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梁山

作者: 水上云锦2010年05月19日来源: 网络文章经典散文

五月里,一个时断时续飘着细雨的日子,登上了梁山。

梁山不高。迈上些许石阶,便来到了“断金亭”。站在亭下,放眼南望,二龙山隔谷相对,山顶蓝雾飘绕,山势东高西低,宛若伸出的一条巨臂,前面稀疏地立着几棵较大的松树,不远的后面,紧跟着密密匝匝的小松树林,恰似几位身披轩氅的威武战将,领着一军列阵在那儿。

“断金亭”是豹子头林冲为纳接晁盖、吴用、阮氏三雄等七位好汉,怒而手刃梁山第一代寨主白衣秀士王伦的地方。他这一刀,劈出了梁山的新气象。

沿着山边平缓的宋江马道,边走边看,前往梁山主寨。道南边的山谷谷底平缓,林木青翠,间杂着几片粉白的梧桐花和雪白的槐花,微风送清香,鸟鸣声啾啾。道北边的山坡上满布海碗口粗的小松树,我不免心生疑惑:这不可能是900年前英雄山寨的原生树吧,这样的林间,怎么能掩住虎啸龙吟?

过“号令台”不远,就来到了主寨寨墙,人称“宋江寨墙”的遗址前。据说,当年这墙高丈余,阔七尺,坚石垒就,固若金汤。而今,只余不过米高的矮矮两段,历经岁月风雨的白色的墙石,无言地立在那儿。墙下的坡地上,散开着星星点点的小小黄花,好似英雄山寨遗留下的记忆斑点。

在虎头峰,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仿真建筑的“忠义堂”里,我盘桓良久。空阔的堂里安置着108把方木钉做,粗犷豪放的椅子。每把椅子后的条幡上,写着主人的名字。宋江、卢俊义、吴用的三把椅子居于前方正中,其余105把椅子分列两旁。遥想当年,108位热血好汉,男中豪杰,形貌或雄壮威猛,或精奇古怪,肤色或黑或红或黄或白,不言而庄,不怒而威;才性或憨厚淳朴,或精明过人,或风流潇洒,或粗鲁狂放,各怀绝学,并聚一堂。“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蹲泰山,弯青松,往这里一坐,那场面该是何等的煞气、霸气!

站在“靖忠之庙”门前,往东是宋江等居住的“雁台”,往下往东南是相对陡峭的山坡,山体白色的岩石从山脚下层层排列而上,直如梯田,山下近处房屋星罗棋布,一片片白色的屋顶掩映在绿树丛中,远处虽为青雾遮掩,但目视过去,可以认定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验证了八百里水泊的曾经存在。

从主寨下来,折向北边的雪峰山“左军寨”。去“左军寨”的山路也是紧傍着山边,天然青石铺就,平直坦荡。路下是陡峭的山谷,与蓝雾萦绕的主寨虎头峰隔谷而对。谷两边的山坡也是层层白色的岩石,一圈圈地划着弧线,盘旋而上,那是八百里水泊的波涛拍山留下的波痕吧。当年的这里,定是水汇深谷,惊涛拍岸,松风和鸣,雄壮激越。

从军事的角度看,这两座山下临深水,山顶都是松林,而陡峭的山坡空无一树,飞鸟可见,即使一人攀爬,也是暴露无遗,确是易守难攻之地。

看到这里,不由让人想起井冈山。撇开其它,就军事割据的选择地而言,英雄红军与梁山好汉确有共通之处。

雪峰山往东长出于虎头峰许多,山顶平坦开阔,是屯军放马的好地方。

我走过“寨哨”,向东一直走到山的尽头。站在这里,天高地阔,梁山的南、北、东面地理一览无遗,尽皆一马平川的平原。蓝雾笼罩,民居密布,绿树丛中,鸡犬相闻。九百余年过去,沧海桑田。昔日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水泊,如今已成阡陌纵横、安居乐业之地。

从山崖边返回的时候,天上又飘起了细密的雨丝,很快已洇湿了白石地面。雨丝飞到脸上,顿生凉意。走着走着,我恍然觉得自己就是当年投奔梁山的某位英雄,被一叶小舟载着,刚刚渡过烟雨迷蒙的水泊,怀着跳出罗网、找到归宿,一半欣慰、一半忧郁的心情,舒一口长气,手执宝剑,踏上梁山的土地。我再望一眼身后的水泊,将自己刚刚经历的腥风血雨、生死之搏陡然甩下,决然地迈开脚步,走向梁山的深处,从此开始与朝廷为敌的人生。天上雨下着,松涛阵阵,云雾缭绕。我一面迈着脚步,一面环视山林,心中不由地想:山上究竟怎么样,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英雄?将来怎么办呢?难道就在这山里蛰伏一辈子吗……这样的问题,逼上梁山的好汉们可能许多人想到了,也可能许多人没有想。但林冲肯定是想到了,宋江、吴用等也肯定是想到了,否则,就不会发生以后的“招安”之事。

顺着另一条山道,我走到梁山的北面,想看看梁山的全部地理,弄清梁山不可战胜的客观秘密。山的北面和南面差不多,也是一山隔谷相对,向西伸长出去,也象一条伸出的巨臂,谷里是梁山的“二关”。至此,我明了了梁山的整个地理形状。不管是从东面还是西面,远看梁山,它都有一双热情伸出的有力手臂,以恢弘的气度接纳着四面八方而来的英雄好汉。八百里水泊,相拥相偎,造就了梁山天然屏障;山山相护相卫,成就了梁山的峻险坚固。

但梁山真正不可战胜的秘密却在它的旗帜上。

中国历史上,凡农民起义、举兵抗朝者,都会鲜明地打出自己的一面旗帜。但宋江在梁山却打出了两面旗帜,一面写着“替天行道”,一面大书着一个“义”字。凭着一面义旗,他将二龙山、清风山、桃花山的割据地统成一片;凭着一面义旗,他将天下的忠勇慷慨之士几乎收罗一尽!他们百人千艺,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向之,豪气干云,气壮山河!烟波八百里,执剑上梁山;英雄死仗义,提刀平天下。他们虎啸龙吟,为义而聚,为义而抱成一团;他们穿梭于刀光剑影而游刃有余,为义而战,为义而殉!

他们是一群社会秩序的颠覆者,又是一群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反叛者,但传统文化的根又深植于他们的内心;他们把中国传统的“义”,发扬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慷慨生,慷慨死,感天地、泣鬼神!这些中国真正的男人,真正的好汉,如不可复制的珍宝,永远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不知不觉间,走到了碑林处。无论是结构、造型、摆设地方等,梁山的碑林都不敢让人恭维。但有一块记录毛泽东1919年来梁山游览的石碑却格外引我注意。我不知道,当年26岁的毛泽东来到这里,看了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精熟《水浒传》的他又从书中得到了多少教益?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来梁山8年后,他也走上了与梁山英雄同样的道路。不同的是,梁山以义字聚好汉,替天行道,井冈山是以博大的品格、崇高的理想、灿烂的目标凝聚了中国的精英战士,为人民而战,并进而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也许,梁山的英雄们完全有能力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但他们却选择了回归“正统”。慷慨悲歌,魂散天涯,博得了正史的赞美,和一个昏君的“精忠之庙”的四字牌匾。他们更留下了一段传奇,几多叹息。一团千年不散的英雄气,从梁山上袅袅升起,充盈于天地之间,使小小的梁山因此变得峰峦叠嶂、高耸云霄,令所有后来人望之无不回肠荡气!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