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坪鼓楼

作者: 杨胜德2017年07月15日来源: 贵州民族报写景散文

竹坪村属于黎平县南部的岩洞镇,距县城黎平40公里,岩洞镇9公里。步入竹坪,映入眼帘的是四面青山,完好的植被,潺潺的溪水,鳞次栉比的木屋民居,特别是那5座造型各异、雄伟高大的鼓楼,巍然挺立、高耸于侗寨之中,古朴庄重的姿态,勾起人们无限的想象。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独有的建筑。竹坪鼓楼通体木质结构,讲究遮风避雨,不用一钉一铆,屋檐翘角,上下吻合,结构严密,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呈现宝塔形。并在瓦檐处描绘着山水、花卉、龙凤、飞鸟、祥云、古人物等图案。鼓楼地面都镶青石,石面刻划有横、直、斜纹路或图案,既防滑,又美观大方。最底层四方建有靠背长凳,供人闲聊、议事、对歌等,中央设有大火塘,作为人们烤火取暖之用。顶层装有一层厚厚的木板,上面放置长圆形的牛皮大木鼓。木鼓的制作有讲究,禁忌多,诸如择日选材伐木备料,除夕凿通,不许跨年。这天,寨中人家自备柴火送至鼓楼,把火烧得通红,用松油灯高挂照明,从傍晚开始,集中人力,轮番施工,直至凿通。凿通时,在场老少高呼三声,铁炮三响,爆竹齐鸣,以此庆贺功成。其意是象征一帆风顺,财源通达,万事如意。次日天明再修缮鼓内鼓外,蒙上牛皮,制作完毕,再选吉日吉时,举行隆重的起鼓仪式,由德高望重的寨老司仪,设坛作法,颂读疏文,焚烧奉送天庭掌簿主事。同时,男人弹奏琵琶,女人唱起踩堂歌,跳起踩堂舞,由青年男子将木鼓升至顶层。

鼓楼是竹坪侗寨权威的指挥部。鼓声是指挥员发出命令的信号,鼓声的轻重缓急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局部区域内是统一的。为什么要将木鼓放置顶层呢?主要考虑是木鼓放置越高传声越远,寨民熟知鼓点信号内容,若遇匪徒侵犯、牛马被盗、拦路抢劫等重大事件发生,就连续敲击大鼓,山上劳作和居家之人听到鼓声,就会自带武器火速集中,听后调遣。发现火警,急敲鼓声,打一阵停一下,并高声呐喊,指示失火地点,人们听到鼓声,就会自带救火工具,直奔现场,投入救火之中。如遇集会,迎接宾客,活动安排,就会慢打鼓声,告知事项,人们自然汇集鼓楼,听从安排。除夕之夜,从鸡啼一遍开始,有节奏敲打木鼓直至第二天巳时,人们称为辞旧迎新鼓。其次是出于对击鼓人的安全考虑,若遇匪徒进犯,鼓手和助手极易受到攻击,在顶楼上还要放置砖头、石块等作自我防卫,确保信号不断传出。

鼓楼是接待亲朋好友的重要场所。逢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头挽发髻、脖带银项圈、身着紫黑色民族盛装,脚裹绣花绑腿,携夫拖儿带女回家过节,饭后集中鼓楼,客主分坐,唱歌娱乐,有时是唱侗族大歌,有时唱的是踩堂歌。侗族大歌的演唱自成规则,不借助话筒,也不需要乐队伴奏,先由一个人领唱,然后合唱,不知不觉中,歌队又分成两部,低声部担任主旋律,高声部成为轻声复调,相互巧妙地点缀着主旋律。继而,低声部又派生出一部分拖腔声部,不仅一直平稳地延续着,中间还加进模仿鸟叫、蝉鸣和小河流水等声响。踩堂歌的唱法与侗族大歌大同小异,有时以歌伴舞,以合唱为主,也有多声部演唱,曲调韵律比侗族大歌要欢快激昂得多,有时还要轻微的扭动身躯,唱罢四句就是过渡调,如:耶耶耶啰耶、耶啰耶啰耶啰耶!每首歌都是如此过渡,非常悦耳动听。倘若亲临其境,听那悠扬的韵律,就会感受到这是人类情感的交融,浸润着大自然美妙神曲的再现。第一天是主迎客,歌词大意主要是欢迎客人的到来,招待不周请谅解方面的词语。第二天为客谢主,歌词大意是感谢主人和众亲的盛情款待。在唱歌娱乐中,宾主一唱一答,唱到激情时宾主和声齐唱,氛围和谐浓烈。如你不懂侗语,你会陶醉在美轮美奂的天籁音韵之中。如你懂侗语,你还会感受到歌词达意的更高境界。

游竹坪,观花桥,探鼓楼,赏天籁之音;串小巷,看民居,品油茶,陶醉侗家习俗;听说古,开视野,释疑惑,乐在其中。若能亲临竹坪,得到的答案是:一生不枉此行!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