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走越热

作者: 王明瑞2016年10月13日情感文章

1990年以前,自行车是城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在农村有自行车的人却很少。

我家在蓝田县大寨公社宣堡大队段庄村,离县城还有一段土路,不通汽车。当时从西安市到蓝田县的班车,一天也就两三趟,在解放门汽车站,定时定点发车,过了发车时间,就搭不上车了,想回都回不成,只能等到第二天才可以回去。

那时,好多家在农村的职工,有自行车的,都是骑自行车回家。这样比较方便一些,时间由自己掌握,还能节省钱,何乐而不为。那个年代,骑自行车走三四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的路是很普遍、很平常的事情。我也经常骑着自行车回家。

我有两次骑着自行车回家过年经历

第一次是1981年,那天早上7点多,我从西安小南门出发,经纺织城、田王,到蓝田。那天天气不错,暖阳照耀着大地。路上骑着自行车回家,或者赶集的人,络绎不绝。我是中午一点多钟回到家的,刚好跟上吃晌午饭。

第二次是1983年。那年大概是腊月二十六,团省委机关举行了一次会餐。按照以往的惯例,家在外地的职工,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提前离开单位,早一点回去,置办年货,和家人过年,不必等到放假前一天。我也被列入可以提前走的人当中。回家的人儿,归心似箭。那天,会餐一结束,我就赶紧收拾行李。当时已经下午3点多了。

我把提前给家里买好的一些东西,装在了一个纸箱里。我用绳子把纸箱子在自行车后架上固定好,把黑色人造革手提包挂在车头的一侧,把新买的塑料水桶挂在另一侧。收拾停当后,我蹬上自行车,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西安到蓝田县我家,有100多里的路程。由于那天走得有点晚,寒冬腊月天又短,又是慢上坡,走到蓝田县华胥镇油坊街都快黑了。这时候,我也有点饿,于是在油坊街小吃店买了一块刚出锅的葱花大饼。

走到油坊街,只走了一半,还有一半的路要走。吃完葱花大饼,我顾不上休息,骑上自行车继续往前走。此时,天阴沉沉的,还刮着风。我却感觉不到冷,越往前走,身上越热。在路上,也能遇见像我这样骑车赶路的人。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家里人都睡了。母亲看见我,又惊又喜,第一句话就是:“娃呀!你咋这个时候才回来。”

相关文章

文学百科