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散文诗歌 > 正文

奶奶散文

2022/12/18散文诗歌

奶奶散文(精选30篇)

感谢您,奶奶

文/王文敏

亲爱的奶奶,你还记得吗?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记得当时我和妹妹逛完街准备回家,天空霎时变得乌云密布,不一会倾盆大雨就劈头盖脸地下了起来,忽然,一道闪电,我和妹妹便吓得跑到一户人家的屋檐下避雨。

雨越下越大,把我们淋成了两只落汤鸡,冻得直打哆嗦。这时,只听身后一声响,咦,什么声音?我和妹妹回头一看,原来是您。您白发苍苍,身穿一件红衣服,亲切地说:“在这避雨啊?”我点了点头说了声:“嗯。”“你们赶紧进来吧,衣服都湿了。”说着您便把我们拉进屋。进了屋,您马上找了两块毛巾,递给我们:“快擦擦吧,要不然会着凉的,我去厨房帮你们泡两杯姜汤。”不一会儿,两杯热腾腾的姜汤就端到我们面前了,我和妹妹接过姜汤,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顿时,感到身上暖和了许多。您笑着问我们:“你们知不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呀?”我说:“知道。”您便马上帮我们打了电话。五分钟后,爸爸就来了,我和妹妹只顾往爸爸车子里钻,都忘了和您说谢谢,但您却拉住了我爸爸说:“回家,赶紧给她们洗个热水澡,不然会感冒的。”坐在车上,听着您声声叮咛,我和妹妹都很后悔没有跟您说声谢谢!

您的乐于助人深深感动着我们,我和妹妹由衷地感谢您!

青团里的爱

文/金典

在你的心里,也许是一本尘封的相册承载着最美好的记忆,也许是一辆精致的车模让你魂牵梦绕,而在我的心里,深刻在心底的,是奶奶做的青团。

今年清明节,妈妈开车带我出去旅游,并带了一盒超市里购买的青团,以备路上充饥。我尝了尝那青团,甜得发腻,还黏在了牙齿上,很难受。“好难吃啊!我要喝水!”我不禁大叫起来。

这时候,我是多么想念奶奶做的青团啊!又香,又软,甜而不腻,更不会黏牙,还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味道,夹杂着春天的清新和淡雅,唇齿留香。

三天后,终于回家了。一到家,我以为今年吃不到奶奶做的青团了,正当我暗自失落时,一走进厨房,就看到奶奶正在做着青团。“回来啦!青团马上就做好了,奶奶知道这是你最爱吃的。”见我回来了,奶奶笑得满面春风。

“太好了,又能吃到奶奶做的青团了!”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今年还真差一点吃不到了,为了这青团汁我可跑了不少地方。”奶奶用力地和着面团,布满沧桑的手熟练地揉着,也顾不得擦去额头渐渐沁出的汗珠,抬头冲我微笑的眼里,充满了幸福。

“来喽,刚做好的青团来喽——”没多久,一笼热气腾腾的青团就端到我的面前了。袅袅的热气里,一股甜蜜的味道弥漫在四周。

我望着那诱人的青团,早已垂涎欲滴,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奶奶站在一旁笑着:“慢点吃,慢点吃,小心噎着。”

“还是奶奶做的青团最好吃。”我吃得一副馋相。

在我心里,奶奶的青团就是最好的美食,是留在我心里最深的记忆。它包裹着奶奶对我浓浓的爱,每一个青团里,都揉进了奶奶对我一点一滴的疼爱!

幸福的滋味

文/从雷

奶奶年近九十,眼睛明亮,思路清晰,身体健康。唯有双耳略有小恙,远离世俗纷争,外界一切闲言碎语,儿孙琐事皆不入耳,每日春风满面,始终一脸笑容,憨态可掬。与儿孙在一起,热闹非凡,老人家自始至终,参与其中,虽听不到我们在说些什么,但是一样随着我们的节奏时而哈哈大笑,时而陷入沉思,偶尔插几句话:俺什么都听不见,看你们笑得那么开心,俺也高兴得很啊!

一天,妈妈炖鸡,让父亲把奶奶从二姑家接了过来,吃饭的间隙,奶奶看着我们有板有眼地说:你们趁着能嚼动,赶紧多吃点,像我这把年纪,想吃,都没有牙了。妈妈看着奶奶用手比划了一番,意思是鸡肉炖得很烂,入口即化,您吃就好。奶奶好似心领神会,拿起筷子,一会儿工夫,一个馒头,一碗鸡肉就吃下了。

看着老人家神采奕奕,爸爸妈妈很是欣慰,这么多年来一直小心尽心地服侍着老人家的饮食起居,从未有丝毫懈怠。我们也受父母言传身教,把孝悌之道作为立身之本,尊老爱幼,成为家风,而且兄弟姊妹之间,和睦融洽,虽各成家业,手足之情只增不减,亲如一人,左邻右舍甚是羡慕。

奶奶一生育有六个子女,三男三女,爷爷长奶奶七岁因病五十五岁便离世,全由奶奶一人操劳抚养,未有怨言。大伯十几岁参军,戎马一生,现卸甲归田,定居天津,年近七十,时常来家伺候奶奶,短则月余,长则数月,不辞辛苦,从未间断。二伯自幼聪慧,心灵手巧,上过三年学,后辍学四处做工,一年赴天津修水利,不幸殒命,年仅三十三岁。

二伯的突然离世,奶奶至今提及仍悲痛不已。大姑嫁往河北,老实本份,善良孝顺,时常将奶奶“抢”去侍奉,尽孝道。二姑嫁到本村,只要奶奶在家,尽心孝顺。小姑也嫁往河北,姑夫也是军人,原来随军不定居所,却时常书信、电话给奶奶,嘘寒问暖,如今姑夫转业石家庄,小姑常回老家接奶奶。

父亲行四,为幼子,深得奶奶宠溺,老人家省吃俭用供我的父亲读书,也使他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毕业即任村上教书先生,授业育人近十年。终因持家育我三姐弟入不敷出,辞职经商,家境逐渐好转。奶奶看着膝下儿孙,虽然从未跟我们说过他欣慰与否,但是从老人家慈祥的眼神里,我们都能看出她内心是高兴的。

奶奶很喜欢我,有时假期回老家,赶上她在家,总会拉着我的手笑呵呵地问这问那,虽然很难听到我说什么,几乎每次都不忘嘱咐我“好好给国家干活”!

乡愁里的精魂

文/朱志成

那些年,我常在傍晚时分踏上回家的路。老家的河塘沟渠青砖黛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但是依然感到几分怅然。以往此时,村姑农夫们荷锄扛犁纷纷归舍,村里升腾着袅袅炊烟,一股到家的感觉和气氛扑面而来,正如陶渊明描绘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行路的疲劳顿去一半。自从农村用上了煤气,这样的景致已经很难寻觅了,倘若偶有一两家的烟囱里升起了炊烟,那将会勾起许多的回忆来。

儿时的冬天,隔壁五奶奶烧饭的时候常把我和她的孙子拉进灶间取暖,还唱儿歌给我们听:“烟筒高又高啊,奶奶蒸糕糕啊,蒸把哪个吃呀,给我乖宝宝啊……”家乡称烟囱叫烟筒,我从小没见过我奶奶,所以我就经常到隔壁五奶奶家去玩。五奶奶有时唱“蒸糕糕”有时唱“蒸包包”,其实那个年头糕糕包包一样也吃不到,至多只是从灶膛灰里扒出个炕山芋来,我和她的孙子便吃得满嘴漆黑,真正要吃糕糕和包包要等到过年呢!

那时,我眼睛只知道盯着炕得黑黄黑黄的山芋,根本不会顾及屋上的炊烟,直到离家当兵和参加工作以后,才对家乡的炊烟产生了浓浓的思恋之情。

春节前几天村里人家杀猪宰羊蒸馍蒸糕,炊烟几乎昼夜不停,烟筒里冒出来的是轻烟,既不重也不浓,淡淡地款款地,因为这些日子多数人家烧的是硬柴草,像小麦秸、豆秸、芝麻秸、山草之类,这类柴草烧起来爽手,火旺烟少,噼噼啪啪地响得很有气氛,要过年了嘛!平时农民们舍不得烧它们,总是尽量先把那些杂草塞进灶膛里。为了节省下硬草,勤劳的村民闲时会背个草篮扛个锄头出去劚草皮。年前最忙碌的要算生产队的豆腐坊,高高的烟筒里日夜不停地冒烟,家家户户排着队磨豆腐。豆浆一煮好,男人或女人们总是先舀上一锅拎回家去,甜津津地端上一碗送到老人和小孩子面前。

年一过,转眼就到了春二三月,那是个杏花桃花伴雨的季节,也是青黄不接的日子。草堆剩下没多高了,有的人家开始烧淋过雨受过潮的地脚草。这时,五奶奶和许多妇女一样勾着腰小心地伺候着灶膛里受了潮的柴草,柴草死气沉沉地燃烧着,雾样的烟带着潮气有气无力地爬上烟筒口,在四周徘徊着不肯散去,直呛得坐在灶间的人咒骂着:“鬼天,哪天才能好!”

“双抢”季节是农民们最辛苦最困顿的日子。当村子里第一缕炊烟蠕动着从烟筒里探出头来时,天空还是一弯清月几颗星星以及东边如烟的瓦蓝,然后听到鸡鸣、吆牛和各种响动,这时,村庄才从朦胧中完全醒来。晨炊的烟唤醒整个村子之后,它们开始在村子上空悠悠晃动着,时而聚拢时而分散,像是在絮絮叨叨地议论着庄稼人的劳累和艰辛。中午,许多人家是没空生火做饭的,他们一早就把午饭带下田去,有些是回来舀上几勺子稀饭直接灌下肚子又下田去。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披着星星进村的时候,晚炊的烟才在暮霭中急急忙忙地升起。

深秋,稻子都登场了,那些日子村里村外到处都飘溢着新谷的清香。为了犒赏开夜工的社员们,有胆识的生产队长会安排一两个女劳力去加工些新米,到肉店割上二三十斤猪肉,再去队里的菜地里搞些蔬菜,做上一餐农民们盼望已久的新米饭,尽管新米饭还没到嘴,但人们从炊烟里已经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了。其实,开夜工分到的一大碗新米饭和半碗红烧肉,还是被端回家去,一大半下了孩子和老人们的肚子。

有一个秋天是忘不掉的。那年刚开学,学校组织师生挨家挨户去背烟筒,大一点的学生爬上灶头用绳子把烟筒箍好,我们年龄小的就在下面背,随着老师一二三的喊声,轰隆一下烟筒就倒了,于是孩子们灰头土脸向第二家进发。那年头,只能公社食堂集体开伙,不许家庭生火冒烟,如果哪家违规了是要被查处的。

据说,村头有一家曾经就是有灶也不烧的。五奶奶说,抗日战争时,村头那家是游击队的联络点,炊烟是信号,游击队员们只要看到那家烟筒里冒烟了就会马上转移,所以这家人家平时烧饭只用泥锅腔子。后来敌伪方面还派人去转过几趟,这家老奶奶回答说,家里就两人,烧大灶不是费柴吗,锅腔子能省草,难道你不是庄稼人?

炊烟,是世世代代庄稼人生活的写照,是故乡美景中抹不去的色彩,永驻在庄稼人记忆中。而今,古老的炊烟已经渐渐离去了,偶尔见到它们,便会贪婪地多看几眼。

凡人善举 润物无声

文/老兵

前段时间,汝城“暖心奶奶”的故事被媒体争相报道,这一曲弘扬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的赞歌,如新风扑面,让人深受感动。

“暖心奶奶”是人们从监控镜头里发现的。一辆电动车将街上一个小孩撞翻,司机逃跑了。在路边带孙子玩的李奶奶见状,将自家的小孩放一边,赶紧跑过去抱起被撞倒的小孩,查看伤势、极力安抚,并及时报警。交警来后将小孩送到医院,经检查是轻微伤。李奶奶一下便“出名”了,被救小孩家长送来了感谢锦旗,人们纷纷赞扬李奶奶心地善良。撞人者看了报道后良心发现,主动到公安部门自首。这位54岁的“暖心奶奶”已有38年党龄,她说:“救急解难是人之常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这样。”

随着我市“创文”的推进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像“暖心奶奶”这样的美丽郴州人、助人为乐事经常可以遇到。近日我从苏仙岭小路下山时,脚尖不慎被石头绊了一下。此时,背后一对素不相识的年轻男女眼明手快地赶忙扶着我,关切地说:“老人家,下山要当心,宁愿慢一点。”我很受感动,连声道谢。这样的暖心故事,既有我亲身经历的,也有亲眼目睹的。有次我乘坐公交车,一位妇女看到一位老人上车后没有座位,便马上把自己睡觉的小孩抱起放在怀里,母子俩只坐一个座位,将孩子的座位让给老人。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随着车辆的颠簸,这位妇女包里的伞把不断地敲着熟睡孩子的头,妇女浑然不觉,老人见状便默默伸出手挡住伞把,一直挡到那位妇女下车,对方还不知道。类似的“小事”真是不胜枚举,几乎出门就可以看到。这些细微之事虽不轰轰烈烈,但却熨帖人心。凡人善举润物无声,积少成多就是人间大爱。如果大家多行小善,那好人好事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美好。

故乡俗语今犹记

文/魏龙法

我爱故乡,故乡流传着许多俗语。这些俗语不仅陪伴着我茁壮成长,而且在生活中常常给我指路引航。

记得孩提时期,父亲就常念一些俗语歌来激励我好好读书。歌曰:月奶奶,亮堂堂,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得净、熨得光,打发哥哥上学堂。读诗书,念文章,红旗插到俺门上。又曰: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要知书中黄金贵,夜点明灯下苦心。这些俗语歌确实扬起了我幼时在书海远航的风帆。

后来我走向社会,街坊的伯伯叔叔爱用俗语教导我如何为人处世。他们常这样说:一争两丑,一让两有;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当出力时须出力,该缩头时且缩头。

转眼,我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奶奶常用一些家乡的俗语劝我找个好媳妇: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生意不成一遭,娶妻不值一世;下轿看身材,过日子看贤才;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好媳妇两头圆,赖媳妇两头传。我和妻子都没有辜负奶奶的期望,我们各自用家乡的俗语要求自己,宽容对方,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婚后没几年,我和妻子已是儿女双全。如何抚养和教育子女,家乡的俗语帮了我们不少忙:要想小儿安,受点饥和寒;吊大的葫芦把不歪,苦大的孩子不受灾;敢撒鹰不忧折翅,想放马莫怕失蹄。儿女受家乡俗语的启发,在校读书时都非常争气,参加工作后也各自事业有成。

异地教书,久别故乡。家乡前些时传来了令人惊喜的消息,说是要修建旅游景区。我听后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心想:要是把家乡的俗语都刻在景区的石壁上,那肯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假日挖野菜

文/梁思维

周六下午,我和奶奶来到菜地里挖野菜。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油油的。一丛丛野花,散发出阵阵淡雅芳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野花开”。

我们拿着小铲子,在地里寻找着荠菜和野蒜。奶奶告诉我,荠菜长在石头缝下或树下,开着白色的花,有锯齿状的叶子。野蒜表面长得像韭菜,长着细长的叶子,根部像蒜,埋在很深的土壤里。根据奶奶的描述,我自信满满地开始寻觅野菜。不久我便找到了野蒜,我一手拿着叶子,一手用铲子慢慢地挖,丝毫不敢有一点闪失。可谁知它的根埋得那么深,好像跟我作对似的,任凭我怎么努力,它都纹丝不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叶子全挖了出来,可惜根却依然顽强地深埋地下。我十分不甘心,这一回,我全神贯注地挖野蒜,用铲子的头儿轻轻拨动根部,果然被我完完整整地挖了出来。才一会儿,就有了小半袋的收获。

这时,细心的奶奶发现了荠菜的根据地,我立刻过去帮忙。荠菜不像野蒜那样形单影只,它是一簇簇的,中间还开着小花,白色的花瓣中间有着淡黄色的花蕊,娇小玲珑,虽然默默无闻,却有着独特的美丽。它的力气很大,好像在和我玩儿拔河。奶奶在那头奋力地挖,娴熟的手法令我佩服不已。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挖野菜,也有了不小的成果。

回家后,奶奶用野菜做出了美味可口的玉米饽饽,使我大饱口福。我明白了,凡事都有可能成功,成功和失败各占一半,但不努力,永远不会成功!

故乡的冬夜

文/九满

冬天,午后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暖暖的阳光,转眼就日落西山了,瓦蓝瓦蓝的天空渐渐的暗淡成灰白色。

一切都变得温顺起来,大地整个成了一只温顺的绵羊,静卧在那里。繁乱的星星缀满了天空,不急不慢地等着夜的浓;月光拉长了多情的树影,宛若一个冷艳的绝代少女,伫立在冬夜的寒冷中,美得逼人;袅袅的炊烟隐了身影,只有淡淡的烟味还悠闲地弥漫在村庄的上空;藕池河水,仿如凝固的音乐,停止了流动,枕头一样静静地躺在村后,等待丛林的影子或村庄靠上疲倦的头,美美地沉睡过一个漫长的冬夜。此刻,小鸟是安静的,芦花鸡是安静的,连道路也都像初生的婴儿,绻曲着身子乖乖地睡去了。

多么安谧宁静的冬夜啊,冰一样晶莹,雪一样洁白。

农家的窗户透出橘黄色的亮光,好像一双半睁半闭的眼睛,迷醉着。有狗简短地吠两声,马上不作声了。随着吱呀一声响,一个夜归人抖落身上的风尘走进屋内。寒风徒劳地摇晃着树枝,又像一个调皮的孩童从门边一闪而过。

不管我放学多晚,也不管我什么时候回到家。大花猫定是懒在暖暖的灶台上不肯睁眼,大黄狗定是在家门口静候我的脚步;母亲定是边做针线活边侧耳倾听,等着那木门被我轻轻地推开……

吃过晚饭,天就黑透了。吃饱了的猪躺在圈里厚厚的干草上养腰,时不时的发出一两声舒坦的哼哼声。大黄狗安静地趴在窝里,那是一条很懂事的狗,一有动静,就警觉地支着前腿坐起,四处张望,确定没有异常情况,再趴下,一侧的耳朵贴着地面,随时保持着警惕的状态,不忘自己的职责。最喜欢热闹的青蛙,此时也成熟起来,耐得住寂寞,默不做声,追随着喜欢夜游的蛇,静默地缱绻在地母的怀抱,享受着从地底涌上的温热,回味着曾经拥有的美好岁月,静静地期待着那一个并不遥远的春天,再生机勃勃。

夜晚,是农家最安详的时刻,忙碌了一天的大人终于可以坐在旺膛的火炉边,砌一杯热茶,尽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种温暖与舒适。昏暗的灯光,映照着一张张红朴朴的脸堂,尽管时时能感觉到窗外的冷风,听得见北风像狼一样的吼叫着,从房前屋后呼啸而过。但寒风已经吹彻成了古老的诗意,炉火的热力像融融的阳光,溢满屋宇,暖暖的热浪漫过周身,每个人的脸上都被炉火的温暖熏染得带着些许醉意。就连那顽皮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了,趴在大人的腿上听故事。年少的我,经常沉迷在这样的气氛里,独自站在窗前看着满天的雪花,思索着雪的前世今生。想着自己的前途未来,想着无限的心事,想着无限心事之外的广阔的世界。有时候,我会走出屋子,站在那些空旷的处所,与飘飘洒洒飞舞着的雪花进行一场零距离的对话。

更多的时候,我会就着那豆灯火复习功课。吟咏屈原的《离骚》,懵懂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沉醉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透过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企盼英国物理学家的《丁达尔现象》,发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旷世感言!母亲微笑着陪在我的身边,眼里满是希望。她不时用针将灯芯挑上几挑,努力让火苗再旺一点,那灯火,便带着母爱,带着温暖,扑在我身上,让温柔和幸福之光在我心里滋长漫延……

近邻也有吃过晚饭出来窜门的。不见外,进了屋,自家人一般,脱了鞋,冰凉的脚往火箱上放去,就跟着说开了。如果来人会抽烟,四哥便会递上一支烟,不是红桔牌、沅水牌,就是经济牌子的,在炭火上戳一下,便神仙般地喷云吐雾去了。偶有笑声荡起,又被凝冻的冬夜撞回,铿然有声,落在燃烧的火炉里。

这种时光是多么的温暖啊!

最难忘的是1970年的那个冬天。父亲领着我去伯父家给奶奶过八十五岁生日,客人都走了,但他们母子仍有聊不完的家事,叙不尽的母子情怀。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奶奶才不舍地地对父亲说:“庆年,回去吧!还有二十多里夜路要走呢!”父亲叹了一口气,站起身,奶奶仍握着父亲的手充满了不舍。那天,我看到父亲像孩童似的结结巴巴,想对奶奶说什么又没说,奶奶却泪眼朦胧地望着父亲和我,颤颤巍巍地走过来吻了吻我的小脸,泪水滴落在我的手上、脸上,暖暖的……

回家的路的确像奶奶说的难行。由于有一段路雪还没有融化,厚厚的积雪成了我们最大的拦路虎。我们左拧右拐着,像陷入泥潭的老牛似的,挣扎着身子,缓慢的费力地向前挪动。“唉,多想跟你奶奶再聊一会!”父亲喘着粗气,停下来,带着遗憾地说。尔后他爱怜地用手轻轻拂去我头上已结冰的汗水,心疼地说:“渴了吧,坚持一下,前面有一户亲戚,到那给你要点喝的,我们也可以休息一会。”顺着父亲指的方向,果然有一点微弱的灯光,透过薄薄的夜雾传了过来,给这冰冷的寒夜平添一丝温暖,也为我带来了莫大的希望。我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脚步也不由得轻快起来,寒冷和口渴也被渐渐抛于脑后。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到了那点灯光的跟前,发现已到家门口了。父亲长出一口气,转身望着我,伸出大拇指赞道:好样的!我问灯光的事,母亲搂着我说:“傻孩子,夜晚灯光能传的很远很远,你看似乎很近,其实远着呢!”噢!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他原来是在给我树立信心呀!路上根本没有亮灯的人家。

如今,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在他乡工作三十多年后,从自己对母亲那份刻骨铭心、牵肠挂肚的牵挂中,从母亲宁肯忍饥挨饿而不愿让我委屈半分的深情中,我懂得了奶奶从前对父亲的那份眷眷深情,也明白了当年父亲与奶奶告别时的不舍。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坐在窗前,望着远处那些星星点点的灯光,父亲那笑呵呵的脸庞,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泪眼汪汪中父亲的笑脸慢慢融化在那一束束温暖的灯光里,闪闪烁烁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溅起许多温暖温馨的回忆…… 

好时节里的好时光

文/颖雪晓晴

走在俗世烟火里,满是小惊喜。

学校门口的“包公包婆”包子铺终于开张了。

开店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打下手的是他的妻子和母亲。一次,店里来人了,冲着他母亲就喊:“老板娘,来俩包子。”小伙子一本正经地说:“她不是老板娘,她是老板娘的娘。”店里的人哄堂大笑。从此,我见阿姨便称“老板娘的娘”。叫了几天,觉得拗口,便改为“老老板娘”。阿姨也不介意,她说叫什么都无所谓,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符号,就像一朵朵花,都有自己的名字,不好听的花也照样开得灿烂、开得快乐,人不要太较真儿,日子才过得润呀。她是农村人,有着农民与生俱来的淳朴和乐观。我心情不好时,就爱去她那坐坐,听她几句劝解,心情便豁然开朗。过年后,店里一直关门,我寻思他们是不是搬走了,心里未免有些失落。没想到,今天从门前走过,看见里面有人影晃动了,便激动地冲进去,老老板娘见了我,不停地给我念叨最近发生的事儿。他们开业不到一年,我和他们也没见过几次面,但不知为什么,他们来了,我就很开心,觉得生活里又多了一丝温暖,一丝欢喜。

回学校的路上,闻到了一股香,那是一种久违的熟悉的香。是有人在街边烹爆米花。小时候,经常有人去村里烹,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会从瓮里挖出几碗玉米让孩子去村中心,排着队,等着烹。那时,家里孩子多,有一个站着排队,其他的都围着老师傅转,等到快出锅了,小孩子们便捂着耳朵跑开,直到一声巨响,扑鼻的香味散发出来,孩子们才一个个跑回来,捡起落在地上的爆米花吃。今天,在城里,闻到怀念已久的味道,我的心里也溢满了花,那么香,那么甜。

晚上,像往常一样去跳广场舞。天气暖和后,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不管男女老少,都充满了无限的活力和热情。抛开白天的烦心事儿,跟着旋律,舞动起来。在这一刻,尽情地放松自己,忘我地陶醉在这片美好的夜色里!队伍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陈奶奶,60多岁了,跳起舞来比我还带劲儿。有时,我跟不上,便丧气了,陈奶奶便把我叫到一边,一遍遍地教我,并告诉我:“这点小事算啥呀,犯不着愁眉苦脸,一天学不会,咱学365天,到那时想不会都困难。”说罢,陈奶奶便哈哈大笑,那一声声清脆爽朗的笑声传给我无尽的温暖,也带给我无尽的人生启迪。

俗世烟火里,正是这些小小的惊喜和感动,才组成了一篇篇简单而真实,平凡而喜悦的生命乐章。

想起了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那么,这人生中充满小惊喜的一天天,便是。

无声的风景

文/任三林

我住的楼的侧面与另一栋楼的侧面之间有一块园地,园地由一个圆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草坪组成。园中种植了十棵枇杷树、三棵梅花树、两棵海棠树、三圈低矮的映山红,我称之为枇杷园。园子位于小区一隅,幽静,少人。

一年四季,园中景色各异。我尤爱春天,春风一吹,梅花先醉,醉倒梅花,醉海棠,粉红的花朵风中羞答答地笑。等到海棠花谢花飞,映山红接力笑春风,枇杷树则静立一旁,一边笑看繁花,一茬一茬,一边默默地孕育着果实。

与园子一路一墙之隔的是一所学校,每天早上,书声琅琅。学校清脆的铃声一响,我也习惯性地到园中活动活动,或跑步,或做操,或赏花,或看果,或读书。有时,我的读书声和着教室里的读书声,让我有一种时空上的错觉,仿佛我也坐在他们中间。

常在我活动时,有一对70岁左右的老年夫妻时不时地从园外小径缓慢走过。老奶奶瘦高,微驼,少笑,她的腿脚不好,估计是中风后遗症,拄着三角拐杖,走路一瘸一瘸的。老爷子比老奶奶矮,衣着整洁,神态有种阅尽沧桑后的平和,他忽而双手背后,忽而交叉胸前,在前面悠悠地走,走几步,停一下,回头看看老奶奶有没有跟上。有一次,我跑步从他们身边经过,拐弯处,有一辆送快递的车驶来,就见老爷子疾步转身,快速地走到老奶奶身边,把女人护在他的身后。送快递的车一过,他们又恢复了原样,一前一后,慢慢悠悠。

两人一路上甚少交谈,但是言行举止却很默契。他们走一会儿,就到亭子里歇一会儿。老奶奶坐在轮椅上,老爷子坐在轮椅边的小凳子上,为老奶奶揉腿。

春风花草香,鸟儿也欢唱。我在园中闻着花草香,他们在亭子里倾听着雏鸟的鸣叫,偶尔,他们的目光也会追寻着飞翔的小鸟,望向远方……尽管,我们常在园中小径上相遇,彼此也会点头微笑,但却从未交谈过。我们成了陌生的熟悉人,出来溜达时,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搜寻着对方,看到对方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就会情不自禁地一笑,然后,各自安好。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冬去春来,只要不下雨,早上或晚上,我们都能看到彼此熟悉的身影,希望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下去,更希望有一天老奶奶能正常行走,开心地笑,那时的我们会愉快地交谈吗?

邻居李奶奶

文/叶桂锦

记得那是1984年底,一个寒冷的冬季,李奶奶和她老伴搬来住进了我家隔壁。当时我刚生孩子不久,出不了门,不知新来的邻居啥样?听“小人人”他爸说,李奶奶的老伴有病,卧床不起,一切生活都得由李奶奶照料,老两口相依为命。

一次,李奶奶到我家来接水,家里恰好没有人。好奇心的驱使,我便起床推开房门,探头看看这位被称为李奶奶的人?啊,不看不知道,这一看真让我吃惊。只见李奶奶衣衫褴褛,补丁摞补丁,全身裹得厚厚的,看似把她所有的衣服都给穿上了。她头戴一顶发黄的旧“风雪帽”,面容苍老,满面皱纹。一双好似“睁眼瞎”的灰蒙蒙的眼睛,用两小块白胶布朝上贴住,显然眼皮已经塌垂。看到她动作迟缓,提着一大桶水,我便不自主地跑过去帮她。

“您就是叶姐姐吧?”她问。“嗯”我答道。她便关切地说:“听说您在做月子,可不能着凉,快进屋躺下,我自己能行,谢谢您。”无奈,我只好罢休。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李奶奶有78岁,老伴85岁。然而,他们看上去要更苍老得多。老两口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前妻所生,小女儿是李奶奶的亲生闺女。姐妹俩都各自有了家小。李奶奶没有工作,也没什么文化,一辈子的生活都依赖于丈夫。现在老伴年迈久病,每月六十多元的退休工资得维持老两口的生计。大女儿的生活还算过得去,但也只能微顾其父。再说久病也无孝子,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小女儿,一个临时工,经济上是无能为力了,只能够在平时抽点空来帮二老洗刷洗刷,尽一点心了。艰难的日子还得由李奶奶一个人撑着熬下去。

她省吃俭用,好点的东西都留给生病的老伴吃,自己却天天伴着清白苦菜度日。有时,还能够看到她盐开水泡饭就解决了一顿饭。我有时也送点什么给她,她很感激,如果她自己有好吃的,也总会毫不吝啬地给我的小孩,甚至还要多得多。一次,她因下石阶不小心,摔伤了右手,我很同情她,便主动帮她洗衣服,可后来,她回报我的却又是一套小孩的的短衬衫。其实,这只是顺手之劳,我根本不在意。让我更“恼火”的是,假如她煮上一顿肉,总要端上一碗来给你,让你接受也不好,不接受也不好,不然,她会说你瞧不起她。看着这一碗油腻、颜色又不太正的肉,真叫我难以下口,只有再送回去,苦苦推辞,向她反复重申,情我领了,方可罢休。其实,我知道,她这样做是向我表达“瞧得起”她和帮助过她的感激心情。此外还有“我”今天吃肉了,让大家知道知道,也炫耀一下,让大家分享自己今天吃肉的快乐。

本来,吃顿肉对现在来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可对李奶奶来说就不一样了。她得忙活儿一整天,高兴一整天。作为旁观者的我,为李奶奶高兴,但也为之心酸。后来我也不敢或很少给李奶奶东西了。

李奶奶是一个热心、勤劳的老人。每天我们还没有起床,她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遇到天阴下雨天,她总会帮助你把晒着的衣服收了,让你外出时,不用为此发愁,也不必担心小偷会光顾你的家门。我的小儿子经常出入她的家中,给她寂寞的家带去点儿生机。她很高兴,也很维护我的小孩,如果有别的孩子欺负了我的小儿子,她定要臭骂别人一顿。一次,我姐姐的孩子到我家里来玩,两个孩子在一起抢玩具,恰好被李奶奶撞见了,她也毫不留情地骂了那孩子一顿,孩子吓哭了,弄得我很尴尬。

平时,李奶奶总爱和我唠家常,可日子长了,也对她有点烦。有时看到她走进我家里来,我只好装着做别的事,要么看书,要么看电视,不愿和她多说话。因为话匣子一旦唠开,她就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甚至,还怕你听不见,把头贴近你的脸,不小心吐沫就飞到了脸上,让人受不了。想来这些都是因为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孤独寂寞的原因所致。

我记起了那么一件事:李奶奶养了一只老母鸡,有时老母鸡跑出院子,立刻便会听到李奶奶莫名地扯开大嗓门,像训斥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声地咒骂着那只受惊吓的老母鸡,以发泄她苦闷、忧郁的心情。可怜的老母鸡又怎能够体谅得了李奶奶此刻的心情呢?不过,这顿咒骂后,李奶奶舒服、舒坦多了。虽然她骂的言语较低俗,满是脏话,却融入了那么点儿“人情味”,让人听后发笑,又感其中的苦涩……

最让我痛心的是,去年李奶奶的小女儿在上班时,因事故原因被砸伤致死。这不幸的消息,大家认为不告诉李奶奶为好,倘若她一旦伤心气坏了身子,那她瘫在床上的老伴怎么办?可是,事隔不久,一天,李奶奶走进我的家对我说:“叶姐姐,你知道吗,我的小闺女不在了。大闺女说她出差了,可我不相信,一个临时工出什么差?近来我老梦见她,前些日子我便找着路去看她,结果才知道她死了。你瞧瞧,倒霉事都给我摊上了,养儿养女为了啥?该我命不好,我不哭了,我还要留着眼睛望望路呢。”看着李奶奶,我不知对她说什么好。原想她一定会伤心绝望、悲痛流泪,没想到坐在我面前的李奶奶却是那样的镇定、坚强。两个女儿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父母不求儿女们能有什么回报,只望孩子们个个好好的,平平安安就是他们的心愿。一个母亲,没有再比失去儿女更为痛心的事了。然而,李奶奶却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她热爱生活,盼望能够在有限的余年再多活上几年,哪怕再苦再艰难,她都希望好好地活着、活着……

我的邻居李奶奶一生饱尝了风风雨雨,艰辛苦辣。现在她的日子越加艰难、贫寒。我在想,假若她的老伴百年了,她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呢?因为她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

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愿人久长,人间情意暖。

团圆夜

文/蒋名雁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透过电影镜头般的荧蓝色的车窗,一帧一帧的风景在眼前切换。荒瘠的田野,承受了一个四季的风雨变换,深沉而静默,将一年的光阴深深地埋进泥土;道路两旁的香樟叶子已枯黄,在凛冽的寒风里飒飒作响,又洋洋洒洒地落下,用力地完成生命最后的谢幕。车子逐渐接近目的地,村口那棵用来荡秋千的老杉树,又粗壮了一些;邻家的大黑狗,脾气变得温和了,静静地守着家门。我的内心溢满了欢喜,离家的孩子回来了,回来过年了啊。

奶奶早就在等了,看到我的时候嘴角、眼角都带上了笑意,边接过我手里的东西边和声说:“我家孙女长成大姑娘了啊,哎呀你穿这么少的衣服冷不冷啊……”我笑着摇摇头。刚放下东西,奶奶便拉起我的手,笑容神秘地说:“我给你准备了好东西,你快来看看。”打开柜子,我震惊了,柜子里全是我儿时爱吃的零食。奶奶像展示宝贝一样一样地拿给我看,“这个是蜜枣,小时候煮甜粥你就爱挑里面的蜜枣吃;这个是柿饼,以前每次买你总是抢着吃,这东西不能多吃,对胃不好……”我呆呆地看着奶奶如数家珍的样子,眼睛有点湿,心底像是照进了五月的阳光,温暖无比。我握紧奶奶干柴一般的手,皴裂的皮肤刺着我有些疼,我强忍着泪水,笑着说:“奶奶你真好……”

团圆夜按惯例吃饺子,以示辞旧迎新。所以下午一两点奶奶和妈妈就开始包饺子,今年我也捋起衣袖,加入其中,准备“大干一场”。爷爷事先已把饺子馅准备妥当,白菜猪肉馅,就差包了。认真地看妈妈包完一个,我拿过一张巴掌大小的面皮,夹了适量的菜馅,将面皮对折,尝试着弄出皱褶。结果不是散开就是完全没有饺子形态,奶奶和妈妈看我一脸郁闷的样子只顾偷着笑,也不帮我。我没法子,硬着头皮研究起饺子的褶皱来。我扯一点面皮粘上,再扯一点……以此类推,一会包成了个齿距状的饺子。我把饺子捧在手里,一脸骄傲地说:“看我包的饺子!漂亮吧?”妈妈和奶奶笑得更大声了,还不忘应和“漂亮,漂亮!”一旁的哥哥一脸的轻蔑:“我包都比你的好看。”“切,你懂什么,这叫艺术!”我反驳道。“哈哈,这俩孩子还是和小时候一样,见面就吵。”伯伯笑着说道。“真是从小吵到大,越吵越亲啊”……

夜幕降临,团圆饭开始了。一家十口围坐一桌,热腾腾的饺子上桌,夹一个蘸些醋和辣椒,咬一口满满的都是幸福。挑剔的爷爷嫌弃奶奶擀的饺子皮太厚,奶奶听了爷爷半辈子的唠叨,早就习惯了,假装愠怒地说:“下次你来擀。”我和妈妈交换了个眼神,默契地笑了。伯伯开始回忆过去,说到我和哥哥,感慨地说:“记得有次做了两张板凳,本来你们一人一张刚刚好,谁知道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抢着要对方的,换了吧又惦记自己原来的,真是拿你们没办法。后来干脆就在板凳后面写上名字,看你兄妹俩还怎么抢。”“还有这事?”我怀疑地起身转到板凳后面,两张板凳上面果真歪歪扭扭地写着我和哥哥的名字。我失笑,原来从前的自己竟然这么幼稚,不觉脸红了一大半。再看已为人父的哥哥,一副不关我事的模样,只顾逗着他可爱的女儿来转移注意力。“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这俩孩子都长大了,我们也都老了啊。”伯伯叹了口气。“老了就能享清福了嘛,有什么不好。”我随口接道。这时牙牙学语的小侄女突然开口说了句:“不好,不好。”然后望着我天真无邪地笑起来,大家都被她滑稽的举动逗笑了。电视里联欢晚会的倒计时开始,一家人守着电视认真地看了起来。窗外爆竹声声,璀璨的烟火点亮了夜的寂寞。如果时间能停在这一刻,那该多好……

人是漂泊的船,生活总是不断给你打击,让你彷徨,让你搁浅。而总有这样一个地方,一想起它你就会觉得无比安心,是你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即使风雨兼程,车马劳顿,想到能回到那个地方,你也甘之如饴。这个地方,就是家。

此刻星辰灿烂,愿天涯共此时。

寂静的夜晚,好美!

文/俞美华

喜欢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任思绪徜徉,任记忆泛滥,任那沾满墨香的文字,与我一起缠绵,一起沉醉。

夜,好深,好美!每到这个时候,一切都归于平静,就连白天时喧嚣不止的街道:那些缭绕于耳的叫卖声;那些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此刻,都变得异常的安静。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不知疲倦地装点着这个漆黑而浪漫的夜晚,如水的月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朦胧的月色仿佛一条若隐若现的面纱,为这个寂静的夜,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美感。

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宁静的氛围,独自坐在电脑前,泡上一杯绿茶,深深的嗅闻,一股袅娜升腾的清香,从鼻孔里钻进来,直渗心底深处,那么诱人,那么神清气爽。顿时,似乎所有的疲倦都烟消云散,独留那些若隐若现的回忆,回忆,有苦也有甜,犹如绵长的丝线,光滑如丝,眷恋依旧。

或许,没有一个人能够拒绝伤感的趁虚而入。当我眼睁睁地目睹95岁高龄的奶奶躺在病床上,因一夜间连续两次摔倒在地上,而导致神智不清时,居然那么得束手无策。想唤醒奶奶的记忆,凑到奶奶的耳边,大声的说话,可奶奶的表情仍显得那样无动于衷;想帮奶奶舒活舒活筋骨,坐在床前,不停地揉搓手脚,可就是不见任何反应。

看着奶奶熟悉的脸庞,而如今的一切都显得这般陌生时,内心的不安和焦灼,唯有心知道。

如果说,有一种爱,能够感动天,感动地!那么为什么堂姐和堂哥他们不分昼夜地从北京赶来,只是为了看望病倒在床的奶奶,却没有发生任何的奇迹呢?为什么所有亲人的深切祝福,都始终无法抵达奶奶那清醒的大脑呢?为什么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无法换回曾经那个和蔼可亲的熟悉的奶奶的身影呢?看着双眼深陷,白发苍苍,神情有些呆滞的奶奶,此时此刻,突然觉得,我们的爱,显得那么得苍白无力!

终于明白,原来,世间的很多事,我们常人都是无能为力的,即便竭尽全力,最终也无法圆满。

百善孝为先!不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想到要去“尽孝”,为时已晚,一切都早已过眼云烟,不复存在。

人的一生,其实真得很短暂,就在一睁一闭间。所以,每个人都该懂得:趁着有限的时间,多多锻炼,好好善待和珍惜人生中的所有际遇。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命中的所有恩赐。

感谢生命中的苦乐年华,教会了我成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当身处逆境时,要依然保持平和的心态,旺盛而执着的气势,树立正确的目标,不折不挠地勇往直前,拥有持之以恒的信念,终究会以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征服大大小小的困难,赢得美好的人生。

人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等待,每天的生活都是现场直播。“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把握好有限生命中的每一瞬间,积极地投入,不管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当作生命中难能可贵的尝试,最终会得到厚重的馈赠,“当上帝为一个人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这个人敞开一扇窗”。很多道理中,总有着难以预料的玄机,懂得换角度思考,把持好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幸福的人生大门,定会畅通无阻。

寂静的夜晚,好美!唯有在这样一个静美的氛围中,才可以让我在回忆中,净化心灵;才可以让我在感悟中,提升自己;还可以让我在书写中,不断享受人生的真谛。

格兰德小道

文/潮夕

格兰德其实是一条位于台北市的马路,偶然在报纸上瞥见它,感觉名字很好听。从国道走到我奶奶家也必须经过一条很长的路,她用水泥铺成,不宽,一直没有她的名字。我索性就叫她格兰德小道吧。

格兰德小道很长,具体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未一次走完她。我奶奶家在六安裕安区与霍山县的交界处,那个村叫罗家榜。听村里人说,格兰德小道自我奶奶家那为中点,与105相连到我奶奶家一段属霍山县,其余属于六安市裕安区。格兰德似乎一直通到一个叫陶洪集的小镇,那个地方我只去过一次,对它已无什么印象了。

到奶奶家去,应该从我家坐公共汽车到国道与格兰德小道交界的丁字路口下车。然后的任务就是沿着格兰德走到目的地了。可是以前我走的机会并不多,因为总有亲戚开车或骑摩托来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自己走一次。

我的愿望在这次终于实现。今年暑假,我从学校回来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奶奶家,顺便享受了格兰德两边的风景。到达格兰德路口已经是傍晚了,我知道还有一段漫长的旅程。我将背上的书包提了提,整了整头上的礼帽,迈出了20年来的第一步。

这时的太阳已不像正午那么毒辣了,整体上由金黄变成了绯红。路旁的一个池塘这时显得格外美丽,夕阳的残霞洒满了水面,波光粼粼。水面随风一上一下浮动,波浪缓缓向岸边推去。偶尔几只白鹭从稻田里向远处飞去,它们的声音渐行渐远,终于消失在天边。我感叹着这诗话般的风景,脚步似乎慢了许多。

抬头也是可以看到山的。可能是离得比较远,感觉它们不高,多呈流线型,没有棱角,柔和而又亲切。山不是一座座分开而是座座相连,连绵而又起伏。

这时好多家庭开始点起了灯,也有的开始吃晚饭了。我闻到了米饭与菜肴的香气,我可以保证这种味道是城里所没有的。因为乡下有好多家庭任然用柴火作为燃料来做饭,这种饭做出来有一种乡土的气息,它凝结了乡村人的朴实的情感。

我的表弟也住在这个乡下,他今年暑假要呆在学校。他从格兰德小道走过无数次,可他一次也没向我提起过路两旁有这么多美好的风景,我心里开始抱怨起他。他在大学里学得是艺术设计,居然没有领略到格兰德的风情万种,他要检讨了吧……

走了很长时间都觉得这条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这种错觉直到有个路人向我打招呼才被打破。那个小女孩骑着洋红的自行车从我身边穿过,她回头对我笑笑,说还不快走,天快黑了。我抬了抬手,笑了笑,向她表示了感谢。

仰望天空,太阳完全变成了红色,没有任何刺眼的光芒了,唯有这被这夕阳染红的云彩。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这独特的意境。微风拂起,轻巧地从我身边掠过,微微带动我的衣角,头发随着树叶被吹动的方向摆动着,一阵凉意。

才从这般沉醉中醒来,看了看表,时候不早了,于是加快了脚步。

我的树

文/二百午

十一月底,终于是入了冬,衣服多搭了一件。天很高,云很淡,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想起一棵树。

这棵树就在我奶奶家门口七八步的地方,年纪我没法判断,总之挺粗,皮是白色的,底端相当光洁,拔高一段才散出枝干去。应该是棵白桦。

小的时候跟奶奶住,闽南常见的长条花岗岩的房子,窗子小,屋里极暗,地板纯粹就是土打实,反倒省了扫地这个烦心事儿,钨丝灯经常围满了虫子,一台小电视变着花样告诉我们信号不好,夜空的星星总是很多,下雨时土地的腥味总是很重,三五只鸡,一条老猫。

门口就是那棵树,树背负着一个沉重的任务——被我砍。

奶奶厨房入口处放着一把柴刀,在我还拿不动的时候就一直搁在那,后来拿得动了,颤颤巍巍地就拉着要去砍树。为什么砍它,至今我也不大清楚,那个年纪的世界观不好揣测,想不出所以然来,是爱它还是恨它,这已经变成一个没有人感兴趣的迷了。总之,我抡着那把并不锋利的柴刀开始了砍柴之路。

那会儿的天气跟今天这天一般,有点凉,站在树下往上看去天空被树叶遮了大半,缝隙里面的天蓝的跟海一个颜色,看着天让我突然有了无尽的概念,也让我第一次有了飞的冲动,或许那天晚上我第一次做了飞翔的梦。树干挡住了下面的视线,白色,顺滑,像一堵墙一样。然后我提着柴刀就动手了。

然而砍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可能有几个月,或者几个星期,也许只是几分钟,仅仅在树皮上留下一些小小的印记。

看着我留下的印记,我想,这棵树归我了。

反正也没人要。

后来在想,如果树有灵的话,会对这熊孩子怎么看?整日给他挠痒痒,嫌他烦,还是觉得有意思?

只是站在那,终究有点寂寞。

放柴刀的地方,还放着个木柄石锤子,奶奶告诉我这是手榴弹,于是我想干脆用手榴弹把树炸了得了,只是研究半天也不知道这手榴弹怎么用。

既然砍他不动炸他不动,接下来的手段无非就是拳打脚踢,好像最后连牙齿都用上了,结果不得而知。这树也就那德性,随便你玩反正你也弄不死我。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这树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如果被我砍倒我就厉害了。后来有新的玩意,砍树的任务逐渐就淡了,春天玩花,夏天玩虫,至于树,有心情就去砍两下。再后来,树就被我弃在那了。

最终树还是倒了,某次回奶奶家看到那棵树平躺在地上,没了往日的潇洒。屋前那块地要建房子,树自然是碍着。

躺着的树看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高大,那么粗,摸摸树桩,似乎就是从我一下留下的痕迹处下手的,过程应该很快,不会很痛。

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失去身体的白桦躺在地上,睁开了一只巨大无比的眼睛,看着尺寸不同以往的我,估计他看到一种叫做时间的东西。

再后来,我的树不知去向,我也不知去向了。

新年大抽奖

文/樊奕可

除夕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过丰盛的年夜饭,围坐在一起,接下来做点什么呢,奶奶说:“看春节联欢晚会吧。”妈妈说:“每年都做这个,能不能换换花样?”爸爸说:“一时还想不到呢。”我想了想,说:“要不,我们来个新年大抽奖。”大家一听都说行。

我拿出白纸,裁成一小块一小块,在纸条上写了做游戏、小零食……然后放进一个纸盒子里,又摇了摇,把所有的纸条打乱了,再把奖品都放在桌子上,准备工作做完了,可以开始啦!

开始抽奖了,我说:“我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我该第一个来吧。”妈妈笑眯眯地说:“行,你辛苦了,就让你第一个抽。”我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去,我摸来摸去,拿到一张纸条,捏了捏,又放掉,万一不是我想要的呢?继续,我又摸了一会,爸爸都在边上催我了,“像你这种摸法,估计要摸到年初一早上。”爷爷奶奶都笑了。我咬咬牙,拿住一张纸条,抽了出来。呵呵,肯定是我想要的。爸爸一把拿过去,展开纸条一看,就哈哈大笑起来,“乖乖,你替爸爸抽的啊!”我赶紧凑过去,什么呀,我竟然抽到了一包烟,我抿着嘴把烟物归原主了,爸爸接过去,笑得可开心了,“呵呵呵,别人抽奖都在帮我抽,看来我今年运气会大旺啊!”看爸爸这么开心,我的不快也烟消云散了,我说:“爸爸,你得分我一半,一包烟多少钱,得给我一半烟钱。”妈妈说:“这个鬼灵精,十足个小财迷。”

本着女士优先的权利,妈妈第二个抽,妈妈的速度快多了,她摸了个给脸蛋画鼻子的游戏,我拿来小黑板,帮妈妈蒙住眼睛,原地转五圈,妈妈就开始画了。可妈妈转昏了头,拿起粉笔就往电视机上画去,急得奶奶连忙过去护着电视机,妈妈手快,一下子就画到奶奶脸上去了,她们两个一起喊起“哎呦”来,我和爸爸笑得抱在了一起,爷爷看着奶奶脸上的那个圈,笑得直咳嗽。

爸爸清清嗓子说:“大家打住打住,继续,妈,你中了那么个大奖,赶快抽吧。”奶奶赶紧抹了抹脸,去抽奖了,奶奶的手气不错,摸了一包饼干。接着爸爸上阵,他还练了一会功,运了一会气,在箱子里东掏西掏,结果掏出来三个棒棒糖,哈哈,我和爸爸奖品互换。爷爷最后上场,他抽中了一袋茶叶。

大家都笑呵呵地拿着自己的奖品,爸爸对我眨眨眼,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妈妈说:“多亏我们家的宝贝,这个除夕这么有趣呢。”看着大家洋溢着笑容的脸蛋,我也觉得这个除夕真是太棒啦!

危急时刻

文/马赛

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过完春节就十岁了。学校的安全教育、爸爸妈妈的家庭安全教育足以让我能保护自己,我可以自己回家,给妈妈打电话报告平安到家后就可以享受我一个人的时光。

但是前两天放学回家发生的一幕真叫人后怕。到家放下书包我就想吃东西,翻遍零食堆没想吃的,打开冰箱看见冻的半成品手抓饼,脑洞大开,何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打开电饼铛的电钮,热了一会儿,倒上几滴油,再把面饼放进去,盖上盖子,等两分钟后再翻另一面。我开始美滋滋地写作业了,想着一会儿就可以吃到酥香的手抓饼,再抹上番茄酱,放上生菜叶一卷,想象着,口水直流。

人在高兴的时候写作业真是神速呀!作业马上就要写完时,我闻到一股糊焦味儿,看看旁边的电暖扇没开呀。我突然想起,鞋也顾不上穿就去厨房,眼前犹如战场,狼烟四起。我一手捂鼻一手去拔插座,也许太害怕怎么也拔不动。关按钮,又怕烫手,我该怎麽办?心想带电不能泼水,可是总电源我又够不着,在我急得团团转,手足无措的时候,我想到了邻居。跑楼下敲门,童童奶奶在家。奶奶三步并两步到我家,拔下插头,用布垫着打开电饼铛,饼已经成黑炭模样。奶奶又打开抽油烟机,说糊焦味儿有毒。确定安全后,奶奶摸着我的头说:“太危险了,以后大人不在家别用电,遇到危险要求助,年龄太小别自作主张处理。”我点点头,并向奶奶道谢。

经历的危急时刻,我学会了学生要注意用电安全,遇到危险及时求助。安全之事无大小,值得我们每个人注意

童年夏夜

文/向远军

童年的夏夜已成为历史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在今天的城市里,我们已经无法复制当年的景、当年的情,只能在记忆中反刍,去感受那渐去渐远的温馨……

童年的夏夜可能是这样的:

当一轮玉盘似的月亮从东方升起时,便有小孩在村子里大声吆喝:“天啵,地啵,有人出来玩的啵?”其他小孩便像被春风唤回的小鸟,迫不及待地从家里飞来。很快,小伙伴们便凑齐了,属于我们的美好时光便在各种游戏和吵嚷中悄悄流淌。我们可以捉迷藏,借着夜色躲到暗处,任找的那个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有收获。可以玩“丢草把”,大家围成一圈坐在地上,一个人手持草把在圈外转悠,趁人不备将草把悄悄放在你身后,你若没发现,便会被他绕一圈回来逮住。我们还会玩“撞人墙”,将所有人按照个头大小均匀分成两拨,面对面横排手拉手站着,双方依次派出代表去撞对方人墙,破墙为赢,未破为输……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童年的夏夜通常是这样的:

吃过晚饭,夜幕降临,父亲拆下大门,架在几条长凳上,母亲抱来薄棉絮铺在上边,奶奶在四周点好蚊香,我便爬到铺上,望着天上的星星,想着童年的心事。此时凉风习习,蝉鸣虫吟,蛙鼓鸟啼,运气好的话,也能听到悠远圆润的笛鸣,一场乡村特有的音乐会便拉开帷幕。而奶奶蒲扇的轻摇和粗糙大手的抚摸,让我浑身有说不出的舒服。最喜欢奶奶出谜语我们猜了。奶奶的谜语似乎无穷无尽,这让我很惊奇。她一辈子没念过书,斗大的字认不来一个,出的谜语却新鲜:什么“白帐子,红被窝,里边躲着个矮胖子”,“黑鸡婆,路上匍,看到人来不让路”,“四四方方一座城,城外芝麻叫,城里享太平”……

童年的夏夜有时还会是这样:

调皮的星星跃上夜空,眨巴着眼睛。环村的大树将整个村围了个幔子。此时,在村前的小溪边,成千上万的萤火虫提着灯笼潇洒地夜游,这道壮观景象对孩子们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我总会带着几个小弟弟,拿起蒲扇和玻璃瓶,就往溪边赶去,只有听到大人说夜晚的溪边草丛有毒蛇时,才会稍微收住步子。如果萤火虫爱凑热闹,成群结队地往门口飞来,我们便蜂拥而上,用扇子乱扑,一些倒霉蛋纷纷落地,被我们装进瓶子里。其余的见势不妙,没命地往高处飞,往溪边跑,我们紧追不舍,跳起来打,好像在进行一场比赛。带着亮堂堂的一瓶萤火虫回到家里,总能博得大人几句夸赞。

如今那些游戏,那些乡村夜话,那些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已随童年成了历史,每每想起,心里便满是向往。

我家的小狗

文/徐嘉怡

“贝贝”是我家的一只可爱的小狗,今年3个月大。它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个圆溜溜的鼻子下面镶嵌着一张小巧的嘴巴。

我最喜欢跟它一起玩,一天早晨我带它出去散步,它突然趴到我身上,把我吓了一跳。贝贝看到我这样的表情,立马跪了下来,双手合在一起,嘴巴一张一合的好像在说,主人,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话音刚落,贝贝撒腿就跑,我连忙去追,好不容易抓到了,它却一纵身溜掉了。

我们一回到家,贝贝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到处跑,我本以为它要去自己的小房间,可是目的地可不是这里,而是紧邻它的厨房。我一进厨房就不由自主的说了一句:“啊!真香啊!”奶奶笑眯眯地说:“是吗?”我说:“可不是吗?您没看见贝贝都趴到餐桌上了吗?”我们舒舒服服地吃着午饭,贝贝盯着菜盘叫了几声,原来贝贝真的想吃。我到它的小房间拿狗粮,我前脚进门,贝贝后脚就钻进来了,我抓了一把狗粮,贝贝就站起来抢,我有点怕,就先撒了一点在地上,贝贝连忙抢着吃起来,我又撒了一些在地上,把剩下的装进了盆里。

下午我到同学家去做作业,回来时发现贝贝不见了,我急忙寻找,爷爷问我在找什么,我心急如焚地说贝贝怎么不见了,爷爷说叫姑妈把它送走了,我生气了,于是在房间里把门锁起来了,开始嚎啕大哭。我大声地哭喊:“你们凭什么把贝贝送走?”我晚饭也吃不下去,在房间里生气。奶奶见我不依不饶的就说:“明天早上叫爷爷去把贝贝抱回来。”我一听破涕为笑,一下抱住了奶奶。

假如有来世

文/韩庆玉

1940年12月16日,母亲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但是她却不识字,因为在八个孩子当中,母亲是老大,姥姥又是小脚(旧社会女孩子必须裹脚),什么活也干不了,只是靠姥爷一个人教书那点工资,一家人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更别提上学了。所以作为长女的母亲只能挑起家庭的重担,十多岁就和成年劳力一样去生产队挣工分。

母亲个子不高,却很能干。想想当时,母亲每天不光下地干活,回家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她的压力得有多大啊。

母亲结婚后,先后生下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由于穷,父亲小时候被奶奶送到别人家养,直到十多岁才回奶奶家来,因此和奶奶的关系十分疏远。

那时父母和奶奶还在一个院子里生活。奶奶对父亲很不好,对母亲更是呼来喝去,动不动就指桑骂槐地骂我父母。父亲也不敢吱声,有时气急了,奶奶就上炕撕我家的被子解气,老实贤惠的母亲只能忍气吞声,暗地里流眼泪。

奶奶只看那三个大爷家的孩子们,不肯照看我们五个。因为每天要下地挣工分,父母只好让我们大的看小的。大姐十岁才上一年级,上学时还背着二姐,一边上学一边看孩子。

那时家里穷的连玉米窝窝也不够吃。没办法,父亲只好远去东北挣钱了。母亲自己带着我们过日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每顿饭母亲都是看着我们吃饱后,她才坐下胡乱吃点了事。后来父亲也没挣多少钱回来,他很心酸地对我们说,唉,孩子们,你们说做大人的有嘛法啊,跑得慢了穷赶上,跑得快了赶上穷,这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嘛时候是个头啊!

幸运的是,尽管很穷,我们五个都上学了。因为母亲吃够了不识字的亏,所以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像她一样做睁眼瞎。1985年10月,奶奶前脚刚去世,哥哥就把嫂子娶进了家。善良老实的母亲,噩梦刚结束就又开始了。嫂子的脾气和奶奶不相上下,经常找我母亲的茬。现在想来,那时我还小,还不会保护母亲,搁到现在,我才不会顾及什么淑女不淑女的,勇敢地站在母亲前面保护她,我不会让我深爱的母亲受任何人的气。

听农村人自嘲地说笑话,说母亲这一辈人是婆婆当家时她们是媳妇,媳妇当家时她们却成了婆婆。现在想来,这些话让人听了真是心酸。

我们五个都结婚后,也曾想让父母搬出来和孩子们同住,可是父母怕麻烦我们,说什么也不肯出来。2011年6月15日晚,我下班回家还没有站稳,就接到了父亲打来的电话,母亲在别人家打完纸牌,回到家刚进厨房就摔倒在地,已经昏迷了。慌乱中我打了120,把母亲送到了县医院。到医院时,母亲浑身冰凉。

经诊断,母亲是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需要做开颅手术。我们怕县医院技术不高,就带母亲到了济南齐鲁医院,祈盼能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没想到,开颅后,命是保住了,但是几乎所有的后遗症全让母亲占了,瘫痪、失忆、失语、癫痫、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进食……

母亲出院后,我和老公把母亲连同父亲一起接到了我家。可是,我悲哀地发现,即使这样,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也屈指可数了。

在母亲术后的这段日子里,她一直不会说话,我和她交流只是看她的眼神,看她微微地点头或摇头。虽然她不再知道我是谁,但是我能感觉出来她是信任我的,每天只要她睁开眼睛,我就守在她身边。我要让她知道,我爱她,我永远都不会离开她。

每当母亲睡后,疲惫的我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便会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我多想留住我亲爱的母亲啊!2012年4月27日,劳累了一生的母亲离开了我们。

我的心一下子空了,有时坐着坐着,突然想起母亲,一瞬间便会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女儿,不,请您做我的女儿吧,让我也像您爱我一样爱您!好吗?

年饭温暖

文/宋扬

当早春的气息涌动,当卷心菜包裹的冰块悄悄变薄,当河面上封冻的冰皮慢慢抽出丝丝热气,大年三十就到了。

我站在村庄路口等从山那边过来的江水哥。江水哥是母亲的干儿子,他可算得上一个大人物——他是相邻三个村中第一个大学生。他家在山那头的高峰村,到镇高中得走两个小时。我家隔镇上近。读高中时,江水哥就借住在我家。

每天,江水哥都熬夜,看书做题。父亲觉得昏黄的电灯光伤眼睛,他找来一些白纸,把灯泡一糊,光线便柔和起来。后来,江水哥考上了大学。我家就是江水哥的第二个家,大家三十的中午,放寒假回来的他是一定会赶来吃团年饭的。

江水哥来了,提着一瓶从他读大学的城市带回来的白酒和几十个土鸡蛋。放下东西,江水哥带我去镇上买爆竹。江水哥摸出10元大钞让我在爆竹摊上随便挑,我毫不客气地选了“魔术弹”“地牛儿”和“钻天猴”。魔术弹是连发的,一颗接一颗冲出来,天女散花一样在空中朵朵绽开;“地牛儿”一点着,在高速旋转中突然倒过来,能把泥巴地旋出一个凹凼;“钻天猴”嗖的一声飞向远处,砰的一声就炸了。

从镇上回来,江水哥又塞给我那对米筒情有独钟的妹妹5块钱。妹妹飞也似的跑了。到中午时,她吃不下饭——她和她的小伙伴们已经把整整50根米筒塞进了肚子。

母亲扬起巴掌骂我们:“你们以为江水哥有很多钱哇?还不是从伙食费里抠出来的,就这样被你们两个不懂事的崽子糟蹋了……”江水哥忙把我和妹妹护在身后,母亲的巴掌滞在空中,她流泪了……

年饭快做好时,父亲让我去请三爷爷。三爷爷是我爷爷的亲弟弟。我的爷爷早已不在人世,父亲把三爷爷当亲爹。我站在家门口的高坡上朝着三百米外的三爷爷家扯起喉咙喊:“三爷爷……来吃饭喽……”三爷爷听不见,他耳背。父亲知道我懒,不想跑路,他眼睛一瞪,我赶紧往三爷爷家跑。三爷爷60岁还不到,一入冬,便终日戴一顶把“耳朵”放下来的“雷锋帽”,这让他看起来像一个老头。三爷爷身体确实不好,走路已有些踉踉跄跄。他的几个儿媳妇对他都不好,她们常常因为赡养他的问题吵得面红耳赤。我家团年是一定要请上他的,父亲说:“你三爷爷命苦……”

隔壁的幺奶奶也是一定要请的。幺奶奶和我家本没有血缘关系,但她带过我。大集体劳动时,父母的时间根本不够,我便被托付给幺奶奶。幺奶奶豁着牙,吃不了多少东西,可她从不白吃喝,她一来,就在灶头忙着和母亲一起做饭。对于母亲的感恩,幺奶奶心领身受,她又用灶上的劳动感恩着母亲的感恩。

冬日暖阳柔柔地照软了村庄,炖鱼、腊肉的香味氤氲了整个灶房。江水哥在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考我和妹妹;父亲和三爷爷欢快地谈论着开春后的农事;幺奶奶和母亲在拾掇锅里的饭菜。我们都在等待一顿热热的年饭……

攒钱的奶奶

文/钟春香

要不是骗子骗走了奶奶的钱,我们还不知她一直在攒钱。但她为什么要攒钱呢?人已老,钱在手里花不出去,可不是专等着骗子上门来骗走?

我们这样说她的时候,她总是痛哭流涕,咂摸着嘴说:“太可惜了,六百块啊!”

下面不用我们问,她自己就会将受骗的经历说出来。

“那是两个老女骗子,长得还慈眉善目的呢!说她们找到我是受了菩萨的指引,说只要我按照她们说的做,我的钱就会生钱!但在我给她们掏钱之前,她们在我眼前确实做了一个实验,她们将十块钱放在布包里,布包一收一放确实就变成了一百块!她们说我的六百块只要放入她们的布包,一收一放后就会变成六千块!哎呀呀,我的眼睛一睁一闭,做梦似的,等她们离开之后打开她们留下的布包,却发现是一沓子冥币……”

“谁让你放着这么多钱呢!”母亲没好气地说,“骗子骗走了,一切都干净了,心安了吧?”

“以后过年过节不给你钱了,省得让骗子骗走!”婶子也抢白她。

奶奶站在丝瓜架下,秋风掀起她的蓝衣裳。

“我真不该攒钱,更不该跟她们说!”等母亲和婶子走了之后,她耷拉着一张苦瓜脸,对我说,“我真是自找罪受,我这是干吗呀!”

我笑着安慰她:“别伤心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都说人老了财迷,一点儿不错!奶奶你很爱钱吗?你攒这么多钱干啥来?”

她回身看看四周,见四外无人,才压着嗓子凑到我耳边说:“你晓得你大叔和小叔混得不好吗?我是担心他们的日子,我攒了钱是专等他们来偷偷给他们的!唉,都说娘疼无用儿,你现在也当娘了,我觉得你能体谅我!”

“那你今后还攒钱吗?”

“攒!”她斩钉截铁地说,眼里射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光,“骗子能骗我一回,骗不了我第二回!”

我掏出随身带的零钱给她。她张着两只手,眼望着我,不好意思去接。我一把将钱拍在她手里,说:“收起来,别让人看见,也别说是我给你的!”

她抖抖索索地拿出一方小手绢,将我的零钱包起来。

“你真好!”奶奶说,“你放心这钱我不给别人!我这把老骨头年轻时穷怕了,就是害怕没钱!如今有了钱,看着钱玩,让这钱暖我心窝儿也好!”

奶奶迈动粽子一样的小脚儿消失在夕阳里。自此她攒钱转入了地下,但她逢人就说她没钱,老屋里穷得叮当响,只有我知道她还攒钱。我和她心照不宣。有时老屋里只有我和她的时候,她会拿出她的小手绢向我炫耀。

“看看攒这么多了!”她笑了,皱纹里都溢着光彩。

但遇到大叔和二叔,遇到她喜欢的孙男娣女,她都会将小手绢掏出来,抖擞着她的钱,说:“快,拿去花去吧!以后我才不攒这劳什子,专门招骗子!”

当然,谁都不想要她的钱,但她死活往你手里塞,边塞还边嗔怪你:“这孩子,给钱都不要,真真是傻瓜了!”

想想那钱不多又不少,除了被骗子骗走的那六百块,其他的钱都在我们和奶奶之间旅行。如今奶奶去世已好几年了,想起她就想起她攒的钱,想起钱就想起钱的旅行。沧海桑田,岁月更迭,我想问的是,谁能让钱在我们温热的手上传递?谁能让钱带上人世的热烈浓情?

奶奶的绣花鞋

文/李滨芝

在爷爷的床下的木衣柜里有一双绣花鞋,用红色的绸子包裹着,我见爷爷时常拿出来,眼睛细看着,手里摩挲着,爱不释手,然后再重新包裹起来,放到木衣柜里。每每这时爷爷的眼角总有些微微湿润,我很好奇,便问他这鞋子的来历,可是爷爷总是缄口不言,这使我愈加的好奇。

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爷爷娶奶奶时奶奶穿的婚鞋。我央求母亲给我细讲,母亲架不住我的死缠烂打就给我讲述了这双鞋子背后的故事。

那年黄河泛滥,接着又是蝗虫闹灾,地里种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活下去,我们那儿很多人选择了出去要饭,我的奶奶也决定带着我的父亲和两个姑姑跟着村子里的队伍出去逃荒,可是爷爷就是不肯出去,也不肯让奶奶出去要饭,宁肯在家吃树皮也不出去丢人。那个时候奶奶得了一种肺病,整日的咳嗽,可是又没有条件治,只能忍着,再加上忍饥挨饿,吃不上东西,奶奶的病情愈加的严重了。奶奶最终还是拗不过爷爷,只得顺从他。

可是待在家里只能挨饿,我的父亲和两个姑姑那个时候都只有几岁大,每天饿得前胸贴后背,哭着喊着要吃东西,挨不过饥困的奶奶和爷爷打了一架就带着父亲和两个姑姑出去要饭了。爷爷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说宁肯饿死也不出去。可是谁也没想到,在奶奶出去后的第二个月,村里有外出逃荒回来的人捎信给爷爷说,奶奶死了——是病死了也是饿死了。爷爷听了之后,顿时摊在了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不久,村里的人要饭又有回来的,他们把奶奶放在独轮车上拉了回来。据当时见到的人说,奶奶的肚子胀得吓人,全身浮肿,脸色惨白,我的父亲和两个姑姑跟在后面哭得呼天抢地。原来奶奶要来的饭都给了父亲和两个姑姑吃,而自己饿了就喝水,因为她本身就有疾病在身,加之饮水充饥,奶奶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劫数就这样走了,走的时候才26岁。

奶奶入土那天,穿上了她出嫁那天穿的新衣服,但是爷爷就是不肯给奶奶穿上那双绣花鞋。就这样,奶奶的绣花鞋被爷爷留了下来。爷爷说一看到鞋子就能想起奶奶,她还在,他说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奶奶,他常在夜里做梦梦到奶奶,说自己不该让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出去要饭。

听完了母亲的讲述,我不禁为奶奶感到惋惜与悲伤,一直以来我对于奶奶从来没有过问过,只知道她已经离世了,却不知道奶奶的背后还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双绣花鞋不仅是爷爷对于奶奶的愧疚和怀念,更是我们作为晚辈对于奶奶心底里最虔诚的祭奠。

我的未曾见过面的奶奶,愿你在另外一个世界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愿仁慈宽厚的地母永安你的魂灵。

在感恩中成长

文/王文静

《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的辛劳,成长了才知道感恩的重要。记得有一次,父母都不在家,孤身一人的我只好自己泡面吃。我不禁想起了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同时,这部小说还让我明白了世间真情——感恩!

只有经历过才想起妈做的美味佳肴,想起老爸在家时的欢声笑语,想起他们对我的精心照顾、百依百顺,我的心底不由地产生一股愧疚之情!十三年的时光,我在父母的看护下无忧无虑地生活,却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自此以后,每当妈妈做饭时,厨房里又多了一个辛勤劳动的人。每当爸爸回来时,便会有一杯水递到爸爸的面前。

感恩,是永恒的主题,是所有人的必修课。还记得以前住在老家的时候,爷爷奶奶年纪大,腿脚不便,爸爸怕他们闲着无聊,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爷爷奶奶聊天。妈妈见爷爷奶奶胃口不好,就每天变着花样烹饪美味,并亲自送到爷爷奶奶屋里。虽然现在我们一家子都搬到了市里,和爷爷奶奶相距甚远,但爸爸妈妈仍然会每天给他们打电话,嘘寒问暖。正是父母的这种感恩之心,使我更加懂得了感恩的美丽!

感恩,让我们的生命更充实,也更有价值。我们只有在感恩中成长,才能发现自我,才能用那满满的爱抹去心中的阴霾。感恩使社会更和谐,使亲情更融洽,使人类的感情更美好。

最美的风景

文/王红蕾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属于卞之琳的风景。

当我还是个懵懂的孩童,风景对于我来说,是一张张定格的照片,是一幅幅瞬间的画面。而现在,我觉得只有那段美好的回忆才是我永远的风景。

小时候,我家后院有一棵梨树。那树极普通,却装饰了我的童年。虽说我是个小女孩儿,可我也是一个十足的调皮鬼。因为贪玩,我总会闯很多祸,有好几次都惹得奶奶生气,拿着小竹子追着要打我。

那一次,我偷偷拿了奶奶心爱的玉镯,本想看一眼就还回去,可是那镯子太好看了,让我爱不释手。谁知就在这时奶奶进来了,我一慌张松了手,玉镯清脆的响声刺痛了我的心,我当时就呆住了。我把头埋得很低,脸涨得通红,不敢抬头看奶奶。恍惚间听见奶奶说要打我,这一次我不敢逃,连挨打我都认了。奶奶真的打了,我抬头看着她,眼泪直滚下来。我跑到后院的梨树下,坐在树下捂着脸哭,是我错了……围墙上的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我更心烦意乱了。我捡起墙角的石子扔过院墙去,小鸟受到我的惊吓,四处散去。树下坐坐,墙边走走,抠抠石缝里的蚂蚁窝,我心上那朵沮丧的阴云也渐渐消散了。奶奶似乎也是那么健忘,一句“丫头,咱们摘大梨吃去。”我又破涕为笑,拿起大篮子,奶奶摘梨,我追赶起院里的小鸟儿玩了。

我的小小的后院,有我难过的泪水,也有欢快的笑声……我爱她,我留恋她。

如今,小院已经翻修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是石灰水泥抹去了一切。我的小院不需要任何华丽的装饰。因为她装满了我的回忆和梦想。

也许那美丽的瞬间只能永远与我擦肩而过,也许漂亮的风景只能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也许那精彩的一幕只能让它逝去。然而,我在学会告别过去的同时,也学会了把一些珍贵的东西永久地保存。

现在的我已渐渐长大,这个世界呈现给我的不再是小小的一个院子,而是一道长长远远的风景,让我目不暇接。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我学会谦让;在美好的事物面前,我懂得欣赏;也许我不会再任性蛮横,也许我不会再贪玩惹祸,但当我困惑、迷失的时候,我还会回头看看那院子;当我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我仍会想起那院子。我的小院,那道最美的风景,竟一直就在那里,一直是孩童时乐园般的模样,不远不近。

飞翔的孩子

文/黄建如

当这个男孩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惊愕了。

他实在是太瘦了!小男孩的手臂就是一根骨头,松松地蒙着皮,戳在细小的身体上。他背靠在轮椅上,头努力地仰起来,仿佛不使劲,脑袋就会随时垂挂下来。

小男孩是来学画画的。我在社区办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开学第一天,奶奶用轮椅推着小男孩来报名。

“孩子怎么啦?”我把男孩的奶奶拉到一旁,小声地询问。

奶奶叹息着一一道来。原来,小男孩三岁时就患上了肌无力症,虽然父母带着孩子四处奔波求医,但凶残的病魔并没有因此远离这个男孩。如今这孩子10岁了,症状越来越严重,生活根本无法自理。“医生说,孩子的生命终点不会超过20岁。”奶奶一声重重的叹息,她的眼里蒙着一层水雾。

“那你们今天来这里干什么?”我不解。

“孩子很聪明,可是身体条件不允许他和别的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和生活,父母就在家里自己教,他居然识了不少字,还能背许多首古诗。孩子也喜欢画画。”奶奶说着,拿出几张小男孩在家里画的画。画虽然稚嫩,倒也有模有样。

“孩子听说这里开培训班,吵着要来学。老师,您能不能收下这孩子?”奶奶抹了一下红红的眼睛,满是期待地看着我。

“可是,你看这孩子的身体……”我有些为难。

“老师,孩子身体是弱,但我会一直陪在身边,肯定不会影响您上课的!”奶奶生怕我拒绝,急急地向我保证。

我摇摇头,叹息道:“学了又能怎么样呢?”

“可是孩子想学,我们想遂了他的心愿。”奶奶说。

“我帮你劝劝孩子吧!”我对奶奶说。我走到孩子面前,蹲下来,轻声问:“你喜欢画画?”

“喜欢!”孩子回答,声音有些喑弱,还有些口齿不清。

“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轮椅,累吗?”我又问。

“有点。”男孩答到。

男孩画得很慢,画了一会需要在奶奶的身上靠一会,休息一下。然后,接着再画。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的欢笑声、打闹声汇成一个喧哗的森林。而他,努力坐正,慢慢地画着、画着,像置身一种命运的仪式。

以后的日子,我对这个孩子,没有多做什么。我明白,一切同情与安慰都毫无必要。我只是在指导的时候,不忘轻轻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鼓励。男孩的脸上也总是浅浅地漾着微笑。他仍在坚持不懈地画着、画着……

当其他孩子飞起的时候,我看见,男孩的内心也在飞翔,虽然艰难,却执着。甚至,其他孩子偷懒爬行的时候,他却在不停地飞,不论多高,不问多久。

幸福的味道

文/季珺阳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半夜时分上锅蒸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每逢腊八节,大人们围着锅台忙碌,小孩子们则唱着歌儿,也围在大锅台旁,嘴里唱着嚷着要吃腊八粥。拗不过了,大人们则会先盛上一小碗打发孩子,这时,小孩子们便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今年的腊八节比往年更隆重些。奶奶在腊八节的前一天就开始准备食材了,茨菰、荸荠、红枣、木耳、青菜、红薯、玉米仁,忙活得好不快乐。看到奶奶把材料掺着大米倒入锅里,我不禁激动了起来,心里想着马上就有腊八粥吃了,那色、香、味勾得我口水直流。

终于到了晚上,我闻着香味来到厨房,看到奶奶已经把腊八粥盛在了碗里。爷爷招呼着大家吃饭,大家应声围聚在一起。大人们手捧着香喷喷的腊八粥,嘴巴好像舍不得吃似的,发出“唏唏嘘嘘”的声音。只有我们两个小孩子狼吞虎咽地扒着饭碗,吃了一碗还想吃,不愿放下筷子。我越过碗沿偷偷去看大家的脸,爷爷奶奶额头上皱纹更深重了,此时的面容却显得红润了很多,大概是这美味的腊八粥滋润的。爸爸妈妈每天在外辛苦工作,他们的眼角也多了好些皱纹,时光将妈妈美丽的面庞雕刻上了更细腻的温柔和慈爱。小弟弟呢,一年一年地长大,瞧他吃得,嘴角边还沾着几粒米粒,露着牙齿哈哈地笑。

我想,腊八节最重要的也许并不在于吃腊八粥,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吧。看着家人们温暖的面庞,再看看自己手中的一碗腊八粥,我突然觉得,嘴里的那股香甜全是幸福的味道。

伸出我的双手

文/汪晟豪

早晨,小闹钟“丁零零”地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悄悄地起床了,伸出双手叠好被子拉开窗帘。妈妈看见了,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下课了,我的好朋友摔倒了,我连忙跑过去,伸出双手把他扶起来送去医务室。老师看见了,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晚上,我做完作业,爷爷奶奶收摊回家了,我伸出双手给爷爷倒上一杯热茶,又跑过去为奶奶捶捶背。爷爷奶奶笑了,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粥暖情浓

文/黄轻

窗外冷风瑟瑟,细雪纷飞,天寒地冻。屋内淘米捡豆,慢火煨炖,粥香扑鼻。喝着软糯的腊八粥,想起奶奶曾对我重复几十遍的舍粥救命的往事。

儿时,村里每逢腊八就有人家在大街上舍粥,全村的老老少少拿着盆啊、碗啊,纷纷领一份八宝粥,说一些祝福的话。出于好奇,我曾问奶奶:“为什么要放饭啊?”奶奶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为了保佑他家孩子健康。”

十岁那年刚进腊月,我突发急病,住院几天还不见好。奶奶在家每天烧香拜佛祈求保佑我早日康复。我们村小得很,名唤“八家庄”。一家有事,全村帮忙。那段时间,天天有人来陪奶奶唠嗑,宽慰她。其间有人提议大家凑粮食,舍粥,兴许我的病能好。奶奶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好像黑暗中看到了光芒,连连说“我怎么就忘了这法子”。

于是,这家送来一把绿豆,那家送来一碗大米……很快就凑足了一锅腊八粥的食材。腊八头一天后晌,左邻右舍就帮着淘洗,浸泡食材。半夜十二点开始熬粥,有烧火的,有搅锅的。我家屋里屋外一整晚灯火通明,人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那一晚,空气感觉都变暖了。

腊八一大早,香甜软糯的八宝粥就熬好了,大家把锅抬上手推车,拉到大街上。奶奶吆喝几声“放饭啦”,人们就三三两两的拿着盛饭的家伙来了。每个人领粥时都对奶奶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嫂子,都说‘赤豆打小鬼’,青儿很快就好了”“这锅粥一定会让青儿增福增寿的”……奶奶又是欢喜又是感动,也对大家回以感谢和祝福。

几天之后,我健健康康地回家了。奶奶拉着我左看右看,欢喜地直说“老天保佑”。乡亲们也都提着东西赶来看望,有拿鸡蛋的,有拿挂面的,有拿苹果的……家人感谢大家的关心,对于礼物则一再推辞,最后经过打架似的一番拉扯之后,乡亲们还是把东西放在门口逃也似地走了。

长大后,奶奶每到腊八就跟我讲这件事。我对于舍粥能增福增寿始终持怀疑的态度,对乡亲们积极帮忙熬粥、热心关怀的情意却铭感于心。尽管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子,每年春节我都会携全家回村里,带上点礼物看望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人们。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味不同。如今,喝着腊八粥,我品到了温暖、健康、感恩,品到了爱意满满。

忆往昔,微笑

文/小草花

记得第一次可以走很长的山路去赶圩的时候,大概有5-6岁吧,路经过一个火车站的一栋两层的楼房时,同去的一个大姐姐和母亲好羡慕住那楼的人,我说:“我长大后也要住这样的楼!”大姐姐大笑,那笑声里充满了不相信。大姐姐是村里的大嘴巴,在众人面前把我那话当笑话传开了,众人讪笑,我羞愧地走开了。当我参加工作后回到村里遇见了那大嘴姐姐,提起我要住楼房之事依然是大笑,不同的是笑声里充满向往和艳羡,沾着泥土和汗水的衣着表达着自愧不如,我不禁莞尔。

在村里,我家有两门亲戚并都是生活得最让全村人艳羡的,那是因为他们两家人都是有子女在城里工作。每次逢年过节叔姨从城里回来都是河边洗衣服时人们的谈论话题,众人的神情里透着羡慕和尊敬,也是那时我家才能见到糠果、苹果和雪梨,大年初一才能有地方去讨一角两角的零钱。怯怯地望着来串门的叔姨整洁光鲜的衣着,透过叔姨给人的优越感,他们和村里的人们是多么不同哦,那么在那城里的生活一定很好,不然怎么会是人人羡慕的呢。心里暗暗对自已说:我从没到过的很远很远的城市里,一定是个多么不同多么丰富多彩的所在,我也要到那里去生活。

在和同伴去野外捡猪菜,我篮子里的野菜一直是最少的。每当干不完农活不得不需要能干的姐姐来帮助的时候,母亲总是说;“以后你能干什么吃呀!”声音里充满了担忧和无奈。在所有人的眼里,弱小的我一点也不能干,长大以后生存都是个问题,我深深地自卑着忧郁着。

一年的暑假,听说一个在城里的叔叔有了孩子了,母亲想让我去帮带小孩,没能成行后母亲才告诉我,我无语。如今想起这件事,我想,也许母亲以为能到城里去住的只有这种途径,而且还是寄人蓠下的暂住。可我想我不会屈服于这种委曲求全的倚靠,我向来不喜欢那些人:明明在城里差不多是做叫化子,却回家乡吹说自已在城里过着怎样丰衣足食的生活。

在那离家不远山坡上的学校里,每个学期的散学典礼的前后是我独自暗暗快乐的日子,最是当校长宣布“三好学生”的名单,接着逐个上台从校长手中接过奖状,当兴奋和羞涩掩饰着自毫的我缓缓从队列里走向台上,沐着一路的羡慕眼光,我想我很喜欢走这样的路。可当亲朋好友当面表扬我成绩好的时候,妈妈总说女孩子小时候成绩好没什么的,大了就不行了,在旁的我睁着疑惑的眼睛,心里说:真是这样吗?当我考进县城的重点高中读书时,两个班只有5个人考取而只我是一个女孩子,一个表姨对我说:你真能干!才知道原来不止是捡猪菜捡得最多,象姐姐那样农活干得最利索才叫能干。

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不想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要走出那个小山村要到城里地过着自已想要的生活,唯一的途径的就是把书读好。也是在自已贪玩时不能做完家务时被饿累交加又是晚归的母亲漫骂后渐渐更加清晰地知道的,母亲是这样骂我的:小河边晒谷场有什么好玩的,有本事给我去北京去上海玩。在眼泪稀里哗里往下流心里悄悄地对自已也是回敬母亲说:我为什么不能去北京上海去玩,对,我一定要去!到如今,上海是去过了,北京也会去的。

有趣的事,让得小学四年级吧,“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歌咏比赛,由于比赛前我把歌词背得烂熟,一曲《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得了第一名,别人都是唱到一半就忘了歌词的。哗,那个“六一”儿童节全校我得的一分钱一颗糖是最多的。回家后全家包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两个弟弟都有分吃到了我的糖!大概一个人两颗吧,剩下我就吃了,记得剩下的不止两颗,但不会太多,好久都不舍得吃呢。后来不知从哪听来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呀,说是吃生鸡蛋清,而且是刚刚生下还带着暖的,可以让嗓声变得很好。我真吃了一颗,是偷着吃的。那时鸡蛋可以吃的是太少了,奶奶都是母鸡生下蛋不久都要收起来留着生小鸡的,每天很准时,要吃到鸡蛋又不让奶奶发现,就必须等母鸡生下鸡蛋马上吃,然后在奶奶来收鸡蛋前放回去,我真这样做了,但奶奶发现少了蛋清,只是不知道怎么就少了,因为没有蛋清的鸡蛋轻了好多,一拿上手就能感觉得到的,但上看下看只发现一个小小的洞。奶奶来收鸡蛋时我心慌地躲在奶奶看不到的一个角落里,听着奶奶嚷着:谁吃了鸡蛋。可是后来没有细细追究了到底谁吃了。我想奶奶也一定也是奇怪,也不会信哪个人谁会吃生鸡蛋吧。哈哈……后来就没敢再吃,再说那个味道也不好,至今我都吃不下煮不熟的荷包蛋。后来也渐渐知道,想成为万人瞩目的歌星不是生吃鸡蛋那样简单的事的。(看到的人不要笑哦,要不是现在鸡蛋太是家常菜了,我也不写出来的,要是奶奶现在还活着知道了也会原谅我的,哈哈,这可是我的隐私。)

在偷看课外书的日子里,知道了原来除了我知道的世界以外是多么宽阔而又精彩,可离我是那么的遥远,没人指引如何踏入那宽阔和精彩,无助,迷茫,是更多时候的心境,只知道自已应有一方属于自已的精彩,可那该是什么?如何成就一片茫然。世界很大很大,而我看到听到感受是那么小那么小,并且都不是我喜欢的。

在知道了穿一条裙子都是不可能的奢侈,渐渐明白任何梦想的实现都只能靠自已付出百倍的努力,天上掉馅饼决不会掉在我面前,我的生命里没有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的故事只在空梦里。可我相信丑小鸭会变成白天鹅,只要我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那么就不断的丰富自我,丰盈心灵,不管遇到多少丑恶始终坚持相信美好最终会与我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