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的天台山

作者: 阿章2017年12月14日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现代散文

纵有万般百结的愁肠,也该会被这连日来清清凉凉的雨,这清清凉凉的夏给解开了吧。

前些日子将凉席从柜子里倒腾出来,给家中每一张床都铺上,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酷暑,不曾想当夜却下起了久违的雨。几日来,雨断断续续地下着,有时在白天,有时在夜晚,她们似乎成了这个夏天的福利,让我这种喜欢下雨的人儿每天都是欢喜。

喜欢听雨看雨。雨声,有时势如破竹,使劲儿敲打着让它们短暂停留的大地、树木、屋顶,有时却又轻轻悄悄而来,似担心惊醒了人们沉睡的美梦。今天黄昏开始的这场雨,现在仍在继续下着。最初,她们就像陌生的来访者,礼貌而温柔地敲击户外的雨棚,这让我得知了信息。继而,白濛濛的雨雾在风中变幻出仙女般的模样,翩然而至,意境很是唯美。

夜幕降临,虽然不能再将雨的情状看得清楚明白,但这声音却一直陪伴着我。就在窗外,雨滴打在雨棚上,时而激越铿锵,时而如泣如诉,间隙还能听见远处落在地面的淅淅沥沥的声音。我将窗户打开,任由风将雨的气息带进来,湿润而香甜。

突然,幼稚加无聊地想到雨本身也是水呀,可为何叫“下雨”而不叫“下水”呢?想必雨是来自天空,而水是在大地流淌,它们的运动形态不同,形成原因不同,而雨与水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如形形色色的人,虽然外貌与品性各异,但每个人都可以不断改变自己,不同的人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交流。

由雨而想起前几日正好去了被誉为“玩水胜地”的天台山。翻开一张张照片,当时情景就在眼前,自然又给这样的夏日夜晚增添了几分欢喜之情与清凉之意。玩水是天台山旅游的主题,全程沿着那条时宽时窄、时急时缓的溪流而去,将沿途的青山绿意和野花野果尽收眼底之余,更将整个儿身心融入水精灵的世界,这种清凉惬意之感足可以在整个儿夏日里洋溢。

天台山位于四川邛崃境内,资料显示:天台山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开明时期,鳖灵在此“登高祭天”;汉代,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宋朝,儒、佛、道“三教合流”,形成“政教合一”的政治现象,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处,规模曾达到三里一庙五里一寺,蜿蜒三十余里而上天台,形成了庞大的宗教山城。当时的繁荣之况甚至胜过当时的峨眉山,所以,民间有“先天台而后峨眉”的说法。天台山在宋末逐渐衰微,直到明末,张献忠军马败退时路过邛州夹门关,据说有三千武僧堵截,张部绕青草坡从天台后山,袭击成功,于是,天台山玉石俱焚,宫、观、寺、庵尽毁。

先前的确没有想到天台山竟会有如此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想必万事万物,包括人的精神世界,亦是在时间潮流的冲击中经历起伏、摧毁和秩序重建的不断轮回过程,由不得你去惋惜追忆,而在遗址上重建起来的秩序也何尝不是一种断代史般的美呢?所以,抛却那些被摧毁的过往,眼前的快乐也会来得同样真实而深刻。

虽不见昔日“三里一庙五里一寺”的壮观场面,却也还有古韵悠悠、烟雾氤氲的庙宇隐于山林之中,使一般情况下稍有点名气的山的组成系统不至于缺项。而最先的惊喜便是映入眼帘的青苔了,这些青苔匀匀地长在每棵树的根部,在一片浩阔的树林里绵延开去,像是一只只绿茸茸的脚蹼。而山中水边的石头,更是被翠玉般的青苔给厚厚地包裹着。

“十八里香草沟”、“小九寨”、“花石海”,单看这些名字,就美得让人浮想联翩。坐在船上,船行水中,水映青山、蓝天和白云,水波荡漾着游客们的欢声笑语,山里变得热闹起来。阳光从林间百转千回地照下来,使树叶与彩蝶羽翼都变得锃亮,更将一潭波光粼粼的水变幻成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的明黄、青绿、淡紫,完全就是一幅灵动的油画。还有那些飘落水里的红的、绿的、黄的小树叶,被水冲到墨青色的石板上,在泛着波光的水面上,它们娇小的身躯显得煞是活泼可爱。其实,当走累了的时候,就在凉幽幽的树阴下歇歇,欣赏阳光之下山水的倒影也无不是件快意的事儿。

嬉水的并不只是欢天喜地的孩童们。一对穿着草鞋并肩相携的恋人,一路踏水前行,走走停停,他们的背影一度深深地吸引着我。更有一群青年男女,过足了回到童年的瘾,玩水玩得很是尽兴,每到一处都会吸引众游客的围观喝彩。其中一位美女为挑战滑水,竟将厚厚的牛仔短裤给磨破了两个窟窿,但她并未罢休,继而又与她的男同伴玩起了踩钢丝的游戏。

除了饱览眼中的一切,体验亲水、玩水、赏水的乐趣,还将天台山的特产如烤玉米、腊肉排骨、大盘儿向日葵尝个新鲜,或者带回家,收获自然就会变得满满的了。而此时此刻听着窗外清凉的细雨,仿佛也是把天台山的清凉带回了家。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