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采艾

作者: 周岐彬2017年02月07日来源: 今日平度原创散文

端午采艾,是现在每年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其实这件事情并不陌生。小时候在农村,每年的端午也都要去采艾,早起采回来的艾蒿挂着露水珠儿,斜插到门框上,或者是塞在门把子的青砖缝里,让它尽情的散发着淡淡的香。后来进城了,住的是楼房,无缝的铁门没法儿插艾蒿,索性把带着土根儿的艾蒿,用布带子扎成一束,杵在门脚边地墙根下,数日鲜活,久久芳香。

艾蒿的叶型,酷似菊花的叶儿,阳面有些幽绿,阴面泛着白灰。当风儿拂来时,时深绿时灰白,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湖泽的雾气,显得青色蒙眬。尤在五月,艾蒿不是鲜花,却胜似鲜花,凉爽的清晨,采艾的人络绎不绝,从山野到街巷,以至院落和楼道里,到处都能嗅到艾蒿的清香。

采回来的艾蒿,抵御不住时光的消磨,即便是带着土根儿的艾蒿,也坚持不了几天,便开始萎蔫。然而,艾蒿的坚韧性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它的枝干失去了鲜活,却依然坚强挺着,基本体型不变;虽然它的枝条有些干瘪了,却依然紧紧地护卫着主干,聚而不散;虽然它的叶子有些卷曲低垂了,却牢牢地固守在枝干上,永不凋落。

小时候采艾,多是处于对“端午插艾”这一节日风俗的遵从,每每都在母亲的“督导”下为之。艾,又称艾草、艾蒿、五月艾等。端午插艾,即将艾蒿采来插于门上,以避邪毒。古时候,人们将艾束为人形,悬于门上,故称“艾人”。《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而今采艾,却更多的缘于妻子的喜好。妻子说,她之所以对艾蒿情有独钟,正是因为她喜欢艾蒿这种历久的弥香和坚强的干练,故而每年采艾,一直不曾间断。

端午采艾的积极性,还来自于妻子对艾蒿药用价值的特别钟情。妻总说艾叶泡脚对阳性体质有益,每到端午前两天,天一亮就催着我开车拉她上山,踏着露水珠儿去采艾。妻把采回来艾蒿剪根取叶,拿到小区的院子里晾干,再用塑料袋装成小包装,悉心保管。等到冬天天冷了,便带上艾叶儿去青岛儿子家小住,伺弄着一家人吃过晚饭后,煮上艾叶儿,烧上热开水,和儿媳妇一起泡脚。至于艾叶泡脚的效果如何,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有发言权,但那份虔诚让人赞叹。

又到一年采艾时,去年的艾蒿还是那么坚强的依偎在屋门边。它就像一束美丽的干花,风格凄美,永不凋零;它还在散发着芬芳的香味儿,经久释放,不吝余香;它用卷曲的叶子煮成温温的水,为人驱寒,给人健康……

由是,人们喜爱她,赞美她,眷顾她。或因此,端午采艾,千年传承而不衰。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