦里,我们手捧祝福,敬献情爱。在新的一年里,无论怎样忙里忙外,无论怎样四处奔波,我们放下繁忙,忙里偷闲,找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祝福父母,祝福长辈,把真诚的祝愿献上。血溶于水的亲情之花永远开放,永不枯萎,永不凋谢;互助的友情之果长结,甘甜如蜜,芳香独特。关心孩子的爱在弥漫,在传递,在播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风吹来,老人安享晚年,不愁吃穿,不感孤独,亲人环绕四周;孩子得到照顾,得到成长,走向独立,迈向成熟。

元旦里,我们用最真诚的情感祝福自己,祝福他人;生命之林常青,感动洒满世间;丰收的果实得以收获,生活多姿多彩,绽放光芒。我们洒遍热闹沸腾的的喜庆,共同庆祝喜气洋洋的元旦。在欢快地走来的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里,挥手告别昨天,留住美好,快乐欢迎新的一年。

元旦,别样的记忆

文/魏益君

记不清是哪年的元旦了,大概是我六、七岁吧。那时生活还比较贫困,但是过小年(农村称元旦为小年)总得吃上顿白面馒头。终于可以吃上白面馒头了,我谗涎欲滴。可当我拿起大啃一口时,却愣住了:原来白面只是一层皮,里面是玉米面。母亲说:“吃吧,这是银包金,吉利!”我知道,这是因为家里穷吃不起白面,母亲便有了这样的“杰作”。但“银包金”总比地瓜煎饼强多了。那个元旦,我们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最后只剩下三个馒头。母亲当时就给我和弟弟分了,弟弟两个,我一个。我怕第二天都被弟弟吃了,便把属于我的那一个收起来,用纸包了,放在床头。谁知,夜里却被弟弟的一泡尿给淹了,害得我心疼了大半年。

让人怀旧的元旦,当是1990年。那年元旦前夜,部队和驻地群众举行新年团拜会,千余名官兵与驻地村的乡亲们齐聚部队礼堂广场,共话军民鱼水情。震天的礼炮,灿烂的礼花,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场面。

团拜会结束后,政治处主任让我将团拜会的内容形成一篇稿子,送给地方媒体。稿子写完了,可我却犯了愁,这样时效性强的稿子,报纸显然不可能用,送给广播电台,新年元旦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值班。

当我抱着侥幸一试的心态来到市广播电台采编室,惊喜还真的有人值班。值班同志正在伏案书写,见我进来,直起身子,冲我友好地笑笑。

我将稿子递过去,他看过后大声地说:“原来你就是魏益君啊,真是久仰。经常在报上看你的作品呢!”

我也赶紧请教对方大名,他说他叫王龙泉。其实,王龙泉这个名字对我一点也不陌生,不仅《青州报》每期都有王龙泉的名字,市报、省报也经常看到他的文章。

那天,我们一见如故,交流了很多有关写稿投稿的事。分别时,王龙泉嘱咐我以后多给电台写点稿子,并笑着说电台也有稿费的。当晚,我那篇《焰火花开尧王山》的报道便在广播电台播发了。

记忆尤新当属2001年的元旦。那年元旦前夜,当时我在《临沂日报·平邑版》工作。那一晚,为了赶发县委书记、县长的元旦祝词,当晚成稿,当晚排版。由于成稿急,再加上微机照排系统刚组建不久,业务不熟。当我们校对无误传完版时,已过午夜12点。饥肠辘辘的我们,来到夜市的小吃摊。社长非要老板包水饺。我们不解,大半夜的吃什么水饺?寒冷的星星下,我们端起温热的酒杯,就听社长说:“新年好!”我们一愣,接着笑了。是啊,端起酒杯,我们已经在新的一年了,难怪社长非要吃水饺啊。

啊,又是一个元旦如期而至,我想回到乡村,与我联系帮包的贫困户再创一个难忘的元旦回忆。

一年复始话元旦

文/钟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她从《诗经》中款款走来,载着五千年的祝福,载着五千年的憧憬,充满着诗情画意。

古往今来,元旦诗歌,名篇佳作,脍炙人口。站在新春的门槛上,面对这新日子的亮丽洁净,伴着天地间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啜饮着绿茶,品读着诗歌,感受着新年的如意吉祥、快乐喜庆。

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等,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它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古时候,元旦有宫廷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宫廷元旦贺岁的场面。晋朝的傅玄《庭燎》诗也描述了当时的欢庆情景:“元正始朝享,万国执圭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

至唐代,迎春贺春的习俗盛行,诗人赋咏情浓,在这些诗篇中,有记录传统习俗的,有抒发情怀的,有描写喜庆气象的,真可谓多姿多彩。白居易以“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的诗句来表达自己虽已过60岁,仍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厉元在《元日观潮》诗中曰:“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寥寥数句,清新流畅,生动地描绘了达官贵人新年尽兴狂欢的热闹情景。卢照邻《元日述还》就写得更妙了,他写道:“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但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这一首诗以记述人歌、花舞、岁酒、草色风光,形象地描绘出新年欣欣向荣、灿烂缤纷的景象。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爱国诗人陆游,于元旦日触景生情,把酒写联。宋伯仁《岁旦》:“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这首诗也写到了古人元旦贴春联的习俗。

明代着名诗人陈献章看到邻居家欢度新年的喜悦,不禁诗兴大发,写下《元旦试笔》:“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这首诗不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更洋溢着人们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

纵览以元旦为题的诗词,我最喜欢的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930年元旦写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气概,读来令人振奋。

辞旧迎新,元旦感怀

文/桂西庞霄云

(一)

匆匆转眼,又是一年跨年,明明还有许久的时候,心情竟不自然的开始了淡淡的忧伤,有着不舍,有着怀念,有着迫切,直至年末的今天,2020年的尾声就来到了我们的眼前,这个时候,心情却有着从未有过的平淡,许多繁杂的心思汇集在一起。当初陪自己跨年的人还在那座城市,还在老地方;有的人和老友,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离去,显然,感受到了身边同辈的朋友就这样越来越少了,免不了凄凉萌生;不一样的是彼此之间年龄又长了一岁,感情又更加递增了。又感受到了时光就这样在我们的目光中,真实日新月异,崭新激情。

细想和追忆,这一年发生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是非冷暖,是最好的诠释,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总是在那飘然的时光中感概,追忆盘点着得与失,又计划着明年所要追求的东西,一切的一切就在这种情境中潸然而过,也仿佛感觉到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又和大家一起站立在一个新的起点和平台上,接受新挑战;如果一个人不会总结属于自己的那些过往,那也是心地上的一种悲哀,更是一个麻木不仁、碌碌无为的真实表现,因为思想已经被那些满足所替代。而我,却在元旦来临时总是爱去联想和追忆,去感触那些前后的继承和发扬。

因为,“元旦”的由来是有个历史传说,据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给我们这么一个华夏的国土留下了最真实而有说服力的历史佐证,很是暖心。

中华民国时期,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是,在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欢庆一天。

(二)

感叹,时光匆匆,白驹过隙,日光荏苒,恍惚间又是一年。真实了年年辞旧岁,岁岁迎新年。元旦节,这个一年一度令人释怀、兴奋的日子,对于我,自懂事的时候起,似乎就没有过个什么鲜样来,以往这时候发生过什么,都成为那些点滴记忆的云朵,飘然时光,脑海里象个抽空的酒瓶子,没有一点印象。而伴随着年岁增长的时光里,思想就发生的变化,面对着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光景,人心思想的感叹与经历的感悟就感受很多很多……2020年元旦就不同了,这天回忆所做的事情,仿佛已深深地铬在心间,想必以后应该不会再没有痕迹了!

时光就这样不管你真实地挽留,也无法留下念头的那一份匆忙,都在你的心思里,默默着它奔劳的脚步,让你不得不跟随它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进入到人生的暮年,让心思在许多感怀中沉思;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间,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思想感怀萌生许多,都会写点文字作个记录,更是让自己的心情得到那么一点的平复,向过去的一年作个告别。即将逝去的2020年,无论家与国,都是最不平凡的一年。都在让我们每个人都在时光匆匆的鼠年起启里,见证了它所发生的大小事故和国事变迁所带来的伟大成果而感动,而点赞,而欢呼致敬!

值得点赞的就是抗疫新冠病毒的成就,2020年元月以来,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蔓延,截止本月底,全球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达177万多人。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最美逆行者。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他们带领团队逆“风”而行,迎难而上,他们维护了国民的安康,他们用牺牲小我来实现大我,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同舟共济,攻坚克难,使得疫情得以稳控。也正是这场疫情也更加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幸福感的国度!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2020年,“我国成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夺取了扶贫脱贫攻坚的巨大胜利;各项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开创了“中国制造”“中国成果”“中国丰碑”的新局面,抗美援朝七十年庆典,祖国的强大富裕,叫亿万人民欢庆,叫各族儿女骄傲,让我们家园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制定的宏伟蓝图,让国人心思激荡,让全球人民瞩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五星红旗在世界上空嘹亮奏响飘扬。挥手告别,不再惶恐,不再焦虑,不再抱怨,更多的就是寻回我们的信心、平静和坚定,还有远景,以及对未来日子最美丽的憧憬。不曾辜负年华、不曾辜负自己。面对重大困难,我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制度保障,共同努力交出了人民满意、世界瞩目,载如史册的答卷。

(三)

最终的感叹,变成了许多搁浅心地上的话语,充满激情,回望感触,注目沉思,感叹万千,思想自己被政策领导动员强制提前退休十八个年来,都在按不就班“三点一线”生活,不在每天奔波劳碌。而是在网络上玩弄文字,学习创作发表作品,交流心绪等等,更多的是,就在把自己四十多年来的文学创作整理成册,在2018—19年已经编辑了32本自己专集的基础上,2020年又继续编辑整理了11部专集:它们就是:第33集《心灵//情爱//絮语》(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4集《我们都在阳光中叙说梦境》(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5集《我们都是阳光的殉葬者》(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6集《歌唱:在土地的裂缝中》(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7集《我,捧着泥土真情歌唱》(系列随笔散文诗专集);第38集《从那残缺的格言中醒来》(抒情随笔散文专集);第39集《缕缕红尘抚慰着我的伤痕》(现代诗歌专集);第40集《经历劫难的我不再幻想》(现代诗歌专集);第41集《我们,都在象形文字里游戏》(现代诗歌集);第42集《文字真实情诉求》(代笔撰写各类报告等文集);第43集《退休殇感★心思絮语》(心思随笔散文组章专集),收获感怀,留存心底。同时,我还在《中国作家网》《贵州作家网》《西部文学网》《旅游文学港网》《红网文学专栏》《贵州文艺网》《360个人图书馆网》《短文学网》《澳华文学网》《华人头条文学网》《墨舞红尘文学网》《百色新闻。文学专栏网》《诗词吾爱文学网》《东方旅游文化网》《东方文学网》《中国缘文化网》《海南作家网》《当代文学艺术网》《广西新闻。文学专栏网》《博客中国网》《蜀韵文学网》《兰草地美文网》《麦林文学网》……等近30家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千多篇章(首),真实收获与网络平台学习。

时光飘然而过,正如我在《退休殇感★心思絮语》文中写道:“是的,青春的无奈和精彩,人心的惆怨和不服,人生的感怀与惆怅,就这样伴随着时光的悄然和我默默无语沉淀在苍茫的大地上,感怀心思的情怀疼痛心旅,而最终人的年老是万物都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就这样慢慢地融化到我们的心身,已经变成了最终的一个生活规律,茫然和适应,就这样支配着我的行动。回味与思想着它已被记忆磨损的失去了原来的样子,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时光都被丢在了曾经的风雨足迹当中。今时今日,曾经的风依旧吹着老去的记忆,激荡着美妙的青春时光,一切美好的过程与片段只能成为追忆的光点景象,多少梦寐以求已经消失在彩色光影里的故事里,却再也想不出它何时何地拥抱过多少青春,又送别了多少年迈,就如那些飘零的红叶在风里散落,终归于尘土之中,然后又真实地搁浅了许许多多最真实与宝贵的人生片段影象。更期许我永远需要一颗向暖的心思呢?那又为何不让我们留一颗素心在尘世,给流年一个浅浅的微笑,每天活出那最灿烂,最有精神的也只有自己呢?!”

(四)

是的,有时也烦倦这样的生活方式,但内心有点责任和担当,还有最终的热爱创作,以及为大文化建设繁荣网络而尽自己一份力量的心思,迫使着自己不得不前行!谈不上有什么成绩和收获,只是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有所充实和多彩罢了。大家知道,不管工作环境还好,休息时光也罢,只是每天坚持做好属于自己的每天的那些事,也不用太多操心,因为我心地就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早在进入20 年代初期的时候就已经被那一个特殊政策勒令退休了,那心理还能够有更多奢望吗!只能在那些真实的目光去感受时代的进程,创痕心思坦然。

新年感叹,一个人一辈子的时光,区区可数,活着的时间那么有限,死亡的时间却是无限,就此一生,怎能在挥霍而至?又如何不在属于自己的每一分时光里去珍惜那些珍贵的光阴?又如何不为我们的国与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津津乐道?如果把我们自己融入整个国家的事业当中,去思想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呢!那我们的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为此,每每迈步行走在前进路途中,我们遇见着形形色色的人,经历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情绪也随着跌宕起伏,明白了,什么可视?什么可得?不是因为我们怎样,只是因为懂得舍取。有人说,“人是一种奇怪的孤独动物”,有时候,想要别人贴的很近,却有时拒之千里,也许,这是本身感情的寄宿,也许,是因为懂得冷暖自知。

真实的过程,一世浮生一刹那,一程山水一年华!再见!不堪回首让人刻骨铭心的2020年!让我们共同牢记习主席在“2021新年祝词”中最后所说的那样:“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听,202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分秒的光景里,让我们共同打开窗门,敞开胸怀,全身心投入到2021年各项事业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奋斗当中,开拓创新,风雨同舟,牢记使命,努力拼搏,催人奋进,开创业绩,但愿我们祖国山河无恙,家国安康,捷报频传!

——2020//12/31晚创作于陋室书房。

元旦是碗腊八粥

文/张春波

公元纪年法中,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而吃腊八粥则是农历腊月初八的民俗,两者毫不相干。可是,翻开2012年的日历,元旦和腊八节却不期而遇,于是喝碗腊八粥过元旦就成了新年的迎新序曲。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佛粥,即腊八粥,袅袅的粥香飘在古老的民俗里,送粥、吃粥,祈福增寿,喜迎新春。其实,对我来说,元旦就是一碗腊八粥,那一碗碗内容丰盛的由五谷杂粮熬成的粥,承载着新年的憧憬和美好的情愫,温暖着我的胃,温暖着我的元旦记忆……

现今,腊八粥不稀罕,想吃就吃。记得儿时,我家一年中是要吃两次腊八粥的,就当时条件而言,那叫“奢华”。母亲除了在腊月初八熬粥外,元旦节也做腊八粥,为什么呢?母亲说,“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应该早起,感受一下清新的气息,可平日睡惯懒觉的你们怎么起得来,我只好用腊八粥的香气来引诱你们了。另外,丰盛的腊八粥也祈盼我们这个家今年五谷丰登,有好日子过。”为此,母亲按照家乡的食俗,在12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就把洗净的粥料备好:红豆、绿豆、糯米、大米、红枣、花生、薏仁、莲子以及几样新鲜的水果、冰糖和橘皮丝等。

元旦清晨,母亲抱柴升火,烧水放料,在厨房里不停地忙活。母亲熬粥很有耐性,她先把不易煮烂变软的红豆、绿豆、薏仁、莲子下锅,用小火熬煮,待它们胀裂开口儿,再加入易烂的糯米、大米、红枣、花生,用文火慢熬细煮。为了防止粥稠粘锅,母亲便用长柄勺不时搅动,浓浓的粥香也随之飘散开来。这时候,不用母亲喊,我就从床上翻身而起,匆匆洗漱一下,走进厨房,一步不离地守着灶台。那自锅盖边沿升腾起的蒸气裹挟着缕缕诱人食欲的清香,撩拨得我垂涎欲滴。看到腊八粥熬得差不多了,母亲就放入雪梨片、蜜桔瓣儿和少许冰糖、橘皮丝,熄了灶火,利用灶膛里的余热再焖上片刻。这样,一锅热气滚滚、香味扑鼻的腊八粥就算熬好了。

母亲揭开锅盖,只见腊八粥晶莹剔透,红中透白,白里染黄,黄中泛绿,令人目清眼爽。性急的我手捧着粗瓷碗,踮起脚尖,不停地催促母亲赶紧盛粥。母亲伸了伸酸楚的腰,笑哈哈拿起勺子,一边往碗里盛粥,一边自编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元旦吃了腊八迎新年……”此时天色大亮,全家喝粥,新的一年拉开了帷幕。

母亲做的腊八粥好吃,香甜适度,滑腻可口,粥中又有果肉,慢喝,细嚼,味美之极。元旦品粥,可谓香甜在口,温暖于心。年年岁岁,母亲用一碗碗腊八粥为我们祈福,我们就在一个个元旦中成长。

元旦是碗腊八粥,浓浓的粥香中飘散着母爱的味道,在唇齿间萦绕,让我久久回味。

元旦抒怀

文/黄春景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溪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在新年的门槛上,无论是古人还是我们,都会在元旦到来之际生发感慨,抒怀几番。

明代陈宪章的《元旦试笔》:“天上风云庆会期,庙谟争遣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这种喜庆佳节的动人情景,不仅彰显于明代。如今,我们在欢度元旦上,形式多样,各有精彩,同样散发着厚重的节日气息。

唐代“田园山水”派诗人孟浩然在《田家元日》中写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诗人的那种恬淡、惬意,于我心有戚戚焉。前些日子,我加入了诗词学会,闲暇之余,以诗词会友,不亦乐乎。元旦前夕,我们三五成群深入乡野田间,用诗词去勾勒新年的农忙图,用诗词去表达节日的朴素、清新、自然。

宋代诗人宋伯仁的《岁旦》:“居闲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让我悟出了元旦的另类新境界。诗人的处境、抱负不同,其意境则迥然有异。就像现在的我,远离了闹市的喧嚣,寄情于乡下,安静的环境赋予了闲适、淡泊、怡悦的心境。其实,人不一定要在舞榭歌台打拼日子,找一处适合自己的居所,重蹈陶渊明田园般的覆辙,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喜欢在元旦抒怀,不同时代的文人墨士都有一段史话和佳话,这些有关元旦的诗词,脍炙人口,至今读来让人爱不释手。岁月的足音,轮回着四季,辞旧迎新,我们有着太多的抱负亟需抒怀。当掀开2014年第一页日历,我们的人生之旅伴着元旦的钟声,踏着新年的诗眼,再度扬帆起航。

2016,我们都要幸福

文/雨清泽

元旦刚过完,春节的脚步就近了。繁华街道的橱窗里挂满了好多彩色气球和颜色鲜艳的衣服,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

记得在读古诗词时,发现一个女子在春宴时,毫不委婉且隆重地表达出自己的新春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在宁谧而飘雪的诗意夜晚,让我们也挥笔写下自己新一年的愿望清单吧。

元旦三天小长假,我选择了休息和阅读。去图书馆里看书,我注意到依然有不少人在认真阅读,看着自己喜欢的书。我拿着自己带着的书单在电子查询系统找书,一连查了10多本,都是只有馆藏,而不能外借了,原来我喜欢的畅销书都被爱阅读的人借走了,一时间,觉得好失望。随即又很欣慰,原来这么多人也在喜欢文字,喜欢着阅读。虽然在网络发达、纸媒式微的年代,还是有人热爱着纸质阅读。

读书写文字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而阅读就是实现这些梦想的路径,就像我们心中怀揣着看世界美景的愿望,而要看到美景,必须经过险滩、暗礁、黑暗的隧道等等。当你置身黑暗的隧道,感觉恐惧时,忽然发现有人同行,顿时便有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有了温暖而坚定的小确幸,原来,幸福的滋生有时就是这样简单。

住在隔壁的邻居在元旦那天搬了进来。他们秋天时就装修好了,选择在元旦搬家大概是图个节日喜庆。我去祝贺他们乔迁之喜,老太太就站在门口和我聊了起来。原来房子是她小儿子买的,小儿子是个残疾人,出生的时候,就没有手,这让她一直觉得对不住儿子。可儿子很争气,上学时,被到学校里选拔运动员的教练看到,就去练体育了,还获得了国内比赛的好多奖项。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买了房子。他还经常接济两个在县城工作的哥哥。现在老太太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婚事。我劝她说,不要着急,婚姻大事,还是要先看双方的人品、性格,没有人只在乎外表,即便外表再漂亮,如果心理扭曲、不懂得过日子,也不是好婚姻,毕竟双方在一起,就是为了让彼此生活更容易一些。新的一年里,希望正在努力的邻居能遇到爱情,找到自己的幸福。

梦想清单,或弘大而长远,或细致而现实,总之,都是为了让每一天的生活不再抄袭昨天,为了让自己知道为什么而活,无论长远或短暂,我想,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2016,我们都要幸福。

元旦踏雪赏梅记

文/谢新正

一夜雪落悄无声。

只是到了清晨,才发现雪—昨晚又来了。漫地银装素裹,街道上到处结下厚厚的冰,冰雪兼容,青冰与雪冰相伴,走在上面,立即便体会到如履薄冰的实在危险。稍有不慎,就会人仰马翻。

满天飘零的雪花倒也无所谓,在天空中自由自在舞动着,犹如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如此季节,净化了的是空气,滋润的是身体的各部器管,还有淡淡的心境。固然天寒地冻,但只要你始终如一般坚持,你会发现真正的美,其实就在这雪落的日子里。

几年前,也是如此一个雪花飘零的日子,与朋友画家金镪先生一块儿踏雪访梅的旧事,一下子蹿出脑际,不容过多思考,率性去了那腊梅树下。一夜雪花蓄势,腊梅树上团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花骨朵,大老远就能看出数分美意;等待走近了,仔细观看,只是还不见一朵梅花绽放。只见腊梅树上当年结下的黝黑果实,在淋冽寒风与干燥气候的折磨下,干涸了,但却依然顽强挤占着枝头;如果要摄影,就难免将那些残败的景色也拉进镜头,就会粮莠不分,主从莫辨,图片大打折扣。再说,那腊梅树下小院里积雪也少得惜惶,少了背景,无法弥补腊梅本身的缺失,也就难出新意了。

小城东街巷道深处也有数树腊梅,到了如此季节,也当竞相绽放么?只是今天这家大兴土木,明天那家又张诺着将房子弄高,家家户户总是叹息着不能自个儿弄出个摩天大楼来。城中村确实到了最繁荣的时代啊。也难怪嘛,人们有钱了,自然要大兴土木,个中秘密几人不知晓呢?

那些百年老树,“土着树种”还能安然无恙吗?我顺着自我思路里的小路,漫步在大街上,飘零的雪花搅和得心境也冰凉了大半截,我要去寻那一树树腊梅,要去听听冬天的声音。

我执拗的想:“兰梅竹菊”应当成为现代城市的主旋律,融入城市的设计理念里,那可是地道的中国元素啊!至少在相当的地方要保留这些传统君子化身、岁寒三友形象的一席之地。因为千百年来沉淀下的文化底韵,总得要珍惜有加,用心呵护,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才对啊。不要弄得今天这儿栽下一行外来树种,明天那儿弄些泊来花卉,将地方本有的东西一律连根拔掉,永远调换着每一届领导的爱好!到了子孙后代、仅仅留下数典忘祖的笑话,那该是多么悲哀的故事?

不论一草一木,本土性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释读它的存在,还真能品读出其中的人间沧桑故事;能品读出一个城市翻天覆地变化的轨迹;能体味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莫大快乐,掌握得失的分寸。我踏雪寻访的老梅,据说也五六十年树龄了,不知再过五六十年,我的子孙还能看到他的存在不?

如那腊梅尚在,在如此雪花飘零的日子,我相信他们也会去踏雪赏梅的。

一次难忘的联欢会

文/丁昊龙

时间犹如流水,转眼间,一年又不知不觉过去了。元旦那天,每个班的同学都准备了五花八门的节目喜迎元旦,我们班也不甘落后,大家早早地就把教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子排成“U”字形,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喜庆元旦”。我们要举行一场元旦联欢会。

联欢会开始了,主持人满面笑容地说:“今天是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场联欢会。”热烈的掌声响起来了。“首先请合唱小组为我们带来一首歌吧,大家欢迎!”这首歌真好听,歌曲结束后,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她们的感谢。接下来,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关于元旦的知识,原来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俗,许多地方过元旦的方法都是不同的,如蒙古人过元旦,要在草原上摔跤、赛马等。

联欢会到高潮时,小主持人说:“有谁愿意来表演一个节目啊?”全班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都不敢上台。这时,我们班的“笑星”王子健的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主持人就叫了他。王子健上台了,他的脸有点红,不过,看得出来准备了很长时间。王子健讲的笑话是“讨吉利”:“大年三十,芳芳的爸爸挂年画。他挂好第一张后,便叫芳芳从后面看看他挂第二张是否与第一张齐平。为讨吉利,爸爸叮嘱芳芳说:‘我要是挂高了,你就说发财,我要是挂低了,你就说健康。’”笑话讲到一半,全班已经被王子健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引得笑成了一片。王子健接着说:“当爸爸把画挂好后,芳芳左看右看都一样齐,于是报告说:‘爸,不发财,也不健康。’”全班立刻爆笑如雷。

元旦是新年的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身体健康,学习优异!

匆匆那年我成长

文/张振平

办公桌上,2015年的台历崭新依旧,年尾与年初的区别只是那些代表日子的纸片,从台历架右边移到了左边。眼瞅着右边又只剩下薄薄的一页纸,我的心不禁彷徨,耳边似乎有岁月之河在淙淙流淌,似乎有新年的脚步笃笃踏响……

有关过元旦的记忆,多是在学校读书时候的事儿。阳历新年对于老家依附土地生存的人们并不是特别重要,我的父母就从来没有专门迎接过它。

第一次感觉到元旦迫近的兴奋,那是在我读高一那年。老师让我们组织一个“庆元旦、迎新年”的联欢晚会,那时的我木讷、不善歌舞是出了名的,但我喜欢画画,做一个幕后工作者还是十分称职的,画“庆元旦、迎新春”板报,做彩色拉花、拉链都是我的强项。连着几年在教室布置的工作我都积极参与,而且乐此不疲。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要站在教室中央,在众目睽睽之下去表演点什么。

1993年元旦是我在高中度过的最后一个新年,禁不住同学们蛊惑,也是为了不给高中生活留下遗憾,我应下要在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自己刚刚答应的事儿,不久我便后悔了。我去找安排节目的同学,让他取消我的节目,可他死活不同意。没办法,我只好抓紧元旦前的那几个晚自习课间,让好朋友陪着我,硬着头皮去操场练习,《苏三起解》中“苏三离了洪洞县”是我非常喜欢的唱段,平时也会哼哼一句半句的,我准备表演的就是唱这段戏文。功夫不负有心人,联系后的结果令我自己都感到意外,我竟然能把这段唱词顺下来。

那该是我终生最难忘的一次元旦晚会。从主持的同学宣布晚会开始那一刻起,我都在紧张着自己的节目,对同学们精彩的表演几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主持人点到我的名字时,我正沉浸在自己内心的表演当中。我的发愣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等我面红耳赤、战战兢兢走到教室中央,张嘴要唱的时候,突然觉得嗓子眼发干,似乎要冒出火来。只记得当时,教室里安静地出奇,出席晚会的校领导、受邀请的任课老师,还有所有的我亲爱的同学,那么多的眼睛,聚光灯一般的目光齐刷刷的,都汇聚在我身上。我顿时懵了!我觉得我的腿已经不是我的了,脑子里是一片空空,身子也好像忽忽悠悠地飘了起来。

怎么办呢?我额头沁出了汗。就这样灰溜溜地下去?丢死人了!在老师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我站了好半天,后来我索性心一横,唱!等我如同木桩一般矗在那儿,扯着喉咙唱完那段《苏三起解》以后,教室里竟响起了暴风骤雨般的掌声。我知道,那掌声不是因为我唱得好,而是因为我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怯懦,终于张开了嘴巴,老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我三年来,第一次的勇敢给予的表扬和鼓励!

匆匆一年又一年,在后来的岁月中,类似场合还有,虽然我“涛声”依旧,默默无闻,但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怯懦的自己!此时,握紧一支笔,我用笔尖把那段逝去的日子重走一遍,让那些浓浓淡淡的记忆、深深浅浅的足痕再一次温暖我的心。虽然那些记忆已经成了一张张黑白泛黄的老照片,但它们却早已溶入了我的生命。

铅华洗尽忆往昔

文/董修宁

岁月的最大特点是无形,该是契合了“大象希声”的哲理吧。但他却又是可感可触摸的,大自然有很多物候现象可参照:春红凋谢,夏荷颓败,秋叶纷纷,冬雪蹁跹……大自然时序更迭,就是岁月嘚嘚的马蹄。

马蹄声声,又一年将尽,转眼元旦就要到了。

我记忆中的那个元旦已经二十多年了。学子们为庆祝新年,早已厉兵秣马好多天了。教室扯上了十字的花带,中间是个大大的绣球花,平素质朴的教室红装素裹,万般妩媚。梅是晚会节目的主持人,她为节目串词准备了好多天,凭着多日积攒的良好形象,她无疑成了节目的重要看点。冰雪聪明的她,其实并不真正知道她在某些人心中的位置究竟如何,特别是一班之长的我。把心猿意马的我催成失魂落魄,是她的一曲《故乡情》。那是首追忆儿童眼里故乡山山水水的歌,“甜甜的小河,秀美的村庄……小河里我摸鱼虾……”那个夜晚,我是她故乡小河里的一条鱼。

第二天,就是岁末的最后一天,我记得很清楚,第二天就是元旦。天灰蒙蒙的,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三五人在坚守。几个月心中积郁的情愫,如雨后的池塘水漫堤岸,我用颤抖的手,为自己书写了人生最大的憾事。梅回的纸条,意思是朦胧的,氤氲着袅袅的水汽。此后,便是恩恩怨怨,意长情短的纷纷扰扰。我余下的求学光阴是热带雨林,潮湿,阴晦,遮天蔽日。

小家碧玉往往是小鸟依人的,梅却不是,梅的天空五彩斑斓,有雄鹰大雁,海鸥鸽子,还有布谷鸟,花喜鹊;有祥云,有星星,有雾雨电。梅要做呼风唤雨的龙。当众多男生开始俯首称臣时,梅的笑是惬意的;当众多男生像我一样爱的焚心蚀骨时,梅的笑是高傲的,心安理得的。

但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机制下,每日“头悬梁锥刺股”还难操胜券的情势下,如此莺歌燕舞,就想金榜题名,只能是一枕黄粱。当收获了满满一车虚荣的梅再度回首时,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为了那份本就是海市蜃楼般的爱而身心俱疲的我,只有在年年岁末的冬日,写写五味杂陈的文字。

如今,往昔岁月铅华洗尽,冬日里遥望即将到来的元旦,想起陶渊明“悔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训诫,不免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期待。

那个香甜的 元旦

文/魏益君

每到元旦,思绪便被记忆的潮水打湿一回,梦里依稀再次回到那个如花般的年岁。

1988年,我参军来到驻山东青州某部,由于我在写作方面的天赋,被推荐到师政治部跟班学习新闻报道,我和兄弟团的两名战士就住在师电影院的三楼。

第二天,随机关首长们出操,我惊奇师部竟有女兵。一打听,几个女兵原来是总机班的战士。本来机关的战士就不多,我们这些战士又在出操队列末尾,出了几回操就熟悉了,再见面时便微笑着打个招呼。后来给老部队挂电话,只要报上我的名字,她们就很热情,也能很快帮助我接通电话。

转眼就到了元旦,每到这样的节日,就是机关兵最难熬的时候。首长们都回家过节了,只有我们几个战士,显得寂寞孤单,也开始想家。

这天,炊事班按人头发了面和馅儿让包水饺。我们三个大男人正面对着一团面发愁时,电话铃响了,我一听,是总机班打来的。就听那个俏皮的女战士说:“如果你们不想喝饺子汤,就立即到我们这集结‘战斗’。”总机班女战士的宿舍与电影院对楼,我赶紧推开窗户,看她们正扒着窗户,向我们招手。

因为元旦放假,整个机关大院静悄悄的。这要在平时,男兵到女兵宿舍,肯定不敢,好在是放假。可赶到她们的“领地”才发现,原来她们也一筹莫展。没办法,照着想象中的样子包吧。我们包的水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有的像小老鼠、有的像月牙。水饺是包好了,可这样的作品实在不敢拿到炊事班,就用电饭锅煮了。煮好后,却真的成了饺子汤,起码破了一多半。

为了公平地吃到完整的水饺,我们玩起了字头压字尾的游戏——成语接龙。接不上就吃破的。但即使这样,游戏没玩几圈,完整的水饺就没了。破的怎么办?女战士提议,浇上酱油,撒上蒜黄,肯定好吃。我们每人盛上一碗,个个吃得香甜无比。

在部队几年间,那个元旦成了我度过的最快乐的节日,也成了我以后日子里最美好的飘香记忆。

美好的记忆

文/李洁

我不算是一个喜欢过节日的人,但对元旦情有独钟。

记得第一次过元旦,是在小学四年级。我和几个闺蜜很早就开始计划办一次隆重的联欢晚会,我们把父母给的零花钱凑到一起,买了很多化妆品、气球、喷雾。我们还用精美的纸张写上日期、时间、地点,当成邀请函发给邻居们,请他们来观看我们的节目。结果,一个人也没来,我们很伤心。但我们还是强颜为欢地演完了所有的节目,既当观众,又当演员。直到现在,我都很怀念那次元旦联欢晚会,如今,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傻傻地去开一场无人观看的联欢会,再也没有那份天真而快乐的心了。

上了初中,每次过元旦,学校都会让学生组织联欢晚会。最开心的那次,是上初二的时候,晚自习一开始,所有人都忙着摆桌子,分瓜子,吹气球。南边、北边各一排,中间空着,气球内装入小纸条,上面写着各种小游戏,比如请给您最喜欢的老师说几句真心的话、请用三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的同桌等等。班主任还特意拿了相机给我们拍照,美好的画面瞬间定格成永远,在我们心里久久闪烁。

上了高中后,每天沉浸在书海里,元旦也被忘得一干二净。再次把元旦纳入生活中来,是大学后,每次元旦放假,都会大吃一顿,去唱歌,去逛街,似乎要把一年的委屈,一年的欢笑,在这一天都统统发泄出来,然后开始新的一年。

工作后,元旦又少了些趣味,没有了童年的欢笑、青春年少时的狂欢,大家都喜欢跟家人简简单单地吃一顿饭,陪孩子逛逛商场,做做游戏,或者自己呆在屋子里,收拾下这一年的回忆。随着年龄的成长,元旦的温度也在慢慢地降低,不再渴望张扬,不再喜欢喧嚣,不再迷恋浮华的外表,等元旦在你的心中,变成了一杯温度刚好的水,那么,你的人生便到了一种让人羡慕的境界,不悲不喜,从容淡然,美好幸福!

元旦,亲近旧时光

文/葛亚夫

元旦闲暇,窝在家,忽然发现家里凌乱而陌生。于是,决定收拾一下、亲近一次。

两室一厅,不足九十平方米,却花了父母一生的积蓄,并按揭掉我未来的20年。只是,打心底,我并不把它认作家。我的家仍和父母一起,住在乡下。我和它唯一的交集,是一张床、一床书。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个城市,它只是我的落脚点,我也只是它的过客。

次卧没有人住,灰尘便擅自住进来。我打开窗户,没有“撵人”的意思,既然都关不住,那么撵也撵不走。玻璃窗上,那串电话号码已被灰尘湮没。我曾拨打过,和她说了很久很久。如今,他们一起被掩埋、遗忘。对于他们,或许我也正经历着相同的命运。

一间屋,扫了一斗的灰土。我没想到,当时间以尘土的形式反刍时光时,会那么凝重,触目惊心。我把它们倒掉。新年的第一天,它们又要开始新的流浪。我端盆水,找来抹布,把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新的一年了,房子和我一样,也要学会遗忘,然后明亮地向往。

客厅的茶几上,茶水和杯下的钱都已泛黄,但一切恍如昨天,我仍清晰记得。

父亲去外地打工,从城里坐车,就提前一天来了。晚上,我带他出去吃饭。那是我第一次“请”他。我点了很多菜。父亲说不饿,匆匆夹几筷子,就数落起菜的味道:还没你娘做得好吃!吵吵闹闹,两人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父亲的胃也习惯了母亲的味道。

我去结账时,才知道,父亲已结过了。回到家,我给他倒杯水。他喝一口,从衣服里摸出“钱包”:一个塑料袋。他一层一层剥开,抽出几张一百的,递给我:没钱你说一声,别饿着了。我怔住!的确,我好久没吃得这样酣畅了!父亲一定以为我又入不敷出了。

“好好干!”父亲拍拍我。他是为我打气,也是为自己打气。一辈子不愿出远门,为了帮我分担生活压力,父亲豁出去了,也要出去闯闯。父亲的钱,我没花。那杯水,我也没动。每天,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父亲,感觉我们一直还都在一起。

卧室里,很乱。衣物、杯子、报纸、书籍、便笺……,蓬头垢面地胡乱摆放着。我一一拾起,和它们再次相遇,然后各奔东西: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扔掉。就像那些个日子,它们都曾不可或缺,但总会过去,被新的代替。这不能叫始乱终弃,而该叫时光如水。

书籍回到书架上,衣服回到衣柜里。新的一年,都要各就各位。它们走出来,都有自己的理由;乱成一团,也有各自借口。我们一起生活着,彼此都知根知底。有的事,我会帮它们记得;有的事,它们会帮我记得。我收拾好凌乱的它们,是一种提醒;它们唤起尘封的记忆,也是提醒。不过,很快我们又都会忘记,一起回到各自乱糟糟的过去……

收拾完房子,我也跟着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我收拾、亲近的是房子,也是时光。

回与不回

文/郭华悦

乡间元旦,与城里大不相同。

早在元旦前,城里便已热热闹闹,处处张灯结彩。各种促销活动,活跃在大街小巷。人人的脸上,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可一到乡间,却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各种促销广告,走在路上,空气中漂浮着静谧的味道,一切都静悄悄的。

此时的乡间,反倒是一年中,最平静的时候。没有春耕的辛劳,没有夏收的乏累,也没有秋收的狂欢,有的只是独属于冬天的,沉寂而内敛的气息。

刚走到村口的大树下,就看到三叔的声音。三叔依旧坐在树下,一手夹着烟,一手拿着棋子。对面,是三叔多年来的老棋友。两人说说笑笑,闲谈古今,但都是与元旦无关的话题。看到我,三叔笑着点了点头。

乡间的一切,似乎未因为元旦的到来,而有所变化。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此时离着回家的时候,还早得很。乡里的树下,路边,照例是老人和孩子们的天下。老人们三五成群,手里织着毛衣,不时看看四处疯跑的孩子,有时站起身,呵斥几声,又坐下,接着闲话家常。

直至走到二婶家的门口,才觉出了热闹的味道。

二婶忙前忙后,进进出出,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见到有熟人从门前走过,二婶就高声打招呼,高亢的嗓音隔着大半个村子,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见到我,二婶更是热络,忙拉着我进屋,非让人喝碗茶才能走。

我一边喝茶,一边对二婶说,到了你这里,总算有点过节的样子了。

二婶依旧闲不下来,手头忙着,笑呵呵地说,乡下地方,哪里跟城里比?留在村子里的,都是有了年纪的人,别说元旦了,就是春节,也懒得过了。哎,等你到了我这年纪,一辈子过了好几十次的节日,哪还提得起兴趣?

可不是!我一边答着,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接着问二婶,那你这么忙是干啥呢?

二婶告诉他,她女儿和女婿要回来过元旦!最后,二婶说,你们年轻的要是不回来,我们老的哪有心情过节?

走出二婶的家门,心头沉沉的,酸酸的。

乡间元旦,多是如此。儿女们归家,那便是热热闹闹的过节味道;儿女们在外,那便是冷冷清清的平常时候。回与不回,俨然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圆圆的元旦

文/谢汝平

第一次听说元旦时,还很小,那时天真地以为是圆圆的蛋,对大人们的话感到很奇怪。后来上学知道了元旦的写法和来历,但在我心目中,总还会想起圆圆的蛋。

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圆的,天是圆的,地是圆的,连那个充满神秘的八卦图也是圆的。当然过的日子也是圆的,精彩也好,平淡也罢,从一年元旦开始,到下一个元旦结束,用365天画了完整的一个圆。有时会有这么一种感觉,从元旦到来的那一刻起,离开家门,外出工作学习或者旅行,身上总系着一根线,那是妈妈凝视的目光,也是我们对家对父母的牵挂。在外辛苦一年,不管年底回不回得了家,但那根线是要回来的,线尾和线头走到一起,正好成了一个圆。元旦就是那根线在交接处打的结,既是情结也是心结。

想起玩过的呼啦圈,有些高手身上可以几十个一起玩。我总在想,一个人不管身高多少,活着也就几十年,假如从脚到头分成几十份,每一份代表人一年寿命。呼啦圈围在人身上,就像把人分成几十圈,等到呼啦掉下来时,好像人生一下子过去一大截,时光伤感地跌在地上,让人愁闷。元旦这个结与呼啦圈的结很相似,两者都只是个记号,一个记录着快乐,一个记录着人生。

还想起光线这个词,刚接触时,觉得非常奇妙,光明明是一大片,怎么能是线呢?后来在冬天面向东的屋子里,用不透亮的东西把窗户遮起来,再用手指戳个小洞,那时才真正看到美丽的光线义无反顾地照进来。光线里无数的灰尘,像是活着的生命,在不停地飞舞。元旦是一年的开始,假如正好在元旦零时零分,有一道光线笔直地照在眼前,把新年和旧年分割开来,而我们可以跳跃着,追赶着,一直跟着新年第一缕光线奔跑。累了歇歇的时候,还可以用脚把光线踩在脚下,时间听话地停下来,那该多好啊。

每年元旦都会遐想,总认为大地是平整的,是四方的;而天空就是一个圆圆的蛋。不管这个蛋壳有多厚,毕竟还有阳光可以照进来,驱赶黑暗,带来光明和温暖;云雾再多,也有被风驱散的时候,露出的蓝天那么蓝,那么纯净。有这些,也该知足了。元旦,是一年的开头也好,结尾也罢,总算有个记号,让你可以把过去打个结,把去年的那个圆丢在一边,沿着新的圆圈快快乐乐走下去。

盐巴黄豆

文/尹栋

盐巴黄豆的确是道菜名。这是当年我所在部队连队餐桌上最普遍流行的一道菜,也是逢年过节给临时来队家属或远方客人添加的最不可或缺而富有特色的压桌菜。

我父亲曾有幸吃过这道菜。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们老战友聚会时,看着满桌色香俱全、垂涎三尺的美食菜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盐巴黄豆、那道与众不同的菜肴,想起父亲与我一起度过最难忘的那个元旦佳节。

二十三年前的元旦,早上一起床,雪花飞舞,老北风像鞭子一样抽着冰冻的土地,发出清脆地响声,风刮在脸上刀割般地疼痛。那天是周五,虽然是元旦佳节,我所在部队因常年担任战备值班任务,元旦这天和往常日子一样组织训练,唯独不同的时晚上餐桌上,要比平时多加两个肉菜。我们800余名来自天南海北的新兵,顶风冒雪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尽管天气特别寒冷,有不少新兵耳朵、手脚因五公里训练保护措施不当而冻伤,但大家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精神抖擞地站着军姿,组织队列训练,口号声此起彼伏,喊得令人热血沸腾。

临近上午操课快结束时,我所在的新兵一连通信员领着父亲意外出现在训练场上。当我带着满是霜气的面罩站在父亲面前时,父亲有些不敢认。我看到父亲熟悉而慈祥的面孔,没有控制住自己情绪,顿时热泪盈眶。

那时,部队驻防在一个名叫双城的小县城,营区紧靠火车站,南北铁路交通比较发达,出行便利。父亲是准备前往牡丹江方向一个叫柴河的地方去出差。临行前,他接到我入伍后寄回的第一封信件和相片。我是在弟弟入伍之后的第二年,走进直线加方块生活的。相片上的我穿着新军站在炮场上,在寒风中一副身衫单薄的样子,看得让人有些心酸。于是,父亲带着母亲对我的牵挂,利用出差路过部队的难得机会,中途下车到部队看望入伍不到二十天的我。

父亲与我见面不到10分钟,开饭的军号声就在营区上空响起。由于父亲临时来队比较突然,我所在的连队饭堂除了被喻为老三样的土豆、白菜、萝卜外,没有其他蔬菜。新兵连长考虑父亲从胶东半岛远道而来,经请示营部,决定按照团里规定的四菜标准接待,并通知炊事班负责接待。

午饭由新兵指导员、新兵班长与我一起陪着父亲。部队那时全部住在青砖红瓦的大平房里,靠烧火墙取暖。指挥连饭堂窗户上尽管蒙着一层被风刮得呼呼直响的塑料布,室内冷得像冰窖,我穿着棉衣、大头鞋却浑身打着哆嗦,父亲穿着我的军大衣则不停地跺着脚、搓着手。

炊事班长将刚出锅的四个菜端上桌,新兵指导员端起杯热水,表示以水代酒,代表全连官兵欢迎父亲到部队过元旦佳节。

父亲是第一次在部队过元旦佳节,显得格外高兴。尤其对一桌简单而朴实的菜肴,父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新兵指导员热情的督促之下,父亲拿起筷子,东瞅瞅白菜炒胡萝卜片、蒜苔炒肉丝,西望望大葱炒鸡蛋,半天始终都没动筷。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把目光锁定在一盘黄豆上,神色颇为惊悦地问我:“这是什么菜?”

“盐巴黄豆。”我如实把菜名告诉了父亲。在一旁的新兵指导员脸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神情,他喊来炊事班长,让其换个菜,把那盘盐巴黄豆撤掉。炊事班长露出了为难情绪。父亲坚持不让加菜,也不让炊事班长把盐巴黄豆撤掉。

“盐巴黄豆?这名字起得怪有意思,充满了浓郁诱人的味道。黄豆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我真没吃这种做法。”父亲动筷夹起一粒黄豆吃到嘴里,眉头皱了皱,很快舒展开来。

“好吃!咸咸的,清脆香口。”父亲边嚼着黄豆,边赞不绝口。或许是受父亲热情喧染,我们三个人也动起筷子,吃得却不是那盘盐巴黄豆,而是其他菜肴。

父亲没有停筷,嘴里“嘎嘣嘎嘣”地嚼着盐巴黄豆,十分奇地询问怎么做的。

新兵班长向父亲介绍道,盐巴黄豆顾名思义就是大颗盐和浸泡晾干的黄豆。先把黄豆放到锅里细火干炒,炒熟后放上几粒盐巴,冷却后再吃。这样做出来的盐巴黄豆既清脆,又有滋味。

父亲边听边吃,不时地点头称好。我坐在父亲右侧,侧身看着父亲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会儿,我看不下去了,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对一盘盐巴黄豆表现出极大兴趣。我偷偷用左脚碰了一下父亲右腿,想提醒父亲,他的胃不好,这道盐巴黄豆好吃却不易多吃。父亲不知是毫无察觉,还是故意没理睬我,依旧吃着盐巴黄豆,而没动筷吃一口其他菜肴。我堵气地扭过头去,不再理睬父亲。

其实,这盘盐巴黄豆的风格,和我老家胶东半岛过二月二节时,家家户户炒滑石豆的手法大致相同,原料都是浸泡晾干的黄豆,配料一个是少量滑石粉,炒出来的味淡;一个是大粒盐巴,炒出来的味咸。

我们新兵刚入军营时,同样这道盐巴黄豆格外青睐,只要它一端上餐桌,保证是一抢而光,大家都有股吃零食的快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个连队库房内都堆放着一袋袋、自己菜地里种植收获的黄豆,用于漫长冬季里调济连队伙食。说是调济伙食,实际上就是用成斤的黄豆从市场上或农村小贩手中兑换上几板豆腐以及干豆腐之类的东西。这道盐巴黄豆做工简单,经济实惠,因此倍受全团炊事班推崇,成为连队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压桌菜。

盐巴黄豆色泽诱人,每个初尝者见到它,都会胃口大开。我们这群新兵也毫不例外。可等吃完后,再喝口开水,不大一会儿,就有腹胀之感,吃得越多者感觉腹胀得越厉害,进而不时有响屁放出。我们这群新兵开始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每每有人在队列里不停地放起屁来,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新兵班长也时不时地开上几句玩笑,结果制造“杂音”者面红耳赤,自觉地走出队伍,躲到一旁站起军姿。谁知,前面一个刚走,后面就跟出一个,跟接龙似的,持续上小半天,整个队伍散了形,我们这群新兵再也笑不出声。一周后,我们从新兵班长那里才知道黄豆具有排气功能,原来队伍时不停地有人放屁都是那道盐巴黄豆惹得祸。从那以后,新兵班长们向炊事班提意见,盐巴黄豆这道菜才隔三差五为我们新兵做一次,当然我们新兵对盐巴黄豆的热情也降温不少。

午餐结束时,父亲把那盘盐巴黄豆吃得一干二净,我感到颇为吃惊。回到新兵宿舍,父亲告诉我,我碰他右腿他是知道的,他能理解我的善意提醒,他在家或在外出差经常能够吃上肉和菜也不差这一顿,并说他知道黄豆吃多了腹胀,会不停地放屁。父亲还告诉我,过节吃什么不重要,重要地是人要有吃苦精神,部队条件虽苦些累些却是能锻炼人培养人,要有同龄人不一样的追求和精彩人生,做个有血性的军人。

父亲一番唠叨过后,突然问我连队为什么不学着生黄豆芽,这样也可以改善官兵伙食,还能解决放屁不停问题。我掩口笑了笑,父亲看到我古怪地表情也哈哈乐了起来。父亲的问题难住了我,下午操课后,我领着父亲找到新兵连长,父亲向他询问生黄豆芽一事。父亲一了解才知道部队炊事班也曾生过黄豆芽,可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生不好,只有逢年过节会餐时才能吃上青菜,平常日子里连队伙食菜谱就是老三样,以及黄豆换来的豆腐或干豆腐。

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父亲了解到这一内幕后,主动向新兵连长请缨,提出帮助解决生黄豆芽难题,并传授干炒五香黄豆、爽口咸萝卜干炒黄豆、香卤黄豆、黄豆芽炒肉、凉拌黄豆芽之类的烹饪技术。元旦那天下午,父亲在军营里只待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却是他最开心最忙碌的一天,也是我与父亲在军营里共同度过最有意义的一个元旦佳节。

临别时,父亲再三叮嘱我,要像一粒饱满的黄豆,不谓土地贫寒,扎好根,经受住各种考验,用辛勤的汗水付出结下丰硕的果实。我牢牢记住了父亲那番话语,多年来一直像黄豆一样扎根脚下的黑土地。

盐巴黄豆是我军旅生涯与父亲在元旦佳节团聚时分享的一道幸福菜肴。事隔多年,父亲曾多次来信说,这是他有生以来吃得最好一道菜,并提出希望有机会再到部队过个元旦佳节,好好品尝一下盐巴黄豆。我一直没有让父亲如愿以偿,以至于四年前父亲病逝的那个元旦早晨,他在病床上还用微弱地声音告诉我,盐巴黄豆是军营里最好的菜肴,给人家的感觉。

如今,随着部队伙食费不断增加,连队餐桌上的菜肴越来越丰富,过去那道风靡流行的盐巴黄豆早已退出连队餐桌,成为更多有着军旅生涯人们舌尖上一种记忆,也成为我追忆父亲最难忘的话题之一。

一元复始说元旦

文/付智慧

元旦的“元”本义为“首”,引申为“为首”、“开端”、“起始”、“最初”等意;“旦”字本义为“早晨”,引申为“某天”、“日子”等意,元旦即新的一年里初始的日子。从“旦”字的字形上看,一轮初升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不禁让人感到焕然一新。

我们今天所谓的元旦指的是公历纪年——即阳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个日子是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下来的。为了与传统的阴历新年相区别,规定阳历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阴历新年第一天为“春节”。因此可以说现代意义的元旦节,只有六十三年的历史。

元旦在民国时期称为阳历“岁首”。民国以前的元旦实际上指的是春节,即大年初一。中国历史上的元旦并不是统一规范的,如夏朝以农历元月一日为元旦,商朝则以腊月初一为元旦,周朝又改为农历十一月初一。到了秦朝,始皇帝别出心裁,以十月为阳春月,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朝武帝时代恢复夏制,重新把元旦改为农历的元月初一,自此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元旦的称谓历朝亦不尽相同,如秦朝谓之元日,汉代又有元正的称呼;晋代称为元辰,南北朝的北齐称元春,唐代也有元朔的叫法。不管如何称谓,元旦的“三元”内涵一直不变,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古人庆贺元旦的习俗与如今的春节相同,现代中国人的元旦多了一些“一年伊始,万象更新”、“新起点,新开端”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回顾过去的一年一个个历历难忘的日子,憧憬新的一年里每一个崭新的日子里美好的生活。

世界各国都有庆祝元旦的传统习俗,因为地域环境、人文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可谓像各国国旗那样丰富多彩。在亚洲,马来西亚人以椰子浆水泡米,佐以凤尾鱼辣酱、花生等配料,烹饪出新年美味的第一餐。泰国人在新年里相互泼水,以此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传统的日本人在这一天要饮用据传为华佗秘方配制的屠苏酒,以驱邪避灾,此后三日素食祈求新的一年吉祥美满。蒙古老人则在元旦这天穿上皮衣皮帽,用马鞭在空中不停地抽打,以此为家人消除灾祸。

欧洲人的元旦迷信色彩较浓,西班牙人在敲响新年钟声时,人们要开始吃十二颗葡萄,要求在钟声第十次敲响之前必须吃完,据说这样新的一年里就会快乐。意大利人元旦前夜彻夜狂欢,把家里旧的坛坛罐罐摔碎,这样可以消除厄运灾祸。英国人在元旦这天,以第一个来客预测运气。假如第一位来客是个黑发的男人,主人新的一年就会好运连连。若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交霉运。

美洲的阿根廷人在新年第一天要采集鲜花放到河水里,人们跳入河水中开始新年第一浴,驱除前一年的污秽。巴拉圭人在元旦的五日内禁止烟火,举国冷食。在非洲,埃及人的元旦不是准确的日子,尼罗河涨水那天就是元旦,人们要在河岸摆上贡品,祭祀河神。苏丹人在元旦这天举办歌舞盛会,与平时不同的是,这一天老年人跳舞,年轻人则在一旁伴唱。

世界上也有一些奇怪的元旦风俗,印度人的新年非但不庆祝,人们反倒相拥而泣,以此表达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慨叹。巴西人在元旦日相互揪耳朵,以此表达祝福。墨西哥的习俗更古怪。按照传统说法,如果新的一年想交好运,元旦前五日内是不许笑的。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元旦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日子,是一个全新的开端,是值得人们去为之欢庆为之喜悦的,虽然我们并不赞同印度人的哭新年,但不妨借鉴一下那种珍惜光阴的态度,好好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

那个香甜的元旦

文/魏益君

每到元旦,思绪便被记忆的潮水打湿一回,梦里依稀再次回到那个开花的年岁!

上世纪1988年,我参军来到驻山东青州某部,第二年,由于我在写作方面的天赋,被推荐到师政治部跟班学习新闻报道,我和兄弟团的两名战士就住在师电影院的三楼。

第二天,随机关首长们出操,我惊奇师部竟有女兵。一打听,几个女兵原来是总机班的战士。本来机关的战士就不多,我们这些战士又在出操队列末尾,出了几回操就熟悉了,再见面时便微笑着打个招呼。后来给老部队挂电话,只要报上我的名字,她们就很热情,也能很快顺利接通。

转眼就到了元旦,每到这样的节日,就是机关兵最难熬的时候。首长们都回家过节了,只有我们几个少数的战士显得很显得寂寞孤单,也开始想家。这天,炊事班按人头发了面和馅让包水饺。我们三个大男人正面对着一团面发愁时,电话铃响了,我一听,是总机班打来的。就听那个俏皮的女战士说:“如果你们不想喝饺子汤,就立即到我们这集结‘战斗’。”总机班女战士的宿舍与电影院对楼,我赶紧推开窗户,看她们正扒着窗户,向我们招手。

因为元旦放假,整个机关大院静悄悄的。这要在平时男兵到女兵宿舍,肯定不敢,好在是放假。可赶到她们的领地才发现,原来她们也一筹莫展。没办法,照着想象中的样子包吧。我们包的水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有的像小老鼠、有的像扇贝、有的像月牙。水饺是包好了,可这样的作品实在不敢拿到炊事班,就用电饭锅煮了。煮好后,却真的成了饺子汤,起码破了多半。为了公平吃到完整的水饺,我们玩起了字头压字尾的游戏——成语接龙。接上的吃,接不上就吃破的。但即使这样,游戏没玩几圈,完整的水饺就没了。破的怎么办?女战士提议,浇上酱油,撒上蒜黄,肯定好吃。我们每人盛上一碗,个个吃得香甜无比。

在部队是几年间,那个元旦成了我度过的最快乐是节日,也成了我以后日子里最美好的飘香记忆。

元旦,让我们手捧祝福

文/浦景东

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在祝福声中正向我们走来,走进大家丰裕的心坎。过去的一年,曾经令人感动,令人感恩,或许也曾令人感叹,令人感慨。让新年的元旦扫去阴霾,带来新的气象,营造喜庆的氛围。

元旦,让我们手捧祝福之花。在新年的开端,无论怎样忙里忙外,让我们找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祝福父母,祝福长辈,走亲访友,把真诚的祝愿献上。愿血溶于水的亲情之花永远开放,永不枯萎,永不凋谢;愿互助的友情之果长结,甘甜如蜜,芳香独特;愿关心孩子的爱弥漫,在传递,在播种;让孩子得到照顾,茁壮成长,使他们走向独立,迈向成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老人安享晚年,不愁吃穿,不感孤独,亲人常去看望。

元旦,让我们每人呵护一棵生命绿树。在新的一年里,让空气远离污浊,远离烟尘,远离有害物质;让植物吸收多余的温室气体,放出供给呼吸的生命之气;让一切在生机勃勃中屹立,让一棵棵绿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绿化我们的空间,净化我们的心灵;让物质危害不再为恶,让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地沟油、塑化剂等远离生活;让生命健健康康,让生命永呈绿色。

元旦,让我们祝福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温馨,爱情更甜蜜。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更加珍重自己和别人,将传统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实现每个人自己美好或朴实的追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们奋力创造财富,过上富裕的生活;让我们勤奋工作,大胆创新,科学发展,奔向小康。

元旦佳节,让每人心里播下一个美好的心愿。房价、物价不再疯涨。“三农”、教育、就业、社会、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更好。所有孩子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尊师守纪勤学,得到全面发展。愿我们珍爱生命,文明驾车,宽厚待人,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社会更加文明、进步、和谐。

元旦,让我们手捧祝福,用最真诚的情感祝福他人,祝福自己。让生活多姿多彩,生命绿树常青,感动洒满人间。让我们一起虔诚礼拜,共同庆祝喜气洋洋的元旦,共同迎接轻盈走来的又一个新年!

元旦,也是年

文/郝再富

童年时期的元旦,过得十分简朴。

元旦这一天,大队、小队队房大门口的垛子上,村小学的杩头上都要张贴几幅“欢度元旦”的红色斗方儿,在街道两侧醒目的墙壁上斜着贴一些条形的彩色标语,整个村落就一下子有了节日的气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动干锅,麻油烧开时的那一股浓香的味道溢出低矮的土屋,弥漫在山村的角角落落,飘荡在角角落落的上空。凝聚了故乡浓浓的风情风韵,诠释着大山深处哪一种乡村温馨、祥和的底色和浓浓淡淡的古韵风情……

当时,我正在村小读书。阳历年的前几天,我们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排练节目。每天吃过下午饭后就来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遍一遍地反复排练着每一个节目,节目的形式大多是合唱,排练的内容多数是《在北京的金山上》、《闪闪的红星》、《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等当时最为流行的歌曲。排练时老师都要给每一首歌曲设计一种队列的造型,编排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动作,做到律动与节拍的和谐统一。我们每个孩子都穿着臃肿的衣服,满怀激情用尽全身的力,扯足嗓子唱着每一首歌。那一首首歌曲铿锵有力、跌宕起伏、催人奋进的节奏,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烙上了纯真的思想印迹。

大人们也不闲着,他们白天打井、修水库、搞农田基本建设,晚上也要排练节目。他们排练的是《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剧本的整场戏。大人们演戏都有专门的行头,各角色都有各自的服装,穿上服装后都挺像一回事儿,不亚于电影里的演员。我最喜欢《沙家浜》里郭建光穿的那一身衣服,笔直的裤子,展刮刮的上衣,穿在身上十分精神。

终于等到阳历年这一天了。演出前,村礼堂门前在鼓架上支起了大鼓,挂起了铜锣。一个后生一手打鼓一手敲锣,一阵紧一阵慢,手若翻花,一派阳光之气,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鼓锣声声招呼着全村的老老少少。妇女们赶紧收拾好碗筷、关好门窗、圈好鸡猪,穿上吊面皮袄围上自己喜爱的头巾;小伙子们用梳子蘸上水把头梳理得亮亮晶晶;大姑娘们把辫子辫得紧紧的还扎上了红头绳,穿上自己平时不舍得穿的衣服;男人们叼着烟斗,个个身上还留有炸糕的香味儿一拨一拨来到了礼堂……晚上的节目一看,阳历年也就算过了。

那个时代乡村文化落后、生活贫困,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文化娱乐活动,但自练自演的文艺节目丰富了山村的文化生活,给成年累月劳作的人们补给了精神食粮。故乡的阳历年积淀了那个年代乡村浓重的文化底蕴,创造了厚重的乡村历史……

古诗里的元旦

文/郭旺启

“元旦”一词,据说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我国古代诗人流传下来许多有关元旦的诗歌,其中不乏名篇佳作,有的记录了古代的传统习俗,有的描绘了当时的喜庆气象,还有的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可谓丰富多彩。虽然现在的“元旦”并非指古代的“元旦”,但在元旦佳节来临之日,品读一下描写元旦的诗歌,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记录传统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着名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抓住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桃符”指春联),描写了古代元旦的传统习俗,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谓元旦诗歌的代表之作。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南宋诗人宋伯仁的《岁旦》诗,不仅写到了元旦贴新联的习俗,而且也表现了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情趣。

描绘喜庆气象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明代诗人陈献章的这首《元旦试笔》诗中:邻居宴饮,儿童唱诗,春花娇艳,晚风习习,笛声悠扬,月色朦胧。诗人描绘的景色如诗如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庆祝元旦佳节的喜庆气氛。

唐朝诗人厉元在《元日观潮》中曰:“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全诗语句清新流畅,景物绚丽多彩,生动描绘了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刻画了达官贵人新年狂欢的热闹情景。

抒发个人情怀

唐朝着名诗人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中写道:“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他以此诗句来表达自己虽年过六旬,但仍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迈入新年的精神风貌。

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乍看似写诗人饮酒时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容颜衰老,露出悲怆情绪,但经过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诗人独有的乐观心态,简直就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回家元旦》,则表达了自己远离官场后,醉心农耕的自由快乐。

这些古代的元旦诗歌,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元旦,那些温暖的事

文/钱志芳

元旦又至,想起2012年的元旦,时隔两年,想起那天的细小琐事,却依旧温暖……

2011年是我们高中毕业二十周年,几个同学发起了同学聚会,不少同学二十年未曾见面,大家各奔东西,相聚时分,自然分外亲热。有当老板的,也有工薪阶层的,但不管高低贵贱,大家相聚甚欢。席间,也有个别同学讲起了一个苦命的女同学,不仅老公突遭车祸,车主逃之夭夭,撒手人寰,不惑之年的她,又惨遭尿毒症换肾之痛,留下年幼的儿子,病痛的折磨,和昂贵的医药费。

听后我们都黯然落泪,为女同学的悲惨命运唏嘘不已,同窗好友三载,我们心有灵犀,都觉得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不论多少,送上我们的一片心意。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爱会永远伴随我们成长……当我们有一天突遭不测的时候,别人也会用爱温暖你的心扉。2012年元旦上午8:30到9点,我们相聚在鹿苑东渡苑北大门,带上我们的心意,一起去看望老同学,不见不散……”

于是,在2012年的元旦,我们带着募集到的一万多元善款,去看望了老同学。老同学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依然热情爽朗,她的乐观向上深深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自惭形秽。

晚上,我、老公、老妈和朋友一起在老家的小路上散步,四五个人有说有笑。我忽然听见身后“嘭”一声,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有人骑着车子直接掉入了身后的深沟里。我们赶紧退回去,哎呀,一个人掉在深沟里一动不动。幸好人多,我们发现那人戴着头盔,喝醉了酒,迷迷糊糊的,大家使了吃奶的力气,把那人拖起来,他才有点清醒,但是走起路来歪歪扭扭。随后我们齐心协力把那个电瓶车从深沟里拖上来,弄得气喘吁吁。原来他和我们顺路,老公自告奋勇帮他推车子,一路走我们一路说话,一直把他护送到家。他的妻子已经上床睡觉,知道我们救了她老公,千恩万谢。

是啊,寒冬腊月,如果躺在深沟没有人相救,可能有性命之忧。我们为自己能在新年来临的第一天,就做了一件好事而感到无比的兴奋。毕竟那是新年的第一天,开启了善举的新旅程,尤其是我,显得更为难忘。因为从此以后,我真的开启了走公益事业的道路,让自己在爱与善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向前走。

回想2012年的元旦,那些温暖的事,依然温暖着我的心。今天与人分享,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志愿者行列,奉献爱心,温暖他人……

元旦礼赞

文/鲁庸兴

新年已经伴着冬天的童话与浪漫,携着元旦、春节的企盼即将登场,2016年淹没在了时间的天空。一年又过去了,让我们轻轻地挥挥手,对逝去的日子说声再见!让我们张开热情的双臂,拥抱美好的2017年。

站在新年的门槛前,迎新辞旧,感慨万千:过去的一年,不管是忧伤,还是快乐,是失意,还是辉煌,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已成为历史,如过眼云烟,而现在完全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新的历程,新的起跑线,新的景象,新的感受,新的机遇,新的思路,新的计划,新的局面,新的挑战……但愿时光的风雨洗涤去昔日的迷惘与怨咎、但愿良辰的霞绯招引来今朝的生机与清遒、但愿元旦的曙光照亮辉煌的前程、壮美的神州。翻开日历的扉页——元旦,我们应该知道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撰写簇新的卷首。

元旦带给我们的永远是一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心境。站在2017年的窗口前,亲吻那第一缕阳光,把我们里里外外照亮,把世界洗刷个干干净净,我们把快乐保存、把痛苦删除。元旦充满生机和希望,元旦充满生气与风流。新年是一幅幅欢快的油画,每一笔的涂抹,都充满一种温暖的气息;新年是一行行押韵的诗句,每一句灵感的迸发,都饱含一种殷切的心愿;新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每一段的吟唱,都凝聚着一种给力的精神;新年是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每一次的讲述,都在传递领悟到的思想的升华。

元旦的豪壮献词给人以生活的温馨、奋斗的鞭策、进军的鼓号。挥手2016,我们的心情感慨万千:总有一种过去的拼搏,让我们无怨无悔;总有一种汗水的流淌,在海纳百川的胸怀中延续。拥抱2017,我们的内心豪情万丈:总有一种未来的展望,让我们信心满怀;总有一种梦想的绽放,飘动在感恩生命的坦荡路途。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微笑着,歌唱着,祝福着,迈着大步走向春天,去迎接又一个盛世华章。

古诗词中的元旦

文/夏爱华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于古诗词中感受春的氛围,自是一种美。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的《回家元旦》,尽抒回家务农的自由与快乐。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远离官场,醉心农耕,诗人乐观地说,春来宜耕种,秋来定丰收。对于诗人来说,故乡就是心中的桃花源。于桃花源中快乐一生,是何等幸福啊!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春光无限好,人人心情舒畅。邻家在饮酒,孩子在歌唱。春花繁茂,娇艳美丽。更有那悠扬的笛声,在月色中萦绕耳畔。春天真的很美,如诗如画。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陆游的《已酉元旦》中所描绘的“桃符”指的就是春联。一夜的细雨融化了残雪,阳光灿烂,晴空一片,阴郁一扫而光,何等清新美好。此时,把酒写联,辞旧迎新,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十丰壤。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宋伯仁的《岁旦》,反映了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地欢度新年之情趣。春天来了,一切如常。心情惬意,自斟自酌。诗人告诉世人,心灵平静,沉静安详,一切顺其自然,定会健康长寿。春来了,心情振奋,快乐在心,享受人生每一天,这就是人生极致的幸福。

品读古诗词中的元旦,令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那个香甜的元旦

文/魏益君

每到元旦,思绪便被记忆的潮水打湿一回,梦里依稀再次回到那个开花的年岁!

上世纪1988年,我参军来到驻山东青州某部,第二年,由于我在写作方面的天赋,被推荐到师政治部跟班学习新闻报道,我和兄弟团的两名战士就住在师电影院的三楼。

第二天,随机关首长们出操,我惊奇师部竟有女兵。一打听,几个女兵原来是总机班的战士。本来机关的战士就不多,我们这些战士又在出操队列末尾,出了几回操就熟悉了,再见面时便微笑着打个招呼。后来给老部队挂电话,只要报上我的名字,她们就很热情,也能很快顺利接通。

转眼就到了元旦,每到这样的节日,就是机关兵最难熬的时候。首长们都回家过节了,只有我们几个少数的战士显得很显得寂寞孤单,也开始想家。这天,炊事班按人头发了面和馅让包水饺。我们三个大男人正面对着一团面发愁时,电话铃响了,我一听,是总机班打来的。就听那个俏皮的女战士说:“如果你们不想喝饺子汤,就立即到我们这集结‘战斗’。”总机班女战士的宿舍与电影院对楼,我赶紧推开窗户,看她们正扒着窗户,向我们招手。

因为元旦放假,整个机关大院静悄悄的。这要在平时男兵到女兵宿舍,肯定不敢,好在是放假。可赶到她们的领地才发现,原来她们也一筹莫展。没办法,照着想象中的样子包吧。我们包的水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有的像小老鼠、有的像扇贝、有的像月牙。水饺是包好了,可这样的作品实在不敢拿到炊事班,就用电饭锅煮了。煮好后,却真的成了饺子汤,起码破了多半。为了公平吃到完整的水饺,我们玩起了字头压字尾的游戏——成语接龙。接上的吃,接不上就吃破的。但即使这样,游戏没玩几圈,完整的水饺就没了。破的怎么办?女战士提议,浇上酱油,撒上蒜黄,肯定好吃。我们每人盛上一碗,个个吃得香甜无比。

在部队是几年间,那个元旦成了我度过的最快乐是节日,也成了我以后日子里最美好的飘香记忆。

那时的元旦

文/隆如

坐在邻居老黄家的院子里晒太阳,黄大婶一边纳鞋底,一边对我说:“一眨眼的功夫,又要元旦了,日子过得好快呀!”是呀,不觉又到了元旦脚下,一年一年,不就是在这样的感叹和期许中过来的嘛!

印象中的元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工厂大门上走来。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七色的彩旗迎风招展,“欢度元旦”四个大字,贴在大门两边,远远看去,是望得见的喜庆。学校放假,我和母亲走路去外婆家串门,那时外公外婆在郊区的工厂做门卫,一路走来,平时觉得好长好长的路程,因忙着数灯笼、看彩旗,反倒嫌它过于短了。

还有一年,我在小城一所中学旁的老师家学画画。我早早地骑了自行车,到画室去打扫卫生,为钵盂添上清水,泡好毛笔,铺开绢纸,便开始练习勾线条、画叶茎。当时对绘画十分挚爱,身心都沉浸其中,同龄的孩子还在玩耍嬉闹,我却在画案前一坐半天。中午,我捧着一摞画稿去请老师指导,老师讲解好了以后,问我元旦怎么不上街去玩,彼时才知道那一天是元旦。年少,因为执着于一己的爱好,连节日都忘记了,却一点也不后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年的元旦也有了非凡的意义。

小城人把元旦叫做“阳历年”,元旦那天,城里乡下和春节时一样热闹。人们争相涌上街头,购买年货,添置鞋帽,炸糙米的炉子,卖姜糖的担子,各式各样的摊子,全都摆到大街上来了。花鸟店也搬出了一盆盆的水仙、腊梅、山茶,冬天的长街,也有姹紫嫣红的风景。

舞龙灯,舞狮子,唱小唱,摇花船,在锣鼓鞭炮声中,民间的艺人们穿街走巷,挨家挨户表演节目。舞龙灯的好不威武,十多位大汉,在方桌搭起来的台子上,来去生风,上下翻腾。摇花船的姑娘,穿着大红的衣裳,涂了胭脂,插了绢花,俏新娘的打扮。前面有艄公引路,边上媒婆相陪,一路走来一路唱,摇摇摆摆,晃晃悠悠,同村一帮丫头小子,尾巴一样在后面疯跑,拍手起哄。老人们褶皱的脸上,乐开了花,姑娘们低着头,转过身去浅浅地笑,脸上飞了粉红的霞。冬日寂静的村庄,一片掌声雷动,喜气洋洋。

唱小曲的,也是一拨接一拨地来。一男一女,男的拉二胡或是弹三弦,女的披了花头巾,进门就是脆脆的一声“恭喜老板家大发财”,叫你想不给钱都不好意思开口。民歌,小调,也有改编填词的,总之都是一些吉祥的话儿,喜庆的歌声。“正月里来正呀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那些歌声从唱小唱人的口中传来,一下子就落进了你的心里,质朴、纯真,乡野的祝福最动情。

元旦那几天,人们成日里追着舞龙灯、摇花船的队伍跑,他们到哪个村,我们就跟到哪个村,他们进了谁家的院子,谁家的院子一定挤满了人。那些表演总也看不够,那些歌声总也听不厌,再远的路,也要赶了去,人们只顾着乐呵,哪里还会想到疲惫呢!

那时的元旦,在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中度过,却一直把欢乐的记忆,留在了心底。

聆听岁月

文/赵彩萍

岁月是一首无言的歌,在碰落了晨间的第一滴露水后,便是元旦了,“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寓意着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的到来,预示着一个新的季节即将来临,预示着所有的生命将慢慢苏醒,于是,我那封存已久的情感,开始点燃起温暖的向往。

不知何时,我习惯了在元旦这一天细数一年中过往的岁月,聆听岁月的脚步,把一年的美好和来年的希望都小心翼翼地整理好,轻轻地放进我的心灵深处,留给心灵寻找一处静谧的时光。此时,一杯热茶即可暖心,人,淡如菊,心,泰如素,已是四十余岁的女人了,深得岁月的历练,看看走过的路,爱过笑过,痛过哭过,于是,淡然了,包容了,早已安之若素了,沉淀出了水到渠成的那一抹暗香。

一页页日历的翻过,生命的页码也会随之而去。小时候,盼望着快点长大,期望着长大了以后就能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直到真的长大了,才知道童年的纯真,少年的固执和青春的潇洒是多么的美好。

现在,穿过岁月的尘埃,驻足停歇稍许疲惫的脚步,才发现,四十余岁的我,已有许多的沧桑写满了旅程,一缕温暖的阳光落在我的倦容上,映照出我的生活节奏,那是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散步锻炼,读书写字。上班,为了那份能够养活自己的薪水,生怕稍微的懈怠打碎了那只赖以生存的饭碗;下班,返回家里,马上融入到了家庭主妇的角色;散步,爱极了那种和爱人在林荫道上吹风的感觉和花香的味道;锻炼,已进入了一个担当的年龄阶段的我,需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体力和足够的精力来照顾家人;读书,是最能净化人的心灵的,积攒了二十多年的书,在闲适的时光里拿出来阅读,静心浏览那些心仪的文字,在阅读中一次次地陶醉自己;写字,许是骨子里带来的东西,总觉得只有把那些涌动在心底里的东西写出来,让其变成文字,用来记录生命的过程,承载曾经的感动,只有这样,才会安心。尘世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定数,人到了某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日子就是在这样的轮回里繁衍不息。

聆听岁月,数着岁月的脚步,看着时光慢慢地流逝,越过盛夏,走过深秋,迈过冬至,又迎来了春天。元旦,应该是欢天喜地,红红火火的;元旦,应该是包容了万千冰霜寒风,孕育着春天的希望。我看见我的亲人们,在这一天,谈论着往日的收成,细数着走过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子和二十四个节气,说到元旦,大家的眼里都饱含着热烈的希望。于是,我莫名奇妙地想起了多年前的元旦,我和我的亲人们在老屋前的雪地里照的那张全家福。那年的一场雪好大呀,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被雪覆盖的田野里,麦苗和雪花在亲吻着,跟着的是通往丰收的路程。我的亲人们在这一天暖壶热酒,围坐在一起收获来年的喜悦,就有了这张全家福的诞生。

在分分秒秒的滴答声中,静候着元旦的钟声,才发现不再青春的脸上又新添了岁月的痕迹。伴着那份真实的追寻,起起伏伏的心情随着日落日出已日渐平静,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是个心如止水的女人,不经意间已走进了不惑之年。清透的风从远处吹来,带着梅花的香味,在一瞬间开放。我抬头看见了一年的祥瑞,花开成真,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一个面向太阳的女人,微笑着把双手伸向天空,轻轻地捧起那一缕和煦的温暖,静和从容的脸上洒满了微笑,心中怀抱着鲜艳的希望。我知道,那个女人就是我,我要用一抹淡淡的芬芳来抓住青春的尾巴,我明白,新的一年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