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欺客

作者: 朱辉2016年05月27日短篇散文

俗话说:“店大欺客”。不过既然是“俗话”,大多上了年头,常常不适用于现今。如今大店服务往往比较规范,小店欺客更为常见。

俗话虽过时,但深入人心,于是有时会带来意外的好处。几年前常去上海出差、培训,晚饭后百无聊赖,便会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坐坐。那家酒店大名如雷贯耳,也许因此吓住了许多人,不敢进去,所以大厅里人不多。他们的大厅宽敞明亮,沙发、茶几摆放得很舒适,我常在那儿坐上一两个小时,听老外弹钢琴、拉小提琴……试想一下你去一家深巷里的小旅店,不住店,只在前台旁边坐着休息,连续去几天,估计多半会被骂出来。

因为价格相对便宜,时代无论怎么发展,小店总会星罗棋布于我们身边。比如理发,一些品牌店贵得吓人,我很早就有些谢顶了,觉得去那儿不值,便常去社区附近小店剪。

记得十多年前,我刚从外地调回来工作,一次去家里附近一家夫妻理发店剪头。进去的时候,理发店那两口子正在吃晚饭,要我等一会儿。等了5分钟,那位老公吃完了,我以为要给我剪了。不料此时进来一个人,似乎与他们相熟。那位老公招呼也没打一个,竟然先给他剪了。过了2分钟,那位老婆也吃完了。可是又进来一个熟客,我竟然又被“插队”了。夫妻俩或许多少觉得有些不妥,抑或不愿放走我这笔生意,便叫店里一个打杂的小工帮我剪。看到那小工被赶鸭子上架的表情,以及拿着推子哆哆嗦嗦的手,我连忙落荒而逃……

“他们夫妻俩对我们挺热情的,只是因为你面生,以为是过路客。以后熟了,肯定不会这样……”父亲后来替他们辩解道。

欺生不欺熟,许多小店店主都如此。我认识几家副食店老板,卖给熟人的香烟是真的,卖给过路客则是假的。每每有过路客发现了,回来扯皮,知道真相的街坊熟人们还会替老板说话,甚至帮着造声势吓唬过路客。也许熟客们享受了买到真烟的“待遇”,觉得老板够义气不坑自己人,于是投桃报李助纣为虐。

按照经济学规律,那些欺客的小店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可是它们偏偏大多长寿,有的还混成了“老字号”,比如那家欺了我的理发店去年都还健在。只不过他们始终没有得到发展,十几、几十年如一日,蜗居于市井犄角旮旯之中。今年初,那家“老字号”夫妻理发店随着旧城改造拆掉了,它周边经常卖假烟的几家“老字号”副食店也成了残垣断壁。失去了往日那些熟客,今后要面临全新、陌生的环境,习惯了欺生媚熟的小老板们,不知道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危机?

随着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小农背景下活得有滋有味的那些欺客小店,终究会成为历史产物。欺客便不能生存,这应该是商业正道。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