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马帮

作者: 施泽会2010年09月06日来源: 网络文章经典散文

一匹匹马儿驮着各种各样的物资,在村里踢踏踢踏的响着。

这是哪里来的马队?

我带着疑惑不解的心情,走向那个带队的长者。

“大伯,你们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马儿?”我不停地问。

“嘿,说来也巧,这马本来生活在草原上,有一个从草原回来的打工者,说马可以用来驮东西,比骆驼差不到哪里,于是,他回到草原,弄来一车马,卖给乡亲们,价格不算高,两千多元一匹。现在的农村人富了,都想改改原来的住房,有的地方山高坡陡,又不通公路,这马呀就派上了用场。一到冬天,农活做完了,大家都在动手修房子,这家驮河沙,那家驮砖头,这家驮煤炭,那家驮粮食,一个冬天都忙不过来。这样既减轻了主人的体力劳动,又使养马者增加了经济收入,何乐而不为呢。我不和你吹了,我还要去驮第二次,再见!”

据主人介绍,这位长者叫唐安,年龄50有余,长着满脸的胡子,说起话来精神抖擞。一天跑十几二十趟也不觉得累。他对别人说,牵马走山路,实际上是锻炼身体,不像那些城里人在钢筋水泥森林里住惯了,不想走动,实际,他们的力气没有我们锻炼的好。我们锻炼身体,可以延年益寿。

奇怪,马队里还有一个女人,她牵着一匹马,跟着一帮男人跑。这五大三粗的活儿,这个女人也吃得消?

她手里牵着缰绳,脸上露出了微笑,嘴里还唱着自己改编过的《红高粱》歌谣:“哥哥,你大胆的往前走呀,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呀,……”

马儿在前面走,她在后面吆喝,一路歌声,一路马蹄声。歌声停,马也停,歌声响起,马儿前进,踢踏踢踏的响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这个女人简直就成了一名着名的驯马师。

长者唐安第二次又来了。手上有很多泥浆,还拄着一根拐杖。

“你们马队还有个女人?她是什么时候开始牵马的?”我问长者唐安。

“你不知道,她可怜呀,他的丈夫几年前在一场暴雨中死去,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她现在拖着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7岁,都在上学,家里经济本来都不好,还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我看她实在没有经济收入,就把我的另外一匹马让给她牵着,买马的钱慢慢还,因此她就和我们男人一起奔跑了。”唐安老人说后一脸的酸楚。

唐安老人吆喝一声,马队又踢踏踢踏地走了。

这些马队使我想起了30年前部队上的战马。

那时,我刚到部队不久,只见营长骑着一匹马。营长教导员没有小车,团长政委才有小车。营长只好骑着自己心爱的马到各个连队检查工作。

连长指导员就更不用说了,和士兵一起扛枪扛炮,翻山越岭。伸手不见五指,风里来雨里去,整天摸爬滚打,经受炮火硝烟的洗礼。

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战斗,那一匹匹战马立下了汗马功劳。送弹药,驮伤员,使我们的战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功不可没呀!

我们的战友时不时在网上聊一聊,当年参战的情景,战友们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过,我们还是觉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还是需要马的精神,没有了马的精神,我们干事情就没有了动力。我们的子孙后代就缺乏一种万马奔腾的精神和激情。

我站在山顶上,俯瞰山间的马队,那些牵马者在唱着《红高粱》的歌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呀,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呀……”

这歌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