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精选
必读社 > 美文 > 经典美文 > 正文

一个人的村庄

作者: 卢永生2019/11/29经典美文

在大山深处,我的家乡是一个村庄,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山区隐藏在树荫下。零星的点缀着那片山林。没有机器的轰鸣声,没有城里的纷争声。有的只是一份淡泊,一份宁静,自然纯朴。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因其生态绝佳,被誉为华夏著名的“木耳之乡”、“黄酒之乡”,也是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连接点,脱贫攻坚改变的不仅是生活,而是一场从风俗习惯到伦理价值,从身份地位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陈规陋习、扭曲民风及落后生产生活方式,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让贫困群众安不下心、定不下根。

为此,房县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工程,像涵养水土一样涵养文明乡风,重建健康文明、温暖纯朴、守望互助的乡土民风,加速贫困群众市民化进程,普及健康文明的现代生产生活理念,为贫困群众“心灵”减负,重建安心定根的精神家园。

山是村庄的生命。有时想想,在大山做一头牛,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世世代代在这里劳作生活、繁衍生息,苦也好,甜也罢,这些山都是他们的保护神,他们也把这些山保护得山清水秀。还记得吧儿时我们村的房子有的是泥土房,用泥土堆砌的房子,屋顶盖着青瓦;也有的是木房子,木材搭建而成的,屋顶用稻谷杆或玉米杆以及山林里割的草来堆盖着。大约每年要翻盖两次,因为时间久会腐烂了,下雨会漏雨。当然也有那么两家条件比较好点的,用青砖加石灰砌的砖房。那时也没有什么家具家电,能有个灯就很不错了。祖国的日夜发展,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大楼房了,家里该有的家具都已置办齐全了。

村庄一直是这个村庄。厚重古朴,宁静悠长。一切都在改变,一切又都没改变。

或者做一滴水,水是村庄的生命。水是流动的,水又是安详的,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机,小河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童年。小时候我们经常约着小伙伴一起到河里抓鱼捞蝌蚪,当然是不会有虾的啦。那个时候特别爱玩水,我想大概每个小孩都会有那么一段难忘的记忆吧。见到有水就会高兴得不得了,从深山里流出的溪水,在这儿形成了较大的河面,一堵东西斜向的凸起岩石在河道上一截,翡翠绿的深水潭就明镜般的亮在了这儿。潭水清澈,游鱼依依,我们常常脱了衣服在这儿嬉游。游累了,就到核桃树下玩耍。水潭的下游也有一片巨大的青石板,石板上漫流着清清的河水,一场夜雨,村庄的世界迎来了一次洗礼。地上的房屋、树木洗了一次凉水澡,面目格外清新。那些鸡鸭鹅和狗也来了精神,鸣叫与各家发出的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噪杂在一起,村庄开始了一天的喧闹。东方渐白,太阳渐露出羞答答的脸,夜色在一抹霞光中逃之夭夭。可是在男人们略显浮肿的眼皮,女人们凌乱的头发上,还残留着丝丝睡意。那时村里基本上都是以种植玉米,稻谷为主。村里人基本上很少有外出的,都是在家务农。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路修通了,村里的人外出务工,做生意。在家的也开始做养殖,也有人上门来回收也不担心卖不出去了;有的开始承包土地种植烤烟,村里也设置了烟站回收。大家都在充分利用国家给的大好政策,埋头苦干在向奔小康的路上涌进。

曾经“仅是”过往“,”往昔“的一类词藻而已。翻越的足迹,轻得无法再轻,如鸿毛般过耳,擦过脸颊还留有些疼痛,生命无奈在古藤上,留痕皱巴巴的褶皱,记下岁月的斑斑,一圈圈的年轮,宛如雕刻师的记录,清楚的有些刺目,那年的车轮碾过,沧桑成殇!

或者做一棵树,树是村庄的生命。树是绿色的,树又是有情感的,有村庄的地方就一定会是绿树合围的景象。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孩子也越来越少,村庄在逐年老去。农民在土地里忙活着,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尽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城里过着衣着光鲜的日子。自己吃苦受累也毫不在乎。最爱村庄的冬季,落了叶子的树,干枝凌乱的定格在屋后村头,让冬天没有边际的萧瑟。参差的屋顶上落满白雪,几只麻雀起起落落,打破银装素裹的沉默。在这样的夜晚,邀上老友,煎茶煮酒,围着火炉,烤着红薯,谈着天,说着地,用炉火和语言守住温暖,抵抗严寒。中华”诗经“的源起之地,中华诗祖尹吉甫故里,环依神农架,侧靠武当山;地处鄂西北深山僻壤的房县已然成为精准扶贫的新焦点,因为这里正在谋求着一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格局。

或者做一只鸟。鸟是村庄的生命。村庄是人的村庄,也是鸟的村庄,人与鸟、鸟与人总是相依为命。黄昏散步的时候,看到安静的鸟群。它们一圈圈地盘旋在大山的上空,不断地变换各种队形。看起来似乎是快乐的。特别是现在久居住于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日子里越能感觉到村庄的那份人情味儿。每次回家,这个是七大姑,那个是八大姨,白天遇到的时候热情地问候着,晚上会带着自家做的好吃的来给你尝尝,乡里邻间就是这么热心肠。 山里的田野,带着清新的气息,青青的秧苗在水田里,与山相,一条小河被青山稻田所环抱,静静的守护着那潺潺的流水;这时传来几声悦耳的叫声,几只仙鹤从远方飞了过来。为什么有些男人喜欢抽烟。应该很多女人都不清楚。但她们会希望自己变成男人唇间的一枝香烟。因为他们似乎离开它就不可活。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小山村,袅袅雾炊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炎黄“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振兴乡村,就要让乡村的环境美起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让一个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似乎成为当下的一个时尚口号,而真正有”颜值“又具”价值“,少不了开拓者智慧的迸发和汗水的挥洒。

文化是村庄的生命。有的村庄历史比较长,有的村庄历史比较短。山,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内涵,一种奉献,一种脊梁,也是一种自然的演练场。致富原本可以靠水吃水,靠山吃山,为何都要弃之而背井离乡啊?归园田居是我的梦想。村庄不语,似一个智者,吞吐云雾,容纳鸡鸣鸟歌,容纳逝去的一切。比如那些秋天如蝶的叶,枯倒的树,废弃的房屋,一个个村里劳作,而又默默归隐村庄某处土地的村民。回归村庄,其实在寻找现实和精神的家园。

一个人走进这个曾经生活过的村庄。沿着一条白杨掩映的村道走着,秋天的夕阳穿透树叶,金币一般地撒下来,在清凉的傍晚里发出清新的脆响。真希望天气能晴朗起来。我想着我能够爬到高山顶上,再看看纯蓝的天空和大山。然后看看山村我能够爱的人。文化匮乏和精神贫困是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小康路上文化不能少。当下,解决”一有两不愁三保障“不是大问题,培育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品位的新型农民,才是”硬骨头“。为此,房县用抓项目的方法,统筹城乡的手段,以文化小康推动全面小康,着力实现”富口袋先富脑袋,既富当代还要富万代“。房县黄酒被称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

近几年来,房县把发展黄酒产业作为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不断引进市场主体,启动黄酒民俗文化村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现已形成”游绿色农庄、住黄酒小屋、品农家菜肴、喝土城黄酒“的特色小镇。”农耕昔朝只可充饥腹,未奢余银添新衣“已然沦为旧唱。如今”无害农产蛋肉太难寻,我处绿色生态最为鲜“。品黄酒、吟古诗,用智用策促进市民下乡郊游。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游客休闲中心,突出乡土特色、做好旅游服务承接,助力脱贫攻坚。举办 ”中国扶贫日·湖北旅游行“暨房县诗经 (黄酒)文化旅游节,邀请各地客商、专家媒体来房县品黄酒、吟古诗,弘扬诗经文化、推介房县黄酒。黄酒特色小镇土城镇花田酒溪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绿色农副土特产品集中展销会馆,每逢节假日外来游客络绎不绝,许多市民慕名而来、满载而归。

一辈子撵不走的是乡愁,一辈子印在心上的是养我长大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