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春图

作者: 赵学铭2016年02月19日情感文章

家乡江浦人习性淳朴勤俭,有着“民安土而乐业,士好学而有文”的美誉。岁时礼仪、生活和生产等方面的许多良好的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江浦人过年传统有趣,充满农耕乡土文化色彩和韵味儿。

记得在腊月下旬的时候一般家庭都要准备过年了,办年货、裁新衣、做炒米糖、磨豆腐、杀年猪。有条件的家庭会请来裁缝师傅为家小各人做一身中式新衣。

腊月二十四送灶,家家掸尘,清除垃圾,洗晒衣服被褥,男女老幼洗澡理发。俗话说“有钱无钱,干干净净过年”。当日晚,家家点烛焚香,燃放鞭炮,在灶台上焚化旧灶君像及“灶马”、“灶书“,向室外撒茶米、马草,拜送灶君升天,并祈祷灶君“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最后一天称除夕,户户除旧布新,贴对联,挂年画。春联多书吉祥喜庆词句,“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积德前程远,存仁后地宽”“红梅多结子,绿竹早生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最为常见。对联贴好后,明烛焚香,放鞭烧纸,先行祭祖,后设年供,再举家围坐,共吃“团园饭”。年菜佳肴丰盛,一般家庭必有鱼、肉、肉园和豆腐,其中鱼为陪菜,只陪不吃,寓年年有余(鱼)。饭后,各户挑“幸福水”,聚“财宝薪”,给耕牛喂饭,以示“犒劳”。晚上,摆“供点”,接“灶君”,合家围炉而坐,烘“元宝火”,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通宵不寝,称为守岁,深夜辞年。

正月初一称春节。凌晨,先放鞭炮,开门“接年”,再醋熏庭院。晚辈给长辈送欢团茶,拜早年。合家共进早茶早餐,或吃糕糖,或吃面条,以祈新年伊始甜甜蜜蜜,顺顺当当。早餐后,邻里结伴,相互贺年,互道恭喜发财,即使平时有隙,见面亦笑脸相迎,以上好糕点烟茶热情招待,相敬如宾。

初二初三,亲友之间送往迎来,相互拜年,以先拜舅父母为礼,次拜姑父母、姨父母,再拜岳父母。走亲访友者一般都为老人小孩带点礼物,给长辈拜年必带冬糖、糕点。

正月十五,俗称过小年,又称灯节。早晨吃元宵,白天青年男女,邀朋约友,或赴庙会,或者观灯。旧时的农村还有迎“厕姑”的习俗,即由两名女孩抬一粪箕至厕所,一妇女烧香请“厕姑”,然后在粪箕上放上米,插上一只筷子,如筷子能书字或画如意双钱则有吉祥,否则有凶。至夜,多数人家秉烛焚香送年。各家的龙灯、虎灯、兔灯、哈蟆灯、荷花灯等齐出亮相,孩童提灯,满村夜游。

宋代词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被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称赞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如果我们把这个“闹”字拿来形容中国人心目中春天的意境和迎春的欢乐,那么,江浦人过年的方式,恰恰是对浓缩了几千年农业文明的丰富内涵和东方民俗魅力的最好诠释。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