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章
必读社 > 好文 > 好的文章 > 正文

篮球文章

2023/04/07好的文章

请欣赏篮球文章(精选6篇),欢迎分享与收藏。

那些年,我迷上了篮球

文/王唯唯

我是在舒城县的舒茶中学读完初中的。初一开始,喜欢上了打篮球。那会儿学校没有操场,只有一个篮球场,因此一到课间活动时间,球场上人满为患。农村的学校一到放学,同学们纷纷离校,赶着回家帮大人干农活。我不用赶着回家,因为我是随父母下放来到农村的。回家没事,又没什么可玩的,就只能抱着个篮球上球场。学校有几位老师因家住县城,平时回不去,所以没事就上球场打球。他们喜欢分组打对抗,有时因人员凑不齐,就叫上我凑个数。我当然愿意啊,尽管一开始我只有站在边线上发球和捡球的份。

时间一长,我慢慢地学会了运球、投球和三步篮。我投球不是单手,而是双手。记得每次参与老师们打对抗赛,只要我双手握球站定,就有老师马上冲到我面前,双手不停地在我眼前摆动,于是,我一晃,转身三步上篮。如果老师来不及防守,我就会远投。我曾试过,站在罚球线以外中投,我是十投中七。到最后,老师们再组队都会主动把我拉到他们的队伍中。

初中三年,除了上课,我的课外生活都在篮球场上度过的。渐渐地,不管是组队对抗,还是去周边学校打球,老师们都会带上我。开始,我基本不上场,只是个替补。有一次在和南港中学比赛时,由于其中一位老师受伤,带队的蒋老师点名让我上。因为是第一次在学校以外的地方打球,多少有点紧张,远投屡屡不中,三步上篮也不中,急得蒋老师在场上冲我发火。中场休息时,蒋老师一再告诉我别紧张,就当在自己学校打球一样。下半场开始前,通过休息,我也缓过劲来,再想想蒋老师说的话,也对,不就是打球吗?有什么好紧张的呀。于是,在下半场,我是能远投就远投,不能远投就三步上篮。下半场结束时,我一人就独得24分。为自己也为学校赢回了面子。不仅如此,就因了在那场球中的表现,为我上高中打下了基础。那时,我所在的学校没有高中部,上高中只能去县里或镇上。再有那时毕业不用考试,由学校推荐就成。毕业前夕,南港中学的校长亲自打电话到我们学校,说"不管你们推荐不推荐,我们要定了王唯唯。"

到了南港中学,我不仅进了校队,而且还担任了队长一职。初中我们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到了南港中学,在专业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下,我的球技大有长进。我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练三步上篮,为了躲过对手的防守,上篮的动作要因时而变,所以又苦练各种花式上篮。还有遛底线运球,胯下传球,45度角投篮等等。为了提高弹跳力,我让母亲为我做了两个沙袋,绑在小腿上,打球戴着它,不打球也戴着它。为了增强身体的对抗性,我早晚坚持做俯卧撑,一做就是100次。高中两年(那时高中没有三年制),我爱篮球爱到近乎痴迷的程度。

高二下学期,舒城县组队参加六安地区(今天的六安市)首届青年篮球赛。我有幸被选中。到了县里,我发现整个球队只有我一个高中生。训练时遇到最大的麻烦是,教练让我改双手投篮为单手投篮。用教练的话讲,只有女队员才用双手投篮,哪有男队员双手投篮的。没办法,只能按照教练说的做。一开始真的难为了我,单手投篮怎么投怎么不中,急得我真的不想干了。教练倒是不急,让助理把我带到另一个场地,整天陪着我练习并纠正我的动作。渐渐地有了起色,越投越好。一星期之后,我回到队中跟大家一起训练。

比赛期间发生了一件事。一天中午正在宿舍休息,教练来了,站在门口叫我出来。我跟着教练来到球场,见有两位陌生人正在打球玩。教练告诉我,他们是省里的篮球教练,这次来看我们市里比赛,就是想从中发现好苗子带到省里去。正说着话,那两位放下手中的球走了过来。教练赶忙迎上去指着我说,"他就是王唯唯。"两位也没多说,其中一位拿出皮尺,量了我的身高,问我的年龄、体重,和打球有多长时间等等问题。

球赛结束,动身前教练悄悄和我说,那两位省里教练对我比较满意,只是由于我的身高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所以只能放弃了。教练安慰我说,没关系,省里的教练能看上你,就说明你的球打得不错。想想也是,能看上我就足以证明了我的球技,至于1米74的身高,那是爹妈给的,想改变也改变不了啊。

转眼一晃,我已是一位退休之人。现在的我虽然打不了球了,但还是喜欢看球。特别是美国的NBA篮球赛,只要电视转播,我是场场不落。我很喜欢勒布朗·詹姆斯、凯文·杜兰特、詹姆斯·哈登、斯蒂芬·库里等大牌球星。看他们打球,是一种享受;看他们打球,能勾起那些年,我迷上篮球的岁月……

如水流年,相伴篮球

文/林江文

一个圆滚滚的、充满弹性的、神秘的篮球,突然间闯入我的生涯。那时,一双纯真的眼睛夹着无比的好奇,笨拙地、费力地拿着有点分量的、衷心喜欢的篮球。精致的外表,新鲜的设计、吸引人的色彩,展露的无限光芒,打动着我幼小的心灵。篮球的魅力,仿佛从梦中走来,偶尔走进已有记忆印象的小学时代。懵懂年纪,难得机会,好胜心切,一群小孩子开始似模似样地运球,从一个篮球架紧张地、投入地奔向另一个篮球架。蠢笨的运球,不熟练的传球,目标明确的、无命中率的投篮,不明白的技巧,开始了我相伴篮球的时光。

篮球,以陌生的姿态与我久违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在年少的初中与我真正相见。那时,我看着成熟的老师们在奋力的争斗中,逐渐了解打篮球的技术、麻利的运球、配合默契的传球、力度适当的投篮以及一些必需的规则。在耳闻目濡里,在一颗跃跃欲试的、跳动的心中,以较可观的打法,精力充沛的争斗中,显示了喜爱篮球的一股劲头。篮球,以它特有的、独自的迷人之处,带着我迈进篮球的门槛,走进篮球的公园里。在里面,我尽心尽意地观赏、领会、体验与进步。

身强力壮的高中时期,以较高的觉悟,足够的体力,一定的水平,在你追我赶中,在全心全意的跳跃里争抢篮板;在略有点潇洒的动作里,有时竟然奇迹般地出手,动人心魄地投入球篮里。那一种命中的的响声激起了强烈的鼓励。得分的干劲发动了无与伦比的兴趣。

于是,在边学边打里,渐渐地在篮球的路上走远。慢慢地爱上了拥有魔力般的篮球运动。有时,不惜光阴的流逝,不屑体能的消耗,不顾寒冷的天气,不忧激动的太阳发出的热浪的冲击,不思无意中的身体碰撞,不虑运动中的挫伤,自发地投入到打球的世界里。有时,同伴们不可避免地伴着普通违例,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双带)、脚踢球(脚球)、球出界、回场或以拳击球;有时,队友们也会有跳球违例、超时违例和三秒违例。有时,有力的、准确的胸前传球,灵活的、迅速的击地传球,奇妙的、难以料想的低手传球,便捷的、直接的头上传球,一切的一切在打动活跃的思维,激发手脚相互协调和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积极的、主动的和拼搏的力量,像一束闪耀的白光射向我心里黑暗的角落,亮了打球的境地,也增强了我的体力和耐力。多少时光,经常的锻炼,全心的投入让日子益发精彩。岁月散发着茉莉花香味,招惹了蠢蠢欲动的、追求的脚步向前冲刺,攀登无止境的篮球高峰。

风华正茂的大学时代,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以及仿佛用不完的体力,让我执着地、热切地和轻松地跑在球场上。有时,把握及时的抢球也会令对手对自己失望,也会让球友欢呼赞赏。矫健的步伐,灵敏的反应,适时的配合,意外的、有些神乎其技的投篮,也令自己血脉喷张、信心大增。记忆里,高尚的文科楼用呵护的、贴心的身躯挡住了西去的太阳的火辣,留下了一地舒服的阴影,也令许多个下午充满了迷人的光彩,洒遍每一个球友的周围。

曾经的锦年,我几次光荣地成为一名篮球队队员。在比赛里,我们驰骋在平坦的、宽阔的和标准的水泥地面的球场上。在没有雨的日子,球场变成了我们向往的所在,经常出现了我及其他球友的身影。共同的爱好,各自的优点,难免的缺失,在球场上氤氲着热闹的气氛。有时,运球、传球和投篮一气呵成。美妙的动作令人大开眼界。在比赛时,那一阵阵惊呼声、惋惜声和喝彩声以及不约而同的掌声……宛如一首激昂的歌曲,在观众里响起,感染了纯洁的友情。

激烈的比赛,快速的传球,扣人心弦的抢球,引人欢呼的投篮,都在易被觉察的汗水里一一呈现。有时,辛苦的球员无奈地下场,换上新生的、神采奕奕的另外一位球员。眼睛里,可见他跃跃欲试地、摩拳擦掌地和兴奋地展示自己的实力、良好的水平,但是,总会有些场面令人振奋,有些丢球令人沮丧,有些抢球令人欣慰,有些投球令人扫兴……于是,篮球的多姿多彩,吸引着无数双眼睛,牵动了许多喜欢的灵魂。

闲暇时,一群篮球爱好者在节目精彩纷呈的电视机前,欣赏高水平的、高档次的和一流的竞技。乔丹、奥尼尔、科比、詹姆斯、姚明、易建联和林书豪等等球星的风采引人注目。投篮、上篮、扣篮,后仰跳投、后撤步跳投、勾手跳投、补篮,难得的传球与突破,卡位、盖帽、补位、协防或紧逼防守、抢篮板……球友们谈论着,喝彩着,关看着。一场场比赛,一段段场面,球友们投入到篮球的巨大的、难以比拟的挑战里。

如水流年,篮球成为生活的焦点,仿若一个个风景,不时定格在兴奋的和关注的视野里,触动灵魂,激发热情,闪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获取了身心健康和愉悦,换来了一份幸福和满足。

打篮球

文/周佳楠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同学们像一只只"小喜鹊"飞出了教室,好像遇到了什么开心事似的。

这一节可是大家最喜欢的体育课!大家先做了一会儿热身运动,接着就开始分散活动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打羽毛球……真是有啥玩啥,兴奋极了!

我也不例外,我与几个同学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打篮球比赛。我们分成了两个小队——红队与蓝队。接着站好位置,等待游戏的开始。"预备,开始!"作为红队队员,一开球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球抢了过来,投向篮框里,蓝队不服气,向我方连还了两球,我们气极了,好不容易夺回了篮球,可又被蓝队给抢了,他们又进了一球,我们输了,他们顿时欣喜若狂。不过我们也为他们高兴,但心中还是有那么一点不服气。

不过还有机会,休息了片刻之后,又开始了第二轮比拼。这回我们红队的队员都商议好了策略,一开局,我们先下手为强,先进了一球。蓝队来势凶猛,又还了两球,我们见局势对红队不利,于是所有队员疾步向前,抢到球,投进了篮框中。二比二,下一球将决定胜败,我们的心怦怦直跳,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使出"调虎离山"之计,将球得到手,蓝队见此情景,连忙把球夺去。就这样来来回回,但最终球还是让我们给抢来了,我手抱篮球,向篮框投去。篮球在球圈上转动了半圈,到底能不能进球呀,我心里着急地想着,此时所有的队员都心急如焚。"进了,进了!"我们齐声呐喊,"哦,我们赢了!"伴随着笑声,我们的体育课结束了。

通过比赛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大家团结合作,就一定能成功地完成每一件事。因此,"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常常在我脑海中回荡。

打篮球真有趣呀!既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还能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

也侃篮球

文/王燕

可能在大多数国人眼里,篮球是男士的领土,各所院校、各大企业、各个社区,总可以欣赏到热血青年们对这个项目的狂热与追逐。也有很多人,只是单纯知道了NBA里曾经有个中国巨人、看了一部叫《灌篮高手》的日本动漫,便被此深深吸引。而我和篮球的故事,起源于父亲。

上小学时,父亲是县里业余足球队的队员,那时候由于家庭因素,爷爷送我去了离家相对较远的东关小学,这也就促成了隔三差五下午放学,母亲会接我,顺便去体育场看父亲踢球的场景。当时自己年龄小,总感觉那么多人围着一个黑白相间的球跑来跑去简直就是杂耍。以至于看父亲踢足球的日子里,每次一杯酸酸甜甜的橘子水成为我唯一的慰藉。

一晃上了初中,父亲也因为工作繁忙无心再去踢球了。由于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天除了勤恳工作,操持家务,也别无其他爱好可言。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平时很少跟我谈心聊天,也很少询问家里的柴米油盐,这让我一度感觉父亲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时间继续推移,也正是我的高中生涯,让我和父亲之间有了真正的交集——篮球,家里也顺势多了一份《体坛周报》,可每每都是讲篮球的那一版被我和父亲争先恐后地抢着去一睹为快。那时候每周放假,周六、周日都是NBA超级比赛日,有时候甚至一天两场连播,我们可以肆意地从早上8点看到13点,互相聊着场上球员的得分、裁判的各种判罚、场馆的超豪华,当然还有解说嘉宾的口误,以至于我曾把能和父亲去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看场球赛当成了自己的梦想。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管哪个球队遭遇怎样的转会风波和大牌引进,我都能如数家珍般地叫上先发五虎的名字,纵使他们有着超长的姓氏和复杂绕口的后缀名。时间过去这么久,父亲依然记得清个子最低的博伊金斯,坏脾气的阿泰斯特,忠厚老实的石佛,长发飘逸的诺天王;而我继续狂热于黑曼巴的传奇续写、大眼萌爸超精准的三分、最出色的司令官保罗。也正是从高中看球开始,我和父亲变得无话不说,还一度遭遇过母亲的醋意。久而久之,母亲竟也知道了湖人的华人孙悦,也分清了罚球线,也似懂非懂地知道了奥布莱恩杯。NBA的鼎盛时期我们没有赶上,可我们见证了独揽81分的科比、晃倒乔丹大帝的艾佛森、35秒狂砍13分的麦迪……每每看到电视里直播画面切到观众席时,我都甚是震惊,美国看篮球的女士不比男士少,她们脸上一样涂鸦着主场球队的标志,手里一样拿着可以配合欢呼的道具,身上一样穿着支持球队的队服,仿佛每个细胞都是随球跃动的。而在中国,我的感觉是,中国人看球,大部分原因是姚明进军NBA那年起,央视也大肆宣传起火箭队,至此,中国人每周都能看到有大姚在的火箭,也正是从那时起,在中国,喜欢篮球的人与日俱增,甚至NBA球员到中国巡回可以捞到大笔金钱,NBA也就顺其自然地叩开了中国的商机,同时也带给国人继续追捧这项运动的激情。

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看球的机会也少之又少了,可一逮到休假,还是会窝在家里和父亲酣畅淋漓地去欣赏一两场关键比赛。也直到现在,依旧欣赏着樱木的一句胜似真理的话:别逼我认真,因为一旦我认真了,你就输了!

那些年,我们迷上了篮球

文/羊郎

读中学那些年,我们迷上了打篮球。虽然学校里只有一片非标准的篮球场,可是课余时间场子里总是人满为患,校方无奈之下在场子中间又安放了一个篮球架,这样本来就偏小的球场里出现了品字形三个篮球架。

露天球场的木质篮球架禁不住风吹雨淋,篮板七翘八裂,而篮架上有圈无网,即使是百步穿杨,空心投中也听不到球触网时那令人可心的"刷"声。即便如此,大家依然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凡是能拿球往篮球架上砸和扔的都挤在这片学校唯一的空地上。在无序的球来球往后,慢慢地形成了共识,以三个篮球架为单位,三人一组,组成若干组。三对三围绕一个篮球架比赛,输者下场休息,赢者继续。怀着窃喜好奇且有点小得意的心理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即使在篮球母国的美利坚,直到1974年才有了三人制篮球赛的规则雏形,可见,在三人篮球赛的玩法上,我们也算出道早的前辈,尽管水平不怎么样。

和我们学校隔着两条横马路就是山东路体育场,当时的体育场是多片露天球场,中心场地是水泥地,装有太阳灯;其余几片场地都是沙地。篮筐上有球网,那时的球网比现在的长,如果把现今的球网比作短筒袜的话,过去的球网就是长筒袜。球从长筒袜里空心投入时那个"刷"声很刺激感官,让投手更有快感。刚改为短筒袜时,怎么看都不顺眼。

那时,我的课余时间包括星期天上午基本都泡在山东路体育场里。有时候体育场关门,我和中学的球友常常翻墙而入。我有个同学兼球友住在体育场对面,体育场里有篮球比赛,他不用出门更不用买票,他自家的窗台就是最好的看台。因为他家占着天时地利,我们那心爱的篮球就放在他家里,每次打球时间,我们就到他家楼下扯起嗓子叫唤,几分钟后就能看见他拍打着篮球从弄堂里出来。但是放暑假时他有时候贪睡,我们千呼万唤,他就是不下楼,于是只能让他把球交出来。几次三番后又形成了默契,听到叫唤后倘若他不愿起床就直接把球从三楼窗户里扔出来。

最让人不爽的是手里的球经常漏气,每次为漏气的篮球打气都要到修自行车的摊点上去"蹭",难免要看修车师傅的脸色。那时的篮球都是胶皮的,球皮经不住水泥地的打磨,球皮磨破了,还得到修自行车的铺子上找胶皮和胶水补上,胶皮球的气眼老化了又容易漏气,打完气后只能用肥皂将气眼堵死。那时我们打球近乎于痴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练三步上篮,为了躲过对手的防守,上篮的姿势动作要因时而变,所以又苦练各种花式上篮。还有遛底线运球,胯下传球,45度角投篮命中率等都是我们热衷的练习项目。听专业运动员说弹跳、反应、灵敏度、力量、速度等是篮球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当然也成为小伙伴们的自我要求。

在一次次对抗性比赛中我们学习怎样左躲右闪避开对手的冲撞及一些伤人的小动作,不慎摔倒时怎样顺势翻滚以免受硬伤等要领,但是所谓的"吃萝卜干"的手指受伤却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大冬天,"吃"一次萝卜干,手指要肿十天半月。最厉害的一次是我的右手食指中关节被顶出45度角,煞是可怕,情急之下,下意识地用左手将变形的手指一按,关节复位了,比赛继续,赛后一瞧手指肿得像一根粗萝卜干,以至于很多年后那受伤的手指不能自然弯曲到底。

寒暑假和星期天里,我总是一大早出去打球,回到家补充能量的是一大海碗开水泡饭,就着萝卜干、咸菜毛豆什么的稀里哗啦吃完,感觉非常利爽解渴,那种畅快感现在难以复制,令人不由地感叹:年轻真好!

迷上打篮球,当然喜欢看篮球比赛,当时篮球标杆球队无不出自企业。上海比较顶级的球队有杨树浦发电厂、彭浦机器厂、上海溶剂厂、上海柴油机厂等男队,女队拔尖的记得有四方锅炉厂等。凡是有这几个球队比赛的,我都买票去看观摩,心仪的男球星是杨树浦发电厂的,当时年幼无缘得知尊姓大名,只知道球友中叫他绰号为"凹眼".女球星是四方锅炉厂的,球迷们称呼其绰号"小排骨".前者是因为长着一副如欧美人的眼睛,后者是因为长得小巧玲珑之故。在信息不通达的当年,要全国出名不太容易,想瞬间炒作成网红也没有可能,当然那些年如果一旦能成为红人,必定成色十足,是很少会有水分的。

一个篮球

文/广澎澎

前3个星期,体育老师说大家尽量带一个篮球到学校来,以后上体育课的时候要练习打篮球的基本动作。王安哲很喜欢打篮球,但他家里没有买,所以只好每次向同学借才可以打一打。而我却因为旧的篮球气有点少就买了一个新的。我一时同情王安哲,就在放学排队的时候偷偷地告诉他我要把那个旧的篮球充好气后送给他。

回到家后,我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假如我把旧的送人了,那么将来要是我的新的不小心丢了或是坏了,不就没有了吗?而且他们家里又不是那种很穷的,自己买一个不就可以了嘛!如果我把篮球给他的话,他不就是不劳而获了吗?但是我和他是约定了的,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而改变了呢?我的内心就这样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几天过去了,我的内心还在为这个该不该把球送人的事在"斗争".写作业的时候也老是心不在焉,经常会有一些不该错的,上课也没那么认真了,经常有些分神。最后,我实在被这种精神上的"斗争"给弄得受不了了,就把这件事的起因和经过告诉了妈妈,希望她能帮我出出主意。结果老妈说:"你既然说过要把球送给王安哲,那么你就应该把球送给他,你不能不守信用。"

第二天中午,当我把打好气并擦干净的球送给王安哲时,我的心中是无比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