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早

作者: 刘秀清2017年04月19日来源: 邢台日报现代散文

时令进入二月,气候日趋暖和,北方的土地因解冻而渐渐松软。晴朗的日子里阳光温暖明亮,几只小小的野鸭在达活泉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然闲游,一会儿排成一字形列队向前,一会儿又散开来,三三两两结着伴,叼叼水里的小虫儿,理理身上的羽毛,时而相互望望,它们小小的身躯完美地演绎着春天给天地万物带来的舒展、惬意和自由。高高的天空上,风筝与春风的友情正亲密上演,风托着鸢,鸢装扮着天,行人们抬头望天,想起了自己曾经竞放风筝的快乐童年,预约着老有所乐的放风筝的老年,心里,又多了一抹亮色,脸上,绽开了笑颜。沉甸甸的生活之上,色彩永远都那么丰富,生活的内容,也因为不断地充实、更新而日益厚重、殷实着。

二月里,人们最能记在心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二月二,龙抬头。”这句俗谚穿过久远的岁月,维系着此时此刻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传说中,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有的人还不辞劳苦把开花的“金豆”送到受难的龙王面前。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民间百姓为纪念这件事,每年二月二都早早起床爆玉米花,还边炒边唱:“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一年又一年,人们传颂着龙王为民解难舍身忘己的英勇行为,使得英雄情怀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基因密码,代代相传。

现实生活中,春龙节还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都有关的节日。古代天文学中有二十八宿,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龙形星座,角宿为龙之角,每到二月的傍晚,龙角星就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因此称“龙抬头”。

盘点先人们在二月初的节日,还有中和节、社日节、挑菜节等等。“中和节”在二月初一,为“太阳诞辰”,唐时,每逢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御耕”仪式,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民间则亲朋好友们畅饮中和酒,祭日神,互赠刀尺,勉励耕作。由宋至清,中和节又增添了祈子、祭孔、以太阳糕祀日等内容。社日节也在二月初二,是土地真君的生辰日,土地真君就是“社神”,二月初二被称为“社日”。社日的民间活动,唐时已十分普及与热烈,唐人王驾《社日》一诗为证:“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鲁迅先生的《社戏》,也反映了近代民间在“社日”的活动。唐宋时还曾经盛行过“挑菜节”,节期也在二月初二,比“春龙节”的形成还要早。白居易《二月二日》诗写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描摩了刚经历了洇润春雨,田间新生小草野菜的清新可喜和鲜美嫩腴。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说:“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

在春和景明的初春时光,用心感受时序中天地万物的运行变化,仔细揣摩祖先们对节令的精心安排,对自然、对生活的顺应和把握,那种日子虽然艰难,却仍然张弛有度的从容、和谐明快的乐观,那种发现大自然与生活中美好事物,把平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的能力和智慧,让我们不禁叹服而钦敬!

就让我们和着自然的律动,追随时序的脚步,在二月的春光中,舒展筋骨,抖擞精神,昂扬心志,和生机萌动的万物一起,欣喜地迎接春阳的照耀、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洗礼!仔细聆听、共同唱响舒畅明快的春之乐章!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