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风雨,验证出了什么

2010年07月25日来源: 网络文章心情故事

连续两天,大到暴雨时急时停地下着。星期四,市上下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二十四小时值班防汛减灾。今天看了新闻才知道,我们市辖管的一个县,因为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已经有十三人死亡,两人受伤。听说死亡受伤的这十几个人,当时正在大雨中清淤,没想到山体忽然塌陷。只是我不明白,难道现场没有指挥者吗?怎么没有预见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十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我们这儿地处西部黄土高原沟壑地带,一年四季处于抗旱状态,暴雨的天气几乎很少遇到,像今年这种连续多雨的情况实属罕见。

城南面的小山上,是一处消夏景观广场,平时晨练观光的人很多。我和同事相约,到那儿的山庄去吃饭。我们驾车沿路上山,平时干净整洁的路面,由于暴雨的冲刷,泥石沙土、枯枝碎叶布满整个路面。路两边沿着道牙,随处可见塌陷的小沟渠。人行道上的地砖,坑坑洼洼有多处不平整。这条路离我的住宅小区并不远,我和老公只要有时间,每天下午吃完晚饭,就会徒步上山纳凉锻炼。好几年了,从来也没有发现路况有什么瑕疵,而且一直觉得这条路修的很不错,表面看又平整有美观。可是,这几天经过大雨的验证,居然这么脆弱,不堪一击。

和同事吃完饭回家,快到小区门口时,看见一辆拉沙的车倾斜在路旁,车体一边深深扎在路面塌陷坑中。我很惊讶,平时这个路段车辆比较密集,路况表面看起来更不错,多少年来很少有暴雨,所以,并不知道路基的质量如何。这几天连续下雨,原来属于优质工程的路面,暴露出了粗劣面目。

中午,站在阳台向外看,路面被雨流全部掩盖住了,雨水顺着马路倾泻而下。路边的下水道因为太少而形同虚设,路面上的水,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涌进下水道,大量的水则顺着路向更低的地方涌去。

城市大量搞修建,大街小巷的路基本都硬化了,不是水泥路面就是柏油路面。一旦遇到大雨,地面上基本没有可以渗透的地方,又加上设计时预留的下水口稀少,下水管道太窄,雨量增加时,水流根本无法畅通。

近几年,我们这个小城街道两旁的树木,不同程度枯萎或发芽迟缓。有不少市民反映,大面积硬化路面和人行道,每颗树根部只留那么一平方米土壤,导致树木无法充足吸收水分,根系无法呼吸,出现枯萎或病态现象。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就是为了街道干净、整洁、美观,没人出面解决此类问题。今年,园林部门在呼吁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对病症树木加强营养液注射进行绿化抢救。此项措施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长此以往,树木的生命还是难以保证。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一切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过度破坏生态平衡就会造成次生效应。另外,修建道路一定要保证质量,遇到大雨,路面随处塌陷,工程质量可见一斑,不知道当初修建和验收的时候是怎么把关的,让人难以理解。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马路上的水还是倾泻直下。好多车辆停在边不敢前行,怕雨流掩盖下的路面忽然塌陷。前面不远处,两根电线杆歪歪斜斜立在那儿,一处门店的广告牌耷拉在风雨中。唉,一场并不算很大的暴雨,究竟能验证出多少劣质?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