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一个动词

作者: 郭利2017年12月08日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短篇散文

循着光阴的脚步,沿着季节的脉络,走进六月,我们走近了“芒种”。

在历书中,“芒种”是一个名词,没有表情没有态度,不过是陈述一个事实,阐明一个节点,是“有芒的谷物要收种”而已。可在民间,芒种是“忙种”,是要趁着还不够炎热的土地,还有雨水阳光滋养的天时,抓紧时间做最后的播种。在这里,芒种变成了一个动词,不仅有态度有表情,更有动作,有色彩,有画面。透过这两个字,你仿佛看到一群人——男女老幼,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地间,奔忙往复,紧张急迫,挥汗如雨,却又兴致勃勃。这画面,这场景,满怀了另一种诗意和情怀,那是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

芒种之时,正是初夏时节,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此时春寒完全褪去,夏雨尚未来临;暑热也还在酝酿中。阳光明媚而不炙热,草木蓬勃轻盈,新鲜的蔬果已经成熟,空气中充满了香甜温润的味道。这么美好的时光不用来悠游享受,却在“芒种”裹挟中辛苦劳累,所为何来?

在有数千年历史的农耕社会中,节气不仅是岁月更迭的记录,天时的流转运行,也是大地的耕耘收获。我们的祖先要依靠天地吃饭,他们没有妄想,不存侥幸,不介意付出辛苦,不吝啬自己的汗水,愿意与自然争分夺秒,储存下足够的食物以应对可以预测的寒冬,迎接不可知的意外。所以他们仰望天空,俯视大地,一代代心心念念地揣摩计算,才终于在季节的年轮中刻下每一个标识,比如这个一语双义的“芒种”——不仅是有“芒”要收,也要忙于播种。

芒种,是一个动词,这个动作从远古传来,也许是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吟唱叹息声中酝酿而生,也许是从“泽草所生,种之芒种”的风俗礼法中演绎而来,它在数千年岁月的流转中被固定,固定成一个争分夺秒、努力忙碌的动词。哪怕这个社会早已转型,农耕不再是唯一的支撑,乡村远离了我们视线,它依然顽强地镌刻在初夏——这个最美好丰润的季节里,提醒我们这些不肖子孙记得它的名字,想起它的历史和动作,远眺前世今生的稻谷麦芒,懂得收获背后的辛苦与繁忙。

芒种,是一个动词,历经千年依旧灵动跳脱,神形兼备,呼之欲出。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