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鲜活的思想

2009年01月01日经典散文
  时间是一个常数。

  上帝的公平之处在于,他给每个人的原始时间都是一样的。有人可能要反唇相讥,问为什么人的寿命长短不一呢?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上帝也没有偏心,他把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个体存在时间都定为了100岁。只不过绝大部分人并没有按上帝设定的程序运行,而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做了不恰当的事,特别是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完全违背了上帝的规律,结果,上帝一生气,都给减寿了。只有为数极少的人由于很听话,所以按部就班地得享天年,个别的,上帝还给加了寿,让他们活到了一百多岁。

  其实,人的生命除了数量外,更要讲究质量。那些能够名垂青史的未必见得就是活得多么长的人,有的甚至还英年早逝。人只所以为人的标志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智慧,否则,即使活到一千岁,又有什么意义呢?

  很简单的道理是,真正决定一个人强大与否的,不是身高,不是体重,也不是长相与穿着。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其貌不扬的智者能够叱咤风云,可是一些看起来高大威猛的汉子却在困难面前缩手缩脚,百无一策。

  也就是说,一个人思想的深度规定了所站的位置,影响了发展的高度。还是那句近来流传的经典言论说的好: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起点,也是最终命运的起点,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但思想不是俯拾即是的石子,更不是随处可吸的空气。思想是深埋地底的宝藏,是辛劳过后的果实。那鲜活的思想从哪里来?

  首先要有亲身的经历。

  不管是愿意面对的,还是讨厌接触的,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一马平川还是荆棘遍地,只要是躲不过的,便必须要有“责无旁贷”的勇气,从心理上接受下来,从行动中加以落实。然后,去享受这个过程,认真体验其中的甘苦,千方百计地把切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记住一句话,“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做好”。这样,鲜活的思想便产生了。

  其次,要钻进书里去淘金。

  人生苦短,尤其是在信息时代。需要读的书太多,但只要往书店里一站,便感觉到时间的宝贵,个人的渺小。即使一天马不停蹄,甚至省去吃饭和睡觉,所能读的书也有难达万一。那么,就必须做好选择,选择那些对自己的发展有用的非读不可的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每次所读未必追求量的积累,关键是深入进去,多一些深刻的体察,多一些全新的发现,多一些冷静的思索……这样,收获便不期而至了。

  最后,要不断地诉诸于笔端。

  记忆力实际上是最靠不住的。记到头脑里的材料如果不加以整理,杂乱无章的再多也没有用。但头脑中的东西不像现实的那么好整理,怎么办?靠写作。靠一支笔,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条理化的过程,不断地写,就是不断调动头脑中的积累,使之金归金,土归土,不断趋于合理,最终使头脑中的东西变得像档案一样,明明白白。

  这样,鲜活的思想因为有了源头清水,便汩汩而来了。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