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夫妻

作者: 周少芬2016年03月18日优秀散文

立冬前后,临窗的楼下街口拐角处,准会出现那对烧饼夫妻和他们的烧饼摊。今年也不例外,当小镇上空飘荡着浓郁的烧饼香味时,人们知道,那对勤劳的烧饼夫妻又出摊了。

这是一对年轻的安徽夫妻,30岁上下,来这儿谋生已有数载,每年秋冬之交时来这儿,来年四五月间又回去操持别的营生。夫妻均长得温厚笃实,慈眉善目,沉静和气,从不大声说话。或许是外乡人的缘故,他们处事总是谦卑温和,似乎是小心翼翼地招揽着每位顾客。

他们在小镇最热闹的地段占据着名副其实的“一席之地”,一个铁油桶改制的烤炉,紧挨在烤炉边是一张木条桌,桌面上堆着一些揉好的面团或摊着一张张烧饼。他们露天作业,风雨无阻。碰上雨雪天,就会撑起一把遮雨伞,要是有很大的风,就会在上风头斜撑上一把伞挡风。

因为物美价廉,烧饼生意很好。五毛钱一个金黄诱人的烧饼,一炉下来很快被路人购买一空。烧饼一般是现烤现卖,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味道更酥软更醇香。顾客多的时候,人们围着炉子,看着他们熟练而敏捷地忙活,女的忙着擀面做胚,男人负责上炉烤制,配合默契,夫妻俩总是笑意盈盈。

我常去买他们的烧饼,一来二去,就熟悉了。知道我喜欢吃葱油馅的,去了若是没有,妻子就会歉意地让我等等;若有却不是刚出炉的,丈夫就会重新放进炉子里加热。一次去买烧饼,见他们夫妻俩就着烧饼在分食一份肠粉,你推我让,生怕对方比自己少,那是他们的中餐。这一刻,我想到了相濡以沫,想到了同舟共济,这些温情的词语在我的心里弥漫。

很多时候,我常常伫立在窗前注视着这对夫妻和他们的烧饼摊。这对清贫的夫妻,守着这个烧饼摊几年了,风雨无阻,连春节也很少回家,收入应该是微薄的,但他们不因生存的艰辛而怨天尤人,而是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善意。他们的善良乐观,诚恳坦然,互敬互爱,知足常乐,赢得了小镇人的尊重、认可和接受。

夜雨敲窗,烧饼夫妻在他们租住的小棚屋内,又在经营着怎样的梦?我想,他们一定有梦,一定有对生活最真实的憧憬。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