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爱莲花

2010年07月21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故事

家乡的细河里生长了许多莲,每至夏季,莲花盛开,其亭亭玉立与清姿素容,总会吸引散步的人们驻足岸边欣赏而流连忘返。

每天上午,我沿着河边步行锻炼时,也喜欢多看几眼河里的莲花,并总想拍几张照片带回家。不尽人意的是,近日来,要么是阴雨天,要么是刮风,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今天,虽然天气多云,但风平浪静,下午,我带着相机特意去了河边,准备多拍摄一些莲花照片。我兴致勃勃地举着相机,寻找最佳景致,突然,一对儿二十左右岁的男女青年闯入我的镜头:女的蹲在水边,男的淌进河里,走向莲花丛中,选了一朵最大的,开得最艳的花儿折下来,向那女的问道:

“你看这支花可以吗?”

“行,挺好看的。”

然后男青年得意地走出水面,把花儿送到女青年手中。

见此情景,我放下手中的相机对他们说:

“你们这样做不好吧。”

“下不为例。”那个男青年不好意思地说。

虽然我的好心情受到了他们的干扰,但我还是坚持拍了下去。

拍完后回到家,把照片输入到电脑里,然后,我坐在屏幕前,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照片里美丽的莲花,看着,看着,不禁使我想起了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散文的意思是说: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则是花中的君子。唉!自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菊花的人了。像我一样爱莲花的人还有多少呢?但是爱牡丹的人当然很多了。

这篇文章写出的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写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香远益清”是写莲花美名远扬;“亭亭净植”是写莲花正直,行为方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写莲的自尊自爱令人尊敬,也写出了莲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文章表面写莲花,实际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作者托物言志,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从而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文章结尾慨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重温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让我感悟到:古人爱莲是爱其气度和风节,今人喜欢莲花也一定不仅仅是欣赏莲花的外表,而对折花亵玩的那对儿男女青年并不是谴责几句就可以使其完全觉醒的。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