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塘西浅浅入梦

作者: 杜莉2016年07月19日写景散文

一见钟情,于烟雨中的塘西河,日渐生情,把后半辈子的日子付于这条缓缓入巢的塘西河……

下雨了,淅淅沥沥地敲打着蒙尘的绿叶、水泥的台阶、塑板的屋顶,以及窗外这条有着曲线的塘西河。

如果不是流经一座建设中的新城,如果不是在巢湖治理中被选作“先行军”,这条小得不能再小的河流,曾经差点就在人们的记忆中隐没。

首次见到塘西河,是初上班时到达巢湖边的塘西村,村临着巢湖,多数为渔民,村因河而名,于是带着一贯的好奇,我从巢湖的河口出发,欲追溯小河的上游,过了石板的塘西桥,走不出几步,竟然无法再追到河流的身影。哪里有河流,不像是季节缺水断了线,根本像是一处无源的沟塘坝子,蛮荒着开着口,收集着巢湖波浪的回涌,也接纳着东南风吹积的浮藻污物。

到滨湖工作后,随着塘西河不断地被提及、被改造、被恢复,领导给我出了篇命题作文:“塘西河的故事”。

讲故事姑且先去听些故事,看些故事吧。在老村委的帮助下,我寻访了几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听他们说童年时小河的蛙鸣萤虫、摸鱼摸虾,年轻时小河的淤塞退化、蚊蝇肆虐。我又硬着头皮去查了有限的水文资料,翻得多了,才发觉:塘西河真的太过卑微,以至于在巢湖的入湖河流中,都排不上位置,记不上名字,大多隐藏在文字“等等”之间。在周边乡村人的印象里,雨天的漫滩涂,晴天的小明沟,塘西河大抵就是这个样子,至于故事,没有清波粼粼的河水,哪来似水流年的浪漫?

在“治湖先治河”的郑重承诺中,在“花红柳绿香满岸”的乡土愿景中,以“河道整治、污染治理、水源补给、生态重建、监控调度”为内涵的“五管齐下”,从塘西河开始。其实对普通百姓来说,不需要懂生涩的技术语言,只需留意身旁这条河流的变化。

塘西河开始有她固定的曲线了,不生硬,略妖娆,由于过去的坡降特别大,留不住水,新加入的五个泵闸并没有拘束河流的脚步,只是让她流淌得慢些、温婉些,恰如将一个活泼调皮的丫头,调教成款款徐行的闺秀。泵闸处跌水的欢呼雀跃,分明是掩饰不住闺秀思春的情怀。

塘西河两岸高高低低的乔木、灌木、水生植物,在协调中各自茁壮起来。渐渐地,有了绿树垂阴、蒹葭青苍,有了花影曼妙、暗香浮动;于是,不等启蛰,便迎来鱼翔浅底,白鹭成行,水陆两栖的青蛙、蟾蜍自在游弋于岸上、河里,河里、岸上。满世界追崇“生态”二字的时候,在塘西河可以看见,“生态”原不是玄妙不可及的概念,“生态”就在这一个个生灵的脊背上,充满生机的状态间。

塘西河在徐徐流动中,轻易冲破了原有太阳炙烤、微小生物发酵的腐败。预处理的巢湖水、再生水厂的再生水、天上飘落的云雨水,在河流与湖泊之间找到了固定的方向,微波中闪着太阳的光辉,一路向东南。

城与水的交融缠绵,人与自然的交互和谐,有些是我们可以做的,所以我们积极去做,有些是我们不可以左右的,所以,交给时间去沉淀。

一见钟情,于烟雨中的塘西河,日渐生情,把后半辈子的日子付于这条缓缓入巢的塘西河。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