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情

作者: 天佑2016年06月21日情感散文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我在家里的大书橱中无意发现了本老旧发黄的《中国近现代诗歌选》,当时我并不懂事,将它把玩乱翻了一通,只深深记住了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时我完全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它非常感人,它使我受到强烈的震撼。为了在小伙伴面前夸耀我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我曾多次在大家面前背诵这句诗并大声地说出作者的名字。但自从在军训的时候教官教育我们要“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之后,我竟开始瞧不上这首诗。我当时以为它哭哭啼啼太不硬气。现在想来,“掉皮掉肉”“流血流汗”是何等的苦,怎能不流泪?是怎样无坚不摧的力量可以抵住苦痛?

最近读到柴静写的《看见》,初次相遇,书并不起眼。它的封面,没有醒目的大标题,题目起得也不像有些书那样华丽,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见。清晰、恬静的照片作背景,像是个窗口透析出生活的蛛丝马迹:有的时候,真实,要比你以为重要的、想要强调的东西更清晰,更重要,不能代表,难以掩盖。

在这摞儿书的周围还摆着几摞别的书,它们都是新上架的。有的写着“谁谁谁”的评价,有的写着“销量过百万”,有的写着“作者的身价和称号”,对比看来,这本书实在“单薄”得可怜。书的封底上印着作者的话:“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这是个有体会有见解的记者,文字有点儿可爱,却特别耿倔,有意思。

看完这本书,我被感动得眼睛湿润,细腻简朴的文字,真实真诚的报道,虽然并不惊天泣地,但充实中透着深度与深情。那种对民生的关注,体现着一个记者应有的分量和厚度。也让我再次想起那“常含泪水”的坚韧,赤子丹心中饱含了太多滋味。面对苦难与坎坷,在历史与现实的风霜雨雪中,泪水不是消融了蒸发了,更不会消失;它揉碎在文字里凝聚在文化里,构筑了一个国家的正义长城,支撑起一个民族的铮铮铁骨。

前不久,我给孩子们上阅读课,内容是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阅读。谈到鲁迅,人们总会想到他的“匕首投枪”,他的尖锐冷峻,就如他是“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过在这节课上,我放了首甜美的民谣《农夫渔夫》:“春种秋收,撒网捕鱼,美好的劳动、幸福的爱情……”孩子们腼腆地笑了。当我问他们想不想将来过上这样自由美好的生活时,孩子们竟然一反平时的捣蛋顽皮之态,认认真真地点点头。接着我告诉孩子们,鲁迅是甘冒风险挥斥方遒,就是因为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由与美好。听完我的话,有的孩子凝视鲁迅肖像,却并不说话;有的孩子请求我再放一遍民谣。

平凡之情往往愈发纯正,博爱之举总是刻骨铭心。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