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里的流年

作者: 刘兵2016年11月22日情感散文

那天,我陪好友大郭到批发市场进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罗找到街边竖着扁担系着麻绳的几个壮实的汉子,从中挑了个长相憨厚的中年人,对他说:“到箱包市场走一趟,我要买一百来个包。你挑着去发货点。要多少钱?”商贩们把他们叫“扁担”。在现代物流较发达的今天,“扁担”们用起来比较灵活,开价普遍不高,挣的是力气钱。

中年人可能是新入行的。他搓着手,紧张地看了同伴,把大罗拉到一边,悄声报个实价。大罗点点头。接着我们一行上了三楼。店铺挨店铺,货挤货,本来不宽的走道显得更狭窄。大罗熟门熟路地按进货单在一个店里选好了品种,请点的数量。接着是打包。

那中年人谈价不行,但做事很麻利。他把打好的包分成两份,弯腰,直身,重物就稳稳地被担起。我们在前面开路,中年人挑着担子,健步如飞,晃晃悠悠,穿街过巷。时值初秋,气温依高,等把东西送到目的地后,中年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拿到了报酬,中年人用手抹抹脸上的汗,咧开嘴笑了。

这是久违的情景。我脑海里浮现出当年在农村扛扁担劳动的往事。我也曾有过一条用得发亮的桑木扁担,它伴随着我走过了三年的知青岁月

当年我下放到那个偏远的山乡,安排在叫憨叔的农户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那天上工是挑谷子到大队碾米厂。憨叔从门后挑出一根年代久远的看似不结实的扁担给我。他说,这是桑木料,从他父亲那代传下来的,用时要过细。年轻人,血气方刚,但干活也要量力而行。搞锻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要使蛮力拼工分。挑东西要图个巧字。说完,憨叔做示范,告诉我怎么掂重量,怎么顺溜地把扁担换肩。

在稻场用箩筐装好谷子,我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看他挑东西时扁担晃晃悠悠,一闪一闪,甚至哼起了快乐的小调,我心生羡慕,照着学。当天虽然来回跑了十几趟,因为桑木扁担给力,我行走稳健,不疾不驰,虽然肩头压出了红印子,但我从中也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劳作“享受”。

以后,憨叔就跟我讲扁担的故事。农人要跟老天争生计,得配有一些好农具。扁担可以说一天也离不了。往地里担肥料要用它;去镇里赶集,来回都要担物件,把家里的粮食卖了,再挑些化肥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回来。而在做扁担的材质中,就数桑木的最好,纹理细,有柔性。说到兴处,憨叔唱道,“桑木扁担轻又轻啰,挑担茶叶上北京……”足见农人对它的钟爱程度。而大多数杂木做的扁担太“硬”,结疤多。太硬的东西往往不经用。当然,宽阔老楠竹做的扁担也是不错的选择。憨叔还跟我讲了许多挑东西的窍门,如“远路无轻担”、挑谷穗担子不能落地等。农事的经验里蕴涵着许多生存法则和做人的道理。

后来,我考上的大学,就是用那根桑木扁担挑着书籍和用品,告别了山乡,也跟淳朴的憨叔作别。我曾做过“扁担”,也有过艰辛的劳动经历。扁担悠悠,志向笃定。那段岁月我没有蹉跎,从中领悟到要靠耐力和韧劲不停地奋斗,就能挑出人生满满的收获和成功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