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茶叶文章

2022/12/10散文诗歌

茶叶文章(精选30篇)

家是一壶茶

家是一壶茶,丈夫是茶妻是水

女人是水,不同的水质能泡出不同口感的茶;男人是茶叶,不同的品质都让水拥有不同的味道。

当甘甜的泉水遇到劣质的茶叶,她就用她的纯净冲淡他的苦涩;当优质的香茶遇到了口感生硬含有杂质的水,他用他的淡雅和回味掩盖她的青涩。甘甜的泉水和优质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就会登峰造极;劣质的茶叶和劣质的水组合,除了解渴之外就没有了什么建树。

女人是水,恰到好处的温度可以把茶叶的味道推向极致;男人是茶叶,繁多的品种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水温。

人生如同品茶。头一壶茶,沸腾的水和醇厚的茶叶第一次邂逅,彼此的陌生和新鲜感相互吸引着对方,碰撞后的结果是浓郁的味道让茶水终生难忘;第二壶茶是温度适中的水与经历过洗礼的茶叶再次相逢,降温的激情和共同走过的路却让它们唇齿相依,尽管茶水的味道变淡,却搭配的恰到好处,让茶叶和水携手并肩一路前行;三次相遇,颜色黯淡的茶叶和近乎恢复本色的水依然是茶水,尽管快没有了茶的味道,但它们依然彼此拥着对方,守望着过去的日子……

茶壶中茶叶和水的组合就像家庭中夫妻的组合,从相遇到相知到相爱,时间从鬓角间悄然滑过,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带走了他们的生命,也带走了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但在岁月的长河里,却依然有那么一朵小浪花翻滚的痕迹不曾磨灭。

杯中芭蕾

文/徐学平

有闲的日子里,我最爱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为自己泡上一杯绿茶。难得浮生半日闲,至于尘世的纷嚣尽可暂抛脑后,只管去享受那份难得的闲情:于静心处听一曲怀旧的老歌,在悠然中看一幕杯中的芭蕾。

在剔透的玻璃杯中放入少许茶叶,以热水初贯之,尖尖细细的茶叶上下翻腾,一如芭蕾舞演员在旋转飞舞中高高踮起的足尖。音乐悠扬,茶香弥漫,袅袅的水气渺如轻烟。茶之舞,先是热烈而奔放的,卷曲的叶子打着转儿,随水凌空漂浮,晃如月,游若鱼,幻似影。慢慢地,芽叶渐次舒展开来了,天女散花般挥舞着长袖,孔雀开屏样扇动着羽翼……乐声渐止,茶叶浮沉逐渐轻缓了,闲行若定,宛若天上云卷云舒,又似庭前花开花落。

闻着淡淡的茶香,欣赏着茶的舞姿,我早已陶醉在了这杯中的芭蕾,任思绪慢慢飘散开来。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的茶,在生命最为灿烂的时候,离开了生命之树。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茶叶始终蜷缩的身体宛如正在紧抓着昔日的光阴,而这一切只为能够留住自身的芳香。直到某日与一杯沸水邂逅相遇,经过一番凤凰涅磐般的洗礼,它才得以再次散发出淡雅的气息,用力一吐最后的芬芳。

用自己一生的等待企盼着灵魂瞬间的蜕变,那是一种梦想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境地。茶经历了春夏秋冬,吸吮了天地精华,也许为的就是这一瞬间的美。那是怎样的一种美?那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全部生命的悲壮之美,那是为了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知之美,那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

茶,几经冲沏,浮浮沉沉,才释放出了她春雨的清幽,夏阳的浓烈,秋霜的冷肃,冬雪的冰洁。这不由得又让我觉得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似草木当中的一个人,平凡地生活在天地间,历经风雨,历尽沧桑。人生如茶,人亦如茶。茶只有经历过沸水的考验才能散发出最美的芬芳,同样,只有那些饱经风霜、历尽磨难的人,一如被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才能溢出生命和智慧的清香。

看着一个个小精灵在水中舞蹈,幻化着山水的宁静和澹泊,诉说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当一切都已成为记忆,无论曾经是欢喜是愤怒还是悲伤,回想起来,那些用真心真情走过的岁月都是嘴角淡淡的微笑、眼中幸福的光芒。其实,只要你细细品位、用心欣赏,杯中的芭蕾何尝不就是生命之芭蕾,寂寞而坚强。

茶之韵

文/宫宝涵

我对茶了解甚少,不谙茶道,也不解茶语。隐约记得,在第一次品味到茶的清爽时,便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每当我端起晶莹剔透的茶杯,望着那些风干了花朵和叶卷在杯中浸泡,仿佛从冬眠中渐次苏醒,舒展,散开,轻盈的浮上来,继而又舒缓的沉下去,如仙女的裙摆,如国画的留白,如细如绵,余音末了。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茶味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似一羽白鸽,与茶香共翔;似一袭轻云,与茶色共映;似白石清泉,与茶味共鸣。此时此刻,心中有一种淡淡的温馨在舒展,一种浓浓的惬意在萌生,让人回味无穷!

对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与朋友一起去井冈山旅游,亲身感悟到江南人间的茶文化,至今记忆犹新。当我们走进茨坪茶场时,一眼望去,群峰环抱,云雾缥缈,景色秀丽,有兰花坪、桂花坪和金竹湖,千余亩茶园很是壮观。这时的太阳已升到了半山腰。一垄垄茶树似碧波荡漾在大山的脊背上,满眼都是扣人心弦的绿。而在这绿色的波浪里,远远地可以见到茶农们轻拂衣袖在茶树上采茶,那洒脱的姿势像极了虔诚的舞者,在茶园中翩翩起舞。走到跟前,只见她们身穿朴素的衣衫,脸上的皱纹被岁月雕刻出来的痕迹显示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然而,她们粗糙的手又是那么灵活,只一会儿,采茶人小筐里嫩嫩的芽尖茶越积越多。看着他们忙上忙下的背影,瞬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精神所感动!

导游很热情地为我们描述了山里人制茶的经过。把采摘回来的青茶嫩芽得先在通风处晾干,待上面的露水全都蒸发后,才可以下锅炒制。炒制茶的工具也极简单,一个炒锅一抹茶油而已。茶叶如果炒得不熟便多了一分青涩,如果过了则又会香味尽失,一切便全看炒茶者的功力了。往往是先将那炒锅加热,待锅的热度够后,再抹上一层芬芳的茶油,这时才可以将青茶下锅炒制。炒茶全凭一双肉手,用手将茶叶翻来覆去揉炒,待其渗出一滴滴茶汁时,那原本透着绿意的嫩芽便变软黯淡下来。不过这时不能立即将茶叶炒熟,需要将其放到一个大簸箕中放凉。然后,继续放到锅里爆炒、搓揉。如是者三,那原先嫩绿色的茶叶便成为人见人爱的杯中之物了。

说话间,我们来到一座茶楼前,只见门面霓虹辉映,墙上藤萝攀绕,很是典雅壮观。导游说,这茶楼很闻名,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时,就曾在这里品茶。服务员把我们领入一间景致迷人小屋,有几个年轻女子为我们做茶艺表演。只见她乌黑的头发高高的绾起,一袭金黄色的绸衫将江南水乡女子的婉约和灵动烘托的淋漓尽致。浅浅的笑容,微翘的兰花指,如舞蹈般的动作,再配上清脆悠扬的乐曲,娓娓动听的解说,让人不由自主的收声敛气,心怀敬意。只见茶女先将茶壶由低向高慢慢倾倒,水流顺势而下,注入茶盅,这叫“高山流水”;然后依次在十数个茶盅间巡倒一回,这叫“关公巡城”;再以点状分别向每个茶盅内滴入少量的茶汤,这叫“韩信点兵”;最后,还要将茶壶来个“鲤鱼翻身”,再次把茶汤淋入盅内。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的一气呵成,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快意抒怀,心旷神怡。

当茶女将这精心烹制的茶送至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时,几乎人人都是虔诚的伸出了双手,接过茶盅。当我望着杯里茶叶在澄黄透明的水中轻轻起舞,瞬间,暗香涌动。凑唇轻就,一缕芬芳顺喉而下,初时尚有丝丝苦味,过后则口齿渐渐生津,每啜一口,滋味都皆有不同,真是奇妙异常。不觉一个时辰过去了,赏了茶艺,品了新茶,听了茶事,终于从茶的世界中醉醒了过来。走出这茶楼,身上竟长时散发着茶的芬芳,并有一种独特的滋味使你渴望回归自然,永远追求纯真。

及至回程,茶艺女曼妙的身姿,恬静的神态和茶汤的氤氲,始终萦绕在脑海之中。这时候,似乎明白了古往今来,吟诗作赋、舞文弄墨之人,赞茶、咏茶诗篇无数,到至今广为流传。苏东坡“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白居易“破睡见茶功”,刘禹锡“饮以涤烦”,陆游“睡魔何止避三舍”,吴苹香“临水卷书帷,隔竹支茶灶,幽绿一壶寒,添入诗人料”,都是形容茶有生津止渴、提神健脑,在此中享受乐趣,增广见识,陶冶情操。由此之后,我很仰慕那些精于茶道的人。一壶茶,无论优劣,怎么都能喝得那么有品味。从黄山毛峰如何能泡得腾云起雾,到西湖龙井究竟要哪几棵树产的才正宗,如数家珍。时不打时,再配上几句茶的古诗,两段茶的逸事,茶汤自然荡气回肠,涤荡时间所不能抹去的灰尘,所展现的精神境界和理想抱负实在令我敬佩!

古人曰:“懂茶者,必是精行俭德之人。”由此而论,精通茶之人,必善解读百味人生。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在沧海人世之中,我们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因此,我们也不必因融合社会不被他人关注而沮丧,而是体验到自己在融入过程中陶冶了人生,也奉献了社会。

在当今我们追逐着文明、和谐的足迹,去寻觅历史的厚度,用茶文化蕴含的深度与浓度去品尝茶情、茶味、茶魂时,才明白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飘雨飞雪,都是生命中不可弃的曼妙风景。茶叶虽小,可它的形成颇为复杂。优秀的茶叶,承载着阳光雨露宠爱,再经过精工完善的流程加工,才成为人们宠爱的珍品。一个人若懂茶之韵味,必然会默默地品味着那片片茶叶在与水溶合时散发出的淡淡香甜,柔柔的心音,暖暖的真情。饮一盏岁月留香,品一脉静意悠长。人生如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一切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我要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奉献、回馈社会,回馈人生。

北窗品茶

文/沉默的天空

搬进新居后,我常常一个人独坐窗前品茶。

新居面北,一面铝合金窗子占了整个墙面,光线敞亮的很。站在窗前,看见远方天空下面秦岭波浪般的余脉影影绰绰逶迤连绵。近处的山脉,上面是郁郁葱葱、莽莽苍苍的松树林,松林上面是蓝玻璃一样的天空,偶尔有一两只山鹰在盘桓。它是在练习飞翔,还是发现了林中的一只野物。看得倦了,坐下来,我给自己沏了一杯茶,静静的看着茶叶在水中沉浮,我的心便透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茗中。

多少年来,我慢慢养成了喝茶的习惯。我喝的茶叶,不是龙井,也不是碧螺春。不是毛尖,也不是铁观音。是住在乡下的母亲从山野里采来的山间各类植物的叶子。

每年春上,乡间的院子边、田野的土楞上,到处都是盛开的的蒲公英,小小的黄色的花朵,点缀着沉寂的乡间。这时候,母亲就忙个不停,她到处采挖蒲公英。我说,用它泡水喝太苦了。母亲说,苦是苦,但是败火、清心、解毒,再没有比这好的了。我拗不过母亲。我看见母亲把采回的蒲公英用水一遍遍反复淘洗干净了,摊在篦子上在阳光下晾晒,等彻底晒干了,她用一个很精致的盒子装起来。周末我返回单位的时候,她说,你带上,慢慢喝。

坐在窗前,我喝着母亲的茶叶,凝神望着蒲公英叶子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春天的样子。我想,这个无数诗人笔下纵情吟咏的植物,正悄然盛开在我的杯中。它的花瓣有些像秋天山野间的野菊花,金黄的花朵,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温馨。我还想起了一副著名的画面,上面一个小女孩挎着一个篮子,手里正举着一朵蒲公英,呶起小嘴在吹,蒲公英的花絮正缓缓的飘向远方。这个画面很美,一直留在记忆里。

蒲公英茶水的确很苦,喝第一遍时,简直是难以入口。慢慢的喝下去,就不太苦了。有一种淡淡的味道。我的口腔有时溃疡,难受的很,看医生买了好多西药片片也不顶事。我就喝蒲公英茶水,喝的时候我就加量,连续的喝,我多年的口腔溃疡竟然彻底好了。从此,我对蒲公英产生了一种敬意,

夏天的时候,母亲采的更多的是金银花,不是开着花朵的那种,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这样的金银花是最好的。它比蒲公英茶好喝多了,我在超市里看到金银花茶买的很贵。我说,娘,超市有买的,这茶叶不要采了,夏天太阳多毒啊,我少抽一包烟的事情。娘说,你有多少钱,再说咱农村的金银花漫山遍野都是,我采茶叶,正好活动活动筋骨,多好。母亲不顾我的劝阻,竟然采了好多。母亲把采来的金银花,晾晒在席上,我帮忙翻搅的时候,用手捧了一把,凑近一闻,那个清香啊。

北窗品茶,茶叶的醇厚、清香,让我沉醉。它的醇厚,就像善良、朴实的母亲,用她特有的方式时时滋润着我这个抑郁、浮躁的儿子。它的清香,正穿越纷扰的红尘,时时缭绕在我眼前。

品着淡淡的茶香,我抬头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天空是这样的悠远、澄明、纯净。

清香的回忆

文/张以恒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料。它可以令人心情舒畅,还可以做肠道里的“清道夫”,帮你把肠道里的脏东西清除。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品茶活动”。孔祥鹤从家里拿来茶叶,戴老师教给我们如何泡茶。孔祥鹤还教给我们如何分辨茶叶的种类,怎样才能喝到好茶叶等知识。戴老师让我们品了她为我们亲手泡的茶,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想知道我是怎么爱上喝茶的吗?其实是因为一个小故事:我七岁的时候,总喜欢去一个叫“天福茗茶”的茶庄喝茶,其实不是为了喝茶,是为了去吃里面美味的杭州茶点,每次去,爷爷都会陪着我,给我买昂贵的茶点和上好的茶叶,爷爷买的茶叶有浓浓的爱的味道,从此,我爱上了喝茶。

茶,不仅可以让我们品味清香,还可以品尝到爱的味道,它的清香会永远留在记忆中。

清茶相伴,暖香心间

文/丢了心的爱

一杯清茶,一地暖阳,一怀心事,于我,就是或浓或淡的岁月,就是斑斓多彩的人生。

平素爱喝茶。推杯把盏的场合,滴酒不沾的我亦是以茶代酒。

有次儿子端起我泡好的茶水,刚浅尝了一小口,便吐了出来,直呼“好苦啊”,我笑说:“你还小啊,还未曾体会到它的!”和儿子这般大年龄的时候,也是觉得茶叶水很苦。苦了就在沏好的茶水里加上白糖,这种不伦不类、苦中带甜的“独家秘制”之水成为了我和哥哥豪饮解渴的最佳首选,自此有了不解的茶缘。

长大后,只要有茶叶就不想喝白开水,只是不再往茶叶水里加糖。可能是想单单品尝那份苦涩吧!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悠闲之时,小口酌茶,竟品尝出了茶的本真的味道,那苦涩之外还有着如此的清香和酣醇,只是被我忽略掩盖了多年!原来茶是要用心去品的!想起以前茶叶水里加糖的喝法便觉得真真是亵渎了它!否则于我就永远只是解渴之物罢了。

“烹来勺水浅杯斟,尽不余香舌本寻。”如果酒是豪放派的辛弃疾,那茶就是婉约派的李清照了。古典名著《红楼梦》被称为是本“满纸飘着茶叶香”的书。书中让我们见识领略了茶文化的广博深远。在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书中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更是从茶的色、香、味、器、烹等细细描述,比如:烹煮茶所用之水要质清、源活、质地轻、味甘、性寒;茶的品质亦要挑选搭配与之相适应的茶具;还有什么身份的人喝什么样的茶、用什么样的茶具等等,喝茶之讲究、喝茶的境界恐现在亦是非常人所企及的吧!

茶是人间天品。爱它,不为攀风附雅,在于它的静、柔、美、甘、涩。我喝茶品茗,当然无法和妙玉相提并论,奢侈、隆重的喝茶生活我也自知望尘莫及。我喜欢喝茶,喜欢在茶中品着“人生有味是清欢”这句诗。而今工作闲暇之余,会捻上少许茶叶,放进洁净剔透的玻璃杯中。托腮凝视,静静地看着原本枝枝梗梗的茶在水的润泽滋养下,竭力舒展,翻转浮沉,水由无色逐渐汤碧色绿。十指扣杯,氤氲腾起的茶烟嗅在鼻中有淡雅的清香。轻啜入口,有淡淡的苦、点点的涩、丝丝的甜,入心,淡然释放,便感知到苦尽甘来的暖。

如此,用心生活,长饮年华,足已!

人生如茶涩与香

人生就是一杯苦茶,宁愿独自浅尝,也不愿与他人分享,即使一起品味,也断然不是同一种苦涩与心境。每一个人都是“茶叶”,苦、乐、甜掺杂在人生的清水里,渐渐的这水便有了道味。

杯杯清茶诠释了人生,独自品尝,终究还是苦涩的,一路过来,人生不如愿的事太多,留不住的人太多,想做却没有完成的事太多,生活的百味浸泡,还是让苦占了舌尖,尝到了人生的最真最初的味儿。是谁让人们懂了爱情的美艳?是谁让人们读懂了亲情的可贵?是谁让人们懂得了友情的真实性?正是那一片片即遇即逝的茶叶。

我宁愿喝着浓郁茶,品尝着过去记忆,因为茶里还有那渐渐远去茶叶的清香和背影,更有苦过之后的无尽甘甜。茶越浓,甘甜就会越悠长。四季都浸渍在人生清水里,便有了春的清新,夏的炙热,秋的舒畅,冬天的羞涩。

生命中的茶香

文/程中学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一个春日的午后,读到这句诗时,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母亲在谷雨前后采摘、晒制的茶叶。遂起身步出户外,感受着清明节后浓浓的春意,想像着此时母亲有可能已放下手中所有的农活在故乡的茶山忙活的身影,心中有股暖流涌往全身,正如泡开的谷雨茶,氤氲出那种清香的气息,流溢的都是母亲满满的爱。

故乡的茶山傍水而立,春暖花开之时,风景秀美,十分宜人。最迷人的景致,便是那一座连着一座的茶山,远远望去,像极了相互连接的一只只草帽,深绿色的是茶树,嫩绿色的便是茶叶。近观,一排排茶树很有规律依山蜿蜒而植,倒映在水中,绿的更绿,鲜嫩的茶叶颜色更明丽,很像植入人心尖上的一枝蓓蕾。

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鲜活,香气怡人。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因此,谷雨前后采茶忙,也是茶农们的丰收之喜。我家的茶树并不多,只覆盖了几片凸起的坡顶,母亲十分珍视。用她的话来说,亲自动手,吃最放心、最健康的茶,何乐而不为之。所以,年年我们都能喝上母亲采制的谷雨茶。

据记载,唐代僧侣有饮茶风尚,晚唐着名诗僧齐已留下了三首与谷雨有关的茶诗,其中一首是《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翠绿鲜嫩的春山野茶很稀少,乃至天色将晚时,还未采满筐。尽管谷雨佳茗难得,但诗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招来邻院的客人品新茶。可见,谷雨茶在谷雨节气这天最难得,且珍贵。以茶结友,以茶知其性,也算是喝茶的最高境界了吧。

难怪母亲曾经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母亲采制的谷雨茶从不卖,留一份给在外地打拼的我们,留一点家里待客。母亲说,谷雨那天采制的茶,喝了对人身体特别好,通全身不畅之气,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喝了防百病。说得那样神乎其神,倒不像说的是茶,倒像是在说一种灵丹妙药,令人对母亲的茶不免肃然起敬。但我知道,那不仅仅是一杯谷雨茶那么简单,那是母亲对儿女之爱,对亲友之敬,更是对所有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以茶识人品,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更加令人尊敬!

生命中,茶香缭绕,母爱深深,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感谢我的母亲!

我的茶叶情缘

文/魏树弘

清明前夕,新茶上市,不禁想起了我的茶叶情缘。

幼时老屋紧邻一家茶叶店,那时的店铺都有一大片橱窗,里面陈列着各种茶叶罐头,趴着橱窗看着就像那是花花绿绿的玩具。推门进去就是店堂,一排L形的柜台将购物和货架隔开,货架上整齐的排放着铁皮圆筒,圆筒上贴着各种不同等级的茶叶,在我开始认字的时候,这些铁筒就成了我的识字卡片,记得那时好像没有铁观音、白茶,印象最深的是龙井、旗枪和茉莉花茶。

茶叶店开在临街居民区,平时店里生意清淡,所以左邻右舍就成了店里的闲客,店堂中央挂着一只古铜色的四叶片吊扇,大热天老人抱着自家小孩同店员在吊扇下聊天,孩童们则前后乱窜。柜台上还有个稀罕的电话机,碰上热情的店员还会帮着传呼电话。店堂一角放着一只茶几两把椅子供客人品茶使用,店堂后面是半隔断的仓库。

茶叶虽在开门七件事之列,但各种票证中唯独茶叶是不要凭票供应的。那时的茶叶还是奢侈品,尤其是好茶,一般都是称两来买的。对于住在周边的劳动人民来说,一月一次的茶叶末子就成了生活中的大事。

店里存放茶叶的铁箱、铁桶底部存有大量的茶叶碎片,再加上日常称茶积攒下来的碎屑,店员定时收集起来,再分成两类,大一点的叫三角,余下的粉末就叫茶叶末子,每个月固定一天集中出售,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很受欢迎。每到卖茶叶末子的那天,平时冷清的店堂顿时热闹起来,僧多粥少只能排队限购,于是全家老少一起出动。后来名声传出去了,其他街坊也都过来排队,仅有的两个店员应付不了了,后来就改变出售方式,虽然还是每月一次,但时间不再固定了。

起先沾着近水楼台的光,茶叶末子集中处理好了之后,店员会透露点内部消息,所以还能按时买到,后来店长发话了,出售日便成了机密。于是每到茶叶末子包装好了以后,每天清晨就搬个小凳排队等开门,排门板卸掉后,店员来一句今天不卖,于是大家散伙第二天再来,有时一连好几天排队就是不卖,气的我隔壁大爷愤愤的扔下一句“这泡屎难出了”。

最先卖完的肯定是末子,三角有时过几个小时还能买到。买回茶末,在桌上铺好报纸把茶叶倒进空茶罐,直倒到黄纸袋底朝天了再用手指弹一下,把所有的粉末全都倒进罐内,再把报纸对折用大拇指轻轻弹抖,直到空气中所有漂浮的茶叶分子全都进入罐中,一月一次的采(购)茶(叶)活动才告结束。

文革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就再也没有喝过茶叶末子。八十年代老屋和茶叶店一起动迁了,也就彻底终结了儿时的茶叶末子情缘。茶叶店的旧址就在今天黄浦区法院的东侧,法院西边至今还留有一片民国时的里弄街坊,那里有我童年的母校,现已改作居民楼的延安东路第四小学,那将是我的另一篇情缘。

茶的心

文/余宾

春天的清晨,我进茶山,抬眼望去,远山如黛,茶绿若海,渴盼玉人牵我的手。此际茶绿而翠,翠绿染成缤纷童话;淡绿幻化翡翠诗行;浓绿浓郁幽美文章……翠色流入我心,我心安详宁静空灵……春天的茶山,令我的心也绿了,魂也绿了,情也绿了……茶心即我心,还是我心即茶心?我的心随碧波绿浪,幸福漂流,无拘无束,梦幻一般流向远方。

来到茶山凉亭,凉亭里放茶叶,凉亭旁边有炉,炉子旁边有清泉。这里专供游人煮茶、品茶、买茶的。

我蓄水煮茶,倒一点茶叶,放进玻璃杯。泉水烧沸,倒入杯中,茶叶在沸水中,嗞嗞作响,慢慢飘开,缓缓翻滚,渐渐沉下。茶香徐徐随着轻烟,飘了出来……

这么多年,我也如这炒干的茶叶,先是静静呆在老家,后来参加工作,踏上社会,总想着做一点事情,于是处处折腾,四处碰壁,通过很多年的努力以后,一无所获。后来,沉寂下来,细细思量,深刻总结,才发现当年的闹腾、沉浮、“头破血流”不是没有收获,而是受益匪浅,就像煮茶一样,现在沉静下来,茶味悄悄出来——我多年的辛劳,化为一颗颗坠在我心中的“翡翠钻石”。

煮茶已毕,我闭起眼睛,端起茶杯,轻轻啜一口,茶水漫游口中,含上几秒,轻轻咽下,茶味略苦,稍带生味,化为茶香,刺激味蕾,温暖肠胃,流入神经,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微微睁开眼睛,眼前一片宁静,我心也一片宁静,真的好惬意。

我一边欣赏茶山美景,一边品着杯中绿茶。我的心越来越宁静,宁静得让我感觉我就是山中那一片小小的茶叶。

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仔细想我经历的每一件事情,深刻地总结和反思,晓得了人生应该就像一杯绿茶,初入口时,有些带苦,慢慢回香无限,趋于平静。难道我们不应该过品茶一样的生活?

品了一会茶,心中高兴,买下两袋花毛峰。花毛峰,茶不贵,像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是,我与这种粗茶,神交久矣——我就喜欢喝这种茶,别的不说,就是这一种茶喝进我的嘴中,让我受用——流年似水之中,唯有一杯香茶,让我岁月静好。

茶缘

文/雪芹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且与来者极要好,原是同寝室的姐妹。待朋友落座,为她沏茶时,问:“喝什么茶?”不待回答便说:“信阳毛尖吧?”她一笑。

朋友是信阳人,在济南工作。生在茶乡,她的爱情亦染茶香。多年前她还是单身时,喜欢本单位的一位医生。那位医生青年才俊,喜欢他的女子,很有几位。茶乡的女子如茶一般含蓄,纵然喜欢,也只是默默无言。直到有一次,见到那位医生,她说:“前些天休假回家,带了一份家乡的茶叶给你。”对方收了茶叶,次日便请吃饭。问:“好茶更需珍惜,能不能请你教我泡茶呢?”从此交往密切,直至缘定今生。

流年清浅,因茶结缘。不只是姻缘,还有友缘。前不久去郑州看望一位朋友,信阳人。沏茶时,他取了两个杯子,泡上了不同的信阳毛尖,说:“品品看,可有区别?”看其中的一个玻璃杯,泡开来的茶叶基本都是一芽一叶,茶汤是淡淡的绿色,水中似乎还有白毫在上下翻动。轻轻啜上一口,入口滋味柔和。问:“这应该是大名鼎鼎的明前茶吧?”朋友笑答:“对,明前茶是信阳毛尖中最高级别的茶,形、色、味都很好。大家只知道明前茶价格贵,且不说管理茶树和炒茶的成本了,单说采茶,一千克明前茶中,要有十万多个芽头。谁知杯中茶,芽芽皆辛苦呀!”他感叹着,并指着另一杯茶说:“世人皆晓春茶好,唯有白露忘不了。这杯呢,是白露茶。白露茶比春茶经泡,又不像夏茶有些涩,喝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朋友其人如茶,醇厚质朴,可谓“好人好茶”。

说到“好人好茶”,与一位洛阳的朋友小坐闲谈,喝的茶也是信阳毛尖。看窗外满眼皆绿,山上茶树层层叠叠,淡淡云雾弥漫其间。“缭缭绕绕云雾,清清淡淡茶树。茸茸明前芽,渺渺南湾一壶。虚无,虚无,难得最是糊涂。”人生的旅途中难免劳累,这时候不妨驻足,放下心中杂念,放下手中杂务,泡上一壶好茶。相对饮茶,漫无边际地闲聊,甚至都不说话,只一杯一杯地斟茶,此时,连语言都是多余的。以茶为友,禅意自生。西湖美还是南湾美?龙井好还是毛尖好?这些都不重要。闻说“禅茶一味”,那么茶道和佛教的共通之处又在哪里呢?

杯中的茶叶,在水中渐渐舒展开来。任岁月流转,唯茶香依旧。

茶上瘾

文/雷娜

喝茶会上瘾,茶瘾上来就像萌生了生生不息的爱恋,百般滋味,心间索饶。

记得小时候有一种叫“人头”的茶,我称它为大众情人,那个年代村子里有个婚丧嫁娶它的位置就变得最为重要,主家用它来招待客人,一般由三五个人一组支起炉子点火,炉子上放三五个水壶,壶里放大半个人头茶叶煮沸,为来主家帮忙或者亲朋好友带来味觉享受,帮忙的人忙里喝杯茶,手里端着茶杯,一边吹着一边浅浅地喝着,想要快点喝完看还有什么忙要帮,却又忍不住茶的味道,想多待一会儿,看没有叫自己帮忙,就一杯一杯地喝起来,直到有人提醒“你钩子咋这么沉的”,便放下杯子,不好意思地跑了。亲朋见完主家人,就由接客人的专人带到茶水地喝茶等待吃饭,大家东家长西家短地谝着,东村子谁家把谁家怎么了,说着谝着就起了争执,争得脸红脖子粗,和事老谁也不劝,只说“喝茶喝茶”,大家都不言语,抿一口茶,茶味厚重,深深呼一口气,握手言和又在一片笑谈中。

爷爷爱喝人头茶叶,茶瘾很大,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晨起睡前都忘不了喝茶,不是因为它便宜,而是因为它苦,为此他还买了个有一个紫砂壶,配了几个茶杯,爷爷喝茶从不洗茶,不讲究,都是泡了直接喝,我问为什么?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爷爷是外科大夫,在我们那很有名气,他每每看完病第一件事就是重泡茶,不管前一壶是刚泡好的还是已经没味的,只有奶奶觉得可惜才会将前一壶倒在碗里自己喝,有人说那是喝茶压惊,我却觉得那是一种生命的苦涩,只有理解病人之苦,痛之切,才能倍加珍惜生命,才能倍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我喜欢茶,少有茶瘾,不过,我是应季节而喝茶,春喝清茶,夏饮花茶,秋冬喝点暖胃的红黑茶,有人说我事真多,其实我是觉得生命到了三四十这样的年纪已经透支不起了,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教育,要承担责任身体是本钱,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这位云中仙子,定有它的妙处,我们应顺应自然,理解生命的真谛。

我喜欢茶,就像喜欢挚爱的朋友,那份友谊总让人心生愉悦,每每友人要来,我也会生出那种“坐君坐也君高坐,茶上茶哉上好茶”的激动心情,我会自然地洗掉茶叶的苦涩,端给朋友一杯香醇味甘的茶,和朋友谈天说地,说古至今,或者邻家小孩,不觉中茶已无味,他也要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只求心意相通,哪怕片刻,也是永久的精神享受。就像伯牙与子期,我不会像伯牙一般在子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复鼓,我会把他藏在心里最纯净的角落,慢慢回忆、品味,就像永远的二道茶的芬芳,永远懂你的挚爱。

我喜欢茶,那片小小的叶子就像我梦中的情人,在喧闹的城市,在闲暇的工作之余,我把它放在杯中,烧开热水,看着茶叶在热水中翻滚、回旋,不觉像回到了最初的天地间,茶座为地,茶盖为天,水和叶在天地间上演着一段永恒的爱恋,你依我侬,互相摩擦,像极了人的一生,先是青涩、后是甜蜜,到最后淡而无味。我喜欢看茶叶在水中的忘我,喜欢看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水渗透叶的每一缕纹理,水的颜色慢慢变绿或黄或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茶叶的世界水懂,我的世界你却不懂,这才是人的悲哀吧。

上善若水,我愿用这样的心态去茶的世界,找寻一生一世的爱,我上瘾了。

喝茶

文/潇湘

喝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想这个“水” 就是茶水吧。

古今中外的茶道很有学问。

近日读张岱《日铸茶》:

日铸者,赵王铸剑之地也。茶味棱棱有金石之声。欧阳修说“两浙之茶,日铸笫一”, 王龟龄曰“龙山端草,日铸雪芽”。

扚、掐、挪、扇、炒,焙法,藏法,一如松萝。他泉沦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杂入茉莉,两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侯其冷,以旋滚汤衡泻之,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自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司香涛并泻也。…… 色、香、味跃然纸上,令人神往。

这是古代文人那种品茶的名泉煮名茗的情趣。

中国是茶文化的祖国,茶文化是我国悠久民族文化的一株奇葩。

过去,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是生活的必需品。

笫一发现利用它的是神农氏,笫一个系统总结茶学的茶神唐朝的陆羽。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清茶一盂,淡淡的,盈盈的,绿绿的,饮之有荒野之气息扑鼻……

青梅煮酒论英雄,粗茶淡饭过的是平民的日子。

笫一次喝茶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十多年前,盛夏的一天下午,和一群羊坐在厢式货车里,使人室息的羊的骚味,好不容易在全州下了车,己是深更半夜,再也没有去龙水镇的车子

了,我们便赶着羊群走了三十多里路,到了主人家,大家都疲惫不堪,主人叫醒他的妻子。在屋中央用一个铁支架,支起一只铁锅,把茶叶、生姜、和盐一起在铁锅里烘焙,小屋里闪烁着跳动的火苗,空气里弥了茶叶和生姜的芳香。然后慢慢氽入水,煮沸之后,七、八个人每人一大碗。拿出炒好的瓜子和花生给我们吃。

茶水喝进肚,饥渴顿时冰然消释,心里泛起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我一问,他们说这是全州有名的望乡姜茶。

茶可以喝,百利而无一害,茶是平民交往的饮料,古代驿路上的茶亭,一杯热茶,给游子荡妇一种温馨的回家的感觉。

后来又去了夜郎古国,感受那种喝茶的热情与粗犷,古老的贵州仍然贫瘠和落后。但是,他们每家每户都保持喝茶的习惯。在乡场上随处可见用麻袋装着茶叶,和煮茶用的织金沙壶和铝茶壶。

无论你到那家去做客,他们首先会把装有茶叶的铝壶戓沙壶放在捅过煤灰的通红的火炉上,给你敬烟,倒上半杯苞谷酒,乌蒙山的天气,在夏天都很凉爽,六盘水市有“中国凉都” 之称,是中国十大避暑圣地。当地出产煤炭,几乎每家每户都烧煤炭,富裕的烧织金、纳雍的无烟煤,一般人家烧本地产的烟煤,用的是钢板做的桌炉,把做好的莱放在炉桌上,慢慢地喝茶饮酒,聊天,菜始终都是热乎乎的。使人感到温暧和惬意。穷的人家烧洗煤厂的泥煤,用红泥或黄泥筑一个小炉。茶壶也放在炉上,浓烟立即弥满小木屋。大家都围坐火炉旁边,边喝茶边聊天,一壶唱喝完了,又去再煮一壶…

巴蜀成都,大街小巷都是茶楼馆舍,成都气候湿润温暖,成都人懂得休闲和享受。从人民路到天府广场,走累了,便走进茶馆,花十元钱喝一杯茶,看看书,看看电视,不慌不忙,到了傍晚,再要了十五元的饭莱,吃了饭,再喝一杯茶,才去火车站坐十一点开往衡阳的火车。成都人生活得巴适,因为成都平原就是一个偌大的茶杯杯底,四周都围着大山,岷江水从都江堰缓缓注入杯中,滋润成都平原的广葇的沃野。

三年前,我来到庙冲,原来几百亩茶园己经荒芜,房东是在茶叶场工作十多年的制茶师傅,每年仍然都要去采摘清明茶自己加工,我也去呆摘茶叶,茶树被火烧了好几次,茶园己经杂草丛生。我摘了二个多小时,还不到三斤湿茶叶。而房东掐了十多斤。晚上,房东把湿茶叶放在铁锅里焖蒸一下,再摊在簸箕里凉一下,再用手用力搓揉出绿色的茶汁,再摊在铁锅里慢慢焙干,清香扑鼻的云雾绿茶就这样制成了。这是正宗天然绿色有机食品,五十元一斤,我买了两斤,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要喝一杯这样的云雾茶。

喝茶,寒冷时使你感到温暖;懦弱时使你勇敢;酷热时使你感到清洌;疲倦时能使你振作。

闲下来,泡壶茶

文/--满不懂

坐在茶桌旁,自己泡壶茶,偷得浮生半日闲,顺便慰劳亲人或朋友,何等的奢侈,何等满足。

大多数爱茶之人都喜欢自己泡茶,并乐此不疲。喜欢和别人聊茶叶,为了一些好奇置身于喝茶的闲适时光中。于是又有了一包茶叶,一把壶,一个朋友,一段故事。

钱并不能让人闲下来,因为钱没有够。茶却能让人闲下来。一坐到茶桌旁,不由你不闲下来、静下来。古人说茶能清心神、涤欲念,至少在喝茶的那段时间里可以。

古人有的是时间,泡茶喝茶是至清、至雅的闲情。在现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浮躁年代,泡茶饮茶更是高雅难得,因为在快的年代里舍得慢下来、闲下来,泡在茶水里,是件难以寻常的事情。

常听人说:"喝茶怀古,想心事喝咖啡去好了!"说得没错。一怀古,上下五千年,全在静静的一壶茶的时光里。

来吧,泡壶茶,让我们闲下来。

老生茶话

文/白雪文

我平生烟酒不沾,只喝茶,如今年近古稀,茶龄花甲。

我从七岁开始喝茶,是受我爷爷的熏 染。我爷爷本是一个苦大仇深的淳朴老农,但我从记事起就知道爷爷喝茶,爷爷喝茶有他的一套茶道,虽算不上大张旗鼓,但也近乎焚香礼拜了。冬天的时候,爷爷先用铁壶烧开一壶水,之后把这水倒入一大号瓷壶,再把这瓷壶座在火盆上使水小沸。然后在火盒上烤一个大茶杯和一个小茶碗,使其干热。此时才在杯中放入红茶,开水冲泡,少倾,斟入小茶碗中,徐徐饮之,神情惬意。

这是一个老农的茶道,我在火盆边全神贯注目睹爷爷熟练地操作这套程序,待那茶水浅淡温热的时候,爷爷倒一小碗让我喝下,我始知这是红茶的味道,好喝!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一脸福相的班达拉耐克夫人与周恩来总理跨越印度洋的一个拥抱,整船的斯里兰卡红茶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斯里兰卡红茶为世界三大红茶之首,其余那两个分别为中国祁门红茶和印度大吉岭红茶。于是,我开始喝斯里兰卡红茶,这红茶非一般红茶能比,当年两元一斤,茶汤颜色如初开玫瑰,入口绵软,香气悠长。我连喝三年这款好茶,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斯里兰卡红茶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我虽然茶龄漫长,但喝茶没什么讲究,对茶叶也不挑剔,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但有便喝。只要口感,从不研究茶叶的前世今生品质特色。

1985年,我在内师大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学校请来北京作家赵大年讲文学创作,一生阅人无数的赵大年先生毫无照本宣科之意,他先给我们讲故事,整整一节课讲的是茶叶,他讲在湖南火车上的奇遇,讲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银针。讲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几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针落有声。

我这才知道世上的茶叶有天壤之别,君山银针乃是历朝历代皇家贡品,只有皇上和达官贵人才能喝到。

《红楼梦》栊翠庵里的妙玉请宝玉等人喝茶,喝的就是君山银针,在她那里叫老君眉。但她那泡茶的水不敢恭维,那是在梅花上扫下的雪,收了一瓮,在地下埋了五年,再挖出来,烧开了冲茶,这水还能喝?! 即使不致于中毒,这未免太过夸张。

无论如何,像我这等人是很难喝到君山银针那样的珍稀昂贵茶。

这也无妨,我赶上什么茶喝什么茶。1987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和大学同学们到北京旅游,在动物园门口和前门大街见到国营企业的大碗茶,服务员一脸官商的傲慢,淡红色的茶水冒着热气从长嘴大铜壶里倒出来,二分钱一碗,正是暑热天气,我一口气喝三碗。

栊翠庵里的妙玉论喝茶:一杯为品, 二杯是解渴,三杯便是饮驴了。按如此说,凡端起北京大碗茶的几乎个个驴饮。

随后我们走到南京,也有大碗茶,在紫金山灵谷塔下,一溜保温桶装满了泡好的大碗茶,五分钱一碗,卖茶的是两个和尚,服务态度一流,但那茶寡淡无味,照北京的差远了。

前些年我去三峡大坝,夜宿宜昌,吃过晚饭一摸双肩包,茶喝没了。于是半夜出门,走了半条街见到一个超市还在营业,茶叶只有一种,叫宜昌八宝茶,细看说明,八种配料:釆花毛尖、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葡萄干、苹果片。返回宾馆用沸水冲泡,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提神益气,沁人心脾。那一大袋里十小袋,我十日后喝完,再想买时宜昌已在千里之外,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只留下星垂平野,月涌大江,天涯孤旅,一杯馨茶的豪迈……

细想,一包平常不过的八宝茶为什么那么好喝,可能在于宜昌的水。宋朝的王安石曾托苏东坡带中峡之水泡茶,苏东坡到了下峡方想起此事,自以为一江之水并无不同,便打了一桶。岂知王安石一口就辨出是下峡之水,下峡水缓,冲茶味淡而悠长。这故事虽然演义,但可见宜昌的下峡水源远流长,用它泡茶,其馨香也悠长。

科尔沁草原也有好水,二十多年前我在公安局值班,吃过晚饭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接到报警,莫力庙水库旅游区发生一起伤害案件。当时我正患感冒,情况紧急,顾不上吃药,急急驾车赶赴现场。在水库办公室做笔录时,李海峰主任端来一大杯热茶,普通红茶,但那水取自沙漠水库,只半杯茶水,鼻子就通气了,紧接着一杯茶水下肚,感冒症状全消,真是奇了!

把茶喝到至高境界,光有好水好茶叶还不行,还得看你在什么场合,还要看你喝茶之前吃的什么。

我爱好远足三十多年,经常偕一两位驴友日行几十里到农村的亲戚家,推开柴门坐到农家的热炕上,此时农家必以杀猪菜或鸡鸭鱼肉待客,饭后几人在热炕上团团围坐,一壶热水,几杯红茶,天南地北的神聊,中间换一遍叶子,直聊到夜深人静,村中灯火明灭,鼾声渐起,我们才放下茶杯。此时此刻有一种脱离凡间,飘飘欲仙的感觉。

第二天走回通辽,直奔罕山奶茶馆,佐以炒米、乌日莫、牛肉干和荞面饸饹,每人至少一壶奶茶。这一套食谱下来,把服务员吓一跳,这几个六七十岁的老汉怎么这么大的胃口!胃口倒在其次,那一壶奶茶,只有长途跋涉的人,才能品出那荡尽一路风尘的韵味。

我早年喝的茶多数都是朋友送的,送什么我喝什么,虽然没有君山银针那样的好茶,但基本上没什么次茶。一位浙江朋友家有茶场,他连续十年清明之后送我十斤春茶,正好够我喝一年。问他价格,他说出厂价三十元一斤。这茶应该是黄茶一类的,真正的价廉物美,比几百元一斤的西湖龙井还要好喝。一驴友在我办公室聊天,我给他沏上这茶,他大呼好喝,我一高兴送他二斤,害得我最后两个月断茶。

我喝茶六十年,喝过最好的茶是安吉白片。2003年,我到湖州公安局出差考察,安吉县在湖州属下,临行时湖州的领导送我二斤安吉白片。当时不以为然,回家沏上一杯,顿时觉得清香扑鼻,喝上一口直达肺腑,而且越喝口感越好。二斤安吉白片喝没了,到处找这种茶。可是,买到手再泡上,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味。于是往安吉县打电话邮购,但原产地也并非都是上品,一次次重蹈覆辙之后终于明白,如今的茶叶比秋天的落叶还多,卖茶的比喝茶的还多。那顶级的安吉白片仅次于君山银针,凤毛麟角,上哪儿找去!

从此我改喝铁观音,断了安吉白片的念想,但安吉茶商与我的联系从未间断, 现在每隔几天就有卖茶小姐的电话打过来,含情脉脉,似乎与我藕断丝连。

中国的茶商也真有本事,当年他们曾将云南普洱茶炒作到数万元一斤,可是时间不长,普洱茶就跌落神坛,同样的茶,几百块钱一斤也没人要了。这茶中的水要多深有多深,唬了多少傻子就不知道了。

如今,我退休七载,一日不可无茶。我上午远足,下午喝茶。万欲皆抛,心无旁骛,左手执书,右手端茶。三千年读史,不外乎衣食生计,九万里悟道,终归是茶酒田园。

我喜欢南宋杜耒的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还有,唐朝灵一的: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茶如人生,心素如简

文/冷月gs

手执一杯香茗,品味四季的蕴味,品出人生的精彩。一杯清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吾之所愿!

秋天的夜,有一点微凉,却丝毫没有睡意,我习惯在睡觉前泡一杯绿茶,看着茶叶在杯中翻腾,飘出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肺。看着茶叶在杯中浮沉,细细品味茶的苦涩与甘甜,体悟着人生的得失、起伏,荣辱。品淡人世的苦乐、炎凉。

茶如人生,第一道茶苦如生命,第二道茶香如爱情,第三道茶淡如清风。一杯清茶,三味一生,人生犹如茶,或浓烈或清淡,都要去细细的品味。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去无定数,炎凉荣辱浮沉又再现。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夜已深,闻着淡淡茶香。漫漫长夜有一份静养之心,此时没有一点矫饰和浮躁,忘却了一切得失与荣辱,只有一份恬淡的心境。然而,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忙碌碌,去实现和拼搏自己的梦想。生活的压力和紧绷的心弦,让人无法释怀那份轻松。人们渴望心静、心安、心清的状态,好像水中皎月,祈盼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蓦然回首,方才意识到真正值得我们为之追求与向往的东西其实很简单。茶可清心,淡淡的一丝香甜,柔柔的一缕清醇,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

敏锐芳香的茉莉香片。那隔了一季的花香,闻来却依旧生动如初。仿佛初恋少女情怀的芳醇。茶气中,犹如一素衣少女隔岸浅笑低吟。

淡雅的碧螺春。让人想起眉清目秀、风姿绰约行走在阡陌的秀丽采茶女。淡淡的一口,面前幻化出古典的女子。深闺大院,相夫教子。虽美丽而不张扬,气质的清芬却常常在举手投足间飘散出来。

云雾茶有种矜持的冷。沸水注入后升腾起的依然是漠漠的云雾,有几分超然向外的禅意。像生性沉静的女人,很难真正被热情点燃。她总在云里雾里气定神闲地看你,你却很难走入她的内心。

毛尖最言情。温柔缠绵,风韵十足,散发着高贵成熟的女人气息。这种女人生来媚而不俗,甜而不腻。当然,此茶需得好水冲泡,再加上适当的品茶方式,你方能品尽其中的韵味。

铁观音品来悠长醇厚,底气十足。一如韬光养晦的妇人。一生的红袖脂香,沧桑云雨,都已经是明日黄花。沉淀下来的是几分落寞的清明,品来又有几分绵长的回味。

普洱茶色如红酒,犹如柔情似水的女人,千般情丝在杯中起起落落,萦绕不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沉默、一种忧伤、一种落寞。也是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节里饮茶,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会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融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

人生在世,求淡雅之美。淡名,淡利,无争,无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去。方为一盏无味而味至的茶,淡雅。

对话茶叶梗

文/老孩

今天吃过晚饭,不知哪来的一股子兴致,突然想泡杯茶喝,于是,便烧了一壶水,沏上了一杯。

从小我就喜欢看着茶叶在水中慢慢飘落的样子,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越来越觉着这样的一个过程真好似是一个人不断的融入社会的过程——这一杯开水就是一个社会,而这一片片的茶叶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刚刚接触到开水的茶叶,都不肯融入其中,只是漂浮在水面之上。而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一个个便都自觉地吸饱了水,舒展开自己的身子,纵身投入水中。只是最终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知趣的茶叶梗,是至死也融不到这开水里去,依旧漂浮在上面,看上去总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揭开杯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当然,扑面而来的还有那几个不懂事儿的茶叶梗,望着它们,我不禁忖度起来: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的茶叶一样,舒展一下你们那本来就不怎么高贵的身子,浸泡在水中呢,非要像现在这样格格不入的漂浮在水面之上?难道你们是想学某些自命清高的古人,誓死不与这世俗同流?那么,我真要劝你们一句:趁早省省吧,你们认为那些清高的古人真就不想与这世俗同流?只是他们身有缺陷,天生就缺少那为人处世的本能,所以即便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很好的融入进这社会来,而这在那些经过略微学习便能熟谙世事的常人看来,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所以这些常人便为他们的这种行为起了一个既清雅却又略带酸腐的名称——清高。而他们也明白那些常人理解不了他们的苦衷,于是便不得已的自命清高起来。

哦,我明白了,你们也是像那些清高的古人一样身有缺陷吧,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像其他的茶叶那样沉进水里。如果是这样那就不必多言了,我理解,你们的这些苦衷在那些轻而易举就能够沉浸到水里的茶叶来看,同样也是无法理解的。那么,如果是这样,你们又该如何?是想离开这杯茶水,去寻觅一片适合自己的天地?那么我还是那句话:趁早省省吧,你看那些先辈们可曾寻到过这样的一个地方?他们也只不过是寄托于诗词文章,最终还是在这世上飘荡一生。更何况,不能沉浸水中虽不能全怪你们,但更是一点儿也不能怪这茶水的,怪只能怪那个人们臆造出来的造物主给了你们这样的一个身体,使你们处在现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不被这茶水抛弃已然是万幸,你们又何必自行离去?这里是你们物质生命的寄托,离开了它,你们将身无所依。摒去一切的尴尬留下来吧,试着去克服自己的先天不足——虽然这样很难,如果不行也不必太勉强,权且这样漂浮一生罢了。

今天不知怎么了,几个茶叶梗竟引起了我如此多的思绪,望着水中的茶叶梗,我笑了笑,就在同时,水中出现了一个与我一样的脸庞也对着我笑了笑。我明白,这是我刚才的话语得到了那几个茶叶梗的默许。

牵挂

文/邹清平

民间谚语“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是谷雨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茶树发育充分,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它清肝明目除湿气,泡起来茶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余味绵长。

去年谷雨前后,我和朋友们在铁山荒野中、万源市大山里采了无人管、无人施肥、无人洒农药的野生茶,回家用几十年前的土办法治好,味道特别温润绵长,直抵脏腑。给女儿拿了三分之一,仅有二两。她喝后戏说是爸爸妈妈造的“三无产品”,但她感觉味道特好。因为这种茶叶数量少,女儿倍加珍惜,每次拈三根泡一杯,闻香解渴洗眼睛,提神正气润喉。

我们去年采的谷雨茶,女儿特别喜欢。因此,我们一直盼望谷雨节早点到来。今年谷雨后的大周末,一大早我们就直奔万源大山里,目标明确采山茶。雨后初晴,山青雾白,暖风拂面,鸟语花香。在这样清新的环境里,提着提篮,进入荒野森林之中。一进入林子里,家属就高兴地唱着“茶叶快来哟,茶叶快来哟”。刚走了五十米左右,大家突然说“茶叶来了”。一棵茶树约有两米高,长在似有似无的羊肠小道左边,又嫩又黄又绿又红的新芽裹满了茶树,满树活泼泼像披着迷彩服,在雾气中静默,等待路人来采。俗话说,茶树茂盛要有人采,姑娘漂亮要有人爱。“头年采得多,来年发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子女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天下的人们都是在父母的牵挂中成长起来的。

我父亲满腹经纶,十分关心牵挂子女的学习。从启蒙读小学开始,无论他怎样忙,总是牵挂我什么阶段需要什么学习资料,并千方百计想法找到。读小学时,家境十分困难,就用在大山里披荆斩棘挖药材的收入,托人在县城给我买了《新华字典》《语文基础知识》《钢笔字帖》《毛笔字帖》。他说字是人的脸面,是打门锤,是见面礼,叮嘱我要练好字。读初中时,他省吃俭用,将卖核桃、柿子、洋芋种子的钱,先后买过《初中生作文选》《读写通讯》,小说集《雨涤松青》,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等课外书籍,并督促我学习理解,他随时牵挂我的学习进步和知识积累,总是抽空给我讲解人文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常识。

小时候我在大山里读村小时,单面路程12里,要穿过一片大松林,爬两面山坡,趟过三条河流。母亲尽量把我送过大松林,给我壮胆,看着我过第一条河,即便有时不空,也要尽量想法托人给我搭伴壮胆,早晨上学,下午三点钟放学,走读上学,每天回家。一年四季,她准备好红薯洋芋或者用石磨将麦子荞子包谷推成面粉,和成粑粑,在火笼坑里翻来翻去,烧好烧黄当作我的午餐,或将糯米蒸熟炒干,再用苕麻糖贴好,做成乡村里叫的阴米子糖给我当点心。她在家煮午饭时,总是把饭留好放在热锅里盖好,以便我放学回家时立即吃饭。每当下午要到五点时,她掰着手指盘算着牵挂着我大概走到了什么地方了,尽量安排一些农活在我放学的路旁,随时用眼睛望着我放学回家的乡间羊肠小道,盼着我出现。母亲真是用心良苦,随时把我牵挂。小学五年那些日子,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我在母亲的无尽的牵挂关怀中快乐幸福成长着。

几十年前,我们几弟兄上学,工作后离开老家上班了,父母亲在大山里干农活时都在掰着手指算,此时走到了什么地方……我们这一代人更方便了,我女儿每次上大学,我们估计到了目的地,都会第一时间电话问候“到了没有”?

生活中,何止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还有兄弟姐妹牵挂,夫妻互相牵挂,师生之间牵挂,朋友之间牵挂……

无时无刻的亲情牵挂:在凛冽的寒风中,在炎热的夏日里,在亲人行走的羊肠小道上,在长途颠簸的汽车里,在穿过大山越过河流的火车上,在万米高空的飞行途中……

无时无刻的亲情牵挂,像无形的风筝飘向远方;像圈圈涟漪荡过高山,淌过河流,飘向空中,抚慰人们的心灵;像阳光照亮每个角落,引领前进的方向。被人牵挂幸运,牵挂别人幸福。牵挂是无私的给与与奉献,牵挂是默默地祝福与祈祷,牵挂是浓浓的回忆与思念,牵挂会带给你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牵挂会产生无穷的向上力量和精神。人类世世代代无私牵挂关怀,才能有生生不息的繁衍发展,才会有生机勃勃的世界。

品绿

文/陆曼玲

最难忘那年去湘西,到古丈正是午饭时候,随意走进一路边小店,见厨房里摆着刚从山上采来的竹笋和薇菜,堂屋里则是一筐筐新摘的嫩绿的茶叶。

拣几片茶叶细细咀嚼,似是把春天含在了嘴里,绿色的汁液徐徐沁出,一丝清香,一丝寒凉,这就是绿色的味道吗?

店家小主把鲜叶倒进一口大锅里不停地翻炒,然后倒入簸箕中反复揉搓,揉搓后又倒入锅中翻炒,待我们吃完饭,那锅里的茶叶已半干。小主人烧开一壶山泉,将刚制的茶叶放入壶中,给每人倒了一杯茶水,那种清洌香纯一下就征服了我们的嗅觉和味蕾。

端着茶杯走进茶园,放眼望去是铺天盖地的绿。那绿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整个山头除了穿着花衣的采茶姑娘,竟没有其他颜色。走近茶树,只见一簇簇嫩芽娇柔地立在枝头,绽放着似黄似绿的妩媚,下面的老叶以深绿的宽厚,托着这群刚冒头的孩子。老枝新叶,就这么传承着绿色,更替着生命。

采茶姑娘的手像蝴蝶一样轻美地掠过枝头,那翠绿便被采进了竹篓,带着初春的雨露,带着泥土的芳香,去另一方天地绽放,把绿色辐射到廊桥竹楼、酒肆茶庄、客厅书房,让一缕春色永驻人间。

智慧的调皮的茶,是在和人捉迷藏呢!它脱去了鲜活的外衣,缩手缩脚变成了干练的老者;它褪去了娇艳的碧绿,改头换面成了内敛的褐色。但那只是迷惑你的伪装,当你抓着了它,将它泡进滚水里,那茶便慢慢舒展开来,那绿也一点点洇染出来,杯中就春意盎然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茶啊,净身于日月之下,生长于天地之间,受阳光轻抚,吸雨露精华,便自有一股灵气,虽经翻炒揉搓却初心不改,只将耀眼之绿隐藏贮存,待水那滚烫的召唤来临它便还原本色,溢出清香。这就是茶的风骨,茶的品性,亦是茶对永恒之绿的毕生追求。

周作人先生在散文《喝茶》中曾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是文人学士古朴雅致之品茗。当今社会,瓦屋纸窗已是罕见,茶具茶器却是百样千种,但喝茶的意境却依然是素雅静好。如果说酒吧是激情的去处,餐厅是热烈的场所,茶室则是神定心安的雅地。品茗,最佳的伴侣是围棋,是书籍,是轻言细语的交谈。因为茶的发芽抽叶,就是这么静静的,不容觉察的,便把春天迎接来了。

其实用玻璃杯泡绿茶,更能体味茶形状的复苏和绿色的回归。一勺茶叶放入杯中,倒入滚烫之水,轻轻地,柔柔地,它醒了;睁开眼,伸伸腰,它动了;甩甩臂,踢踢腿,它手舞足蹈了;待到根根芽叶直立水中,茶的芭蕾就开始了!一杯绿水浓缩着春天,你轻轻抿抿,春天的阳光便照耀在你心头,春天的味道便让你心旌摇荡了!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一首写茶的宝塔诗,甚为有趣: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前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夺。

茶何曾只是慕诗客爱僧家呢,它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它也无需白玉红纱,陶瓷瓦罐亦可泡茶。被西方人称为“神奇的东方树叶”的茶,究其实它就是一种树叶!因为是树叶,它便外表普通,它便略带苦涩,然而因为是树叶,它才回味甘甜,它才质朴清新。它压抑着社会的浮躁,制衡着人类的物欲,洗涤着混浊的杂念,给人们一份清醒、一份自然、一份返朴归真、一份乡土气息。咖啡可可,属于浓烈的都市文化,而绿茶一杯,才是泱泱大国的老庄精髓,是气定神闲的东方表情。

带着一罐新制的绿茶,我离开了古丈,也将一脉绿色带回了都市。

茶语人生

文/逆风飞扬

与茶相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父亲特别爱喝茶,有客人来,泡茶,有朋友来,泡茶,有街坊来,泡茶,没有人来的时候,也泡茶,泡了茶自己一个人喝。

后来稍大一点,我便经常跟着喝,其实那个时代北方的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好茶,都是一些很普通的茉莉花,偶尔父亲会买点绿茶。那时候喝茶,更多的觉得是一种陪伴。

有时候听父亲和朋友们高谈阔论,天南地北的神聊,有时候我们父子面对面,父亲会教我一些顺口溜,后来才知道我小时候背的那么多顺口溜原来是唐诗宋词。那个时候感觉父亲很渊博,似乎天文地理无所不能。那个时候感觉喝茶只不过是聊天的一种陪衬。

与茶相知,那是我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报社做编辑,办公室从来不断茶叶,很多客户、朋友都给送茶,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大红袍、等等,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好茶。报社也经常发茶叶,甚至多的我都喝不完,遗憾的是父亲在我大二时候已经去世了,不能和我共享这人间美味。

于是学会了讲究,茶具,茶道。我有各色茶具,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各种茶怎么泡才能泡出最佳的效果。只收集看的上眼的于是我便和父亲当年那样,呼朋唤友的来品茶,展示我的茶艺。

那时候学会了把玩紫砂壶,社会很现实,知道我喜欢紫砂壶,于是我收到了很多把精美的紫砂壶。我喜欢附庸风雅,名人字画,也收到一些名人字画,一部分是结交的书画界的朋友,一部分是朋友买来送给我的。那时候喝茶,是一种交际。

与茶相交,是我离开报社后。可能因为报社报道妨碍了一些人的利益,我和几个同事被迫离开了报社。幸得一位老师的极力举荐,我才得以到南方一个小城,给一位老人当助手。老人年岁已高,还有很多应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写东西。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老人写东西,老人整理一下就可以发表,或者演讲,或者学术讨论。

这儿是茶的故乡,我能喝到地地道道的乌龙茶。有时间我还会到不同的茶农那儿,看制茶过程,品当地的茶叶,和茶农聊天。看着茶农简朴的茶具,能喝的飘飘若仙。知道了喝茶在于品味。茶农说,为什么乌龙茶每泡都要毕浆,因为这样才能品味到茶叶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茶香。喝茶和人生一样,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茶香,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滋味。

与茶相溶。老人去世后,我又一次失业。我学会了一个人喝茶,一个人默默的坐着,漫不经心的品味着一泡又一泡的茶叶。苦的,涩的,香的,酸的,人生何尝不是?

直到今日,我才觉得自己开始懂茶。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瓦罐

文/乔兆军

朋友说街角有家瓦罐汤做得不错,非要拉我去一饱口福。过去一看,店面不大,装饰古朴,门前放着两个引人注目的大瓦缸。原料罐放在瓦缸内,以木炭火恒温煨制,密封不溢,营养、香味都浸在汤里了。简单的一罐汤,舀上一勺细抿,滋浓味美,一阵清香便在舌尖上氲氤开来。

瓦罐与少女,总能给人一种清纯与和谐的美感。你看谢楚余的油画《陶》,画中的少女双眸深情而婉约,洁白纤细的臂膀环抱着一只土陶……面对作品,让人心里纤尘不染,空气中弥漫的全是恬静、从容、抒情和纯洁。读诗人水晶花的《抱瓦罐的女人》,“昨晚惊扰我梦的,是那只瓦罐和瓦罐里的什物……”诗人以简洁的词语塑造着唯美的瓦罐,呈现出质朴的生命之美,直击心灵。

我在云南,曾喝过一种瓦罐茶,白族将其称为“抖抖茶”。先将小土瓦罐放在火塘边烤热,再放入茶叶,不断抖动瓦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烤至略黄、焦香扑鼻时,将沸水少许冲入瓦罐内,此时罐内泡沫沸涌,茶香飘溢。

想起了小时候的乡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几只大小不一的瓦罐。它们用来储物、腌菜、热水、熬粥……一个个土里土气,粘满了清贫的烟火味儿,拙朴得像我们的亲人,却始终不离不弃,几乎贯穿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用瓦罐为我煮粥。有一年正遇上青黄不接,我没吃早饭就上学了,上午第三节课,胃里直饿得冒酸水。远远的,看见母亲从田埂边走来了,蓝色的长方巾里包着个瓦罐,瓦罐里熬的是白亮亮的米粥。我接过来,“呼噜噜”地喝着,绵绵的香甜味道从口中一直温暖到心里。母亲怜爱地看着我,说:“莫急,慢慢吃。”

我上初中时住校,农村已经开始实行“包田到户”,家里条件有所改善。周末回家,母亲总要做炖菜给我吃。母亲将杀好洗净的鸡剁成小块,入油锅炒一下,配以花椒八角姜片,加水加盐煮沸后倒入瓦罐,密闭上盖,放入炉火上慢慢炖。只听见罐内“扑扑”声响,热气掀动着盖儿,一股馋人的香味四处弥散,引得我直流口水。

后来,母亲不幸患病去世,那烟熏火燎的几个瓦罐被我们姐弟分别珍藏。如今,瓦罐经过岁月淘洗还是那么端庄、慈祥,温润。不舍得常用,偶尔拿出来炖一下食物,食物还是那般鲜香淳浓,就像母亲的爱,密实地渗透于我身体的每一个毛孔。

舌尖上的土茶

文/郭华悦

品茶,有雅与土之分。

一盏清茶,三几好友,天高云淡,品的是雅茶。茶中的世界,有风花雪月,有悠然南山。茶香之中,自有一番高雅的意境。

除了雅,茶的另一种意境,则是土。

土,是指乡土。一栋农屋,一方小院,在不大的地方,栽上一两株茶树。在茶乡,屋前两三株茶树,几乎成了茶香人家的标志。客从此过,个个仰长了脖子,恨不得人似轻风,随茶香飘进院子里。这样的茶,吸引人之处,便在于土味。

于很多人而言,有土之处才有家。在外的人,谁的记忆里,没有那一方水土,滋养着年少的时光?乡土的土,其中蕴含着回忆与亲情,是最令人难舍的。

于是,长在这“土”上的茶,便有了思亲的味道。

茶乡人家,管这样的茶树,叫土茶树。字里的含义,上不得大台面,却别有一番风味。土茶树更像是深藏闺中的小家碧玉,带着乡土的味道,引人遐想。

土茶树的照料,不费什么事儿。两三株土茶树,不占什么地方,又能地尽其用。平日里,拔拔草,剪剪枝,不用多久,土茶树就能长得枝繁叶茂。

可接着,摘茶做茶,却颇费事儿。

摘茶叶的活儿,往往属于留在家里头的老人。低头,屈身,将一片片茶叶摘下。花白的头发,在碧绿的茶叶中,显得格外醒目。尽管肢体不再柔软,双手不再灵活,但采茶的手艺,依旧娴熟。

摘回来的茶叶,进入了做茶的环节,那就更累人了。里里外外,一刻也不得停歇。好不容易,茶做好了,人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多日的疲累,如浪潮般奔涌而至,令人顿觉浑身都散了架。

但这一切的辛劳,因眼前的土茶而令人倍感欣慰。土茶的味道,略带苦涩,有点焦香。但细细一品,这似乎有点粗糙的味道中,却独有一股醇厚绵长的后劲。在这样的味道里,品的是茶,也是乡土,更是亲人们的爱。

土茶的土,是乡土的土。在外的游子们,行囊中常备的是一小罐土茶。闲暇之余,泡一壶家乡的土茶,人在异乡,于舌尖上也能一品家乡的味道。

父爱在茶中

我崇拜父亲!

这是我从小就明确的认知。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爷爷很早就离家参加了革命,家里只有奶奶拉扯着父亲和叔叔过日子。爷爷的辉煌没有给父亲带来丝毫帮助,倒是在文革期间害得父亲先是失去上大学的机会,然后又丢了工作。

我不知道父亲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但从我记事开始父亲每天都要喝茶。当然那时的茶几乎是不能称之为茶的。父亲告诉我他曾经将石榴树叶洗净晒干然后冲茶,那味道是涩涩的。我不知道父亲是如何将那石榴叶水喝下去的,但是当时我就下定决心,等我长大后一定要买最好的茶叶送给父亲。

我工作后领到了生平第一笔钱,第一件事就是到茶庄帮父亲买了一斤好茶。父亲问了价格后嗔怪我浪费,买那么贵的茶。他将茶仔细放好,平时自己是不舍得喝的,依旧喝着母亲为他买的很便宜的茶叶。我曾劝父亲不要这样,但父亲笑笑说:“哎,傻闺女,我喝茶这么费,喝好茶哪喝得起啊。***买的就挺好的。”只有家里来客人时,他才泡我买的茶,并且说:“喝吧,这是闺女买的。”来人便羡慕地说父亲命好,有个好女儿,父亲则满脸掩饰不住的笑意,那笑容是如此的骄傲,如此的心慰。

父亲爱茶。他喜欢喝很酽的茶,泡出的茶水是近乎褚红色的,那颜色曾经令到我们家的客人望而生畏,很少有人可以与父亲喝一样的茶,有的人甚至宁愿喝白开水。连一向爱喝茶的母亲也喝不了那么苦的茶。因此每隔不长时间,母亲就要帮父亲买茶叶。每次母亲都是抱怨父亲浪费,但每次母亲还是很仔细地买回茶叶,倒在那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茶叶罐里。

我很奇怪父亲为什么老是喜欢喝浓茶,却滴酒不沾。有一次我参加同事聚会喝多了,回到家后,父亲很严肃地拉我坐下,和我长谈。父亲说:“你不是老是奇怪我为什么不喝酒却爱喝茶吗?现在我告诉我原因。”看了父亲从未有过的严肃,我有些紧张。父亲告诉我当年文革期间,父亲受爷爷连累,无法上大学,也无法参加工作,并且还受迫害,几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是茶救了他!那苦苦的茶下口后,慢慢细品自有一份出人意料的甜,当时他想这就是生活。虽然现在日子是苦的,但想想几个孩子,想想母亲,就还有希望,他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每当痛苦的时候,父亲就泡一杯浓茶,慢慢地将苦吸收,慢慢地品出甜,想来人生也就如此。我有些懂了。抬头看着父亲,父亲没有看我,仿佛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轻声说道:“但是无论有多难,我都没想过要喝酒。酒能够麻痹神经,我不能成为一个酒鬼,害了你们。现在你大了,有一些场合需要参加,但是一定不要养成喝酒的习惯。这对一个女孩子不好!”我望着父亲,鼻子一阵发酸:“爸,我……”“哎,什么都别说了,来,喝杯茶吧,解解酒。”我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那杯浓茶,依旧是那褚红色,我却觉得那颜色是那样亲切,我喝下

去,学父亲的样子细品,果真在满口的苦涩中一缕淡淡的香味溢出。我第一次在茶中看到了父亲慈爱的眼神。

我喜欢上了茶。铁观音、茉莉花茶、龙井、碧螺春、毛尖,我都试过,但我还是喜欢铁观音,喜欢那些细细紧紧的茶叶见水后迫不及待地伸展四肢的模样,显出颇为大气的样子,味道是苦苦的。每当我喝铁观音时,就想起了那夜父亲慈爱的眼神,父亲的爱似乎就在茶中晃动。那爱是如此的深沉,以致我都没有觉察。

我想我会一直爱茶,爱茶就是爱父亲,爱茶就是爱生活!

油茶

我们把茶叶泡着喝,于是笑话不知是十几世纪的英国人,初初见到茶叶,把茶叶煮开后将水泼掉,加盐吃叶子。可是,如果你以为茶只有这两种吃法,或者以为茶叶加盐一定就不好吃,那又错了。

从前我到一个以油茶出名的瑶族自治县恭城去,拿回了一套打油茶的工具:一个生铁铸的带把儿的小锅,一把小木棰,一个细竹条子编的小漏勺。我在那儿学会了打油茶,欣欣然地拿了那套工具和二斤专打油茶的茶叶回家。

油茶是什么东西?在某些南方旅游城市展示给游客的小吃街,你会见到一大锅暗褐色的茶汤,是放盐的,有茶的涩香,撒上炒米或炒花生米。虽不难吃,但也没什么好吃的,可是那终归不是正宗的油茶。

我回家请来老同学老朋友,施展学来的本事。茶叶得放热水泡开,将苦涩味去掉(不能用平时喝的茶叶的,那太苦了)。再将小铁锅放在炉上烤热,加点油,放进葱白、蒜瓣爆香,加进那一把湿湿的、泡开的茶叶(叶子很大,大叶子茶),用小木棰拼命地捶啊捶、翻啊翻,捶着捶着不时扔进去几颗花生米。待茶叶滋味出来、铁锅火热,倒进开水,茶汤登时哗的一声沸腾起来。接着加盐,用小木棰在茶汤里搅匀,把一锅茶汤往小竹勺里一倒——— 下面是有碗接着的,碗里放着葱花。于是茶汤都过滤进碗里,茶渣都留在了小竹勺里。第一道油茶就好了!

嗯,这是什么滋味?一碗加了油盐还有葱花、带着蒜和花生、千锤百炼的很苦的热茶?总之无法形容,任何第一次喝的人都难以下咽!

打油茶至此尚未结束,小竹勺里的茶渣还要再打两次,所谓一道苦,二道香,第三道回味无穷。得打三次,再换新茶叶。油茶也不是单喝,得有点心送。恭城清晨都有卖油茶点心的人,萝卜糕、芋头糕、油炸的馓子、柚子叶包的粑粑、芭蕉叶包的粑粑、无以名之的有清香的叶子包的粑粑……要是请客吃油茶的还加上炒的新鲜青菜、烧肉等等好菜。说实话,我初初被请去吃油茶时,对于油茶本身尽管如饮中药,仍然很乐意去吃,就是这个原因。

当地人一日三餐都可吃油茶,妙的是吃油茶的圆桌,为了倾茶的方便,仅仅高到脚踝以上。打油茶的小铁锅搁在小煤炉上,一切都玲珑就手。他们喝油茶如饮甘露,有瘾的人一天不喝都不行。

我在那儿呆了20天,接连不断地被各个人家请去吃油茶。头几次的确有如吃药,而我种种咬牙切齿的反应,也屡屡在本地人的殷殷眼神中化为“果然不出所料”的善意的呵呵大笑。几天之后,我虽不能有欣赏的态度,却也能轻松自如地当成餐间的饮料了。

我向朋友们卖弄我的打油茶本事,尽我所能备了点心好菜。家里没有煤炉只有煤气炉,我料想在煤气炉上一敲,想必它会叮当几声散了架,还费苦心弄了个电炉来。实验的结果,女孩子们都惊喜无比,个个争来试验,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滋味也大抵可以接受。男同学们一口喝下去,话都说不出来了。一个男同学大度地解释:“想来油茶就像啤酒,最初三次喝真是太难喝了,后来慢慢习惯了,就会喝上瘾。”另一个男同学愁眉道:“这个、这个,或者我是不会上瘾的……”

有时我会想起《红楼梦》里妙玉请宝黛钗三人吃茶,用的是梅花上的雪,“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又有一个我不记得名字的古人,说好茶吃了那个舒畅,两腋下如“习习生风”。若这些雅人高士知道我们吃茶要加油加盐还加葱蒜,会是如何反应?想来,大概会以为我们是初识厨房文明的猿人吧。

我姐的嘴一向很刁,久闻油茶大名,一直没机会见识。一次打油茶后,我就特意留了一碗给她。厨房尚未收拾,她回来了,我告诉她在厨房里留了一碗油茶,趁热快喝。她欣欣然跑进去,我静静地竖耳等一声尖叫。可是、可是,我听到的是:“咦,这油茶并不难喝啊。”我大为惊奇,跑进厨房一看,天啊,她正端了那碗打油茶前泡茶叶的水在喝!

那二斤茶叶,始终不能打完,放在我家冰箱里,想来如今已成了累累陈年的老茶叶了。

随手可为的事

文/刘文华

一开始,我只是把喝过的残茶积攒起来,意欲积攒到一定分量了,做一个茶叶芯的枕头。我在一本台历上看到一条生活小常识,说在枕套里填上茶叶,温软,舒适,芳香,既有助于睡眠,又安神补脑,是典型的变废为宝。那时我正饱受神经衰弱之苦,常常为睡不好觉而痛不欲生,故深以为然。忙找来筐子筛子等器具,准备开启生活新篇章。

一旦明确了目标,茶便喝得格外起劲,也不管是毛尖普洱铁观音,还是茉莉苦丁竹叶青,逮住什么喝什么。仿佛喝茶已成为形式,积累残茶才是目的。我天天伺候着这些残茶,晾干,摊晒,通风,小心翼翼。残茶的色泽本就不好,又苦于没有区别晾晒,结果攒了大半年,好容易初具规模了,却花花绿绿,斑斑驳驳,叶片大小不匀称不说,还香气全无,怪味杂陈。尤为不堪的是,不知哪次没晾透彻,有一部分还发霉长毛了。拿给妻子让她做枕头,她看了看又摸了摸,径自笑了说,你枕上这种枕头,怕是更睡不好哩。

茶叶枕头是做不成了,但把满满一竹筐的茶叶倒掉,即便是残茶,我也于心不忍。妻子见我舍不得,又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我把这些茶叶发酵,给阳台上的花草施肥。我上网一查,发现废茶中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有机碳等,将茶叶渣堆沤后,是良好的有机肥料。我一颗失落的心由此得到莫大的慰藉,在远离农事多少年后,又兴冲冲地干起积肥沤肥的活儿。几个花盆太小了,根本用不了多少肥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余下的装箱打包,在回老家的路上,顺道把它们撒到了庄稼地里。

接下来,我发现生活中能够变废为宝的东西太多了,且大都随手可为。比起残茶来,花生壳、核桃壳、松子壳、瓜子壳,以及苹果皮、香蕉皮、橘子皮、红薯皮,乃至腐烂的菜叶和带着泥巴的菜根等,更富于循环利用价值。只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积攒起来,在凑巧外出的时候,顺便拿到田野里去就行。一位从事农林工作的朋友说,这些原本来自泥土的物质,根本不用发酵,可直接撒到泥土里,大地有更强的消化吸收能力。比如森林里的落叶,山坡上一岁一枯荣的花草,庄稼地里还田的秸秆,莫不生于大地,到头来又营养大地。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话给我贸然的行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再干起这活儿来,更加得心应手,乐此不疲。我想,一个人位卑言轻如我,虽不能像位高权重者那样人尽其才,但把来自泥土的东西再随手送还泥土,也算物尽其用了吧。

再后来,我们开始用淘米的水洗菜,用洗了菜的水涮拖把拖地,然后再根据其色泽和质地,用以浇花或冲马桶。有一次我下夜班回家,刚进小区门口,看见几只流浪的猫狗围着一只垃圾桶兜圈子、打转转,像是嗅到了什么美味。垃圾桶是那种可移动的塑制品,可能没放稳,它们在上蹿下跳中,硬是合力把垃圾桶弄翻了。垃圾飞溅一地,落得它们头上也是,身上也是。这时哪还有什么美味,倒是各种难闻的气息充斥,令人掩鼻。不知它们找没找到好吃的东西,听到动静的保安就晃着贼亮的手电筒赶来了,一通棒喝,把它们惊得四下逃逸。那以后我便有了新的心得,即便吃剩下的鱼刺鸡骨头,也不是一点用没有,只要不跟其他的垃圾混装,就可以拿给那些四处觅食的流浪的猫狗。望着它们一边大快朵颐地进食一边冲你赞许地颔首,乃至于撒娇邀宠地围着你转,温情脉脉地嗅你的裤管舔你的手,你会心生暖意,会觉得这些随手可为的小事,一桩比一桩有趣儿。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说,一个人一件事坚持做21天就会养成习惯。从随手积攒残茶算下来,至今已过去21个月不止。不免浸淫其间,积习成癖,老是想着拓宽随手可为的空间和领域。日久天长,我更吃惊地发现,就像随手可为的事儿越来越多一样,随手可不为的事儿也遍布生活的角角落落。尽管限塑令已颁布多年,但在民间的买卖市场上,塑料袋仍大行其道,招摇过市。每当看到树上墙上电线杆上悬挂的塑料袋,我都忧心忡忡,不知这些飘来荡去的塑料袋,何时才能风化,何时才能降解。

现在,我外出购物的时候,通常会提一个篮子去;要是在没篮子可提的下班途中捎带水果或蔬菜,就直接放到车筐里。只不过一两个小小的塑料袋,也能见证世态人情。除了极个别的人视你行为怪诞,不屑一顾,更多的人则心存感激,跟你交流的目光或说话的口吻,明显变得亲切和客气。碰上特别实在的,还会追着撵着往你的车筐里再添一两个水果、一两棵青菜!

2017年,我仍旧骑着我骑了12个年头的宝贝自行车穿街走巷,一抬头或一转眼,又惊喜地看见更多随手可为的事。

忆旧时光,你我两两相望

文/白衣梧桐

最近天气炎热,今天下午天边好不容易堆积了大片大片的乌云,大雨将至未至,估计明天我就会在暴雨声中苏醒过来吧。突然就想起了家乡的那片茶园,只是我和奶奶曾一起采茶叶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

小时候,我们这些小屁孩会背个竹篓和奶奶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山里摘茶叶。奶奶会叮嘱我们,摘茶叶就得摘嫩的,不要摘那些又老又粗的茶叶。我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那么一掐,新鲜嫩绿的茶叶便落入我的掌心了。而奶奶往往两手一起行动,左右开弓,手脚非常麻利,一下子就摘了满满的篓子。茶叶摘久了,手指头会变黑。采摘回来的茶叶还要用开水烫一遍,并且要用手使劲地揉搓,将茶叶揉成一个个圆球样的团,然后放灶上用烟熏。将原本新鲜嫩绿的茶叶熏得又黑又枯才算大功告成。

后来,奶奶不在了,我们也就再也没去过山里采摘茶叶了,估计现在那片茶园已经荒芜了吧。每次一喝茶,总会想起奶奶的音容笑貌,感觉她并未走远。工作后,我也会带一包家乡的茶叶,随时给自己泡上一杯茶,一天的疲劳便烟消云散了。我还会将家乡的茶叶分给身边的同事们,让他们也一起分享我的乡情与乡愁。

此刻,耳畔回荡着黎明深情款款的歌声,我心开始飞翔。经过多少风雨过后,我依然在这里。人生这趟单程旅行途中,总有人留有人走,聚散离合,纷纷扰扰,我学着看淡一切,却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放下。我就是这样一个固执而念旧的人。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只要看到熟悉的场景,听到熟悉的歌曲,那时那景,那人那事,就那么轻易地被我打捞了起来,经过记忆的回温烘干,一切仿佛新鲜如昨。

朋友告诉我,虽然我们经常说人生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过程,但是人终归得朝前看的。我说我懂。所有的道理,我相信每个人都懂。而且,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人人都是自己人生的编剧、导演、演员,就算没有灯光,没有舞台,没有观众,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们也要独自演完这场戏。总有一天,我们将在这场戏里揭开生命的真相。而在揭开生命真相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过好每一天。无论悲喜,无论风雨,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

日子周而复始,仿佛一切都在重复倒带,但如果我们尝试着换一个角度,试着将看似平淡反复的岁月掺杂些许色彩,也许原本平淡如水的日子也能幻化成一幅丰富多彩的泼墨水彩画。在感情的路上,我们跌跌撞撞,有过失落,也有过彷徨,但好在我们从未失去希冀与憧憬。

爱一个人就应该为对方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切。无论如何,希望我们都能用善与爱去温暖与照亮身边每一颗沾染了尘埃的心灵,不要让时光冲淡了我们真实的情感。也许,越爱越痛,越在乎越想珍惜,却又越容易失去,但只要痛快爱过就好。我期待着,也寻觅着,相信总有一天会迎来爱情美好的春天。

父亲醉茶

父亲一生不沾烟酒只好茶,一年四季离不开茶,一天到晚少不了茶。喝茶是他的生活之道,在家休息,眼前不离茶罐,手中不离茶碗;出门做事,还得提上一罐茶水;人家喝茶多了睡觉不着,他却是喝茶少了睡不安稳。喝茶也是他的待客之礼,路遇熟人,无不请其到家"吃杯茶";家中来客,首先送上的便是一碗茶。喝茶更是他的力量之源,一时半刻不喝茶,勉强能够挺住,时间再长便会委靡不振,说话做事有气无力,眼泪鼻汁流个不停。一碗浓茶下肚,浑身力气倍增。

父亲喜欢喝浓茶。他的茶不用杯碗泡,而用沙罐煮,装满一罐茶叶后,再往罐里加满水,才座上炉灶,这样熬出来的茶水,俨然一碗提神的"药汤"。因此,若依父亲的茶量,每月至少几斤茶叶。俗话说,"身穿一满,寸口难填。"父亲填的不是饭,而是茶,那时山里穷,家里更不富,哪能依靠买茶叶填肚子?好得父亲对茶叶质量并不太讲究,也没有本钱去讲究,只要是茶叶,只要能过瘾就行。于是自食其力,种土茶。家里的自留地,一半种菜,一半种茶。父亲每天披星戴月在自留地忙乎,年年希望茶菜丰收。

父亲是一个作土里手。他手中的镢头像一盘石磨,土坷垃被碎成粉、磨成面。挖土时容不得一颗砂石、一根杂草留下。整理出来的土床,像一张张规范的泡木板,棱是棱、角是角,平展展的看不见淌水坑。打出来的秧坑更神乎,就像清一色的饭碗整整齐齐地嵌进泡木板里,横看、竖瞧、纵瞄,都是成队成列的,而且几乎看不出一个缺。茶菜秧栽上后,他每天呆在地里扯草捉虫,严密保护两样宝贝健康成长。茶树长大后,他精心剪枝整形,把一棵棵茶树打扮成一个个美女头,家里的自留地于是成为山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父亲的形象却越来越不好看了,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骨很少直挺过,像一棵永远驮着沉甸甸果实的油茶树。寒暑不分,日晒夜露,皮肤从来没有白过,又像一棵浑身通红粗糙的长寿松。长年累月极少穿衣服,一条牛头短裤,一块罗布长帕,就是他的基本行头。

父亲种茶却喝不上好茶。每到清明前后,父亲格外繁忙,采摘茶叶,经过揉、炒等工序,制作成粗糙的土茶,然后分级包好。二、三道茶叶平常吃,头道茶叶不是节日喜庆,不是贵客临门,根本不会露脸。我们姐弟相继上学读书后,父亲连二、三道茶叶也舍不得吃了,悄悄拿出卖钱,凑足学杂费。为了解决茶荒,父亲每年只得多采一、两班茶,甚至把粗枝残叶也卷回来,好歹掺杂着熬水吃。偶尔出现"断奶",他才会拉下面子,寻到地方地境的茶友家,咕一海碗过过瘾。

父亲终于有了过足茶瘾的晚年。1983年,我考上了国家干部,父亲身上包袱轻了,小茶园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茶源。加之我时刻不忘父亲好这一口,外出公干,总得逛逛茶市,必定捎回几斤。有人也送点茶叶礼品,没有喝茶习惯的我,只看看包装,闻闻气味,也就笑纳了。年下探家时,我将大包小包的茶叶献上,父亲眉笑眼开。与茶友们煮茶论英雄时,无不夸赞满崽我孝顺。茶友们有时笑他道:"你这一辈子值得,吃剩的茶渣都能堆成山了,也没有见醉过。"父亲就乐哈哈地说:"胡扯蛋!只见过醉酒的,哪听过醉茶的?我活了一个花甲,吃了半百的茶,若是茶能醉人,早被醉死了!"

父亲没想到还真醉了一次茶。那是1984年底,我回家过年时,见父亲还躺在床上呻吟。听陪伴在身边的姐姐讲,父亲从小茶园滚落山下,差点半身不遂。我不解地、生气地说:"您老人家难道一辈子还没有累够?非得累死不可!难道给的茶叶还不够吃?不够告诉我买呀!"可知情人露出口风后,我更是啼笑皆非,真要抱住老父亲痛哭一场。原来,我带回的茶叶,父亲除了招待客人时抠出来一点,平常只能偶尔躲着外人,欣赏一番华丽的包装。小茶园的一、二道雨前茶,他也舍不得喝,还是喝那些粗枝残叶。山里每日逢墟,他便带一些好茶叶去卖,说是满崽还没有成家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知晓父亲的心思后,我拿出一盒西湖龙井,对父亲放了一通连珠。"这茶叶多少钱一斤?如果让您卖,能卖回多少钱?如果还靠您卖茶叶娶媳妇,我只好打光棍了。如果您还是那样过日子,我也无颜面见人了。我带回来的东西,完全是让您老人家享受的。辛苦了一辈子,该享受了!您不会享受,就对不起满崽呢!"父亲知道底细后,顿时瞠目结舌,追悔莫及。

父亲便渴望立即享受西湖龙井的美味。他捧着天价茶,用手指捏摸了许久,才粘上几粒,放进嘴里咀嚼起来,脸上随即绽开了笑容。夜晚,见姐姐回家忙年去了,我被邻居拉去玩了,父亲便爬下床,与往常一样,先往沙罐里放一撮茶叶,似乎没见着影子,便再放,再放,还是没见多少。他说了声"难得享受!"又抓了一大把放进去,然后才加水。水开了,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挥洒而去,洒满了整个山村、整个夜空。半个时辰过去,父亲见茶水只剩下半罐了,全部倒出来,也就是一饭碗。这是头道茶,又是高级货,父亲只想先喝为快,开始细品,觉得香高味浓、滋味醇厚,顿时压抑不住食欲,便放开胃口喝起来,边喝边叫着"好茶!好茶!"茶水下肚许久后,嘴巴还在不停地舔,茶香回味无穷。顿顿,父亲压住肚子,像要呕吐,可又吐不出什么来。我听见父亲的呻吟跑回家,见那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才从半罐茶渣中找到答案,后悔没有告诉父亲,这样的高级绿茶只能泡、哪能煮着喝?赶紧请医生,准备打针,却见父亲慢慢入睡了,气息相当平稳,睡梦中舌头还在不时地舔着嘴唇,喃喃说着什么,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我悬着的一颗心才算完全落下来。

真是弄巧成拙。这一次醉茶,竟然治愈了父亲的伤痛。清晨坐起,父亲第一句话就说:"一辈子终于睡了一个又甜又香的觉!"下床走路时,一双脚也轻松多了。父老乡亲于是笑他道:"再醉几次茶,肯定返老还童。"父亲却摇起了货郎般的鼓,不好意思地说:"醉不得,难受死了。少醉能救命,多醉会要命呢!"

父亲终于看重命了。春节过后,我又提出接父亲去城里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他却红黑不同意,一再表示说:"满崽放心,我照做就是。哪个不想过好日子,不会过好日子?"并言行一致,从此在家只管饭菜茶,出门不做苦力事。未料溜达不到一年,父亲发福了,慢慢的也发病了,说是夜晚经常梦见母亲。我回来一照面,也惊吓不少。父亲开口就怨我道:"都怪你,想整死我!"说得我无言以对。可不是嘛,劳苦一生,一身轻松,手脚少动,四处疼痛呢!苦思冥想许久,我才替找到一个良方。老人家勤劳一生,嗜茶如命,眼下山里路通了、电通了、电话通了,墟场建到了家门口,何不开一片茶水店,让他开心快乐,也能舒筋活血呀!

父亲有了新生活。"随意茶楼",随意吃茶,随意聊天,也随意给钱。茶楼终日笑声不断,歌舞不断,其乐无穷,日子一晃就过了。父亲一天到晚陶醉于并不图赚钱的小茶楼,倒是越来越显得身架子稳了,精神气好了,天天像醉茶醉酒一样,满面红光。直到前年无疾而终,也像是平常睡觉一样。装殓时,我特意在棺材四角座了四罐名茶,让茶仙父亲尽情享用。以后每年清明鬼节、父亲生死忌日,家里祭祀时,绝不会少敬一碗浓茶,让老人家美美地再醉一回茶。

乡村的寂寥

文/木子

颠簸了二十多分钟,来到曾经熟悉的地方,从镇上一路过来,是冲阿玛尼朝气的稻田,虽然秧苗还很小,但到处是在一片水汪汪的豆腐块里,生机蓬勃。田埂上,还有偶尔空地里,则可以看到几头牛摔着尾巴悠闲地在吃草。路边路过一片林地,杂草丛生,到处都是盛开的野花,马尾松在杂草的簇拥下娇羞地直立在山坡上。

路边偶尔有砖头房子,那是养鸭的蜗居人住所,附近就是一个小湖,湖面上有很多鸭子,但这些鸭子不是野鸭,只会游泳而不会飞翔。本地人说,它们长到一个多月就可以去卖了。快到村庄了,空气越是安静,几头牛,几个人,几朵花,几只鸟,似一个世外桃源。

村庄的房屋依旧,沧桑地被杂草包围着。村子里看不到几个人。只有几个造新房的工人中,会有年轻人的身影,再也找不出有理由留在村子里的年轻人。

说是空心村,一点不假,除了过年的热闹,这里都非常寂静。热闹的地方无非是鸡群在觅食,狗在狂吠,牛在找娘,鸟在唱歌。一早,男人们的天地是到田里巡视,女人们吃过早饭就三三两两到茶山上采茶,只要勤劳,一天也有不菲的收入。

最近几年,村庄通往集镇的路改了水泥路,来往的机动车多了一些,无非是到山后面的茶厂或是养猪的地方。村里人赶集的方式还仅限于双脚的丈量。说是村里人,几乎都是壮年或是老年,连小孩都很少看到。孩子们要到镇上读书,一早有校车来接,下午五点左右又送回来,其实一个村庄也不过几个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到了三年级就要住校学习,更看不到孩童的身影。

说是靠着山,那些孩子很少有机会去山上,即使双休日,家里的电视是最吸引人的。所以他们比起城里的孩子多了一点野气,但体魄上再不如以前的乡里娃。有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显示对自己孩子的爱,他们不必住在城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差,所以小胖墩照样可以在田间地头出现。

在去后山的路上,一字排开三只黑狗,远远看去一模一样,其实走进才发现,是一位母亲,两个双胞胎。似乎他们是这个村庄的还带激情的生命。只要有人路过,就老远的狂叫,直到你接近它们,才感受到它们是因为寂寞,而不是真的凶狠。看见有车子开过,会跟在后面飞奔,直到气喘吁吁。看见人了,摇着尾巴试探着你的底线,然后在主人的提醒下,趋于安静下来,蹲在水泥路上,看路人走过。

山上有水泥路,除了路就是各种植物,杂草丛生,藤类的植物,再者就是马尾松,比起前些年,树多多了,而且可以看到高大一点的松树。村子里的大多出去打工,对山的依赖少许多。除了家里烧饭捡些柴火,似乎没多大用处。

靠着山,吃着山。每个季节,不高不壮实的山都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这个暮春,金银花到处都有,只不过隐秘在低矮的藤类植物中,要你的慧眼。能干点的妇女,一个上去下来,会采到许多金银花,趁个大晴天晒一下,就好卖钱。但她们的收入大多还是靠后山的茶厂,不远处的桔子园来创收的。

这里种植的铁观音,卖起来很贵,但我实在看不出这种茶叶有什么喝头。每个礼拜都要雇佣村庄的妇女去打药水,这边还要采摘。新鲜的茶叶送到厂里就加工,一遍趁这个暮春卖个好价钱。

我走过去看了看采茶的要求,也尝试了一下,他们都用剪刀,一刀下去,一大把茶叶就来了,可我感觉到这样的茶叶不是很规整,按照那个称茶叶的妇女的要求,用手一掐就断了,但这只是一个茶叶尖,这样的速度,等天黑也赚不了几块钱。所以他们也默认这样的采茶方式。

铁观音的采法跟龙井茶不一样。龙井茶就是要那个嫩芽,而铁观音不能要有嫩芽的,一定是前面的叶片长得很规整才能去采。一次三片或是四片,不能再多叶子了。我和儿子当了一时的采茶工,虽然收工时一斤都不到,但心里还是非常开心。那些飞速采茶的老妇女,有的都八十岁了,依旧伸手敏捷,不一会儿就一篓茶叶来过秤。多的一天你那个赚到80元钱左右,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村子里本来有一个小的橘子园,但都是传统方式来管理的,等到秋天,橘子结的不多,而且味道也不是很好吃,也慢慢堕落了,有些橘子树已经干枯了,有个别还挂着营养不良的叶子。就是长出来橘子,也是够自家尝鲜。可桔子园就不同了,一个非常大园子,具体多大我没看见,但从一早那是多个妇女背着药桶去打药水,可以想象出来。

我问了婶子,是不是现在有虫子才去打药水。她说不是,橘子树开花的时候要打药水,让花多点,等到结果的时候还要打,长叶子的时候也也打,也就是说,橘子树从春天发芽到秋天挂满橘子,都离不开药水的喂养。其实也不光是橘子,很多水果都是这样,既然要大量的果实,不用科技是搞不定的。看起来好看,味道好吃,而且什么季节都能买到的水果,离了人的技术栽培,那是不会实现的。可如今,在市场的水果,我们看的是眼花缭乱,但具体是怎么长成这样,还真没人去关注。

集约化的种植给我们带来琳琅满目的东西,也给我们了很多的思考。 这块铁观音茶正在打药水,那边的已经在采摘。一年四季的水果,想吃什么,随时可以吃到。而且口味也非常棒。到底这些是给我们幸福还是在蚕食我们的生命?

茶品人生

文/占素华

人们对于茶叶的笃爱,在我国由来已久。据史书记载,茶叶源于汉朝,盛行在唐朝,而其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我想这与它本身所携有的药用价值是分不开的。伊始国人对茶叶的了解简单浅显,只在闲暇品尝时,竟惊异地发觉它不仅可以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还兼具通肠洗胃,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因此久而久之,自然地就颇受众人的追捧。

到了唐末宋初,随着大家对茶叶的研究深入,自此它就不仅只是一种饮品,还成为一种艺术的象征,逐渐地发展成一种文化,就是现在意义上的 “茶文化”。且当时在社会上已形成一种风气,文人雅士们通过各自所获得的学识,参加评定鉴赏茶叶优劣的活动,这就是“斗茶”,又称为“茗战”。在那会“以茶会友”更是广泛流行的趋势,用茶来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茶叶又一次被注入新鲜的元素和活力,仅从茶叶的品种而言,就已经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普通常见的是绿茶,而其又分为许多不同的小品种,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毛尖等;其次是红茶,它的种类会少一些,而我最为熟悉的是祁门红茶;接着是黑茶,具有代表性的,我想非云南普洱茶莫属;然后有白茶,尤以福建福鼎的白茶著称;末了,还有人们喜欢的乌龙茶,它又名为青茶,铁观音当是其中的一种。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式样繁多的各种花茶,如:曝晒干的茉莉花,玫瑰花,菊花等。而它们所拥有的作用不尽相同,往往也是让购买者目不暇接,难以抉择。

但于琳琅满目的茶叶中,我唯独喜欢绿茶,因为它芽叶的色泽碧绿清新,煞是好看!倒入开水冲泡,只需稍过须臾,慢慢地抿上一口,味道微苦且甘甜,一股淡淡的幽香随即缱绻扑来。偶有雅兴之时,我会往其间加上四五颗玫瑰花蕾,意想不到的,顷刻间,杯里立马呈现出另一番秀色可餐的景象,那份久违的闲情逸致就这样止不住地油然而生。而在此时,我亦是放松的,可以停下匆忙的脚步,让心灵返璞归真,或许生活原本就是如此的纯粹。

犹记得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山泉煎茶有怀》里有云:“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莫可名状地,茶叶就是富有难以抵挡的魔力。其实我们历经的生活,有时也宛如在饮一盏茶,平淡是其真实的写照,苦涩则是人生必经的路程,而口齿余留的清香,是沐风栉雨后,岁月所给予的宝贵馈赠。茶来茶往,人生百味,相信唯有体会过这般滋味的人们,才越发懂得珍惜和感恩,并安之若素于当下的怡然自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吃碗蛋汤过立夏

不是妻子提醒,恐怕立夏于我也就恍惚中闪过了。

立夏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有一种复杂而难忘的记忆。不过,这种记忆显然是美好的成分居多。

小时候家里穷,农村的孩子过个立夏、端午就像是过年一样,能叫他们望眼欲穿。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节日,大人们会煮个蛋打碗蛋汤包几个粽子什么的,而这于当时的我们不啻是人间美食了。

我的母亲不是很会做吃的,然而立夏的蛋汤却打得不错,叫我至今印象深刻。

立夏之前,早就用糯米酿好了整大盆(铁做的脸盆)的酒糟。还没等我们的手指扳到立夏那天,就难耐酒糟浓烈的扑鼻的香气,偷偷地舀来吃。

我和妹妹似乎对酒糟特别的情有独钟。以至于一次误将母亲中午用来做“麦糕头”(就是今天的淡包)而调制的发酵粉当作酒糟吃了。临近中午等父母从田里回来,竟发现我们兄妹俩都睡在了灶间的地上。一看原来是两人偷吃了整整一小盆的发酵粉醉倒了。午饭的“麦糕头”自然是做不成了,而且此后的三十年来,父母还经常拿这事取笑我们儿时的嘴馋。

望穿秋水似的总算盼到了立夏那天(其实前一天晚上就会兴奋的睡不着觉了),也不用大人催自己就早早地从床上跳起来,直奔灶间看母亲打蛋汤。打散的鸡蛋放进烧开的锅里,蛋白就立刻变成一朵朵云和花似得的蛋花来,煞是好看。蛋汤里放了酒糟和核桃,加上蛋的香味,不一会香气就溢满了整个灶间,让人垂涎欲滴。

还有囫囵蛋。煮好后套上编织好的毛线网袋,挂在脖子上去学校里和伙伴们玩斗蛋。结果怎样大家并不很在意,重要的是在嘻嘻哈哈的打闹中获得了一种满足,何况最后这些蛋无不是落进了我们的肚子里……

现在的孩子是无法体会我们那时的感觉了。他们对立夏这样的节气也只有在老师或父母刻意的提醒下或者才会有一丁点概念,然而又是极为抽象的,没有什么快乐可言。

我的妻子对立夏似乎也没有多少“感觉”,立夏怎么过也很无所谓,她说只要有一个茶叶蛋就可以了。

早上送儿子去学写字,我就特意到早餐店买了三个茶叶蛋。不过儿子说中午再吃,拿回家妻子说外面买的茶叶蛋不好吃,也没吃。我对茶叶蛋并无什么感情,因为我记不清小的时候母亲是不是有煮过茶叶蛋了。

然而蛋汤还是要吃的。回到家,我从冰箱里取出几枚鸡蛋,打散,倒上点料酒,只是没有酒糟,也没有核桃,香和味自然就差了很多。

不过转念一想,就算是有酒糟和核桃(商店里都有现成的),在今天怕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