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共读书

作者: 曾繁华2017年01月07日来源: 荆州日报情感散文

我已是几个孙子的爷爷,五十大几,头发花白。鄙人无别的嗜好,就爱读书写作,常有“白首方悔读书迟”之感。一有空闲,无穷乐趣都在读书写作之中。

五十年代出身的我,正碰上“文化大革命”。那时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习成绩“三不像”。但我喜欢读书。只要看到书就想读,只要买得起就要买。小时候来柘木街为的就是买书。哪怕不吃东西,能买到我喜爱的图书心里就格外高兴。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每天下午都要我们写毛笔字。我的二哥在北京当兵,给我带来一本《纪念白求恩》的隶书字帖,我如获至宝,天天临摹。有人戏谑:“他是未来的书法家!”那时候在生产队干农活时,还带着《毛泽东选集》在田间读着呢!零零碎碎地读,读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心里长存一份牵挂。

命运多舛,生活维艰。好容易在村里混了个民办老师,常常是教学生产读书三头忙。好在我心无旁骛,见书就买,喜欢收藏。心里琢磨着有时机好好地读上一番。那年月宅无它物,半藏农器半藏书。半耕半教半读的生活,唯有与书常相厮守。读书、看报、听广播,让我走上了写作之路。

星转斗移,世事变迁。我由何李村迁到了柘木小镇,有过在乡政府专职通讯干事的经历,后又调到了柘木乡中心小学,操起了“老本行”,正正规规地钻研教学。这个时期我才能一本正经地教书,那蕴藏着的一股读书激情如火山一样爆发,开始静下心来读书了。家住柘木去县城方便了,买书的机会多了。窄小的卧室谓之书房,常读常写。

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几个孙儿留守身旁。上小学的、读初中的,只要我有空就带他们读书。我读的书较杂,有教育专着,有新闻写作,有经典名篇等等。孙儿呢,读些《优秀作文》《历史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等书籍。我主要是培养他的读书兴趣,引导他的读书乐趣。读经典古诗时,爷孙共读;读《增广贤文》《弟子规》时,全家共读。老伴不识字,就听我们读。天长日久,老伴也能记住一些,她还能用名言警句教育子孙呢!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双休日、寒暑假是我们爷孙读书的最好时机。我嘛,应为孙儿做个榜样!读书,写读书笔记,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常常是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受名家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读教育专着,解开了我的思想疙瘩,写出了一篇篇教学论文;读新闻写作书籍,写出了一篇篇校园的、农村的新闻报道。常有作品挂在网站,闻于广播,登上报纸,载入刊物。近几年来,我大读书,大长进,老有所为,读写有乐。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活动,还是乡政府,或电台、报纸、网站、杂志上的征文活动,我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参与,去写作。我现在还是湖北电台的通讯员呢!读得多了,写起来得心应手,有时还能得几个大奖呢!一本本获奖证书是我读书写作最好的印证。

我爱读书写作,烟酒打牌与我无缘。在孙儿面前我算是个说得起话的老头,与孙儿一起读书,爷孙互动。大孙儿上初中,读书快,记性好,会电脑。爷孙俩上县城头一件事就是逛书店。我总爱给孙儿挑选人生哲理方面的书。孙儿呢,就要买些传奇游记一类书刊。两相兼顾,从中受益。每到教师节或参加感恩书信等活动,孙儿就写出一篇篇作文,词汇丰富有独到之处,事例典型有话可说,一些素材比老爷子的还强,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和书刊。一旦文章被采用,邻里传阅,大家分享,爷孙共乐。这都得益于平时多读书啊!

爷孙共读书,共谈体会,共写文章。大部头,小本本,开卷有益;长文章,短篇幅,采用为佳。好读书,爱写作,让我结识了朋友,长了精神,增添了营养;好读书,练写作,让孙儿养成习惯,明白事理,健康成长。真可谓,爷孙共读乐淘淘!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