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山上的养蜂人

作者: 石祥民2018年03月23日来源: 商洛日报短篇散文

谷雨时令刚过,商山南北,丹江两岸,等了一个秋冬的杨洋槐就迫不及急待地开始抽枝发芽开花了。那一簇簇,一片片像似的槐花在翠绿嫩叶的陪伴下显得格外好看,她和着微风,那清香沁脾的槐香阵阵朴来,醉了城乡的民众,也引来了众多赶花季养蜂的蜂农。

清晨,我和几个影友溜弯,走到城北金凤山的环北大道上,就被眼前一个个简易的小帐蓬和摆放有序的蜂箱所吸引,再走近看,只见七八个头戴防蜂蜤帽子和面纱的蜂农,他们个个凭着锐利的目光,操着不同的乡音,用娴熟的双手,忙着整理蜂箱,清检蜂王,清除余皮(蜜蜂在巢处做的多余的巢),负责警卫的小黄狗摇着尾巴旺旺叫唤,帐蓬还外架着光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卫星电视天线,走近帐蓬门口,只见窄小潮湿的房间内炊事灶具,床舖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严然是一个小家庭的全部家当。兼职灶事员(主人)正在为前来帮工的农友准备早餐,只见热气腾腾蒸锅里热着馒头,用高压锅做的稀粥已经打开,简陋的小折叠餐桌上已经摆上了凉拌豆芽、炸花生仁、炒算台,腊肉等菜和湖北特产稻花香白酒,和西安的桂花稠洒,不一会儿收工的农友便围座在一起,他们忘却了疲倦,个个谈笑风生,还不时地举杯共饮,这家的主人还专门到帐蓬外热情地邀我参与他们的“早宴”,我就趁机和他聊了起来,他叫杨珏兵,是湖北人,今年已经整60岁了,他说往年也到商洛来,去年在杨峪河,今年到金凤山,同期结伴而来的还有四川、湖北、河南、广西、安徽和陕西的七家蜂农,蜂农的一家一般都是2人,有夫妻一家的,有兄弟二人一家的,也有亲朋好友合作为一家的,蜂农们在外关系处的都挺好,经常互相协作,做些技术和体力方面的活计。他们每年赶花季要走南闯北跑十二三个地方。他说这次在商州要呆一个月左右,说这里的自然环境好,花好,这里的人更好。当问及年收入状况时,他说,我们做蜂农这行也十分艰苦,常年风餐露宿漂泊在外,要想丰收,首先要有副好身体,二是靠是靠风调雨顺,三是靠天地仁和,讲良心。如果遇上好年景时除过投资成本外一年能挣十万元左右。说着,说着,只见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我们随机抓拍了蜂农们工作的几个镜头,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由想起“吃水不忘挖井人”那句老话,同时也加深了对“糖甜不如蜜”哲理内函的理解,没有成千上亿蜜蜂的辛勤劳作,没有成千上万家蜂农养蜂的艰辛付出,哪来人们餐桌上如意的蜜汁。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