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赞美昆明的散文

2022/12/08散文诗歌

赞美昆明的散文(精选30篇)

可爱的家乡

文/边雨晴

如果有人问,世界上哪个地方好在?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昆明,因为它在我心中是最美的。

西伯利亚的红嘴鸥飞来,给昆明带来了生机与热情。它们是昆明的“雪花”,当你站在翠湖边,放眼望去,湖中的游船,岛上的建筑,湖边的栏杆上到处是它们的身影,它们的翅膀交插放在背上,像极了一个大腹便便的绅士,翅膀的末梢是黑色的,像是穿着燕尾服,它们准备飞了,那一瞬,礼服张开,露出了一小块玲珑洁白的裙摆,在它们身上绽放。海鸥在湖里摇摆不定,像散满了一湖的白纸片,又像白纸船,当它们吃饱了,它们会全部同时地飞起来,似一个螺旋型,飞上天空,在蓝天中盘旋,多美啊!那是无法形容的瞬间美,然后慢慢降低,像雪花,它们擦着你头上飞,足够快,但精准到不会撞着你,然后等待,等待你掷的那一个弧线,然后它会精准地啄到它……

昆明最奇妙的景色要数夏季的西山“睡美人”了,在湛蓝的天空下,仰卧在苍翠之中,显得那么的静谧、高贵和安详,似乎正在遥望着天边的一缕白云,用深邃的思想在和历史交谈,也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思……“睡美人”飘逸的长发洒落在滇池之中,和风与碧波千百年来不停地为她梳理着。我敢断定,她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夏姑娘。

昆明的美是动与静的融合,这里的天地间始终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音符。

快到东川出海去 ——游东川格勒见闻

文/小不点儿

昆明原本就是一座“水城”。600多年前,昆明晋宁人郑和七下西洋,书写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600多年后,昆明要建东川港,追逐郑和“通达江海”的梦想。

谁都知道昆明的东川,由于历史的原因,是一块荒袤之地,哪来的港口。今年的十一大假,一家人顶着热浪吸着热气,汗流浃背,驱车去了东川的一个叫格勒的地方。由于地势原因,这里可能是昆明辖区气温最高的地方。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琳琅满目,香甜可口。据介绍,这就是未来昆明的出海口——东川港。准确地说,昆明一旦打通金沙江航道,从而连通长江航运,让大型货轮可以直接从上海经武汉、重庆等港口,将货物运入昆明,将大大减少昆明在大宗货物运输上的成本。开启昆明的航运时代。待东川港建成,或将是昆明进入“海港”时代的标志性节点。昆明连入长江黄金经济带指日可待。

一下车,一股热浪扑来,顾不得休息,抬眼,东张西望,一片碧绿的湖面展现在面前,沟通川滇两省的金东大桥巍然屹立在金沙江上。江面上漂亮的移民小镇透出休闲温馨的气息。一片祥和的气象。对面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扶贫民房与象鼻岭下的东川金沙江江面小镇遥相呼应。

据资料知道,规划中的格勒东川港距离昆明230公里,位于金沙江畔。从金沙江下游向上,依次是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个梯级水电站。在港口建成和航线打通后,大型货轮就可以直接从上海经武汉、重庆等港口,用翻坝运输等方式通过这四个水电站,将货物运入昆明。相较于陆运,运费至少能下降三分之二。

除了货运,流经昆明的200多公里金沙江航段也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规划中的3个400客位客运泊位,年客运量为120万人次,并将建设奚家坪、树桔、龙潭湾等3座小型旅游码头,助推区域客运、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金沙江流经昆明的区域不少是贫困多发区,发展旅游业对带动当地群众增收也有很积极的作用。到那时,我们到东川乘船旅游长江沿途各大城市直至出海不再是梦想。

开发金沙江是中国的百年梦想,早在清朝时期,清政府就梦寐通过水路滇铜京运。“铜都”东川正处在金沙江的显要位置。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影响,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全部如愿。格勒村地处小江腹地,水利条件优越,光热资源丰富,群众生活富裕,被称为东川的“塞上江南”。 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寄托着新中国几代水利水电人的梦想和追求,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昭通市巧家县、昆明市东川区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的金沙江大峡谷,总库容、电站总装机容量、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电站,居全球第二,在建规模居全球第一,是国家重点能源工程,被誉为新时代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将淹没涉及东川库区数千人,其中,拖布卡镇格勒村上千人要集中搬迁他处,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村民积极搬离库区,识大体,顾大局,为东川港区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美丽的家园。看到金沙江江面上的移民小镇,真感到,东川港库区的人民了不得。这样的壮举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只有在映着红红颜色的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才能办到。

白鹤翔万里,万船荡千秋。李白的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前景必将在东川港区展现!以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情景也一定会再现!

2021/10/9

两只“老虎”

文/李国庆

常住昆明,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其舒适惬意自不待言。然久而久之,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当气候稍有变化,一些昆明人(包括来昆明的外地人)便说三道四,抱怨不迭,什么“春城不春”啦,“早晚太冷”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智者云:“有比较才能鉴别”,确是至理名言。岁末年初,因家中突发急事,笔者仓促间登上飞往上海的航班。刚出机场,便觉寒风阵阵,砭人肌骨,不由紧皱眉头,浑身直打哆嗦。坐在出租车里,驾驶员就连连抱怨,今年上海遭遇冷冬,温度每每下降至零度以下,街上滴水成冰,严寒程度不亚于北方。

这就是我来到上海以后碰到的第一只老虎:“寒冷”。

第一只“老虎”已经让我这个在上海长大的云南人苦不堪言,难以招架;第二只“老虎”又张牙舞爪,凶猛扑来,这就是“雾霾”。

我们家住在16楼,透过窗户望去,只见天地间雾气沉沉,东方明珠等高层建筑迷迷糊糊、朦朦胧胧,这是在英国电影《雾都孤儿》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如今在上海已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

次日,据上海媒体报道:上午9时,空气质量指数AQI达206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pM2.5小时浓度值245微克∕立方米,超过限值3倍以上,空气质量让宝宝“大哭不止”。许多坚持晨练的人不得不戴上大口罩,“全副武装”。

在上海期间,我每天遭受两只“老虎”频繁袭扰,“上海咳”不请自来,“鼻涕虫”每每光顾,看书、写作效率大打折扣,看来,我这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已经“水土不服”,很难适应眼前的上海了。每天与家里人通电话,都道昆明天气晴好,即便是阴天,也像小娃娃的脸,眨眼就眉开眼笑了。每当这个时候,倍加思念昆明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不由辗转反侧,归心似箭。

说来也怪,当我登机返回昆明,一下飞机,鼻子通畅了,喉咙不痛了,神清气爽,全身舒泰。

回来以后,有天晚上看央视新闻,着名演员宋丹丹对人坦言,她在北京生活了50年,无比热爱这个美丽、可爱的城市,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她离开家乡。可现在环境变得如此恶劣,实在不宜再居了,下半辈子该去哪里度过晚年呢?众多网友向她推荐了三个城市:昆明、青岛、厦门,不由让我辈云南人倍感自豪。

再看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北方大都在零下10几度,东南沿海一带也在3~6度之间,可昆明却在22~24度之间,因此,国内大批游客扶老携幼纷至沓来,游山玩水兼躲避寒冬,可谓两全其美,一箭双雕,对彩云之南真是啧啧称赞,有口皆碑。

诚然,昆明也并非尽善尽美,无可挑剔,我在上海期间,就听说昆明长水机场曾被大雾笼罩,乃至影响航班飞行。

看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举国男女老少皆有责任,不然的话,让两只“老虎”有恃无恐,恣意横行,即便经济再发展,收入再增加,何谈幸福?

叮叮

文/杨苏儿

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叮叮”是昆明李奶奶家的一条宠物犬,我至今仍未弄清它到底属于哪一类犬种。它身体健壮,短腿圆肚,棕色的皮毛油亮如漆,耳朵尖尖耸立,鼻头翘起,睫毛密密茬茬,乌黑的大眼睛散发出珍珠般莹亮的光泽。

李奶奶和我家住在同一楼道,她家在11楼,我家在6楼,妈妈和李奶奶常唠家常。那一次回昆明,妈妈和李奶奶热络地打招呼,叮叮静静地趴在地上,抬头打量着我。我一下子被它吸引,蹲下身迎接它好奇的目光。叮叮甩了甩头,喉咙里发出轻微的“呜呜”声,漆黑的双眼温柔地注视着我。我见它没有敌意,便伸出手去轻轻抚摸它的脖颈。

从此我和叮叮成了好朋友。每每李奶奶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我便带上叮叮一起到院子里玩耍,我走在前,它跟在后,一路小跑,欢乐的纽带把我俩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假期总是匆匆而过,转眼又要到回家的日子了。一天傍晚,我从便利店回家,进电梯的一刹那,一个身影“嗖”地窜了进来,咦?是叮叮,我环顾四周,没有李奶奶的身影。“奶奶呢?你怎么自己跑出来了?”关上电梯门,我按了11楼的按钮,准备把叮叮送回家。叮叮一声不吭,两眼无神,无精打采的样子让人心疼。我拍了拍它的头,它“呜咽”了一声,我有些担心它是不是生病了。

敲开李奶奶家的门,叮叮径直走向阳台上它的小窝。李奶奶热情地招呼我进门坐,“小宝,你不知道,叮叮有心事啦,不愿跟着我,每天都要自己出去溜达,晚上才回家,它可聪明了,总是等在电梯口,遇见熟人才跟着进电梯让人家把它送回家。”我很奇怪,问:“奶奶,你说的叮叮的心事是什么?”“哈哈哈!”奶奶笑了起来,“它呀,想找女朋友啦!”我恍然大悟,原来叮叮大了,它也想有自己的家了,看着阳台上叮叮落寞的身影,我不禁有些难过。

我回家了,时常会碰到跟着主人出来溜达的狗狗们,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远在昆明的叮叮。

可爱的叮叮,可怜的叮叮,你找到你的另一半了吗?

昆明池游记

文/文俊

此昆明池是古长安的昆明池,而非昆明之滇池也。

刚听说昆明池时,曾心存疑虑,古长安相距昆明数千里路,怎么会有一个“昆明池”,是取名的巧合,还是存有渊源?

后来多方查证,“昆明池”与昆明、与滇池确有渊源。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在此扩凿昆明池,是仿滇池而建,是为攻打昆明国训练水军而建,为平定南方和西南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训练水军的作用弱化,逐渐成为泛舟游乐之地,许多文人墨客踏足湖池,留下吟咏昆明池的传世之作,元行恭在《秋游昆明池诗》写道:旅客伤羁远,樽酒慰登临。池鲸隐旧石,岸菊聚新金。阵低云色近,行高雁影深。欹荷泻圆露,卧柳横清阴。衣共秋风冷,心学古灰沈。还似无人处,幽兰入雅琴。杜甫在他着名《秋兴八首》中,专门写昆明池:“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由此可知汉唐时期昆明池的兴盛,但晚唐以后,昆明湖逐渐干涸。

新时期,陕西实施“引汉济渭”工程,拟利用昆明池低洼旧址,建设斗门水库,重现昔日昆明池盛景。因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此,当地七夕文化源远流长,故称作 “昆明池。七夕公园”。

公园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2017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主要景点有云汉广场、七夕湖、鹊桥、汉堤、荷花岛、泛鹢台、落霞坞等。

宽阔的云汉广场上,一艘宏大的战船矗立在广场中央,汉武大帝披风飞扬,手持宝剑,屹立在船头中央,威风凛凛,颇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气势。七夕湖波光粼粼,鹊桥水榭蜿蜒相连,几十只喜鹊栖立鹊桥之巅,默默地注视着成对结群的情侣游客,似乎在向人们悄悄地诉说牛郎织女相思相会的故事,祝愿人们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细长的荷花岛与鹊桥遥遥相望,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岛上叶圆花红,映日连天,颇有点“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味道,微风吹来,花叶随风摇曳,像一张张笑脸,喜迎游客的到来……沿路还有几十座婚姻纪念习俗雕塑,雕刻精美,形态各异,从执子之手,一直延续钻石婚姻,祝福人们婚姻幸福美满。

目前“引汉济渭”工程还没有完工,待到汉水引到之日,昆明池将会更加秀丽,成为西安人民郊游的好去处。

春雨

文/刘一宏

昆明已经被评为国家森林城市,却连续几年干旱缺水,成为了一个极大遗憾。

住在这座城市中心的我特别喜欢下雨,尤其是喜欢春天的蒙蒙细雨。春天的雨,既不像夏天的雨那样急骤暴躁,也不像秋天的雨那样软弱无力,只是在春季很难看到它的身影,所以大家都认为“春雨贵如油”。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昆明经历了持续多天风干物燥、干旱缺雨的气象之后,2月17日晚上,居然下起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它毫无预兆,飘然而至,虽然不是很大,却让我欣喜若狂。看着一滴滴的雨水落下,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场春雨对于昆明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它完全就是元宵节之后送给昆明的一份特殊礼物。

我感到昆明的气温一下子下降了许多,赶快添加了衣物,然后静静地站在窗边,观赏着这场珍贵的春雨。春雨好似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不断地吐在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马路上;春雨好似无数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密密地向大地飞洒着;春雨好似一位文静乖巧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在宁静的春夜里……不知不觉,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们已经打起了五颜六色的伞,雨点就像悦耳动听的音符,给他们消去烦恼。

春雨让涌动不安的城市变得焕然一新,让干燥朦胧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新,让秀丽多姿的山川变得翠色欲滴……春雨真像老师,用汗水与心血,辛勤地浇灌着我们每一位学生,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我爱春雨,更爱辛勤劳动的老师们!

我爱昆明

文/钱隆鑫

我的家乡是闻名中外的美丽春城——昆明。四季如春是她温婉的性情;百花争艳是她娇美的容颜;广阔的滇池是她飘逸的秀发;美丽的翠湖是她纯洁的心灵。

我爱家乡的春——豪迈的她令人感慨不已。春日时节,滇池总是比其它季节更加英姿飒爽,显得气势磅礴。滇池向来十分豪迈,在春风的鼓舞下,更是越发不可收拾了。隔着滇池老远就已经感觉有一股湿漉漉的海风在向我奔来;走近一看,碧蓝色的海风正奔跑着、跳跃着、追逐着扑向堤岸,多像一位所向披靡的将军呀!

我爱家乡的夏——她是如此的温婉,令人赞不绝口。有人常用“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拂楼台。”来形容盛夏时节的翠湖,一点儿也不为过。到了夏季,只要你漫步在杨柳依依的翠湖湖畔,一阵阵柔和的微风会悄悄地来偷吻你白净的脸庞,撩拨起你秀美的长发,让你沉醉在这如梦般的境地。认真瞧吧,满湖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用迷人的笑脸迎接你的到来。水中的鱼儿更欢畅了,睁大眼睛在水里游来游去。鱼儿映着荷花,湖水映着蓝天,这样的美景如画般的宁静。

我爱家乡的秋——她总是有别具一格的风情。秋日的植物园被枫叶装点得美轮美奂,到处都是火红火红的。道路两旁都是红叶片片,树上的,地下的,飘飞的,数不胜数。只要那满载着丰收香味的秋风轻轻拂过,树叶们便会像舞蹈演员那样打着旋儿地飘落下来,有的也会在空中翩翩起舞。

我爱家乡的冬——她总是如此端庄。海埂大坝的冬分外迷人。从贝加尔湖飞来的“老朋友”——红嘴鸥,总是如期而至,把原来显得有些寂寞的大坝逗乐了。它们把春城当成“第二故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红嘴鸥的到来给冬日的春城带来了许多温情,湖边喂海鸥的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春之灿烂,夏之温婉,秋之静美,冬之优雅。我爱极了家乡,也爱极了家乡的四季。

昆明的冬天

文/李婧瑞

每当看到北方城市大雪飘飞,一片冰雪时,昆明的冬天却依然阳光明媚,花红柳绿,树叶碧绿得好像要滴下来似的,真不愧是四季如春的城市啊!

昆明的冬天“冬无严寒”。冬天应该是百花凋谢、草木枯黄的时节,昆明的冬天仍然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生机勃勃,根本就看不到北方城市冬天鹅毛大雪的样子。看,黑龙潭的梅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红的、白的、粉的……一团团,一簇簇,在寒风中散发出淡淡清香,那些在和煦的阳光下欣赏美景的人群也深深陶醉了。

昆明的冬天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红嘴鸥如约而至地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看,翠湖边成群的红嘴鸥在欢呼着,盘旋着,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告诉大家它们来了,冬天到了。坐在小船上,荡漾在湖水中,船头、船尾到处都有它们小巧玲珑的身影,一路随行,好像是在为我们保驾护航。这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觉得更像是春天,这些远方的“小精灵”给整个冬天倍增春色。

昆明的冬天天气变化可真快啊!在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就是“一年四季同穿戴”指的是云南的温度变化不大,一季的衣服四季都能穿。但有时我们也会经历一天如四季时候,上午还阳光明媚,温暖照人,穿着T恤、衬衫;傍晚气温下降,天气变得冷哩哩的,就得穿上大衣、羽绒服。

昆明的冬天偶尔也会下雪。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夜里下了一场雪,早上起来我高兴极了,叫妈妈带我去大观楼看雪景。公园里到处白茫茫的,我们顺着湖边走,看到一些人围在一起准备堆一个大雪人,我和妈妈也加入了堆雪人的队伍中,我和几个小朋友去刨雪然后汇集在一起,大家堆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雪人,红帽子、红鼻子、黑眼睛,手里拿着一把扫把,可爱极了!我们还一起打雪仗,玩得可开心啦!

昆明的冬天天气常如二三月,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寒冷。我喜欢这里的美景,喜欢这些可爱的红嘴鸥。我爱昆明的冬天!

我的大转折

文/吴卓霖

我出生在香港,我是一名小学生。有一天,奶奶对我说:“我要退休了,准备带你回昆明读书。”我答应了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美丽的春城——昆明。

来到昆明,我就读于海贝中英文小学,记得第一天踏进学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风飘扬的国旗和海贝的校旗,宽广的操场两旁种满了鲜花和绿色的植物,犹如花园一般。进入教学楼走过前台大厅,穿过长长的走廊,右转就到了教室门口。我一抬头,三五班,我深呼吸,准备着踏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这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走进教室,环顾着陌生的一切,我既忐忑又好奇。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满有磁性的声音传了过来:“吴卓霖同学,你就坐在第一组第一排吧。”我猜想着,这就是我的班主任李文运老师吧。我坐在了位子上。我的同桌是赵紫含,她是班长,她热情地说:“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问我吧。”我对她说了声谢谢。接下来的日子里,因为语言不同,在香港使用粤语和英语,在这里是用普通话和汉语拼音。开始时,适应不了,自信心也没有了。李文运老师耐心地教导我,帮我找回了自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教我汉语拼音简体字,巩固我的基础,我慢慢的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在老师和同学的教导下,我的普通话日渐流利,汉语拼音也能应用自如了。

不知不觉,我就四年级了。开学第一天,我们就要听广播,听着听着,来了一位女老师,当时我们也不知道她是谁,来这里要干吗,所以也不太在意,听完广播,一条忽如其来的消息吓到了我们,换数学老师了,我们也不知道新的数学老师是怎样的,所以上第一节数学课的时候我们也提心吊胆的,紧绷着一根弦,怕新来的数学老师不好惹。“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老师来了,等等,这不就是听广播的时候在教室里的那个女老师吗?恐怕不好惹吧。果不其然啊,第一节课就来了个“下马威”,她是刘亚辉老师。那时候我们听到刘老师这个词都害怕,就连班上最闹的陶李笃城也不敢闹了,要不是刘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星期的适应期,我们班的同学会“死”多少个啊。谁知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竟离不开她了。

又完成了一场“马拉松”,终于到暑假了。可以歇一歇了。什么?军训?这才几年级就军训,这在香港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原本计划要在家宅一个暑假呢,看来泡汤了。不久后,我们就要离开家,到远处的昆明陆军学院进行长达十日的一次军训了。军训开始了,才开始分宿舍,就遇到了麻烦,我落单了,难道我一个人一间房吗?我才不要,我硬生生把王钰铤和陈映旋拉到我的宿舍来住。就此,我们展开了军训。在军训期间我们学了齐步、踏步和正步等动作。有一天,宿舍的门卡住了,我们被困在里面,幸亏同学们把冯教官喊来了,“砰砰”冯教官把门踢开,我们得救了。每天中午,操场上的喊声萦绕在我的耳边:稍息,立正,跨立,蹲下,整理服装,齐步走,踏步走,正步走……光阴似箭,一眨眼就到了第十天,最后一天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汇报演出,在其中,我是旗手。女生阵营而我作为一名旗手,感到无比的光荣,望着手上的旗子,身旁两名背着九五式的男同学,责任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如今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小升初离我也越来越近。我非常感谢李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我的大转折就是我是一名海贝中英文小学五五班的成员。

青山献柔情 人鸥情未了

文/小不点儿

——写给即将飞离昆明的远方朋友

盼望着,盼望着。千里之外,红土南国,彩云之南,有一位思念的美丽姑娘,有一位企盼的善良老人……

海鸥,一个大自然通人性的可爱精灵,与昆明结下了几十年的不解之缘,年年有约,从未失约,描汇了昆明最美的一道风景。人鸥和谐,人鸥情深,年年赴约,成了昆明年年回家的一群忠实祥和的儿女。

——题记

曾记得,去年金秋十月,从西伯利亚展翅,直上云天,在自身拥有的导航下,振翅高飞,朝着昆明的第二故乡飞去。三十多年来,携着我的儿女和同伴,义无反顾,一路高飞,从未停歇。

长途跋涉,不畏艰险,眼前是那一望无际的云海,雪白雪白的云海覆盖了横断群山,喜马拉雅就在脚下,整个大地一片云雾,只看到一层像是泡沫似的云朵,覆盖了所有,迎着狂风,淋着暴雨,顶着风雪,不畏劈雷闪电,朝着珠穆朗玛奋力地舞翅。像雄鹰似海燕,飞越万里,只因一个抹不去的念想和感恩,一如既往,不惧疲惫和死亡,从未退缩。头上只剩下蓝天,那种浅浅的蓝,与脚下深深的绿,由近及远,由浅及深,慢慢的、慢慢的,变成连绵不断的群山、田园、河流,一望无际。十分的壮观和美丽。

嘴里不停地在天上“嘎--嘎”的鸣叫着,心中反复地默念着那句话:别忘了,那是我纷飞栖落的滇池之畔,我曾吻过它的笑脸;别忘了,那个巍然耸立的西山美人,我曾伴着它一直在它的身旁盘旋;别忘了,滇池水里的温柔与缠绵、浪漫与激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乐园;别忘了,你的世界我曾不止一次地来过……

飞上高原,飞抵昆明,直奔眼底的是满山遍野的翠绿和五彩艳丽绽放的鲜花,蔚蓝的天空飘着七色的云霞,耳边阵阵韶音丝笛,彩云之南的歌声悠悠回荡,仿佛一下掉进了童话搬的世界,感觉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和愉润。

栖落滇池,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抖去尘土,卸去疲劳,我们摇着脖子东张西望,红土高原更有了新意。高原秀色,五彩缤纷;滇池伏波,碧波荡漾;海埂擒龙,抚慰蛟龙;翠湖观绿,人鸥祥和;鸣凤访古,千年一叹;华亭听经,僧人合什;东川诉情,沧桑悲壮;澄江赏湖,清澈见底;九乡探幽,溶洞奇观;石林寻径。天下一绝。我们瞪大眼睛,噫,春玉兰,俏立枝头;夏芙蓉,娇艳婀娜;秋黄菊,枝头傲霜;冬山茶,娇艳挺立。这里花开季节乱,绿染全年春,绚丽斑斓,惊艳夺魂。奇幻的喀斯特地貌和昆明静止风造就了昆明独有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摄人魂魄,诱人痴迷。醉是冬季,人鸥同戏,神仙难辨,哪是游人哪是景。一时还真难以分辩。

我们在这里一点也不怕人,我们一群大胆地飞到岸上,与人亲热。我们迈着细碎的脚步,优雅而从容。东张西望之际,警惕谨严地走到你的跟前,抬起眼,端详着你。你若置罔闻,我们则在岸上徜徉,不离你的左右。你若投食,我们便绝不客气地叼来享受。一些好事的游客则爱好撩逗我们,他们不停地把食品抛向空中,我们则轻快地跃起,扇着翅膀,停留在空中。我们虽争食,却不打斗,显得很有教养,彬彬有礼。这里的我们似乎并不挑食,无论面包、饼干、蛋糕、生果,我们均来者不拒,一律拿来享用。这里的人民善良美丽,慈祥和蔼,民族众多。爱护我们,怕我们饿着,政府曾一声令下,扶老携幼,奔走相告,奔向海埂大坝、翠湖园林、河沟渠塘,向救灾似的向我们投食,百般呵护。人鸥和谐,人鸥情深在这里表达的淋漓尽致,无与伦比。

瞧,人群中一位姑娘把手中的鸥粮衔在了嘴里,等待着我们去“接吻”, 瞬间,我们明白了姑娘的心愿,我们像箭一样的射向了姑娘嘴边。扇动着翅膀停置在空中和姑娘来了一个近距离的亲密“接吻”,一瞬间,被他的男友偷拍下了这瞬间难忘的一幕。然后姑娘对着男友羞涩地莞尔一笑,笑的那么灿烂、腼腆。我们似乎也被姑娘明媚的笑容陶醉,扇动着翅膀在空中发出“嘎--嘎”的鸣叫。除了感谢没有别的意思,让姑娘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脸红。姑娘的男友大概是被我刚才的那一幕所妒忌,抢了小伙子的风头,使起了坏心眼儿。只见男友用手指向了我们,姑娘仰起45°看着男友手指的上方,男友悄悄地冲上去,抱住她,亲吻了一口姑娘的唇角。姑娘微微一颤,像是受了惊的海鸥,脸上顿时变成了桃花瓣的绯红,像极了春天里的桃花。羞涩地低下了头。噗哧一笑跑开了。我们也跟在姑娘的头顶,去为姑娘贺喜,祝姑娘找到了心上人。可不是我们哟!

突然,一个同伴飞临昆明的翠湖园林,在昆明的上空“嘎--嘎”的鸣叫,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他见到了老朋友。一位老人坐在湖边细心地把手里连老人自己都不舍得吃的食物投给了我们。这位普通的喂鸥老人是我们的恩人。它叫吴庆恒,听人们说,老人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我们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我们驾临,老人天天徒步10多公里进城给我们喂食,和我们嬉戏,风雨无阻,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我们买了食物,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病了吃一碗廉价的面条,渴了喝一口凉水,4.5元0.5公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了我们红嘴鸥,他知道那是我们最喜欢的美食;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我们制做美味的鸡蛋饼干;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老人很苍老了,布满皱纹的脸上,深凹着一双善良的眼睛,肩上挎一个自制的洗的泛白的布袋子,里面装满了我们喜欢的食物,细心和微笑总是挂在脸上,慈祥地看着眼前飞上飞下的我们。老人一生孤独,我们成了他孤寂晚年的唯一的朋友。和老人有约,从1992年起我们惦念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飞临昆明,也是一种探望和安慰这位深刻惦记我们的慈祥老人。几年后,老人走了,他怀着对我们深深的眷恋去了天堂,我们似乎成了老人的一群儿女,多想展翅高飞去那个遥远的地方去再看望老人一眼。如今的翠湖湖畔,人已去,情未了,一座铜铸的老人铜像把我们的思念深深地伫立在了那里。他没有去,他还在那里不分昼夜地坐在那里,等待着、盼望着我们年年的回归。善良的老人成了我们每年飞来昆明的一个念想和永恒。老人的情,老人无私的爱不正是代表了昆明人民的博大的爱吗?相信,具有这种优良品质的昆明人民难道不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吗?

阳春三月,昆明已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半年来昆明的人民养育了我们,昆明的人民喜爱我们,我们在这里发育;我们在这里成熟,雪白的羽毛已经褪变成了光滑鲜亮,肌体强壮了,双翅更加有了搏击狂风暴雨的强劲力量,是昆明的人民把我们养育成了这一身远翔的精灵。我们要出发,我们将要腾飞,我们要回到曾经出发的地方,在那里繁衍后代,在那里休养生息,我们不愿意飞离,舍不得爱我们的人们,我们舍不得那位坐在翠湖湖畔的慈祥老人,但我们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候鸟。飞越千山万水,滇池证明我们已经来过,昆明的山山水水证明我们来过。昆明的人们更证明我们来过。人鸥情未了,来年再相见。我们一定会回来的,三十多年的经历早已证明了我们的承诺。等着我,那个曾经和我“接吻”的姑娘以及翠湖里那个每年望眼欲穿善良的喂鸥老人!

2022年3月3日星期四于昆明

昆明的美景

文/杨可欣

夏季的翠湖像一幅画卷:蓝天、白云、翠柳、亭台楼阁倒影在湖水中。最吸引人的是翠湖里的大池塘,每到夏季总会开出洁白无瑕的荷花。满池的荷花,满池的碧水,满池的碧叶相互映衬着,宛如一个个的白衣素女,在炎炎夏季,让人感觉到清爽美丽。

秋季的大观楼如一片枫叶:枫叶的脉络刻画着它悠久的历史。走进大观楼,里面满是素雅的菊花。菊花傲霜怒放,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则像盏盏精巧的花灯。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多么迷人,多么耀眼。

冬季的黑龙潭似耀眼的星光。一株株梅花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梅树挨挨挤挤,梅花从树枝间钻出来,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散发出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让人陶醉。

春季的圆通山仿佛一道朝霞:一朵朵、一簇簇粉红的樱花竞相开放,层林尽染。山上热闹起来了,山花烂漫、蜂蝶成群、人山人海。春风拂过,樱花瓣四处飞舞,与人嬉戏,好一片春意盎然、春和景明。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一片纯洁的童话世界。

昆明,一年四季都是美的、秀的。我爱你——昆明。

人鸥情未了

文/小不点儿

曾记得,去年金秋十月,从西伯利亚展翅,直上云天,在自身拥有的导航下,振翅高飞,朝着昆明的第二故乡飞去。三十多年来,携着我的儿女和同伴,义无反顾,一路高飞,从未停歇。

长途跋涉,不畏艰险,眼前是那一望无际的云海,雪白雪白的云海覆盖了横断群山,喜马拉雅就在脚下,整个大地一片云雾,只看到一层像是泡沫似的云朵,覆盖了所有,迎着狂风,淋着暴雨,顶着风雪,不畏劈雷闪电,朝着珠穆朗玛奋力地舞翅。像雄鹰如海燕,飞越万里,头上只剩下蓝天,那种浅浅的蓝,与脚下深深的绿,由近及远,由浅及深,慢慢的、慢慢的,变成连绵不断的群山、田园、河流,一望无际。十分的壮观和美丽。

嘴巴不停地在天上“嘎--嘎”的鸣叫着,心中反复地默念着那句话:别忘了,那是我纷飞栖落的滇池之畔,我曾吻过它的笑脸;别忘了,那个巍然耸立的西山,我曾伴着它一直在它的身旁盘旋;别忘了,滇池水里的温柔与缠绵,浪漫与激情;别忘了,你的世界我曾不止一次地来过……

飞上高原,飞抵昆明,直奔眼底的是满山遍野的翠绿和五彩艳丽绽放的鲜花,蔚蓝的天空飘着七色的云霞,耳边阵阵韶音丝笛,彩云之南的歌声悠悠回荡,仿佛一下掉进了童话搬的世界,感觉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和愉润。

栖落昆明,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我们摇着脖子东张西望,高原秀色,五彩缤纷;滇池伏波,碧波荡漾;海埂擒龙,抚慰蛟龙;翠湖观绿,人鸥祥和;鸣凤访古,千年一叹;华亭听经,僧人合什;东川诉情,沧桑悲壮;澄江赏湖,清澈见底;九乡探幽,溶洞奇观;石林寻径。天下一绝。我们瞪大眼睛,春玉兰,俏立枝头;夏芙蓉,娇艳婀娜;秋黄菊,枝头傲霜;冬山茶,娇艳挺立。这里花开季节乱,绿染全年春,绚丽斑斓,惊艳夺魂。奇幻的喀斯特地貌和昆明静止风造就了昆明独有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摄人魂魄,诱人痴迷。醉是冬季,人鸥同戏,神仙难辨,哪是游人哪是景。一时还真难以分辩。

我们在这里一点也不怕人,我们一群大胆地飞到岸上,与人亲热。我们迈着细碎的脚步,优雅而从容。东张西望之际,警惕谨严地走到你的跟前,抬起眼,端详着你。你若置罔闻,我们则在岸上徜徉,不离你的左右。你若投食,我们便绝不客气地叼来享受。一些好事的游客则爱好撩逗我们,他们不停地把食品抛向空中,我们则轻快地跃起,扇着翅膀,停留在空中。我们虽争食,却不打斗,显得很有教养,彬彬有礼。这里的我们似乎并不挑食,无论面包、饼干、蛋糕、生果,我们均来者不拒,一律拿来享用。这里的人民善良美丽,慈祥和蔼,民族众多。爱护我们,怕我们饿着,政府曾一声令下,扶老携幼,奔走相告,奔向海埂大坝、翠湖园林、河沟渠塘,向救灾似的向我们投食,百般呵护。人鸥和谐,人鸥情深在这里表达的淋漓尽致,无与伦比。

瞧,人群中一位姑娘把手中的鸥粮衔在了嘴里,等待着我们去“接吻”, 瞬间,我们明白了姑娘的心愿,我们像箭一样的射向了姑娘嘴边。扇动着翅膀停置在空中和姑娘来了一个近距离的亲密“接吻”,一瞬间,被他的男友偷拍下了这瞬间难忘的一幕。然后姑娘对着男友羞涩地莞尔一笑,笑的那么灿烂、腼腆。我们似乎也被姑娘明媚的笑容陶醉,扇动着翅膀在空中发出“嘎--嘎”的鸣叫。除了感谢没有别的意思,让姑娘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脸红。姑娘的男友大概是被我刚才的那一幕所妒忌,抢了小伙子的风头,使起了坏心眼儿。只见男友用手指向了我们,姑娘仰起45°看着男友手指的上方,男友悄悄地冲上去,抱住她,亲吻了一口姑娘的唇角。姑娘微微一颤,像是受了惊的海鸥,脸上顿时变成了桃花瓣的绯红,像极了春天里的桃花。羞涩地低下了头。噗哧一笑跑开了。我们也跟在姑娘的头顶,去为姑娘贺喜,祝姑娘找到了心上人。可不是我们哟!

阳春三月,昆明已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半年来昆明的人民养育了我们,昆明的人民喜爱我们,我们在这里发育;我们在这里成熟,雪白的羽毛已经褪变成了光滑鲜亮,肌体强壮了,双翅更加有了搏击狂风暴雨的强劲力量,是昆明的人民把我们养育成了这一身远翔的精灵。我们要出发了,我们要回到曾经出发的地方,在那里繁衍后代,在那里休养生息,我们不愿意飞离,但我们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候鸟。人鸥情未了,我们一定会回来的,三十多年的经历早已证明了我们的承诺。等着我,那个曾经和我“接吻”的姑娘以及翠湖里那个每年望眼欲穿的喂鸥老人!

2022年3月3日星期四于昆明

翠湖之美

文/刘云燕

说到昆明,会想到翠湖。人云:“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冬日,徜徉在翠湖畔,在昆明赏玩“翠湖”之妙。

“翠”是一种多么拨动人心弦的颜色。只一眼望见翠色,就心生迷恋。说到翠湖的“翠”色,必是八面水翠。你沿着湖边走,凉风习习。湖水宛如翡翠般,在蓝天白云下,泛出灵动的光芒。那水是翠绿色的,仿佛能让人醉到心底。湖水中有金鱼,见人不惊主,悠然地游动着。如果从高处看翠湖,整个翠湖烟色浩渺,翠色无边,仿佛像是仙境中的小岛一般。这种颜色,只能用“翠”字形容。

翠湖,还因为四季竹翠。在北方,是很少见到翠竹的。而在昆明,四季竹翠,竹子一根根粗粗壮壮,伸向天际,散发着墨绿色的光芒,活灵活现展现着自己的翠色。如遇阴雨,仿佛能沁出翠色来一般。这种翠拥有无限生机,让人看了便有欣欣然之感。还有春夏时节公园的柳翠,那种烟柳翠色,更让人心旷神怡。因此,人们称翠湖是“昆明的绿宝石”。

翠湖的南北横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两道堤坝把湖一分为四。喜欢翠湖的水波潋滟,在初冬时节,你沿着阮堤缓缓地走,在和唐堤的交汇处,可以看到湖心亭和观鱼亭。亭台楼阁,飞檐黄瓦,古色古香。想来,古人是极有雅韵的。在如翡翠般的湖边,古人兴建漂亮的古建筑。人们可以在镂花的窗边放一软垫,斟一杯香茗,手捧一本书卷,借着风景,亦或发一阵子呆,或随口赋诗、即兴作画,都是极美的。

冬天的翠湖,树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堤边密密地栽着树。如果只这些,似乎翠湖过于静谧了。给翠湖带来欢闹声的是那些可爱的“小天使”——红嘴鸥。一只只身材婀娜,红嘴白羽毛的鸟儿,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而来。它们轻盈地飞舞在水面上,给翠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们“啾啾”地叫着,争食着人们投喂的面包。人们亲切地称红嘴鸥为“吉祥鸟”“幸福鸟”。很多人专程赶来,只为一睹红嘴鸥的风采。

翠湖不仅风景优美,也留下了很多名人的脚步。汪曾祺先生写过一篇《翠湖心影》,对翠湖赞誉有加。他深情地写道:“翠湖是昆明的眼睛。”他说,昆明和翠湖是分不开的。这座城市中的湖,人们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脚步,四边看看,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不一样了。

翠湖最妙的是夜晚,人们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喝茶。也可以去湖边散步。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听得树叶沙沙,谈着天说着地,这种感觉,真是幸福。如果你来到了昆明,切莫错过这块迷人的“绿宝石”。

游走在翠湖畔,翠色无边,心也豁达而宽广……

昆明,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文/吴传玖

这几天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真正是变得令人舒服起来。干燥的空气和城市上空的灰尘被一场场人们渴盼的夏雨梳洗得清新而干净。尽管高原太阳的紫外线还是那么强烈,但人们走进这座城市仍依稀感到了她少有的魅力。

这座城市有一顶十分美丽而耀眼的桂冠——她是这个国家真正唯一称得上春城的春城。因为她真正是实至名归的四季如春。

在这个巨型厐大的国家里如丛林般生长着大大小小的近千座城市。每一座城市都随着国家的开发,走着自己城市发展的道路。平原的城市不断扩大着城市的平面,山地城市在立体的空间里构画水泥森林。海滨城市把海岸线伸进了城市的血管里。城市的领袖和建筑师们都臆想着打造一座如同纽约、巴黎、伦敦,或者如同东京、香港一般的国际大都市。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建设者们也在做着同样的努力,使城市日新月异地改变着容颜。宽敞笔直的城市大道,新颖漂亮的高楼大厦,繁华热闹的商业街市。鸥鸟翔集、鱼游浅底的美丽的翠湖、滇池,苍翠环抱、绿意盎然的西山,风情浓郁的民族村,五彩斑斓的世博园,姹紫嫣红的三角梅,美味飘香的过桥米线……湛蓝明丽的城市天空,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灵性、大气与娇艳。彩云之南的这座美丽的城市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盖自己的家园。如今的我已经生活和居住了30多年的这座城市,让我更是对她充满了依念,充满了虔诚,充满了爱意。这座城市,依然年轻美丽,处在四季如春的花季。现在这里依然是草绿花红,春意融融,依然是夏无酷暑、冬无三九,人们依然生活在装满自然大空调的世界里。建设者们用自己的理想和智慧,正在努力地改变着,但也可能会使这座城市夏天慢慢变长,冬天慢慢变冷,城市的肺叶——森林和湿地慢慢失去张力,城市的喧嚣,道路的拥堵这些无形地会使这座在全中国唯一称得上四季如春的春城不能不去面对的严峻的现实。

我曾经去过我国最北端的城市哈尔滨、长春、大连以及和大连临近而又有几分相似的城市青岛,亦到过东南端的厦门以及西子湖畔的杭城。她们也都曾自诩为春城。其实她们不是会有炎热的夏天,就是会有严寒的冬天。她们与我所生活和居住的这座真正四季如春的春城相比,自然也应该少了一些春城的底气。然而我在她们的城市中发现,她们在发掘大自然所赐予她们得天独厚的风韵中,亦是充满了智慧和创造。春天的美丽和感动无时无刻不在这些总是用春天来打扮自己,总是以春城自诩的城市中完美地表现出来。而使我联想到我所生活和居住的这座真正的四季如春的春城,是不是也还应该有如同他们一样,有更高、更快、更强、更美的追求!

我在这座美丽的城市生活居住已经有三十多年,我亲眼目睹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当然我非常热爱和钟情于我所生活和居住的这座城市的,还是因为她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真正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春城。我多么希望我所生活和居住的这座城市永远春意盎然,春光永驻。当然亦更希望这座城市的主人和建设者们拥有更多的智慧去创造。

这座城市有一顶十分美丽而耀眼的桂冠——她是这个国家真正唯一称得上春城的春城。

因为她真正是实至名归的四季如春。

昆明的冬天

文/高光兰

提到冬天,人们都会想到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苍茫世界。然而昆明的冬天却是一派温暖如春的景象。

昆明素有“春城“的美誉。每至寒冬,昆明仍然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是那么的善解人意,微笑着对昆明人说:“放心吧!有我在,寒冷是不会来打扰你们的。”于是我不由想到济南冬天那暖晴的特点。

太阳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也对昆明这个孩子疼爱有加。一到冬天,太阳的光芒均匀地播撒在人们身上,似乎在宣告,这是温暖的冬天!难道不是吗?昆明的冬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到院子里去晒太阳,瞧!他们满心欢喜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心中不曾留有寒意。

冬天,正是百花凋零,万物萧瑟之时。而在昆明却依然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看!花儿随处都是,正在绿叶的映衬下娇媚鲜艳。

远方的精灵,红嘴鸥的到来,给昆明平添春色。翠湖边、滇池畔,垂柳依依,半空中成群的精灵,欢笑着、翻飞着,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停留船头,时而嬉戏水中……映衬着湖水,和谐的蓝天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一派绮丽景象不禁让人忘却了冬日,沉浸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之中。

昆明的冬日就是这样,值得留恋,值得回味,宛如涓涓溪流,滋润心田。花朵的芳香引领你的脚步,和煦的暖阳让你的毛孔尽情舒张,而那美好的精灵总让你心情惬意……我想对于美好的景致的追逐不一定要用脚步去实现。相反,驻足片刻,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昆明冬日的气息正在轻抚你的脸盘,拂过你的心房。

昆明之春

文/吴佳霖

春天,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百鸟争鸣,百花盛开,而昆明之春正是如此。只要是风吹过的地方,阳光照射到的地方,都能发现春天的影子。

人们常常用“春城”来形容昆明,因为它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但我觉得,与其叫“春城”,还不如叫“樱花城”,尤其是在春季的时候。

在昆明有这样一处影子,就像是春天的家,总能够让人们知道春的到来。它就是——圆通山动物园。

春天一到,动物园就变得生机勃勃,动物们离开窝,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春风。樱花也绽放出最美的笑容,迎接春的到来。

这里的樱花可以说是最美的,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驻足欣赏、拍照;这里的樱花也是最特别的,因为它颜色之艳、数量之多。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全是樱花的海洋,一团团的樱花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棉花田;一片片的樱花就像是一张柔软的、粉色的羽绒被。这些樱花个个咧嘴大笑,无一不欢庆春天的降临。

走在樱花树下,就更显得壮观了。抬头仰望,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天堂——天是粉色的、空气是幽香的……在这梦幻般的世界里漫步,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回到现实,这里的一切仍是那么的美丽,樱花树一棵挨着一棵,樱花又从树枝开到树梢,每个人看后都会感叹原来春是如此的迷人。

樱花的花期是短暂的,但它带给人们的烂漫却是永久的。春天也是如此,即使它转瞬即逝,但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美好也会是永久的。

这就是昆明之春的魅力,它可以让花儿绽放得美丽多娇,也可以让人们沉醉其中,更可以成为一张昆明的名片,享誉世界!

昆明的雨

文/谭中贵

我是六月出生的,生日这天,农历上常常写着今日入梅,意即梅雨季节来了。

我多次去过周庄、乌镇、西潭,总是碰上梅雨季。梅雨天,江南的天空阴沉而窒胀,梅雨一直似雨似雾地飘洒,长达数月。在那些窄窄的巷子里走着,如果是一个戴望舒样的浪荡公子,难免会把对面走过来的任何一个人想像为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女子,于是印象派人们买一把油纸伞以寄慰自己崇尚诗意的生活,雨巷或里弄留下了迟滞的脚步或四处张望的眼睛。如果你厌倦长长的雨巷,躲在屋檐下,或者躲在任何一间阴沉低矮房间里,空气中弥漫的霉味和难以展开的视线,这种时候难免感觉无望,哪怕你是一个尽兴而来的游客,你不免忧伤起来,很像鲁大爹“在阴暗的酒家楼头眺望人生”。

昆明的雨通常是凛洌的,夹着风,劈头盖脸浇下来,很快又止住了。六月以前,昆明少雨,算得上是干旱,我说,我生日那几天会下雨,果然如此。活了几十年,差不多年年如此,有人说云南只有两季,旱季和雨季,此话来自农耕经验,实是昆明天气的根柢。昆明的雨很干净,在透明的空气中果断地打开天然的莲蓬,水畅快地泄下来,不拖泥带水,也不像黄土高坡那些地方,如同节约用水般,湿了一下地就止住了。如此大雨,其实不可能让油纸伞或任何一把伞把你带到一个去处,如果你真要出去,且像了高尔基笔下那只海燕,有些理想主义的勇敢,瓢泼的大雨依然会把你浇得透湿。昆明“遇雨即冬”,天气变得有些冷。这种时候,最好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喝茶。先不要让自己闲着,找来火盆和炉子,放上柴禾,加上栗炭,用明子(沁着松油的松树木干)点燃柴禾,用一本课本扇着风。一阵呛人的烟雾在你周遭旋舞一阵后,火苗慢慢窜起来,逐渐点着了栗炭,随着青烟的消失,栗炭发出了悠悠的红色,一股温暖在四周漫开。打来一壶水放在炉子上或是火盆的三角架上,向着火,等着水开,一会水开了,沏上一大杯大叶子茶,透过茶杯腾起的雾气,向窗处望去,近处是屋檐下一溜指头粗的水柱哗哗流淌、远处便是灰色的雨幕、再远就是树和雨组合成的朦胧绿色,写意也罢,印象也罢,尽在其中。咂一口茶,大叶子茶那股粗犷的味道,原原始始地扑向你。还可切几片饵块或糍粑在火上烤着,待焦黄,蘸上油卤腐或者洒上白糖,嚼着硬中有软的饵块或糍粑,咂上一口茶,这种轻慢的快活浸透着你的灵魂,可抵十年尘梦。这比在去星巴克或上岛咖啡吧里点上一杯卡布奇诺享受英国人的下午茶的感觉要来得轻松,因为你去那些地方必须戴着面具,装成淑女和绅士一样。昆明的雨停了,天又变得高高的,云块自由地流动着,有时现出一片蓝天,阳光泄下来,穿透雨后的空气似乎全变成了负离子,忍不住会对着那块蓝天大口地换气。也许过一会,有一朵云又飘到你头顶山,天色又暗下来,雨又开始下,依然是沐浴般洗着空气和大地。

我倒是信了我生日那几天梅雨季节的开始,只不过它决不是江南的梅雨,昆明的雨是从六月开始的。

家传

文/若星

1944年,在川西坝子沱江岸边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面容清癯、身材瘦削的农家少年打点着行装,从寡母手中接过几张“单薄”的盘缠,准备踏上自己的南行求学之旅。此次南行,少年的心中,定是怀着读书救国的理想,向往着掩卷之后仍余韵袅袅的本土作家艾芜《南行记》中那绮丽的边陲风光。

从成都,到昆明,少年的旅程,是扒在绿色的邮车顶上,在绿色的山峦间穿行,一路向西南。车过贵阳花溪,少年下车打尖,去吃一碗米汤粉,微薄的盘缠被扒手悉数偷走。出黔入滇的崎岖山道上,天上突降瓢泼大雨,少年的行囊被淋得透湿,打开一看,黄草纸上用毛笔誊写工整的备考笔记字迹一片模糊。欲哭无泪,少年狠下决心,来日的考场上,将只能凭着昔日的基础与记忆;若铩羽折戟,便只能学着艾芜,远走滇缅,浪迹天涯。

当这位衣衫褴褛、行李破旧的少年,在考试被录取后,步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同样简陋破败的校门时,仍然仿若身处梦境般的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觉。

多年之后,少年才深刻地认识到,这样的一步跨越,在他的人生之旅中,产生了多么久远与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座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外形简陋的大学,却有着一颗如同金子般闪光的魂灵。

这位少年就是家父。在中国教育史的长河中,存在于抗战年月中的西南联大,无疑是一朵异常璀璨的美丽浪花,一道旖旎瑰丽的风景。她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绝死拼搏中据守边陲的惊鸿一瞥。一个人暨一个民族在濒临绝境时被激发出的惊天力量,与抗日军民在前线的殊死战斗相同,在西南联大的存在中亦得到了印证。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家父是西南联大的最后一届学生,在昆明未及一年便随校复员回京。然而,烽火连天岁月中那边陲的回忆,已深深地烙在了老人的心上。在他的眼睛尚可清晰视物时,他常常摩挲着一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指点着上面的一个个名字告诉家人,哪位哪位同学在校期间便从军奔赴滇缅战区,哪位哪位同学战死疆场……

每当回忆起这些早年的情景,我的心情,便如同流淌在高黎贡山下的伊洛瓦底江般,奔腾不已。

上个世纪40年代末,位于北平沙滩红楼的北京大学教室里,默默地坐进了一个操浓重四川口音,身穿灰竹布长衫的青年。他是辗转从边陲崇山峻岭中的西南联大随校复员到京的。他的学长中,有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突尼斯大使与对外友协副会长的谢邦定,成为新华社资深记者与国际部副主任的王纬;而他的学友中,则有后来成为中国哲学界名家的张岂之与汤一介。北大的校园中群贤毕至,名流云集,任继愈、季羡林、汤用彤、冯至、张岱年、贺麟,如璀璨的群星,闪耀在这位青年的眼前。他如饥似渴地吮吸着醇厚的学术甘露,浸淫于其中,忘乎所以。

当时北大的学生食堂,按伙食标准的高低不同,分为两个“膳团”——“白面膳团”和“杂粮膳团”。家境贫寒的家父,从西南联大到北大,一直是“杂粮膳团”的成员,后来成为中国外交界、新闻界与学术界名人的许多同学,都曾不同程度地接济过他。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更替,周末的“牙祭”,则从昆明那飘满黄叶街头的羊肉拐骨汤,而演变为早春北京胡同里的热馄饨了。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曾在冬日里的昆明街头,寻访着西南联大的旧址,追慕着那远远流逝的时光;我在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美誉的西南联大纪念碑前,泪流满面。

今年盛夏,在巍峨的泰山脚下,在松柏蔽日、碑刻林立的岱庙园林中,我惊喜地与西南联大校友会会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季羡林基金会第二届理事长潘际銮院士邂逅。潘院士是于1944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的,与家父同年。潘院士曾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南昌大学校长,是新中国焊接技术发展的奠基人、开拓者。在岱庙的松荫下,我向尊敬的潘院士讲述了家父从成都到昆明的历程,由北京而西安的经历,述说了十多年来家父卧病在床,在我悉心照顾下度过晚年的情况。潘院士说:“刚毅坚卓”是西南联大的校训,而你,则将其传承了下来。潘院士还说,西南联大校友的子女,也就是西南联大的校友,欢迎你加入西南联大的校友会。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今天,从家父到我,西南联大的精神,总让我们心生温暖,我想所谓的家传,便是这样的吧。

昆明的冬天

文/朱鑫一

一提到冬天,人们一定会想到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风景,似乎那才是冬天所应有的。而昆明的冬天,则是一幅温暖如春,处处鸟语花香的景象。

人们都把昆明誉为“春城”,这可不是吹的,是名副其实的。昆明的冬天总是一幅碧空万里的画面,它似乎是那么善解人意,使寒冷永远不会来临。就连太阳对昆明这个美丽的孩子也疼爱有加,一到冬天,就把暖暖的阳光照在她的身上,让她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冬天,正是百花凋零、草木枯黄的季节,而在昆明,处处依旧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看,花朵到处都是,一朵朵像娇气的小姑娘似的,都害羞地躲在绿叶背后,只露出半个脸来,胆怯地打量着四处的美景。

花朵在绿叶的映衬下,越发的娇美、鲜艳,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去摸摸它的花瓣。耀眼的阳光给绿叶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外套,使绿叶洋溢着一股暖洋洋的气息;树叶更绿了,绿得仿佛要滴下水来。叶儿似乎也对这件外套很满意,努力地扭动着身躯,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伴随风的节奏,组成一支优美的交响曲。

远方的客人——红嘴鸥的到来,使冬天的昆明倍增春色。在翠湖边,滇池畔,垂柳依依,湖水荡漾。半空中,成群的红嘴鸥欢叫着、翻飞着,湖上小船的船头、船尾全是红嘴鸥。看着这幅景象,人们就会说:“也许是春天了吧,不然怎么会这么生机勃勃呢?”

这就是昆明的冬天,温暖如春的冬天。

远方的家

文/范子淳

我的家在昆明,我生在昆明,长在昆明,这座“无处不飞花”的城市,我能时刻感受到它的魅力,我很爱它。从我记事起,亲人们都生活在昆明,我以为我所有亲人的家都在昆明。

7岁那年,我们一家人到了昭通的大山包,在山顶,我发现爸爸一直在凝视着远方山脚下一个云雾缭绕的小村庄。我问爸爸,你在看什么呀?爸爸说:我在看我的家!

我奇怪地问爸爸:我们家不是在昆明吗,怎么会在这个遥远、偏僻的地方?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昆明是我们现在的家,爸爸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乡村,这是他的家乡,他的根在这里!”

爸爸也带着激动的语气告诉我:“那个小村庄叫妥乐,是爸爸出生、成长的地方,虽然很贫穷,但在爸爸心中,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儿子,一个人,无论去到哪儿,都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就像一棵树,没有根是不可能枝繁叶茂的!”

妈妈告诉我,爸爸小时候家里很贫穷,爷爷奶奶含辛茹苦带着几个孩子奔波奋斗,终于几姊妹都考上大学,找到工作,才有了今天这个城市的家!

听完爸爸妈妈动情的讲述,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让我们一起和远方的家合个影吧!”当快门按下后我扭头看爸爸时,发现爸爸眼里噙着一丝淡淡的泪花!

我爱昆明的家,也爱这个养育了父辈祖辈们的——远方的家!

回家

文/跃武

傍晚到城郊登山,至山顶时夕阳西下,山风阵阵,天边蔓延开的火烧云烧红了整个天空。沿着山坡向坝子缓缓舒展开的黄灿灿的广阔梯田眺望,有星星点点的人们正忙碌的收打稻谷,多么优美而熟悉的画面,梦回青少年,我也是画中人呢!如果在家乡,我此时也应该和年迈的父母在田地里收获沉甸甸的粮食,想到此脑海里像热烈燃烧的火烧云那样剧烈思念起家乡的父母和耕耘过的那些土地。啊!此时此刻国庆节已经临近,回家的时机眨眼将到,这真令人兴奋。

话说养儿为防老,可我和父母千里相隔,平日里根本照顾不到,加之在公安基层一线工作不算,还位于县局仅有两人的法医工作岗位上,请休假极难,连常回家看看都做不到,愧疚至极。父母体健时还好,可近年来他们年老体弱小病小痛多起来后,竟然有了罪大恶极的感觉,时常自责“养我何用?还不如养条狗实在!”牵挂着老人,可难以回家尽孝这成了咬噬人心的一件事,尤其逢年过节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而听到父母因病入院的消息,好几次都涌出了泪水。聊以自慰的是当时选择在异地尽快就业是为了弟弟妹妹的学业,是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解了燃眉之急,。

家乡怒江是是云南最穷乡僻壤的一个地区,没有飞机场,自己又无车辆,相隔千山万水,回家时赶车是最累人的事情。从新平县到昆明要三个小时的路程,为了在一天之内赶到家我必须清晨5时就要起床,乘最早一趟跑昆明的班车。到了昆明南站下车后,又要赶坐公交车到昆明西站。因为公交车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无法估算,而发往怒江的车辆到早上11点就没了,所以连早点都不敢吃,何况国庆节里车票紧俏。有次因为姗姗迟了一步,排了近一小时的队,轮到我买时却没了票,恨得直咬牙蹬脚,心不甘情不愿的在昆明晃荡了一天。当然不做公交打的士也可以,可是小小公务员哪里舍得那一百余元费用。到西站买了票,全身绷紧的神经才放松下来,吃点东西准备长达9小时的漫漫旅途。

车轮转得再快,在近一千公里的距离上车辆也就变得像只悠悠爬行的蜗牛了。云南立体气候明显,这一路向西海拔又是渐渐提升的,所以更是十里不同天,或蓝天白云,或青山绿水,或巍峨高山,悬崖峭壁,或一望无垠的坝子,自然风光丰富多彩,颇为怡人。加之经过的地区依次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路上的民居建筑风格和地方特色广告也够精彩,比如到了楚雄南华县境内,所有民居不但有彝族风情,还在洁白的墙上画上了各种漂亮美味的蘑菇,让人长见识。到了禄丰县境内墙上、广告牌上又都成了多姿多彩的各种古老恐龙的画像。所以从昆明到怒江这一路虽然漫长,对于喜欢风景的我倒不觉得受罪,更何况平时难得出门,一路上还有想不完的事情和滚滚而来的回忆,连和别人聊几句都不情愿,没有丝毫熬时间的难耐,不像有些人坐到后面会骂起娘来。但是有时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会遭遇交通事故、道路塌方等意外事故,一等就等上几个小时,这就真是叫苦了。有回我既没有带吃也没有带喝,又不好意思向别人讨要,饿了个半死,两眼直发绿。

夜晚21时许到了怒江州府六库,离家还有30公里的路程。如今弟妹在此安家,不免要和他们聚一聚。可是前几年在六库没有亲人,这个时候通往家的班车停运,的士呢苦苦央求也没有人敢跑,但是从天边赶来,此时家近在咫尺,我如何不情愿在这里留宿一晚,于是作为警察的我违背原则高价不说还要看人脸色打摩的、坐黑车奔回家,想来实在心酸。

摸黑进了村子的小路,每次狗吠声都是此起彼伏,好像我是几百年来唯一的一个陌生人一样,每次还没到得家门口就听到自家院里也有狗跟着在狂吠,而进得家院一看却是那条老狗,实在气人。每次老狗没了叫唤,在堂屋里看电视的父母就会拉亮廊灯,“咣”的将大门打开,一前一后的匆匆出来,父亲只说一句“到了!”母亲就将我拉进屋里给我倒水,简单问问“累不累?”“旅途顺利不顺利?”,之后就去给我热精心烹调好的漆油鸡。吃饭时父亲总是给我倒上碗自家酿的包谷酒和我同饮。他们和我说村子里出了什么事,哪些人去世了,谁家又结婚生子,家里的收成,哪些地里的包谷还没收完。一顿饭吃得很长时间,奔波了一天的我听得兴致勃勃,完全没有倦意。

此情此景年年岁岁相似,可是父母却一年不同一年了。他们的白头发一年比一年多,皱纹一年比一年深,身体一年比一年瘦小。如今我人到中年,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担忧越来越痛彻心扉,简直成了块心病。

为昆明建言

文/李菓霏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誉满天下的大观楼长联。大观楼位于昆明滇池北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清乾隆年间布衣寒士孙髯翁先生撰写此长联,故大观楼因此长联而得名,并名扬四海,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齐名的“中国名楼”。

大观楼长联共一百八十字,上联写滇池及四周风光,下联叙述云南的历史。孙髯翁先生的感慨,情景交融,气魄宏大,两百多年来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如何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做法。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一项颇受游客欢迎的活动——背《岳阳楼记》可领免费门票入园,从大年初一至初六,有6000多人通过背诵《岳阳楼记》免费入园。大家觉得这种传播历史文化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目前,昆明市正在建设“美丽春城”“幸福春城”,作为昆明市民,在对城市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应该忽略了历史与文化的传承。看到岳阳楼的做法,是不是也应该受到启发。昆明的历史文化应该如何传承,如何让昆明人更进一步了解昆明自己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游客感受昆明,也是昆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迷路记

文/申江

我住在昆明北市区,上班地点又在市中心北京路,每天的活动半径基本上局限在“两点一线”,直线距离也就五六公里吧。近几年,昆明城区不断扩大,好多地方没机会去,所以,对这个城市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前段时间,托一位朋友替我买房子。不久,她就带来口信,说是在小街子替我物色了一套房子,我看了一下有关资料,觉得面积、户型、内部结构都还理想,价位也还可以接受,于是动了心。一个星期天,我们约好去看房子,她在新房那里等我。

那天清早,我兴冲冲地骑上“电毛驴”,直奔昆明南城。小街子这个地名我很早就听说过,印象中是个很“恐怖”的地方。因为多年前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在那儿的一所中学教书,去了以后一直不安心,说是那个地方很闭塞,连公交车都没有。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那儿调出来,为此还掉了不少“毛”。

我顺着春城路往前走,来到国贸中心附近,这里道路宽阔,新楼林立,早已今非昔比。我一时间懵了,朋友在电话中跟我说了半天,我还是弄不清小街子的具体方位。转眼到了日新立交桥,这儿进出口很多,问了几个路人,他们也说不清楚,我只好闷着头往前冲,出了隧道连东南西北也分不清了。我盲人骑瞎马似地在街上乱转。天哪,怎么转到巫家坝机场的围墙外来了,这里以前都是农田,现在都变成了街道,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我向一个卖菜的农民打听小街子该怎么走,他说你把方向都弄错了,应该折回去往南走。我只好折回去,这回连原来的路也认不清了。七转八转竟转到关上来了,关上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条条繁华的街道纵横交错,我就像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心中连一点谱都没有了。鼻子底下有张嘴,问吧。一边问,一边走,不知怎么又跑到西边来了。广福路、十里长街、官南大道……这些路名以前听都没听说过。这些街道又宽又长,沿途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商铺、楼盘、学校、写字楼、办公楼、农贸市场、交易中心……高低错落,星罗棋布,颇具几分现代大都市的气派。“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我怎么竟成了山中砍柴的樵夫,隐隐生出隔世之感。

我就这么像瞎子似的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到小街子,只得问了又问,妈呀,原来,小街子就在日新立交桥附近。我的错误在于主观主义,总想小街子肯定很荒凉、很偏僻,哪不知小街子现在已是繁华闹市,我抱着“老黄历”不放,哪有不吃亏的?

在这紧要关头,充一次电可以跑80公里的“电毛驴”精疲力竭,没电了。等我推着它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已是晌午时分了。朋友笑着调侃我:“你是‘乡巴佬进城’,洋相十足啊!”我心里虽然气恼,但也只有不吱声的份儿了。

后来和朋友谈起此事,他们也有类似的经历。作家老楷有一次出门办事,离家不远就迷了路,后来问了在路边开铺子的浙江人,才找到要去的地方;哪知回来的时候又迷路了,又是问了在路边做生意的外地人,才“摸”回家中。大家开玩笑说,以后出门要随身带着地图,不然什么时候“打失”了都不知道。不过现在的地图年年都在变,因此还必须时时更新,才能保证不去找“警察叔叔”的麻烦。

若干年前,曾在报纸上见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昆明,长大了》。当时,我颇不以为然,心想,不就是在市中心区多添了几座高楼吗?昆明,不要说跟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国内外知名的大都市比肩,就是同邻近的重庆、成都角逐,也是相形见绌的。我的结论是,时光在飞速流逝,而昆明并没有长大多少。没想到,我这个在昆明居住多年的“老昆明”居然一出“远”门就迷了路,看来身边的这座城市是实实在在的“长大”了。城市“长大”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象征,看来好日子还在后头,我们大家攒足了劲儿奔希望走吧!

昆明的春雪

文/小不点儿

初春一夜雪来迟,俏落柔枝意过诗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春晨早起,拉开窗帘,一声惊喜,户外天空雪花轻轻飞舞,哇,昆明下雪啦!

这可是昆明的第一场雪,雨水节令已过了三天,可还下起了雪,她来到是那么的晚,那么的迟,本该冬日的使者却在春天光顾,街边的小树刚绽绿意,一场春雪的来到,压弯了她们的腰肢,耷拉着脑袋,在风雪里愰来愰去,瑟瑟发抖,她们似乎不情愿。再看看春天里正在绽放的花朵,娇艳的脸庞瞬间被雪片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妩媚。俯视楼下地面,停靠在小区里的一排排汽车,全都换上了洁白的衣裳;路两边的树,稀稀疏疏的叶片上,也披上了绒绒的白色,星星点点的;一栋栋灰色的楼房顶面也铺上了厚厚的雪,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对面平日里热热闹闹的大润发超市,在雪的风彩下安静了许多。明通河两岸的迎春花,在雪的覆盖下失去了往日的姿容,成了两条白色的绸带挂在河的两边,延展开来。瞬间,精神抖擞,心里随即舒展并愉快起来,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迫不及待地来至楼下的庭院。一饱昆明晚到的雪容。

庭院全是白的,草坪上、绿化带上,在微风的吹拂下,有着别样的感觉。墙角边,有几株顽强的小草倔强地露出头,似乎在欣赏着这美妙的雪景;挺拔的雪松树枝上堆满了雪,每一条枝丫都努力地支撑着积雪厚重的压力,颇有宁折不弯的气势;亭子里,凳面、桌上像是铺上了一张张洁白而平整的轻纱,一尘不染;庭院里不远处的景观台上,凹凸不一的地方也积满了雪,恰似披上了银色的纱裙,精致淡雅;最为惹眼的是远处的那几朵腊梅白里透红,娇艳中带着几份羞涩,若隐若现,十分惹人怜爱;通向庭院深处的小道,路面也显得宽敞了许多,许是刚有人走过,一串不深不浅的脚印通向庭院的尽头,很是醒目。喜欢雪的孩子忘记了春雪的寒冷,脸蛋冻的发红,在雪地里玩耍嬉闹,堆起了雪人,好像全是她们的世界,这场春雪似乎专为她们降落而来似的。

漫天雪花还在飞舞着,我欣喜的赶紧用手接住即降落下的飞雪,刚触碰到手心,便瞬间融化,形成了薄薄绵绵的水纹,刹那间,种种思绪如同这雪花凝成了缕缕思念流向远方……春节的大年初三,一样的景,一样的雪,那场雪陪着我们在玉龙雪山的蓝月谷纷纷扰扰地也下个不停,凄凄凉凉,直到心被冰封冻结。而今这雪,却让我感觉到了春的暖意。大雪过后,必将是春的到来。因为昆明的春天已经来临。这场春雪是大自然带给昆明的一道见面礼。

我贪婪地呼吸着清新却有些寒冷的空气,舒畅地“沐浴”在这个令人神往的雪世界,任由它白了我的发丝和眼,我肆意的张开双臂,仰面朝天,走在雪白的草地上,让冰冷的雪花亲吻着我的脸庞,一颗颗晶莹透明的水珠模糊了双眼,心早已温润了永恒。雪,时而羞涩,时而矜持,时而肆无忌惮地下着,飞絮满天,整整的,一个银色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与美好,没有任何丑陋与肮脏,它虽短暂但却很纯粹。

这雪白的世界里,一切烦忧、惆怅,恩恩怨怨都变得那么简单。它简洁了世界、优雅了生活,洁白了人世间的所有风情,天地一线唯美,思绪在来去之间回荡、欲犹回味。

这场雪,纷纷扬扬,带着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用它轻盈的身躯覆盖了残冬的荒芜。一切心心念念的眷恋,所有天涯相伴的念想,那些悠悠凄凄的期盼,随同这暖暖的春意温润成心里的明月,明亮和温暖着这个春天的每一天。

喜欢雪飘逸、清灵的身姿;欣赏雪洁净、晶莹的品性。我望着、看着、赏着这些净白的精灵,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已默默地落驻我心里。人生不ー定像雪那么纯粹,也不会像雪那样神奇,但我们完全可以把人生过得像雪一样精彩。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的瞬间,虽然短暂,但我们只要懂得珍惜,就不会留下遗憾。让所有淡淡的痕迹,幻化成永恒不灭的记忆珍藏在心里。

雪还在默默的下,心还在静静地等,眼睛望着天空,数不尽的万千雪花随着风的舞动缓缓的落下。预示着昆明春天的报幕。她是昆明的报春雪。尽管她来的迟了点,毕竟她是昆明的第一场雪,显的那么的稀少和珍贵。

2022年昆明春天里的第一场雪,美哉,妙哉,吉祥!

2022/2/22

美丽的昆明

文/张宇杭

我的家乡在春城昆明。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大观楼长联生动地描绘了滇池的广阔,睡美人的故事代代相传。记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爬西山,登龙门,老人说摸一摸魁星点斗的塑像,长大了就可以创作成就。而我更爱的其实是站在龙门俯看滇池,湖面上的船和公路上的车都变得像蚂蚁一样小,有趣极了。

昆明的气候更是特殊,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繁花似锦,气候宜人。春天,圆通山的樱花竟相开放,风一吹花瓣像雨一样飘洒下来,夏天,翠湖的荷花把整个湖面都盖住了,野鸭子游来游去,舒服极了;秋天,植物园的枫叶红了,远远看去像是一晚霞。冬天,西伯利亚的红嘴鸥不远万里飞到昆明过冬,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成了昆明人的好朋友,它们或者懒洋洋地停在湖面上晒太阳,或者以漂亮的滑翔动作争抢食物,给昆明的人带来了许多快乐。如今,不但人鸥同乐的景象成为了昆明的一道美丽风景,红嘴鸥也成了昆明的标志之一。

我爱云南,更爱昆明,我生为昆明人而感到自豪。

昆明老滇味

文/项顼

入夏,昆明便进入雨季,夏日的昆明,常常沉浸在轻轻柔柔的细雨之中,完全没有夏日的炎热,早晚依旧清凉。在这样的天气正好是食客们喜欢到处寻觅美食的好时节。

云南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得益于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立体分明的四季气候,从热带到亚热带,从坝区到山区,风物多样、风景千变万化,令人赏心悦目,被称之为“七彩云南”。从而造就云南的美食也像云南的景观一样,自然和谐,又个性十足。加之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烹调方法各异,形成风格迥异、味道独特的滇味美食,让人数不胜数,食不绝口。

昆明是云南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的中部,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于是便得到“春城”的美名。昆明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云南滇味美食的集散地。昆明有西山、金殿、滇池、大观楼、翠湖、石林等众多著名的风景名胜,清代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先生的大观楼长联为证:“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苯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孙髯翁先生的一首长联写尽昆明的湖光山色,写尽千年的世事沧桑和人间冷暖。

六十年代陈毅元帅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 陈毅元帅赋诗,是对长联的高度概括,充满了对历史和人文的感慨。

滇味美食,以昆明及周边一地为代表。昆明的滇味美食,大多散落在昆明的大街小巷,有富丽堂皇的酒楼,也有朴素典雅的普通餐馆,还有星云棋布的众多小吃店和摊点。所有这些,无不令游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滇味菜肴的特点是什么呢?梁玉虹先生有个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适合边疆多民族人民的口味。” 滇味首先不是滇菜,滇味应该叫滇菜系列,而不是一般层面上说的滇菜。李麟先生对滇味的理解最能说明:“滇味就是把滇中汉族饮食文化和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融会贯通后,才能称之为滇味,这是滇味的新概念”。昆明的滇味美食令人回味无穷。从蒸、煮、炸、煎、烩、炒等美味佳肴应有尽有。都各具特色,风味各异。

近几年,我所到过的滇味餐馆,有位于滇池湖畔的端仕楼,端仕楼是昆明滇味餐馆的百年老店,这里紧傍滇池,浩渺的滇池一望无际,高大的西山旁边,依卧着美丽恬静的睡美人,走进宽敞干净的厅堂,房屋建筑雕梁画栋,古香古色,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阵阵袭来的茶香,沁人肺腑,一时间觉得心气透亮许多。端仕楼最初是由祖籍玉溪金官营一户姓翟的人家所创。一百多年前,翟氏先辈在玉溪创业,到了民国,翟继芳先生携家传手艺上昆明谋生,于昆明城之中心的端仕街租铺面一间,以仙芳园之店名从事餐饮业,出售家传小锅米线、卤饵块以及凉鸡、凉肉等各样凉、卤菜等。解放后,端仕品牌参加了公私合营,其时昆明各处的小锅米线、卤饵块还是以端仕街翟家的为正宗。现在端仕楼远离昔日之端仕街,搬迁到风景秀丽的滇池湖畔。

还有就是位于东寺街新港花园74号的东寺老街坊也是家正宗滇味口味的餐馆。像其他很多的滇味餐馆一样它的风格同样是以木质为主的古朴格调,富有怀旧的风尚。该店的招牌菜是生蒸汽锅鸡、荷叶糯排骨、苦菜酥红豆等秉承滇味菜品风格,尤其是花旗参汽锅鸡选用上等的花旗洋参,再用本地土鸡,加入云南的香料,置于云南特有的紫砂汽锅内隔水蒸粑,入口清香、爽滑,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

说到汽锅鸡,不得不提昆明的福照楼,福照楼以经营云南的三七汽锅鸡而闻名,这是一家总店位于昆明北大门美食街口的滇味餐馆。福照楼是昆明最早推出的汽锅鸡专营店,也是现在最受欢迎的汽锅鸡专营店。它在昆明的三家店每日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好得出奇。首先汽锅鸡在选鸡上要求严格,以云南武定阉鸡为极品。所使用的汽锅是选用建水城郊特有的红,黄,青,白,紫五色陶土精制而成,其色如紫铜,声似謦鸣,光洁如镜,永不退色,造型独特,有潭深而可探之貌,又有培养正气之功。在制作上更是非常讲究,蒸制时间在3—4小时左右,时间短了吃不成,时间太长又不好吃,其次,它既是一道菜,也是一种滇味传统美食的艺术,制作时并不加三七同蒸,而是每人一小袋精制文山三七粉,用鸡汤佐了喝。福照楼除了汽锅鸡,还有凉米线、荷叶蒸排骨,其包烧茶树菇于鲜美中透着自然的清新,到福照楼品滇味还可以感受一下这里的热闹气氛,品味一番这里的古雅清新,喝上一杯三七花茶,在那种清香微苦后的甘甜里品味人生,在繁华的都市里,忙碌的我得片刻的栖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对云南的汽锅鸡最为推崇,把它称为昆明菜的“代表作”。

昆明的滇味美食,其中有一处,你不可不去,那就是位于昆明关上滇菌一条街。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云南夏天是多雨的天气,由于山多林密最是适合野生菌的生长,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菌产地,有诸如鸡枞、松茸、青头、牛肝菌、香菇、等,尤其鸡枞和干巴菌是云南特有的珍稀野生食用菌,主要生长在滇中及滇西的马尾松林里阴暗潮湿的地方,由于生长期短,仅在每年的夏秋之交约1个月左右。所以产量极低。

座落于关上野菌一条街上的百年老店野菌园,来这里主要选择野生菌火锅,野生菌火锅,一般都是鸡汤为底,以本地乌骨鸡为最佳。然后是正式的上菜,一律是新鲜的野生菌,有鸡腿菇、茶树菇、牛肝菌、松茸、鸡枞菌、绿头菇、还有草菇以及一盘豆尖,一盘豆芽和薄荷。有专门的服务生为你服务,因为很多的野生菌类,有不同的低毒,一定要在服务生的指导下才能食用。野生菌下锅后,必须煮到规定的时间,然后才可以食用,慢慢悠悠地品尝着混合各种菌味的鸡汤,咀嚼着香脆的菌子,吃野生菌火锅,一定离不开云南某地所产的鲜红辣椒,据说这种辣椒产于何地,是何品种,属于商业秘密,店家是不会对外人说起的,我只知道,在吃时是生的,斫细了配上各种调料。边吃野生菌时,还不忘喝点云南的白酒,于闲谈之中感受幽静,于幽静中找到激昂。品味一种纯淡,感受野生菌的种种香甜,回味曾经的人生岁月和情趣。

除品味云南的野生菌火锅外,还有一种云南的火锅,很多人没有吃过。其实那才是云南滇味真正的火锅,昆明火锅在从前称吃火锅叫“吃炊”,从前昆明人家每到冬春季都要吃炊。昔日的炊锅和现在的火锅不一样,最讲究、最上好的炊锅用云南本地产白银敲打而成,稍差一点的炊锅,是用白铜、紫铜、黄铜打造。有的还要在锅上雕刻上很多精美的纹饰,炊锅的上部为盛汤、菜的锅,下部是烧木炭的火炉,中间有通风和排烟的烟囱,三者连为一体,形状美观大方。大凡汤料是用鸡和猪排骨熬制而成的高汤,当然有鸡肉和排骨码底。汤中放食盐和少许味精,还加上生姜和胡椒等佐料,这样汤喝起来便十分浓香鲜甜,最符合昆明人的口味。汤煮沸后,便可加进豆腐皮、粉丝、木耳、黄花菜、油炸、、豆腐、面筋、肉丸子、火腿片、白菜、青菜、豌豆尖、竹笋、青笋、豆芽、上面码上鲜肉片和云南宣威火腿等,近来年有人改用肥牛、羊肉。这些菜煮熟后大都能保持原有的颜色和味道。火锅大多是用滇铜所做,烧出来的汤味道鲜美可口,酒足饭饱之后,便可以喝汤,这时的汤,早也分不出是什么菜味,完全的调合成一另种鲜美的味道。

还要特别介绍两道滇味美食的做法:其中一道是火夹清蒸鸡枞,需要鲜鸡枞,宣威火腿,精盐,味精,胡椒粉,上汤和麻油。制做过程是先选粗壮的鸡枞摘下帽,削去根部的泥土洗干净,切成长方块。火腿也切为与鸡枞大小相似的长方片。在两片鸡枞中间镶夹入一片火腿片,边夹边理成书形装入扣碗内,用鸡枞帽垫入扣碗中作底,注入上汤,加精盐上蒸笼用旺火蒸熟,取出翻装在汤碗内。最后在炒锅内注入适量,放入精盐、味精,胡椒粉,尝好味,浇入汤内,淋上芝麻油即成。

另一道菜是滇味菜中一道最为家常的小菜,就是青椒炒肉,这是道把鲜青椒味和鲜肉味结合得很好的一道菜。做法是:猪瘦肉切成片挂浆,青椒切成块,将葱切段,姜切成片。炒锅上油到七成热,放入肉片翻炒熟,捞起,炒锅复放油至五成热,放入姜片炒香,加青椒和葱段炒熟,加入肉片,放盐、调味起锅即可。此菜成色好,味道鲜美。

豆腐全国各地皆有,但昆明近郊的呈贡县七步场的豆腐别有滋味,那里的烤鸭和臭豆腐是出了名,我曾去吃过。其中有一道鸭油臭豆腐,据传说曾进贡给康熙皇帝。七步场的豆腐制作讲究,用上好的黄豆,制作成豆腐,然后再一块块让豆腐长满寸把长的白绒毛,毛间有些晶莹的水珠,豆腐外面的一层皮黄灿灿的。要吃鸭油臭豆腐,得在烤鸭炉的鸭子下面放是一碗臭豆腐,让烤鸭渗出的油滴到豆腐上,然后上笼蒸熟,加盐和葱花、芫荽拌和。臭豆腐,其实闻起来臭但是吃起来香,臭豆腐淋香鸭油,臭而不臭,反到是愈香,吃时觉入口即化。鸭油臭豆腐,即满足民食客的口福,又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云南清代开埠,著名的滇越铁路造就法国文化最早进入云南,昆明街头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出现许多法国建筑,包括教学和医院。夜晚可以来到老昆明称为“洋人街”钱局街里的文化巷,钱局街是昆明小资一条街,紧靠着翠湖。钱局街上面就是文化巷,文化巷可以说是昆明的“洋人街”,很适合闲逛,在昆明夏天朦朦的雨雾中,来到昆明文化巷的小路上,或坐在小咖啡屋,或坐在文化巷里某个小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聊起昆明的滇味美食,于人生也是一大快事。

冬季到昆明来看鸥

文/曹荆

海鸥来昆明已很久了,据说初次抵达是1985年,屈指已二十多年了,那时出生的孩子都该大学毕业了!海鸥年年来昆明越冬,为春城赢得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中国红嘴鸥之乡”的美誉。每年的冬天昆明人都关心着这来自西伯利亚的老朋友,人鸥和谐共处。海鸥的到来就是昆明人的一个盛大节日!

昨天我稍有空闲来到了着名的翠湖边,这里有聂耳塑像,着名的“翠湖晓”,丽日下白鸥翻飞,我们静静地坐着,原想远远地注视着,可心却把持不住,加入到了喂鸥的大部队里。买些鸥粮,把颗粒状的小食品抛到空中,群鸥翻飞着扑过来了,你恨不能把所有的食物都抛上去,不让每一只来迎接你的小精灵扑空。我好几次都看到了一只小海鸥扑不着食,每次看到它失望地又扑卷回来时都有一种愧疚感,其实很多的海鸥早在湖里静待着了,飞起来的海鸥吃第一轮食,湖里的吃第二轮,都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我甩开膀子抛出鸥粮,一次次地让鸥群来回地纷飞着,在阳光下与鸥群互动着,真的忘了一切,抛开了一切!

那些金黄得令人心醉的大朴树傲然屹立着,见证了我的感动,我第一次发现朴树会美得这么令人窒息!这些海鸥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我到欧洲时曾路过,那是一片雪原,不知是哪只该授勋的神鸥把这群精灵引到了我们这座小城,持续了二十多年,从最初的几百只到最多的三万多只,快乐年年增长着!

这世界上哪儿还有这壮观的景观。春城人民有足够的理由骄傲并且开怀庆祝!来昆明的海鸥一般11月初抵达,往往三月八日过完妇女节就往回飞了!

昆明的冬天阳光灿烂,并因这些小精灵格外美丽。昆明冬季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就是海鸥的靓丽身影,最惬意的美事就是备一大堆馒头、面包等鸥粮,坐在翠湖边或大观楼前喂鸥。

公认的观鸥地图中,最浪漫的地点是昆明滇池海埂大坝,最热闹的是翠湖九曲桥,最诗意的是翠湖阮堤燕子桥,最辽阔的是海埂公园观海长廊,最人文的是大观楼三潭映月,最惬意的是环西桥西园。

探望了海鸥,也别忘了寻访一番翠湖边上昆明人民2006年捐款铸造的“老人与海鸥”铜像。老人吴庆厘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普通老百姓,他把自己308元的退休金拿出一半买鸥粮,十年如一日地关爱着海鸥,1995年在贫病中过世。吴庆厘老人是昆明人的骄傲!

你一定不能分清每一只灵物,但静静地和阳光、海鸥在一起,能唤醒你深藏的那最温柔、最唯美的情绪,能忘了岁月的飞逝,能回到童年!

冬季的时候别忘了来昆明看海鸥,带着你们那特有的好食品,让这外国来宾感受我们中国人的热情和慷慨!

在昆明最浪漫的事是每年和海鸥有一个美丽的约会,相约着天长地久!

今天,我在遥远的大理洱海边又一次次地想起了那一片片翻飞的鸥影,昆明人是有福的,请惜福、请祈祷!

昆明卤菜

文/海棠依旧

流连在昆明的街头,偶尔会有一种香味袭来,远远的也能嗅到那浓浓的卤菜香,这些卤菜香,大多是卤肉的香味,在昆明大街上有,小巷里尤盛。昆明人赵正万先生的《昆明忆旧》里写到过很多小吃,大多是旧时的小吃。可惜他英年早逝,我曾经写过一篇纪念他的文字,寄给《昆明忆旧》的编辑转给他家人。

寻着肉香,便找到了大大小小的卤菜店,可惜没有专门供食客在店里坐食的卤菜店,大多的卤菜店只是买给食客,然后回家去吃,很是可惜。不过还是有很多的过桥米线店也经营卤菜,当做吃过桥米线时的佐菜,也就没有吃卤菜的意味。

某些时候,总是一个人去过桥米线店,有时是桥香园,有时是吉鑫园,更多的时候是去位于青年路上段,省红会医院斜对面的一家过桥米线店,那里的过桥米线很正宗,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里的卤菜,有卤猪脊肉、猪蹄、猪肠、猪肚、猪肝、猪头、鸡翅、鸡脚、鸡腿,还有豆干和豆腐丝等。

吃卤菜一定要慢慢的品尝,一入口,卤汁的甘醇和酱香调动着你的味觉,然后慢慢化开充满口腔,那浓郁的香气从鼻息中呼出,淡淡的焦糖香渐渐变得清晰,所谓口齿留香,余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正是如此。

昆明卤菜的重在调料,不仅味道醇美、浓香、回味无穷,而且肉质细腻扒烂、酱香浓郁。此时要上几碟卤菜,打二两云南本地白酒,细细的品尝昆明的卤菜,边吃边喝,点上一支烟,不要忘了喝上一杯云南的普洱茶,人生的众多烦恼便瞬时飘过脑后,得片刻的清闲。

于是,想起鲁迅先笔下的孔乙己,在绍兴的酒馆里吃茴香豆,喝绍兴黄酒,还有赊账的情景。只不过今时这里的店家却没了记账的水牌,想来一定是不会赊帐的罢了。其实卤菜也罢,白酒抑或黄酒也罢,饮食一味除了味道,不外乎为了果腹和心情二事。

漫步东风路

文/孔祥来

久居昆明,很想穿行一条大街。一个闲暇的上午,我选择了漫步东风路。

东风路原名有万钟街、近西路等,1960年以“东方压倒西风”之意改为现名。东风路是昆明市区东西方向的主要大街之一,它东起与环城东路交叉的董家湾,西至小西门,现延长至一二一大街,全长约5公里,由东风东路、南屏街、东风西路三段组成。

从董家湾走到东风广场约需30分钟。这一段高层建筑不多,着名的建筑有云南省体育馆和昆明市邮电大楼,它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仿北京十大建筑而建的“云南十大建筑”中的两座。省体育馆建成于1962年,其外形仿苏联的克里姆林宫,屋顶塔尖上镶塑一枚很大的五角星。邮电大楼建成于1959年,虽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但因多次整容,带有现代气息。这一段的行政机关,有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昆明市人民政府(现已迁往呈贡新城)等,大型企业有云南农垦集团公司、云南建工集团公司、招商银行昆明分行等。昆明市政府门前则是部分群众表达诉求的焦点场所。

东风广场是昆明市的中心,视野开阔,云南省许多大型的群众性活动曾在此举办,平时是市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东风广场上原矗立着一座标志性建筑——建成于1985年的昆明工人文化宫,现已被拆除。广场对面是始建于1936年的震庄宾馆,前身为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公馆,占地138亩,其中绿化面积占75%,具有江南园林风格,是云南省接待各国政要的国宾馆。昆明市母亲河——盘龙江由广场西侧穿城而过,横跨其上的南太桥将东风东路与东风西路连接为一个整体。盘龙江畔西岸是昆明市高层建筑最集中的地方,有志远大厦、华一广场、天恒大酒店等。

南屏街,明清时期是昆明城南边的一道屏障,故名。现辟为步行街,东起护国路,西至吉祥巷,汽车由地下隧道通行,步行约需20分钟。南屏街上设有五组情景雕塑,分别为遛鸟、挑水、照相、卖吆喝、跳海牌,反映老昆明的民俗民情,栩栩如生的神情引得许多路人关注,纷纷与其合影留念。南屏街上建有四根立柱,镌刻着云南先贤的警句格言。南屏街广场的地面上,镶嵌着一幅老昆明地图的地浮雕。南屏街是昆明商业最集中的街道,其周围商场林立,有昆百大、家乐福等,品牌店鳞次栉比,是昆明的购物天堂,可以让人逛得筋疲力尽。一踏上南屏街,川流不息的汽车噪音突然销声匿迹,耳根顿感清静了许多,可以悠游地观赏水池中的游鱼,聆听树上的鸟鸣,品味云南各色小吃。

南屏街的东端有一座旱桥——护国桥。原护国桥建于1919年,桥长23米、宽17.5米,是一座中西合壁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桥面东西两侧各嵌石雕龙头,桥拱穹顶上镌刻有:“护国桥民国八年孟夏月建造”的字迹,是“反对帝制复辟,扞卫民主共和”的云南护国战争纪念性遗迹,后因护城河淤积回填,加上道路改造,于上个世纪50年代被掩埋地下。现护国桥于2000年建成,桥身两侧为两个下沉式的小广场,成为城市的一个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

从昆百大走到小西门约需30分钟,再往前延伸到一二一大街约需40分钟。这一段高层建筑也不多,着名的有云南省博物馆和云南艺术剧院,它们也属于“云南十大建筑”行列。省博物馆建成于1964年,是一座主楼七层两翼三层的宝塔式建筑,正面门廊略呈弧形,由12根合抱之粗的圆柱支撑,楼顶上方置一刹干,刹干顶端托举一颗五角星,馆中珍藏铜牛虎案等许多文物。

艺术剧院建成于1959年,门廊有六根圆柱,也是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闻名遐迩的昆都娱乐商城毗邻东风西路,喜好夜生活的人大多在此流连忘返、尽情挥洒,该处也是昆明美女帅哥出没最多的地方。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主要集中在一二一大街,小西门成为学生们闲暇时间逛街的首选地,傍晚时分人头攒动,摩肩接踵。随着高校陆续迁往呈贡的大学城,一直喧闹的小西门经历了一段冷清的时光。

其实,在昆明值得走的大街还有许多条,比如人民路、青年路等。我想,只有等到下一个闲暇时光,才能实现心中所愿了。

昆明的秋雨

文/小不点儿

立秋以来,昆明的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接连下了好几天。白天,有时艳阳高照,可一会儿天空飘来一片厚厚的乌云,頓时,细细的雨丝从天而降。晚上,进入梦乡的我被一阵滴滴答答的雨声惊醒,拉开窗帘,借着电线杆上的路灯向空中看去,一阵稀稀拉拉的细雨悄悄地在夜幕里下着。漫天的细雨慢慢的飘下。细细地倾诉着它的情,好像在秋天来临的日子有流不完的泪和剪不断的情,悄悄地、在这静静地夜晚向夏日叙说着难以离别的爱。

昆明秋天的雨,不像夏日的雨那么的激烈疯狂且变幻莫测。夏天的雨,时而狂风暴雨,时而大雨倾盆。那下雨的姿态,粗粗的雨柱急速而下,大滴大滴的水滴重重地摔在地上,溅起粒粒的水花。跳动的水花在地面上舞动,立刻扬起了一层水雾。雨下的时间一长,路面积水,大地来不及吞咽,田园沟塘溢出,霎时,积水成潭,进而引发洪涝灾害。这时人们似乎不太喜欢夏日的雨。而秋日的雨落下时,一丝一丝地从天空缓缓的垂下,慢慢地降落,像千万条丝线挂在空中,顺天而下,就像一个水帘挂在天幕里。一根一根的排列整齐,疏密相间。整整齐齐地不停的向下,轻轻地慢慢悠悠地落下。它落下的是那么的轻柔,就像上天把它轻轻的放在大地上,生怕把它摔碎了,没有水花四溅。只有慢慢的滋润浸入大地。它的姿态又像美丽的姑娘披着一头长发,从头顶缓缓的坠下。在微风的吹拂下,飘逸洒脱。尽情地张扬着秋的风韵。秋雨更像母亲的甘露哺育着大地孩子,使大地孕育了无限的生机,这才是人们青睐秋雨的本意吧。

昆明秋天的雨,有如此的缠绵,抚摸着被夏日狂风暴雨伤害了的大地。尽它最大的能力去补偿、去回报、去滋润。

昆明的秋雨有时一下几天不歇,夏日娇阳似火的火炉,被它一天一天的浇灭,天气有了一丝丝的凉意。即使“秋老虎”也撑不了几天。老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雨伴着秋风,大地将会一片秋色,田野里一片金黄。难道这不是秋雨带来的美丽吗?这样看来,昆明的秋雨,以它无比的温柔抚慰了夏日狂风暴雨带来的伤害,用它润物无声的姿态滋养了大地。

秋雨告诉我们,它是冬的前奏,是冬派来的使者。随着秋日的一天天变老,植物伴随着秋雨的慢慢结束,吸足了秋雨水分的万物生灵,秋收冬藏,把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去迎接冬日的凛冽。为的是来年春日的绽放。

2021/8/19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