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肠,海蚯蚓

作者: 周华诚2016年06月03日生活散文

海蚯蚓,又名沙虫。

这是在三亚,闹猛的第一市场海鲜大排档。我们自己到菜场买了各样的海鲜,拿到这家店里加工。海鲜们终于上桌。虾蟹鱼蚌,一样一样,酒也似乎喝得更加来劲。

却把海蚯蚓漏掉了。

海蚯蚓,是同去的阿吴老师在菜场里死死盯住要买的。他青春时在海南创业,后来离开,二十年后回来玩,他对海蚯蚓念念不忘。他对我们说,这是最好吃的东西。别的海鲜可以不吃,海蚯蚓,不能错过。

可是我们直到大排档散场,方才记起,海蚯蚓没有上桌。去问老板,老板进厨房找了半天,没找着。海蚯蚓失踪了。

这样,和美味的海蚯蚓,终于还是错过了。人与人、与物,所有的错过,我知道,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在青岛。看过了圣弥爱尔天主教堂,去四方路吃饭。找了一家老板娘看起来人很好的店。大咧咧地问,老板娘,还记得我吗,两年前,我在你家吃过饭。

老板娘只是笑。她怎么能记得呢。其实也没想要她能记得。

点了油泼扇贝、辣炒蛤喇,还有别的海鲜,忘了,有一样没忘:海肠炒韭菜。老板说,海肠是好东西。看菜谱上的图片,色欲诱人,我想这海肠,很可能就是我在三亚错过了的海蚯蚓。

海肠炒韭菜上了桌,大盘碧绿的韭菜里,窝藏了不多的几根海肠。不够吃。没尝够味,就没了。

老板倒是爽直,说海肠珍贵,现在不多了,只能炒上这么一些。人是这样,越吃不到的,吃不够的,越是一直想念。牵肠挂肚,放不下。

在网上碰到盛文强兄,青岛人,写过《半岛手记》的书——就问他知不知道海肠。他当然知道,问他,是问对人了。他说海肠,以前没有人吃,只当鱼饵用,现在是珍贵了,都叫它“裸体海参”。这东西,胶东渔民叫“海鸡子”,在中国,仅北方的渤海、黄海部分海域里有。和南面的海蚯蚓,相近,但不是一种东西。

活的海肠,文强兄发了一张图片给我看,样子很猥琐。怪不得说它能壮阳。南面海域的海蚯蚓,更像一根管形的肠子。其实它叫沙虫,动物学名叫“方格星虫”。

我仔细比较了二者图片,发现最大区别,海蚯蚓的外表,是有一格一格纹路;而北面的海肠,表皮光滑。

看了活物而不敢吃的,有蝎子、蜈蚣、蟑螂、耗子以及各种蠕动的软体动物,包括海肠和海蚯蚓。

海肠炒韭菜,炒好了端上来;海蚯蚓清蒸或红烧了,端上来——我不会不敢吃,一定大快朵颐。没吃够的,没吃到的,牵肠挂肚,放不下。

在青岛吃海肠炒韭菜,要喝街边大桶的扎啤。喝了,会想念。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